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遊記 孟山放囚入仙道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廣西府牢中犯人甚衆。
有一禁獄姓孟名山,在府當禁子。
有一歲,年終十二月二十五,衆囚于禁中悲悲哭哭,慘聲震天。
孟山問曰;“汝等往日不哭,至今日各各悲哭為何?”衆囚曰:“我等本非好人,亦有一點孝心,至年終不見父母,思思切切,故有此哭。
”孟山道:“吾聽汝等之言,便覺心酸。
我不如行個方便,放你們回去過年,待等下年正月初五,你各人懼要到來,勿誤我事。
”各人拜謝,紛紛發願而去。
至次年正月,果然即來相聚,投入禁中。
孟山将監簿點過,八百名都在,盂山大悅。
自此起每至十二月二十五日,當放囚回家。
次年正月初五日來,衆感其德。
一日,孟山曰:“汝等若肯改過,出去為好人,我今放汝等走何如?” 衆囚曰:“禁官若肯放我等,安敢再去為非?隻是你救得我衆人,你命難保,我等何敢走去?”孟山曰;“汝等若是能改非為善,我自有脫身之計,不必挂我。
”衆囚聽罷,各各拜謝,漸漸走出牢門遠去他方。
約有月餘,知府姓滕名公義,下牢不見半個人。
知府大驚,問孟山。
孟山禀說曰:“是小人放去,不日就來。
”知府大怒,将孟山打了四十,着令去尋那八百名囚人回監。
孟山受刑,帶槍一把,出禁門而行。
直至一瓦當山,将槍頓于地歎曰:“今日雖本官責我,我亦無怨,舍一命而救八百殘生,安有怨意?”正欲撞槍而死,土地變白兔将槍扯倒。
孟山連撞三次,白兔扯倒三次。
五帝一聞其情,即時差浮天君赍玉旨,封孟山為酆都孟元帥,戴百姓帽,插金花一朵,手執黃龍槍一把,青雲一朵,敕往北方助師。
孟山入朝謝恩,拜見祖師,祖師大喜。
又行到一處,名陳沙地。
其地有一妖名楊彪,于陳沙地作怪,食人無厭。
在地下開無數地坑,若有行路之人,到黃昏時候過此,跌下坑中,楊彪便捉而食之。
祖師同衆将正行之間,見妖雲四起,罩定陳沙地。
祖師曰:“前面有妖雲四起,想必有妖在其間。
衆将誰敢出馬降妖?”言罷,趙帥當先殺進,翻身跌下石坑中,難與楊彪戰。
祖師見趙帥跌下坑中,大驚,執劍向前正欲打救,連自己亦跌下坑中。
水火二将連忙趕上,跳下坑中,背了祖師。
水将作法,變一條逆龍,将地坑開成大河,殺将出來。
妖見地坑崩開,止欲逃走,措手不及,被趙帥捉住,押見祖師。
玉旨到,封楊彪為地祗元帥,手執武土,助師行道。
祖師大悅,付火丹一丸,與楊彪食而同行。
離了陳沙地,來到一地,名龍門寨,有一妖姓李名寨龍,作起妖法,把住祖師等去路。
被朱元帥在前丢起五毒袋裝住,押見祖師。
玉旨到,封作先鋒李元帥,手執銅錘,包巾勇字盔,相随祖降邪。
李帥謝恩,叩見祖師。
祖師付火丹一丸與李帥食下。
不知後來如何。
且聽下回分解。
祖師過太保山降邪卻說祖師離了龍門洞,又到紫清洞。
有一妖姓副名應,把住去路。
腰間有一法寶,名照魔鏡,若抛起一爍,人自然頭目昏花。
祖師正同衆人前行,那副應當頭攔住去路,衆将各執器械捉他,副應一見,抛起照妖鏡,衆将忽覺頭目昏花
有一禁獄姓孟名山,在府當禁子。
有一歲,年終十二月二十五,衆囚于禁中悲悲哭哭,慘聲震天。
孟山問曰;“汝等往日不哭,至今日各各悲哭為何?”衆囚曰:“我等本非好人,亦有一點孝心,至年終不見父母,思思切切,故有此哭。
”孟山道:“吾聽汝等之言,便覺心酸。
我不如行個方便,放你們回去過年,待等下年正月初五,你各人懼要到來,勿誤我事。
”各人拜謝,紛紛發願而去。
至次年正月,果然即來相聚,投入禁中。
孟山将監簿點過,八百名都在,盂山大悅。
自此起每至十二月二十五日,當放囚回家。
次年正月初五日來,衆感其德。
一日,孟山曰:“汝等若肯改過,出去為好人,我今放汝等走何如?” 衆囚曰:“禁官若肯放我等,安敢再去為非?隻是你救得我衆人,你命難保,我等何敢走去?”孟山曰;“汝等若是能改非為善,我自有脫身之計,不必挂我。
”衆囚聽罷,各各拜謝,漸漸走出牢門遠去他方。
約有月餘,知府姓滕名公義,下牢不見半個人。
知府大驚,問孟山。
孟山禀說曰:“是小人放去,不日就來。
”知府大怒,将孟山打了四十,着令去尋那八百名囚人回監。
孟山受刑,帶槍一把,出禁門而行。
直至一瓦當山,将槍頓于地歎曰:“今日雖本官責我,我亦無怨,舍一命而救八百殘生,安有怨意?”正欲撞槍而死,土地變白兔将槍扯倒。
孟山連撞三次,白兔扯倒三次。
五帝一聞其情,即時差浮天君赍玉旨,封孟山為酆都孟元帥,戴百姓帽,插金花一朵,手執黃龍槍一把,青雲一朵,敕往北方助師。
孟山入朝謝恩,拜見祖師,祖師大喜。
又行到一處,名陳沙地。
其地有一妖名楊彪,于陳沙地作怪,食人無厭。
在地下開無數地坑,若有行路之人,到黃昏時候過此,跌下坑中,楊彪便捉而食之。
祖師同衆将正行之間,見妖雲四起,罩定陳沙地。
祖師曰:“前面有妖雲四起,想必有妖在其間。
衆将誰敢出馬降妖?”言罷,趙帥當先殺進,翻身跌下石坑中,難與楊彪戰。
祖師見趙帥跌下坑中,大驚,執劍向前正欲打救,連自己亦跌下坑中。
水火二将連忙趕上,跳下坑中,背了祖師。
水将作法,變一條逆龍,将地坑開成大河,殺将出來。
妖見地坑崩開,止欲逃走,措手不及,被趙帥捉住,押見祖師。
玉旨到,封楊彪為地祗元帥,手執武土,助師行道。
祖師大悅,付火丹一丸,與楊彪食而同行。
離了陳沙地,來到一地,名龍門寨,有一妖姓李名寨龍,作起妖法,把住祖師等去路。
被朱元帥在前丢起五毒袋裝住,押見祖師。
玉旨到,封作先鋒李元帥,手執銅錘,包巾勇字盔,相随祖降邪。
李帥謝恩,叩見祖師。
祖師付火丹一丸與李帥食下。
不知後來如何。
且聽下回分解。
祖師過太保山降邪卻說祖師離了龍門洞,又到紫清洞。
有一妖姓副名應,把住去路。
腰間有一法寶,名照魔鏡,若抛起一爍,人自然頭目昏花。
祖師正同衆人前行,那副應當頭攔住去路,衆将各執器械捉他,副應一見,抛起照妖鏡,衆将忽覺頭目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