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中遊 第13回 觀音寺夫妻重聚面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石生自發身之後,一年捷取,就放了南陽府的刑廳。
三年俸滿,轉升了四川成都府的知府。
到任兩月,秋英春芳二位夫人因路上經了些險阻,許下在觀音堂還願。
先差衙役來對廟中老尼說知。
那老尼就打掃了殿宇,預備下茶果。
分付翠容道:“聞說這兩位太太,俱系妙年。
我年邁耳沉,應答恐不利便。
一會來時,我隻在神前伺候。
一切照應,俱托付給你罷。
”翠容應過。
住不多時,衙役進來說道:“太太的轎已到山門口了。
師傅們速出去迎接迎接。
”翠容聽說整容而出。
兩位夫人已經下轎。
翠容向前禀道:“小尼失誤遠迎,乞太太見諒。
”秋英答道:“俺特來還願,還要仗托師傅的法力。
如何怪你。
”翠容陪着兩位太太,先到了佛前拜過。
然後到觀音殿内上了香燭。
發了錢箔。
老尼誦平安經一卷。
兩位太太方才磕頭起來。
向老尼謝道:“有勞師傅祝贊。
”老尼答道:“太太到此,理應伺候。
但老尼年邁耳沉,叫小徒陪太太禅堂裡吃茶罷。
” 翠容陪兩位太太,到了禅堂裡坐下。
把茶果獻上,自己卻在下面站着相陪。
秋英心中打量,暗忖道:“看這個尼姑舉動有些官樣大方,分明是個宦家的氣象。
如何落在廟中?”因問道:“師傅貴庚幾何了?”翠容答道:“虛度三十歲了。
”秋英太太又問道:“你是從小出家的,還是半路裡修行的?”翠容答道:“是半路投來的。
”秋英又問道:“你系何處人?為什麼來到這裡?”翠容道:“說起來話長,恐二位太太厭聽。
”秋英道:“這卻無妨,你說俺才明白哩。
”翠容道:“小尼是黃州府羅田縣人氏。
”秋英又問道:“你曾有丈夫嗎?”翠容道:“有。
”秋英道:“姓甚名誰,是什麼人家?”翠容答道:“拙夫姓石名茂蘭,是個廪生。
公公石峻峰,系兩榜出身,做過長安縣知縣。
後升廣西柳州府的知府。
”秋英太太便道:“這等說來,你真是個宦家的娘子了。
失敬失敬。
”就讓他在旁邊裡坐下。
春芳聽見提起石茂蘭三字,心中詫異。
兩眼不住的向秋英盡觑,秋英隻當不睬。
又問道:“你為何一個女流就來到這裡?”翠容答道:“公婆不幸早逝,後被奸人陷害。
因公公在長安居官時,有河一道失誤挑修。
文提石郎變産修河,一去二年并無音信。
後有長安縣的關移說石郎已經病故了。
對門有個王诠,要娶小尼為妾。
暗地着人,把小尼的母親治死。
小尼欲報母仇,因假為應承。
幸有觀音老母,賜給神藥一包,名為催命丹。
及至到了他家,把這藥向那人面上灑去,那人就立時死了。
小尼那時正要逃走,忽被一陣狂風,刮到這裡。
因此修行,不能回家,已數年了。
”這正是: 訴盡從前艱苦事,漸啟後來亨通緣。
秋英太太道:“你丈夫姓石,我家老爺也姓石。
你是黃州羅田縣人,我家老爺雖居襄陽,原籍也是黃州羅田縣人。
你丈夫既然是個秀才,說起來我家老爺未必不認的他。
回去向我家老爺說知,如有人上羅田縣去,叫他把你丈夫或存或沒,再打聽個的确。
設法送你回籍如何?”翠容謝道:“多蒙二位太太垂憐。
”兩位夫人各送了二兩銀子的香資。
