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中遊 第11回 勵堅節受盡百般苦
關燈
小
中
大
子二十多兩,并未見人送來。
今又有銀子一包,也沒見是誰來送。
莫非有鬼神暗中佑助他不成?”因留心照料石生,茶是茶,飯是飯。
晚間并不拘禁他了。
這正是: 善惡到頭終有報,隻争來早與來遲。
卻說石生在監裡坐着,忽聽得外邊有人傳說:今日官吏人等,俱出外接诏去了。
心中疑道:“是接的何诏?”晚上禁卒進得監來對石生道:“今日接的不是憂诏,卻是喜诏。
”石生問道:“有何喜诏?”禁卒道:“天啟皇帝晏駕,崇祯皇帝登基。
不日就有大赦。
石相公的官司一定是開釋的了。
”石生道:“還恐未必甚穩。
”且按下不題。
卻說崇祯皇爺未登基時,就深惡魏忠賢。
到得登基次日,就把魏忠賢拿了。
剿沒其家,翻出一本賬來。
載的俱是些官員,或系他的門生、或系他的幹兒,文武共有二三百人。
崇祯皇帝大怒,一概削去其職。
就有太常卿馬克昌、湖廣學院韓媚、西安府知府範承顔、陝西學院許壽南,一幹人在内。
又下了一道旨意:凡被魏賊陷害拘禁在獄者,無論罪之大小,悉行赦宥。
旨意已到,黃州府知府把石生立時開出。
用好言安慰,令其回家。
石生回到羅田,祭掃了墳墓。
仍往襄陽而來。
一路上,晚行早宿。
聽得人相傳說,魏太監死後,從新又正了法了。
許壽南、韓嵋、馬克昌、範承顔等,俱流徒出去了。
羅田縣知縣錢為黨、長安縣知縣金日萃,俱各貶家為民。
石生心中暗道:“天道好還,無往不複。
所以今日有此現報。
”行不幾程,就到襄陽府了。
進的城時,天色已晚。
先到胡員外家,要了鑰匙,好去開門。
胡員外一見甚喜。
說道:“聞兄無辜獲罪。
今得脫出,可喜可賀。
”石生答道:“晚生多蒙老先生的福力,是以終獲幸免。
”又說了幾句閑話,拿着鑰匙,開了外門,進了書房。
已是點燈時候。
見春芳站在那裡,愁眉不展。
石生問道:“馗兒轉生,無容說了。
秋英為何,至今還未歸家?”春芳答道:“他還在那判衙裡受罪哩。
不知幾時,才得脫網?”石生怒道:“他既為我受苦,我定替他争氣。
”石生吃了晚飯,向春芳道:“這個劣判,殊幹天輪。
我定上城隍台下,去告他一狀。
遂提筆寫一呈道: 具呈黃州府羅田縣廪生石茂蘭,為逼良為妾,乞天究治以正法紀事。
切照。
生身罹刑獄,無由控白。
有女徒秋英代生鳴冤台下。
不料劣判蕭,漁色為念,拉至衙中,強逼為妾。
秋英不允,逐日拷打,性命難保。
天條何在?為此上呈。
石生把呈子寫完,就睡去了。
到了次日,早晨起的身來,正是飯時。
适值胡員外、蔡敬符,對門朱良玉俱來看望。
盤桓了片時,又回看了一番。
天色已晚,隻得明早去呈了。
誰知石生要代秋英出氣一事,那蕭判官在衙中早已曉得。
一日也無言,到得起更時分。
叫鬼卒把秋英領到本衙,解去繩鎖。
安慰道:“你這個女子,志同金石,節躁冰霜,甚是可敬。
但我招你為妾,亦系好意。
你既執意不肯,我也斷不相強。
你回去,多多拜上石司馬大人,量能包原。
些須小事,不必懷恨在心,放你去罷。
” 秋英幸得脫身,出離了判衙,就直投太平巷來了。
石生與春芳在家點上燈坐着,正說秋英那裡受罪,彼此傷歎。
忽聽得外邊角門響了一聲。
春芳擡頭向外一看,不勝驚喜道:“秋英姐姐幸得回家了。
”秋英道:“妹妹,我幾乎死在那裡。
”春芳道:“石先生已回家兩天了。
”秋英進得屋中,見了石生,不覺放聲大哭。
石生與春芳兩個極力相勸,方才住聲。
就把他廟前告狀,被蕭判官拉去的事,詳細說了一番。
石生恨道:“今晚若非放你回來,我斷不與他罷手。
”秋英又道:“方才我回來時,蕭判官分付的些話,我都曉的。
隻‘多多拜上石司馬’這一句,我就不懂了。
你是一個秀才,他如何叫做你司馬。
敢問先生這是怎說?”石生答道:“這是個泛常稱呼,别無說處。
”石生心中暗忖道:“難道我後日官至司馬不成?”從此師徒們三個,情意倍加笃厚。
石生讀書愈有興緻了。
但馗兒投生于他處,他三個人提起來,彼此未免有些扼腕。
