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秘史 第五十八回 晉郤克兜腸大戰 晉士匄青年進計

關燈


    秦公問其來故,魏相對曰:“寡君不幸,而沾狂疾!聞上國有良醫名高緩者,有濟活之能,故臣來求,以濟寡君。

    ”桓公曰:“晉國無理,數敗我軍,豈肯以良醫救汝哉?”魏相正色曰:“秦晉匹偶之國!故我獻公與你穆公結婚定好,世世相親,所以穆公三送晉君,以申舊好。

    奈何文公死,襄公幼,穆公背義,辄用孟明,師出崤山伐晉,是欺吾弱也!既其後,又用孟明侵我王宮,圍我绛州,是又欺我連喪老臣,國危主幼也!及我景公伐齊,明公又遣杜回助戰,此皆秦欺晉弱,背舊結冤,何謂晉犯秦也?且臣聞幸災不仁,懷怨不義,明公量寬如海,不念舊惡,而忍困匹偶之國耶?”桓公見魏相言詞當理,乃召太醫高緩往晉。

    魏相謝恩,遂與高緩連夜歸晉。

     時-克已死,景公病甚危笃,日夜望醫不至,忽夢有二小鬼從己鼻中跳出,自相謂曰:“秦高緩當世之名醫,彼若來救藥,我等必然被傷,不如我逃入肓上,汝逃入膏下,以避其攻治,有何不可?”言罷,二小鬼複從鼻中而入。

    須臾,景公大叫,上鬲下鬲疼痛,坐卧不安。

    少刻,高緩至,魏相引入。

    察其病症。

    緩曰:“此疾不可為也!”景公曰:“何以言之?” 緩曰:“此疾居肓之上,居膏之下,攻之不可,施之不效,藥不能治矣!”景公歎曰:“此誠良醫也!”命厚待遣歸。

    高緩謝恩歸。

    後人有詩雲:秦緩名醫士,陰陽腹内藏。

     未知生死症,先達疾膏盲。

     扁鵲何能過,華佗也莫當。

     誠哉醫國手,豈特獨稱良。

     是夕,果然景公即卒,群臣奉其子州蒲即位。

    是為厲公。

     六卿奏曰:“宋鄭叛晉降楚,不可不伐,宜乘此伐齊之兵,速進伐鄭,鄭服則宋望風歸晉矣!”厲公善之。

    遂拜栾書為元帥。

     士燮佐之;——為右翌,苟宴佐之:韓厥為左翌-至佐之:荀瑩為先鋒,-輩佐之。

    大發精兵二十萬,殺奔鄭來。

    鄭成公聞晉兵勢銳,欲出城納降。

    大夫姚釣耳曰:“鄭地偏小,間于晉楚,隻宜事一強者,焉可躊躇兩國,而歲歲受兵乎?”成公曰:“若何?”耳曰:“依臣之見,莫若求救于楚,楚兵至,吾與之夾攻,大破晉兵,使其再不敢視鄭,則鄭可保長久之計!”公悅!亦遣釣耳往楚來求救。

     釣耳至楚,見共王。

    時楚國初喪叔敖,人心搖動,楚王不欲起兵。

    有一公子自外進曰:“天下諸侯初叛晉降楚。

    前者因喪元帥不救齊難,今又不救鄭,是棄諸侯來歸之意!”衆視之。

    乃王族公子側字子反也!王曰:“吾知不救鄭為失伯,争奈上卿叔敖已死,國事無人統率,是以躊躇。

    ”子反曰:“終不然以荊襄百萬之衆,無一元帥,即解伯業,王如肯以總督之印賜臣,臣雖不才,敢保鄭國安如泰山!”楚王随即拜子反為元帥,以子垂、沈尹為左右翌,潘-為先鋒,養由基為保駕,親自救鄭,兩國之兵,遇于鄢陵。

    晉兵聞楚兵至,士燮欲怞兵- 至曰:“不可!吾晉列在中原,号為伯國,今遇強楚,正當協力一戰,威服荊蠻,回收宋、鄭,奈何一遇強敵,便欲返兵乎?”于是,元帥栾書傳令,整兵列伍,練器械,以待戰。

    言未訖,忽聞寨外喊殺大振,哨馬報:“楚軍逼吾寨而排陣!” 諸将皆欲出戰,栾書止曰:“彼既逼寨排陣,我軍不能成列,交兵恐有不利,故緩一日,待吾設計破之。

    ”衆議紛紛,日夕不決。

     時,士燮之子,名-者,年方十六歲,聞衆議不決,乃突入中軍禀栾書曰:“楚兵既逼而陣,元帥何不傳令三軍,平竈塞井,列于寨中,亦足交戰,何必遲疑?”書曰:“井竈者軍中之急務,而平竈塞井,三軍何治糧料?”-日:“先命各寨一炊,備三日之糧,人各飽食,餘者支分自帶,戰捷再作區處!”土燮本不欲戰,見子進計,乃拔戈逐而罵曰:“國之存亡,兵之勝負,皆天之意,豎子有何見識,敢在此鼓舌彈唇!”衆皆救之。

    不知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