第01章
關燈
小
中
大
4月24日,星期六
“我們正在朝前面的一條河開去。
”戴維-威爾遜對他的女兒尼琪說道。
尼琪正坐在他旁邊的乘客座上。
“你知道河叫什麼名字嗎?” 尼琪将一雙紅紅的眼睛轉向自己的父親,把一縷頭發捋向一邊。
戴維冒險朝女兒的方向瞟了一眼,借助透過擋風玻璃射進來的陽光,他看見她瞳孔中透過虹膜射出的幾道柔細的黃光,同她的金發十分相配。
“我所知道的河流,”尼琪說道,“隻有密西西比河、尼羅河和亞馬遜河。
既然這些河流都不在新英格蘭這裡,那麼我隻有說我不知道了。
” 戴維和他的妻子安吉拉都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來。
“有什麼好笑的?”尼琪氣乎乎地問道。
戴維看着汽車的後視鏡,同安吉拉交換了一下會意的眼神。
兩個人都在想同樣的事情,而且二人也一直常談到這個問題:尼琪說話的口氣經常表現得過分的成熟,與她8歲的年齡很不相符。
他們覺得這種特性是一件好事,說明了她的聰慧。
同時,他們也意識到自己的女兒正在以超常速度飛快成長,因為她的身體存在着一些健康方面的問題。
“你們為什麼笑?”尼琪堅持道。
“問你媽媽。
”戴維答道。
“不,我認為你父親應該回答。
” “行了,你們這些人,”尼琪抗議說,“這不公平。
但我不在乎你們是笑還是不笑,因為我可以自己找出這條河的名字。
”她從儀表闆上的儲物箱中取出了地圖。
“我們正行駛在第89号公路上。
”戴維說道。
“我知道!”尼琪不耐煩地說,“我不需要幫忙。
” “請原諒。
”戴維笑着說。
“在這兒。
”尼琪得意地說。
她把地圖的邊拆起,以便讀出上面的文字。
“是康涅狄格河,同州的名字一樣。
” “你說對了,”戴維說,“那麼它構成了什麼和什麼的邊界呢?” 尼琪又回頭看了一會兒地圖。
“它把佛蒙特和新罕布什爾分開了。
” “又說對了。
”戴維說道。
接着他又示意着前方,補充說:“河流就在這兒。
” 當他們那輛藍色的用了11年的沃爾沃牌客貨兩用車從橋上疾駛而過時,他們都靜靜地望着。
橋下的河水向南方滾滾流去。
“我想山裡的雪還在融化。
”戴維說道。
“我們還會看到山嗎?”尼琪問道。
“那當然,”戴維說,“是青山山脈。
” 他們來到了橋的另一頭,公路開始慢慢轉向西北方。
“我們現在到了佛蒙特界内了嗎?”安吉拉問道。
“是的,媽媽!”尼琪不耐煩地說。
“距巴特萊特還有多遠?”安吉拉問。
“我說不準,”戴維說道,“可能還得一個小時。
” 1小時15分鐘後,威爾遜家的沃爾沃車駛過了一塊路牌,上面寫道:“歡迎來到巴特萊特,巴特萊特學院所在地。
” 戴維松開了加速器,汽車減了速。
他們現在行駛在一條被恰當地稱為主街的道路上,兩邊栽有高大的橡樹。
橡樹的後面是白色隔闆的住家房屋,建築風格屬殖民時代和維多利亞時代的混合物。
“到現在為止,一切看上去就像小說裡寫的一樣。
”安吉拉說道。
“新英格蘭的一些城鎮看上去很像迪斯尼樂園裡的。
”戴維說道。
安吉拉笑起來。
“有時我想人們會覺得複制比獨創要好。
” 行駛一會兒之後,住家房屋變成了商業和市政建築。
這些房子多是磚房,帶有維多利亞式的裝飾。
在市中心區,矗立着一排排三四層樓高的磚結構建築,鑲嵌其中的石頭飾闆表明了每座建築建成的年代,大多數日期屬于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期。
“看!”尼琪說道,“那兒有一個電影院。
”她用手指着一塊破舊的大門簾,上面用粗大的字體寫着正在上映的電影片名。
在電影院旁邊是一家郵局,一面破爛的美國國旗在微風中啪啪作響。
“天氣不錯,我們真幸運。
”安吉拉說道。
天色淡藍,點綴着小塊輕柔的白雲;氣溫在華氏65度以上。
“那是什麼?”尼琪問道,“看上去像是有軌電車,但沒有輪子。
” 戴維笑了起來。
“那是餐車式飯店,”他說,“在50年代這東西很普遍。
” 尼琪拉緊了安全帶,興奮地将身子前傾着,從車子的前擋風玻璃往外看。
快到鎮中心時,他們發現了幾幢灰色花崗岩建築,比起磚結構的建築看上去要雄偉得多,尤其是青山國家銀行大廈和它那突起的雉堞式的鐘樓。
