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雲夢傳 第12回 占春魁權奸妒事 封列侯仙丈傳情

關燈
詞雲: 春信梅花隴頭,杏園龍虎名流。

    瓊林錦隊任他遊,好風流。

    征蠻不用将軍力,功成奏凱封侯。

    紫衣威武興悠悠,近天樓。

     右調《杏園芳》 話說英娘看了夢雲之詩,不勝驚疑。

    夢雲見英娘觀詩改色,知有情由,遂道:“賢妹看了奴家之詩,不發一言,可是不中賢妹之意?”英娘道:“姐姐的詩卻清新,不知可是姐姐之作?”夢雲笑道:“賢妹又來取笑了,難道奴家抄錄他人的不成?”英娘道:“不然。

    這詩小妹曾見過來,又不知那人竊姐姐之詩,還是姐姐抄他人之詩來作戲小妹?”夢雲見英娘言語離奇,笑道:“諒非人竊奴家之句,是我抄錄他人之詩。

    ”英娘道:“姐姐在那裡所見?可與小妹實言。

    ”夢雲笑道:“賢妹從何處而見,我即從此而竊。

    ”英娘聞言,自覺心虛,滿面通紅,無言可答。

    夢雲見英娘光景,是王生帕上之人無疑矣,遂道:“賢妹之事,不用藏頭露尾,現有憑據在此,望細言衷曲,以釋其疑。

    ”英娘見夢雲話有來曆,遂道:“說話好沒來由,我有甚麼憑據在你處?可取出來看。

    ”夢雲笑道:“賢妹不要着忙,待我取出來你看。

    ”遂在衣箱取出绫帕,擲與英娘道:“這是何物?”英娘拾來一看,是贈王郎之物,怎生得到他手?好不奇怪!王郎真為負心男子!當時抵口,遂向夢雲道:“小妹之事,少不得也要陳說。

    但不知此帕姐姐從何處得來的?”夢雲道:“賢妹送與何人,我從何人而得。

    ”英娘笑道:“若說起此帕根由事長。

    ”遂将王雲上山,自己下山,贈帕原由,細細說了一遍。

    夢雲聞言,暗想王雲的心性,始知英娘不是楊淩之女,遂向英娘道:“适才所見玉魚,可是王生贈與賢妹的?奴家眼力原不錯。

    ”英娘笑道:“姐姐眼力卻好,但是玉魚如何得到王生之手?可見姐姐之事更比小妹又奇。

    ”夢雲歎道:“賢妹之遇王生,見面交譚,兩情共曉,怎似奴之鏡花水月!”遂将上項之事也說了一遍,英娘方得釋然,知王雲先有夢雲,後才及己,他二人才知細底,更加親密,每每尋花覓句,互相酬答。