翠容送出山門,上轎而去。
兩位夫人回到内宅。
秋英向春芳道:“今日在廟中見的這個尼姑,定是翠容姐姐無疑了。
”春芳道:“若不是他,如何知得這般清楚。
”晚間石生歸房問道:“你兩個還過願了。
”秋英答道:“願是還過了,俺卻見了一樁異事。
”石生問道:“什麼異事?”秋英道:“今日廟中,見了一個連毛的尼姑。
年紀不過三十。
問其來曆,他丈夫的姓名籍貫卻與相公一般。
你說前妻翠容姐不知死在何處?據今日看來,還是活在這裡哩。
何不速去接來,以圖完聚。
”石生沉吟道:“接是不難,恐未必的确。
尤不可造次,下官職到黃堂,屬下有多少官員,城中有多少紳衿。
突然認一尼姑為妻,恐惹人恥笑。
”秋英答道:“相公差矣,夫婦一輪,本諸性天。
避小嫌,而忘大輪,何以為人。
公祖統馭萬民,不認斷使不的。
你若是信不真,明日權當齋僧,親去一看。
如果然不錯,就接來罷了。
”石生依允。
到了次日,石生率領人役,往觀音堂内齋僧。
進的廟來,先參拜了佛像。
驚異道:“這尊佛像,好與襄陽化緣的老僧相似。
轉入後殿行禮已畢,走到公案前坐下。
把廟中幾個尼姑叫出來從頭點名。
點到翠容跟前,石生一看,果然是他前妻房翠容。
翠容一見石生,明認的是他的丈夫,卻不敢相認。
石生問道:“夜日太太回宅,說有一個出家的尼姑,系黃州府羅田縣人。
就是你嗎?”翠容答道:“正是小尼。
”石生道:“現今有本府的一個親戚姓吳。
他是羅田縣城裡人,不久他的家眷回家。
本府接你到我衙中,叫他攜帶你同船回去。
你意下如何?”翠容謝道:“多蒙太老爺的恩典。
”石生齋僧已過,回到宅中。
對秋英、春芳說道:“果然是我前妻房翠容。
我已許下,明日去接他。
”秋英道:“如此才是。
”石生道:“但恐來到,有些不
三年俸滿,轉升了四川成都府的知府。
到任兩月,秋英春芳二位夫人因路上經了些險阻,許下在觀音堂還願。
先差衙役來對廟中老尼說知。
那老尼就打掃了殿宇,預備下茶果。
分付翠容道:“聞說這兩位太太,俱系妙年。
我年邁耳沉,應答恐不利便。
一會來時,我隻在神前伺候。
一切照應,俱托付給你罷。
”翠容應過。
住不多時,衙役進來說道:“太太的轎已到山門口了。
師傅們速出去迎接迎接。
”翠容聽說整容而出。
兩位夫人已經下轎。
翠容向前禀道:“小尼失誤遠迎,乞太太見諒。
”秋英答道:“俺特來還願,還要仗托師傅的法力。
如何怪你。
”翠容陪着兩位太太,先到了佛前拜過。
然後到觀音殿内上了香燭。
發了錢箔。
老尼誦平安經一卷。
兩位太太方才磕頭起來。
向老尼謝道:“有勞師傅祝贊。
”老尼答道:“太太到此,理應伺候。
但老尼年邁耳沉,叫小徒陪太太禅堂裡吃茶罷。
” 翠容陪兩位太太,到了禅堂裡坐下。
把茶果獻上,自己卻在下面站着相陪。
秋英心中打量,暗忖道:“看這個尼姑舉動有些官樣大方,分明是個宦家的氣象。
如何落在廟中?”因問道:“師傅貴庚幾何了?”翠容答道:“虛度三十歲了。
”秋英太太又問道:“你是從小出家的,還是半路裡修行的?”翠容答道:“是半路投來的。
”秋英又問道:“你系何處人?為什麼來到這裡?”翠容道:“說起來話長,恐二位太太厭聽。
”秋英道:“這卻無妨,你說俺才明白哩。
”翠容道:“小尼是黃州府羅田縣人氏。
”秋英又問道:“你曾有丈夫嗎?”翠容道:“有。