“那座建築看上去真像迪斯尼樂園中的房子。
”尼琪說道。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安吉拉說。
他們來到鎮上的綠地,這裡的草地已顯露出繁茂的色彩,幾乎像仲夏時節一般。
報春花、風情子和水仙開滿了公園,特别是裝飾俗麗的中心涼亭周圍。
戴維将車開到路邊停了下來。
“同波士頓的市立醫院周圍比較起來,”戴維說道,“這兒簡直像天堂。
” 在公園的北端是一座白色的大教堂,其外觀頗為樸素,除了那十分巨大的尖頂。
尖頂屬于新哥特式建築風格,布滿華麗的花格窗和尖塔;鐘樓由支撐着一個個尖形拱門的柱子圍簇着。
“離我們預約見面的時間還有幾個小時,你們認為我們該幹點什麼呢?”戴維問道。
“為什麼我們不再開車轉轉,然後吃午飯?”安吉拉建議說。
“我覺得主意不錯。
”戴維又将車子發動,繼續沿着主街行駛起來。
在綠地的盡頭,他們經過了圖書館。
那建築也像銀行一樣,由灰色花崗岩建成,但看起來更像一座意大利别墅,而不像一座城堡。
緊挨着圖書館那頭是一所小學。
戴維把車開近路邊,讓尼琪能夠看清它。
這是一座很具吸引力的具有世紀之交風格的三層磚結構建築,連着一個不倫不類的較晚建成的側翼建築。
“覺得怎樣?”戴維問尼琪。
“如果我們搬到這裡來住,這是不是我要來讀書的地方?”尼琪問道。
“很可能,”戴維答道,“我無法想象在這種規模的小鎮中還會有第二所小學。
” “它很漂亮。
”尼琪暧昧地說了一句。
他們繼續向前行駛,很快通過了商業區,然後便發現自己來到了巴特萊特學院的校園中心。
這裡的建築大多是與他們在鎮上看到的同樣的灰色花崗岩結構,都鑲有同樣的白邊,許多樓房上蓋滿了常春藤。
“同布朗大學很不一樣,”安吉拉說道,“但很迷人。
” “我常常想,如果我當時進了這樣一所小型學院會是什麼情況。
”戴維說。
“那你就遇不上媽媽了,”尼琪說,“也不會有我了。
” 戴維笑起來。
“你
”戴維-威爾遜對他的女兒尼琪說道。
尼琪正坐在他旁邊的乘客座上。
“你知道河叫什麼名字嗎?” 尼琪将一雙紅紅的眼睛轉向自己的父親,把一縷頭發捋向一邊。
戴維冒險朝女兒的方向瞟了一眼,借助透過擋風玻璃射進來的陽光,他看見她瞳孔中透過虹膜射出的幾道柔細的黃光,同她的金發十分相配。
“我所知道的河流,”尼琪說道,“隻有密西西比河、尼羅河和亞馬遜河。
既然這些河流都不在新英格蘭這裡,那麼我隻有說我不知道了。
” 戴維和他的妻子安吉拉都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來。
“有什麼好笑的?”尼琪氣乎乎地問道。
戴維看着汽車的後視鏡,同安吉拉交換了一下會意的眼神。
兩個人都在想同樣的事情,而且二人也一直常談到這個問題:尼琪說話的口氣經常表現得過分的成熟,與她8歲的年齡很不相符。
他們覺得這種特性是一件好事,說明了她的聰慧。
同時,他們也意識到自己的女兒正在以超常速度飛快成長,因為她的身體存在着一些健康方面的問題。
“你們為什麼笑?”尼琪堅持道。
“問你媽媽。
”戴維答道。
“不,我認為你父親應該回答。
” “行了,你們這些人,”尼琪抗議說,“這不公平。
但我不在乎你們是笑還是不笑,因為我可以自己找出這條河的名字。
”她從儀表闆上的儲物箱中取出了地圖。
“我們正行駛在第89号公路上。
”戴維說道。
“我知道!”尼琪不耐煩地說,“我不需要幫忙。
” “請原諒。
”戴維笑着說。
“在這兒。
”尼琪得意地說。
她把地圖的邊拆起,以便讀出上面的文字。
“是康涅狄格河,同州的名字一樣。
” “你說對了,”戴維說,“那麼它構成了什麼和什麼的邊界呢?” 尼琪又回頭看了一會兒地圖。
“它把佛蒙特和新罕布什爾分開了。
” “又說對了。
”戴維說道。
接着他又示意着前方,補充說:“河流就在這兒。
” 當他們那輛藍色的用了11年的沃爾沃牌客貨兩用車從橋上疾駛而過時,他們都靜靜地望着。
橋下的河水向南方滾滾流去。
“我想山裡的雪還在融化。
