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補 第十一回 節卦宮門看帳目 愁峰頂上抖毫毛
關燈
小
中
大
行者拜謝已畢,跳下樓來,又走到一個門前。
門額上有個石闆,刊着“節卦宮”三個大字。
門楹上挂一條紫金繩,懸着一個碧玉雕成的節卦。
兩扇門:一扇上畫水紋,一扇上畫河澤。
兩旁又有一對雲浪箋春聯,其詞雲:不出門,不出戶,險地險天。
為少女,為口舌,節甘節苦。
行者看罷,便要進去。
忽頓住了腳,想想道:“青青世界有這等縛人紅線,不可胡行亂走。
等我門前門後看看,打聽個消息,尋出老和尚罷了。
”轉過牆門東首,有一斜牆,上貼着一張紙頭,上面寫着:節卦宮木匠石匠雜匠工錢總帳:節卦正宮房子大小六十四間。
木匠銀萬六千兩,石匠銀萬八千零一兩,雜匠銀五萬四千零六十兩七錢正。
節之乾宮六十四間。
前日小月王一個結義兄弟,三四十歲還不上頭,還不做親,小月王替他讨一個妻子,叫做翠繩娘。
就在第三宮中做親。
結親剛剛一夜,忽然相罵起來。
小月王大怒,叫我進去重責五十闆。
此是衆匠害我。
今除衆匠價銀各六倍,替我消悶:木匠隻該五萬兩,石匠隻該四萬兩,雜匠隻該二十萬兩正。
節之坤宮六十四間。
木匠石匠雜匠如前。
節之泰官白鶴屋四百六間。
小月王獨贊芰菏小舍,增衆匠價銀,每人增五百兩。
今該木匠銀七百萬兩,石匠銀六百六十四兩,雜匠銀二百萬八千兩正。
節之否宮小月王卧室一萬五千間穿青屋。
小月王要增一個鏡樓,隻為近日又增出幾個世界:頭風世界分出一個小世界,叫做時文世界;菁萊世界中分出一個紅妝世界;蓮花世界中分出一個焚書世界。
其餘新分出的小世界又不可勝記。
困之困萬鏡樓中,藏不下了,隻得又在這裡再造一所第二萬鏡樓台。
明日各匠進去起造,皆要用心,不宜唐突,自取罪戾。
先還舊價:木匠五百萬五千兩,石匠四千萬兩。
雜匠一百八十萬兩八錢五分一厘正。
行者看得眼倦,後邊還有六十宮,隻用一個“懷素看法”,一覽而盡了。
當時行者看罷,心中害怕,道:“我老孫,天宮也見,蓬島也見,這樣六十四卦宮卻不曾見!六十四卦猶以為少,每卦之中又有六個四卦宮六十四個;六十四卦猶以為少,每一卦之中又有六十四卦。
此等所在又不是一處,除了這裡,還有十二個哩,真是眼中難遇,夢裡奇逢!”登時使個計較,身上拔一把毫毛,放在口中,嚼得粉碎,叫:“變!”變做無數孫行者團團立轉。
行者吩咐毫毛行者:“逢着好看處,但定腳看看,即時回報,不許停留。
“一班毫毛行者跳的跳,舞的舞,徑往東西南北走了。
行者方才打發毫毛,自身閑步,忽然步到一個峰頂,叫做愁峰頂。
擡頭見一小童子,手中拿着一封書,一頭走,一頭嚷道:“啐!吾家作頭好笑。
天大家裡事,與你一人什麼相幹,多生疑惑!又拿什麼書劄到王四老官處去!别日的小可;今日下晝,陳先生
門額上有個石闆,刊着“節卦宮”三個大字。
門楹上挂一條紫金繩,懸着一個碧玉雕成的節卦。
兩扇門:一扇上畫水紋,一扇上畫河澤。
兩旁又有一對雲浪箋春聯,其詞雲:不出門,不出戶,險地險天。
為少女,為口舌,節甘節苦。
行者看罷,便要進去。
忽頓住了腳,想想道:“青青世界有這等縛人紅線,不可胡行亂走。
等我門前門後看看,打聽個消息,尋出老和尚罷了。
”轉過牆門東首,有一斜牆,上貼着一張紙頭,上面寫着:節卦宮木匠石匠雜匠工錢總帳:節卦正宮房子大小六十四間。
木匠銀萬六千兩,石匠銀萬八千零一兩,雜匠銀五萬四千零六十兩七錢正。
節之乾宮六十四間。
前日小月王一個結義兄弟,三四十歲還不上頭,還不做親,小月王替他讨一個妻子,叫做翠繩娘。
就在第三宮中做親。
結親剛剛一夜,忽然相罵起來。
小月王大怒,叫我進去重責五十闆。
此是衆匠害我。
今除衆匠價銀各六倍,替我消悶:木匠隻該五萬兩,石匠隻該四萬兩,雜匠隻該二十萬兩正。
節之坤宮六十四間。
木匠石匠雜匠如前。
節之泰官白鶴屋四百六間。
小月王獨贊芰菏小舍,增衆匠價銀,每人增五百兩。
今該木匠銀七百萬兩,石匠銀六百六十四兩,雜匠銀二百萬八千兩正。
節之否宮小月王卧室一萬五千間穿青屋。
小月王要增一個鏡樓,隻為近日又增出幾個世界:頭風世界分出一個小世界,叫做時文世界;菁萊世界中分出一個紅妝世界;蓮花世界中分出一個焚書世界。
其餘新分出的小世界又不可勝記。
困之困萬鏡樓中,藏不下了,隻得又在這裡再造一所第二萬鏡樓台。
明日各匠進去起造,皆要用心,不宜唐突,自取罪戾。
先還舊價:木匠五百萬五千兩,石匠四千萬兩。
雜匠一百八十萬兩八錢五分一厘正。
行者看得眼倦,後邊還有六十宮,隻用一個“懷素看法”,一覽而盡了。
當時行者看罷,心中害怕,道:“我老孫,天宮也見,蓬島也見,這樣六十四卦宮卻不曾見!六十四卦猶以為少,每卦之中又有六個四卦宮六十四個;六十四卦猶以為少,每一卦之中又有六十四卦。
此等所在又不是一處,除了這裡,還有十二個哩,真是眼中難遇,夢裡奇逢!”登時使個計較,身上拔一把毫毛,放在口中,嚼得粉碎,叫:“變!”變做無數孫行者團團立轉。
行者吩咐毫毛行者:“逢着好看處,但定腳看看,即時回報,不許停留。
“一班毫毛行者跳的跳,舞的舞,徑往東西南北走了。
行者方才打發毫毛,自身閑步,忽然步到一個峰頂,叫做愁峰頂。
擡頭見一小童子,手中拿着一封書,一頭走,一頭嚷道:“啐!吾家作頭好笑。
天大家裡事,與你一人什麼相幹,多生疑惑!又拿什麼書劄到王四老官處去!别日的小可;今日下晝,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