”秋英道:“姓甚名誰,是什麼人家?”翠容答道:“拙夫姓石名茂蘭,是個廪生。
公公石峻峰,系兩榜出身,做過長安縣知縣。
後升廣西柳州府的知府。
”秋英太太便道:“這等說來,你真是個宦家的娘子了。
失敬失敬。
”就讓他在旁邊裡坐下。
春芳聽見提起石茂蘭三字,心中詫異。
兩眼不住的向秋英盡觑,秋英隻當不睬。
又問道:“你為何一個女流就來到這裡?”翠容答道:“公婆不幸早逝,後被奸人陷害。
因公公在長安居官時,有河一道失誤挑修。
文提石郎變産修河,一去二年并無音信。
後有長安縣的關移說石郎已經病故了。
對門有個王诠,要娶小尼為妾。
暗地着人,把小尼的母親治死。
小尼欲報母仇,因假為應承。
幸有觀音老母,賜給神藥一包,名為催命丹。
及至到了他家,把這藥向那人面上灑去,那人就立時死了。
小尼那時正要逃走,忽被一陣狂風,刮到這裡。
因此修行,不能回家,已數年了。
”這正是: 訴盡從前艱苦事,漸啟後來亨通緣。
秋英太太道:“你丈夫姓石,我家老爺也姓石。
你是黃州羅田縣人,我家老爺雖居襄陽,原籍也是黃州羅田縣人。
你丈夫既然是個秀才,說起來我家老爺未必不認的他。
回去向我家老爺說知,如有人上羅田縣去,叫他把你丈夫或存或沒,再打聽個的确。
設法送你回籍如何?”翠容謝道:“多蒙二位太太垂憐。
”兩位夫人各送了二兩銀子的香資。
翠容送出山門,上轎而去。
兩位夫人回到内宅。
秋英向春芳道:“今日在廟中見的這個尼姑,定是翠容姐姐無疑了。
”春芳道:“若不是他,如何知得這般清楚。
”晚間石生歸房問道:“你兩個還過願了。
”秋英答道:“願是還過了,俺卻見了一樁異事。
”石生問道:“什麼異事?”秋英道:“今日廟中,見了一個連毛的尼姑。
年紀不過三十。
問其來曆,他丈夫的姓名籍貫卻與相公一般。
你說前妻翠容姐不知死在何處?據今日看來,還是活在這裡哩。
何不速去接來,以圖完聚。
”石生沉吟道:“接是不難,恐未必的确。
尤不可造次,下官職到黃堂,屬下有多少官員,城中有多少紳衿。
突然認一尼姑為妻,恐惹人恥笑。
”秋英答道:“相公差矣,夫婦一輪,本諸性天。
避小嫌,而忘大輪,何以為人。
公祖統馭萬民,不認斷使不的。
你若是信不真,明日權當齋僧,親去一看。
如果然不錯,就接來罷了。
”石生依允。
到了次日,石生率領人役,往觀音堂内齋僧。
進的廟來,先參拜了佛像。
驚異道:“這尊佛像,好與襄陽化緣的老僧相似。
轉入後殿行禮已畢,走到公案前坐下。
把廟中幾個尼姑叫出來從頭點名。
點到翠容跟前,石生一看,果然是他前妻房翠容。
翠容一見石生,明認的是他的丈夫,卻不敢相認。
石生問道:“夜日太太回宅,說有一個出家的尼姑,系黃州府羅田縣人。
就是你嗎?”翠容答道:“正是小尼。
”石生道:“現今有本府的一個親戚姓吳。
他是羅田縣城裡人,不久他的家眷回家。
本府接你到我衙中,叫他攜帶你同船回去。
你意下如何?”翠容謝道:“多蒙太老爺的恩典。
”石生齋僧已過,回到宅中。
對秋英、春芳說道:“果然是我前妻房翠容。
我已許下,明日去接他。
”秋英道:“如此才是。
”石生道:“但恐來到,有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