”戴維說道。
“我們還會看到山嗎?”尼琪問道。
“那當然,”戴維說,“是青山山脈。
” 他們來到了橋的另一頭,公路開始慢慢轉向西北方。
“我們現在到了佛蒙特界内了嗎?”安吉拉問道。
“是的,媽媽!”尼琪不耐煩地說。
“距巴特萊特還有多遠?”安吉拉問。
“我說不準,”戴維說道,“可能還得一個小時。
” 1小時15分鐘後,威爾遜家的沃爾沃車駛過了一塊路牌,上面寫道:“歡迎來到巴特萊特,巴特萊特學院所在地。
” 戴維松開了加速器,汽車減了速。
他們現在行駛在一條被恰當地稱為主街的道路上,兩邊栽有高大的橡樹。
橡樹的後面是白色隔闆的住家房屋,建築風格屬殖民時代和維多利亞時代的混合物。
“到現在為止,一切看上去就像小說裡寫的一樣。
”安吉拉說道。
“新英格蘭的一些城鎮看上去很像迪斯尼樂園裡的。
”戴維說道。
安吉拉笑起來。
“有時我想人們會覺得複制比獨創要好。
” 行駛一會兒之後,住家房屋變成了商業和市政建築。
這些房子多是磚房,帶有維多利亞式的裝飾。
在市中心區,矗立着一排排三四層樓高的磚結構建築,鑲嵌其中的石頭飾闆表明了每座建築建成的年代,大多數日期屬于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期。
“看!”尼琪說道,“那兒有一個電影院。
”她用手指着一塊破舊的大門簾,上面用粗大的字體寫着正在上映的電影片名。
在電影院旁邊是一家郵局,一面破爛的美國國旗在微風中啪啪作響。
“天氣不錯,我們真幸運。
”安吉拉說道。
天色淡藍,點綴着小塊輕柔的白雲;氣溫在華氏65度以上。
“那是什麼?”尼琪問道,“看上去像是有軌電車,但沒有輪子。
” 戴維笑了起來。
“那是餐車式飯店,”他說,“在50年代這東西很普遍。
” 尼琪拉緊了安全帶,興奮地将身子前傾着,從車子的前擋風玻璃往外看。
快到鎮中心時,他們發現了幾幢灰色花崗岩建築,比起磚結構的建築看上去要雄偉得多,尤其是青山國家銀行大廈和它那突起的雉堞式的鐘樓。
“那座建築看上去真像迪斯尼樂園中的房子。
”尼琪說道。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安吉拉說。
他們來到鎮上的綠地,這裡的草地已顯露出繁茂的色彩,幾乎像仲夏時節一般。
報春花、風情子和水仙開滿了公園,特别是裝飾俗麗的中心涼亭周圍。
戴維将車開到路邊停了下來。
“同波士頓的市立醫院周圍比較起來,”戴維說道,“這兒簡直像天堂。
” 在公園的北端是一座白色的大教堂,其外觀頗為樸素,除了那十分巨大的尖頂。
尖頂屬于新哥特式建築風格,布滿華麗的花格窗和尖塔;鐘樓由支撐着一個個尖形拱門的柱子圍簇着。
“離我們預約見面的時間還有幾個小時,你們認為我們該幹點什麼呢?”戴維問道。
“為什麼我們不再開車轉轉,然後吃午飯?”安吉拉建議說。
“我覺得主意不錯。
”戴維又将車子發動,繼續沿着主街行駛起來。
在綠地的盡頭,他們經過了圖書館。
那建築也像銀行一樣,由灰色花崗岩建成,但看起來更像一座意大利别墅,而不像一座城堡。
緊挨着圖書館那頭是一所小學。
戴維把車開近路邊,讓尼琪能夠看清它。
這是一座很具吸引力的具有世紀之交風格的三層磚結構建築,連着一個不倫不類的較晚建成的側翼建築。
“覺得怎樣?”戴維問尼琪。
“如果我們搬到這裡來住,這是不是我要來讀書的地方?”尼琪問道。
“很可能,”戴維答道,“我無法想象在這種規模的小鎮中還會有第二所小學。
” “它很漂亮。
”尼琪暧昧地說了一句。
他們繼續向前行駛,很快通過了商業區,然後便發現自己來到了巴特萊特學院的校園中心。
這裡的建築大多是與他們在鎮上看到的同樣的灰色花崗岩結構,都鑲有同樣的白邊,許多樓房上蓋滿了常春藤。
“同布朗大學很不一樣,”安吉拉說道,“但很迷人。
” “我常常想,如果我當時進了這樣一所小型學院會是什麼情況。
”戴維說。
“那你就遇不上媽媽了,”尼琪說,“也不會有我了。
” 戴維笑起來。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