但不知秋英、春芳二女,後來畢竟如何?再看下回分解——
今又有銀子一包,也沒見是誰來送。
莫非有鬼神暗中佑助他不成?”因留心照料石生,茶是茶,飯是飯。
晚間并不拘禁他了。
這正是: 善惡到頭終有報,隻争來早與來遲。
卻說石生在監裡坐着,忽聽得外邊有人傳說:今日官吏人等,俱出外接诏去了。
心中疑道:“是接的何诏?”晚上禁卒進得監來對石生道:“今日接的不是憂诏,卻是喜诏。
”石生問道:“有何喜诏?”禁卒道:“天啟皇帝晏駕,崇祯皇帝登基。
不日就有大赦。
石相公的官司一定是開釋的了。
”石生道:“還恐未必甚穩。
”且按下不題。
卻說崇祯皇爺未登基時,就深惡魏忠賢。
到得登基次日,就把魏忠賢拿了。
剿沒其家,翻出一本賬來。
載的俱是些官員,或系他的門生、或系他的幹兒,文武共有二三百人。
崇祯皇帝大怒,一概削去其職。
就有太常卿馬克昌、湖廣學院韓媚、西安府知府範承顔、陝西學院許壽南,一幹人在内。
又下了一道旨意:凡被魏賊陷害拘禁在獄者,無論罪之大小,悉行赦宥。
旨意已到,黃州府知府把石生立時開出。
用好言安慰,令其回家。
石生回到羅田,祭掃了墳墓。
仍往襄陽而來。
一路上,晚行早宿。
聽得人相傳說,魏太監死後,從新又正了法了。
許壽南、韓嵋、馬克昌、範承顔等,俱流徒出去了。
羅田縣知縣錢為黨、長安縣知縣金日萃,俱各貶家為民。
石生心中暗道:“天道好還,無往不複。
所以今日有此現報。
”行不幾程,就到襄陽府了。
進的城時,天色已晚。
先到胡員外家,要了鑰匙,好去開門。
胡員外一見甚喜。
說道:“聞兄無辜獲罪。
今得脫出,可喜可賀。
”石生答道:“晚生多蒙老先生的福力,是以終獲幸免。
”又說了幾句閑話,拿着鑰匙,開了外門,進了書房。
已是點燈時候。
見春芳站在那裡,愁眉不展。
石生問道:“馗兒轉生,無容說了。
秋英為何,至今還未歸家?”春芳答道:“他還在那判衙裡受罪哩。
不知幾時,才得脫網?”石生怒道:“他既為我受苦,我定替他争氣。
”石生吃了晚飯,向春芳道:“這個劣判,殊幹天輪。
我定上城隍台下,去告他一狀。
遂提筆寫一呈道: 具呈黃州府羅田縣廪生石茂蘭,為逼良為妾,乞天究治以正法紀事。
切照。
生身罹刑獄,無由控白。
有女徒秋英代生鳴冤台下。
不料劣判蕭,漁色為念,拉至衙中,強逼為妾。
秋英不允,逐日拷打,性命難保。
天條何在?為此上呈。
石生把呈子寫完,就睡去了。
到了次日,早晨起的身來,正是飯時。
适值胡員外、蔡敬符,對門朱良玉俱來看望。
盤桓了片時,又回看了一番。
天色已晚,隻得明早去呈了。
誰知石生要代秋英出氣一事,那蕭判官在衙中早已曉得。
一日也無言,到得起更時分。
叫鬼卒把秋英領到本衙,解去繩鎖。
安慰道:“你這個女子,志同金石,節躁冰霜,甚是可敬。
但我招你為妾,亦系好意。
你既執意不肯,我也斷不相強。
你回去,多多拜上石司馬大人,量能包原。
些須小事,不必懷恨在心,放你去罷。
” 秋英幸得脫身,出離了判衙,就直投太平巷來了。
石生與春芳在家點上燈坐着,正說秋英那裡受罪,彼此傷歎。
忽聽得外邊角門響了一聲。
春芳擡頭向外一看,不勝驚喜道:“秋英姐姐幸得回家了。
”秋英道:“妹妹,我幾乎死在那裡。
”春芳道:“石先生已回家兩天了。
”秋英進得屋中,見了石生,不覺放聲大哭。
石生與春芳兩個極力相勸,方才住聲。
就把他廟前告狀,被蕭判官拉去的事,詳細說了一番。
石生恨道:“今晚若非放你回來,我斷不與他罷手。
”秋英又道:“方才我回來時,蕭判官分付的些話,我都曉的。
隻‘多多拜上石司馬’這一句,我就不懂了。
你是一個秀才,他如何叫做你司馬。
敢問先生這是怎說?”石生答道:“這是個泛常稱呼,别無說處。
”石生心中暗忖道:“難道我後日官至司馬不成?”從此師徒們三個,情意倍加笃厚。
石生讀書愈有興緻了。
但馗兒投生于他處,他三個人提起來,彼此未免有些扼腕。
但不知秋英、春芳二女,後來畢竟如何?再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