     一日,夢雲成《秋閨》回文詩一首,請教英娘。

    詩道: 清清冷露潤窗紗,小院愁雲伴月斜。

     鳴雁空聞常怨曉,喚規遠聽靜憂家。

     聲敲雅竹摧梧落,雨灑文蕉傍菊華。

     情有閨香花有色,平秋卷繡自咨嗟。

     英娘吟玩,欽羨不已。

    夢雲道:“奴家拙作,不及賢妹之佳章。

    若然賢妹不棄,亦請教一律。

    ”英娘道:“姐姐珠玉在前,小妹作來恐為贻笑。

    ”夢雲道:“賢妹錦心繡口,還要相謙。

    ”英娘遂不再辭,握筆也題成回文一律。

    夢雲看道: 沉沉月上樹林秋,白露連雲護翠樓。

     音助亂蛩憐夜靜,響聞殘杵和更籌。

     琴挑怨室蘭存調,笛弄閑房花韻悠。

     深漠銀河星寂寂,金風拂動桂枝幽。

     夢雲看完稱羨道:“賢妹之佳作,其超凡入聖,雖千古亦無雙矣,令奴自愧然。

    ”英娘道:“小妹無學之句,何勞姐姐過獎。

    ”夢雲道:“可将二詩錄于一箋,取去與年伯筆削。

    ”英娘道:“有理。

    ”遂就錄在一張錦箋上,二人一同至外廂,卻楊淩在書房出來遇見,英娘道,“〔适〕才孩兒同吳家姐姐偶成俚言二律,送來與爹爹改削。

    ”楊淩接過細細吟哦,道:“清新閨閣之句,工巧悉敵。

    不料我府中到藏雙秀,何男子中反無才士。

    ”夫人出來問道:“相公在此與二女講甚麼?”楊淩道:“英娘同吳侄女有詩送與老夫看,我言才美佳人。

    府中到藏二秀①,世間反無真正才子,我想英娘雖許王生,蹤迹不聞,就是吳侄女也還未曾受聘。

    二女俱已成人,侍明春試期之後,老夫用心選二少年才子,完結二女之姻緣,未為不可,就是吳年兄日後知之,諒不見責。

    ”夢雲、英娘二人聞言吃驚。

    不料這英娘素有膽量,事到臨頭,也不得不言,遂道:“孩兒輩承爹爹美意,但是孩兒姻訂王生,終身不改。

    況且王生當年名标榜上,明春必到京中,那時訪着則可了孩兒之終身也。

    還有一樁奇事,爹爹與母親卻不知道。

    ”楊淩驚問道:“有何奇事?可細細說來。

    ”英娘道:“孩兒前日與吳姐姐叙及,不期吳姐姐在家時也曾受過王生之聘,此非世間之奇事?”楊淩驚奇道:“那有這樣事!未必是真。

    ”英娘道:“孩兒豈有造言之理。

    ”楊淩見夢雲垂首無言,已知二女同心,遂道:“孩兒所言,老夫盡知,務必周全才子佳人,安肯草草?待明春試期,細訪王生下落。

    隻是臧瑛父子行此不端之事,至今未曾動他一本,因見聖上寵愛,恐生禍端。

    老夫心中隐忿,務要上他一本才好。

    ”夢雲聞言道:“承年伯與侄女抱此不平之恨,恐一旦事及,未免又費年伯的唇舌,不如緩圖的好。

    ”楊淩聞夢雲之言,點首道:“侄女之論亦為有理。

    ”就此停止不題。

     【校勘記】 ①“府”字原作“之”,據掃葉山房本校改。

     且說王雲自從南下到江西南昌縣寓下,緝訪夢雲,那裡有個消息,不過書生一片癡情,時刻想念着夢雲、山寨中的英娘。

    卻說王雲一日又去尋消問息,信步行來,見一個小小的酒肆,伫步細觀。

    卻說這開酒肆的主人是誰?姓顧名瑕,卻是一位貢生,其年選了浙省教授,帶領家眷赴任,不料過湖遇風暴覆舟,妻子李氏、幼女彩姑浪打入蘆葦得活性命,顧瑕打流他處,遇人救起。

    所以他母女沿途乞化回家,後顧瑕亦到家中,知機而退,故此棄官,就了這生理。

    這顧瑕走向店中,見一少年眼不轉一轉朝裡相人物,又生得清秀,遂向王雲拱手道:“兄請裡面坐。

    ”王雲正欲尋一個潔淨寓處,即忙步入。

    顧瑕道:“兄的語音不象是敝處人。

    ”王雲答道:“小生系姑蘇人氏,因春鬧不第而歸。

    為原聘荊妻被盜劫去,小生要緝訪個下落,能得一個潔淨下處才便。

    ”顧瑕道:“兄乃當世才士,老夫多有失敬。

    ”王雲見顧瑕話有來曆,遂問道:“老翁尊姓大名?”顧瑕道:“老夫姓顧名瑕,幼年曾習儒業,進學之後不能上進,就挨貢得授浙省教授,因赴任遭風暴覆舟,幸得保全性命,故此棄卻仕途,就此賤業。

    去歲有吳太師的令愛被盜劫去,原來就是兄的原聘。

    府、縣官為此已壞,總難緝捕。

    ”王雲聞得顧瑕棄儒就賈,口稱“老先生”,從新行禮:“晚生不知是前輩,多有得罪。

    ”顧瑕道:“老夫還未曾請教兄尊姓貴表。

    ”王雲道:“晚生姓王名雲,表字清霓。

    因荊妻遭盜劫去,目今欲覓一相宜寓所,敢望老伯指引。

    ”顧瑕道:“兄欲覓寓處,就是舍下住居,不堪留客,王兄若不棄嫌,就在舍間草榻可否?”王雲聞言喜道:“雖承老伯見愛,但是蓦路相逢,怎好輕造?”顧瑕道:“人生何處不相逢。

    ”遂叫家人同錦芳去搬了行李過來,安排一靜室與王雲下榻,自此王雲就在顧瑕家住下。

     卻說顧瑕夫妻所生一子一女,其子已習生理,其女年已十九,名喚彩姑,生的貌相也有些姿色。

    一日窺見王雲豐神如畫,未免動情留意。

    王雲也不當見一女子,雖不稱國色,也超脂粉之美,時時偷看半面,或觀全身,諒是東君之女,細想面貌好象當年虎丘唱曲之女。

    疑心不解,甚為奇異,觀此動靜,亦是個有情的腔調。

    奈小生癡情于佳人,無瑕及此,一夕,王雲正獨坐癡想,隻聽得輕叩雙扉,王雲就問是何人叩門,外面唯唯應道:“是奴家。

    ”王雲奇道:“是女子聲音。

    夤夜到此,必有他故。

    ”遂開門看時,卻是一女子閃進,及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