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二十九卷 月明和尚度柳翠

關燈
萬裡新墳盡少年,修行莫待鬓毛斑。

     前程黑暗路頭險,十二時中自著研。

     這四句詩,單道著禅和子打坐參禅,得成正果,非同容易,有多少先作後修,先修後作的和尚。

    自家今日說這南渡宋高宗皇帝在位,紹興年間,有個官人姓柳,雙名宣教,祖貫溫州府永嘉縣崇陽鎮人氏。

    年方二十五歲,胸藏千古史,腹蘊五車書。

    自幼父母雙亡,蚤年孤苦,宗族又無所依,隻身笃學,贅于高判使家。

    後一舉及第,禦筆授得甯海軍臨安府府尹。

    恭人高氏,年方二十歲,生得聰明智慧,容貌端嚴。

    新贅柳府尹在家,未及一年,欲去上任。

    遂帶一仆,名賽兒,一日辭别了丈人丈母,前往臨安府上任。

    饑餐渴飲,夜住曉行,不則一日,已到臨安府接官亭。

    蚤有所屬官吏師生、糧裡耆老、住持僧道、行首人等,弓兵隸卒、轎馬人夫,俱在彼處,迎接入城。

    到府中,搬移行李什物,安頓已完,這柳府尹出廳到任。

    廳下一應人等參拜已畢,柳府尹遂将參見人員花名手本逐一點過不缺,止有城南水月寺竹林峰住持玉通禅師,乃四川人氏,點不到。

    府尹大怒道:“此秃無禮!”遂問五山十刹禅師:“何故此僧不來參接?拿來問罪!”當有各寺住持禀覆相公:“此僧乃古佛出世,在竹林峰修行,已五十二年,不曾出來。

    每遇迎送,自有徒弟。

    望相公方便。

    ”柳府尹雖依僧言不拿,心中不忿。

    各人自散。

     當日府堂公宴,承應歌妓,年方二八,花容嬌媚,唱韻悠揚。

    府尹聽罷大喜,問妓者何名,答言:“賤人姓吳,小字紅蓮,專一在上廳祗應。

    ”當日酒筵将散,柳府尹喚吳紅蓮,低聲分付:“你明日用心去水月寺内,哄那玉通和尚雲雨之事。

     如了事,就将所用之物前來照證,我這裡重賞,判你從良;如不了事,定當記罪。

    ”紅蓮答言:“領相公鈞旨。

    ”出府一路自思如何是好,眉頭一蹙,計上心來。

    回家将柳府尹之事一一說與娘知,娘兒兩個商議一夜。

     至次日午時,天陰無雨,正是十二月冬盡天氣。

    吳紅蓮一身重孝,手提羹飯,出清波門。

    走了數裡,将及近寺,已是申牌時分,風雨大作。

    吳紅蓮到水月寺山門下,倚門而立,進寺,又無人出。

    直等到天晚,隻見個老道人出來關山門。

    紅蓮向前道個萬福,那老道人回禮道:“天色晚了,娘子請回,我要關山門。

    ”紅蓮雙眼淚下,拜那老道人:“望公公可憐,妾在城住,夫死百日,家中無人,自将羹飯祭奠。

    哭了一回,不覺天晚雨下,關了城門,回家不得,隻得投宿寺中。

    望公公慈悲,告知長老,容妾寺中過夜,明蚤入城,免虎傷命。

    ”言罷兩淚交流,拜倒于山門地下,不肯走起。

    那老道人乃言:“娘子請起,我與你裁處。

    ”紅蓮見他如此說,便立起來。

     那老道人關了山門,領著紅蓮到僧房側首一間小屋,乃是老道人卧房,教紅蓮坐在房内。

    那老道人連忙走去長老禅房裡法座下,禀覆長老道:“山門下有個年少婦人,一身重孝,說道丈夫死了,今日到墳上做羹飯,風雨大作,關了城門,進城不得,要在寺中權歇,明蚤入城,特來禀知長老。

    ”長老見說,乃言:“此是方便之事,天色已晚,你可教他在你房中過夜,明日五更打發他去。

    ”道人領了言語,來說與紅蓮知道。

     紅蓮又拜謝:“公公救命之恩,生死不忘大德。

    ”言罷,坐在老道人房中闆凳上。

    那老道人自去收拾,關門閉戶已了,來房中土榻上和衣而睡。

    這老道人日間辛苦,一覺便睡著。

     原來水月寺在桑菜園裡,四邊又無人家,寺裡有兩個小和尚都去化緣,因此寺中冷靜,無人走動。

    這紅蓮聽得更鼓已是二更,心中想着:“如何事了?”心亂如麻,遂乃輕移蓮步,走至長老房邊。

    那間禅房關著門,一派是大-窗子,房中挂著一碗琉璃燈,明明亮亮。

    長老在禅椅之上打坐,也看見紅蓮在門外。

    紅蓮看著長老,遂乃低聲叫道:“長老慈悲為念,救度妾身則個。

    ”長老道:“你可去道人房中權宿,來蚤入城,不可在此攪擾我禅房,快去,快去!”紅蓮在窗外深深拜了十數拜道:“長老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妾身衣服單薄,夜寒難熬,望長老開門,借與一兩件衣服遮蓋身體。

    救得性命,自當拜謝。

    ”道罷,哽哽咽咽哭将起來。

    這長老是個慈悲善人,心中思忖道:“倘若寒禁,身死在我禅房門首,不當穩便。

    自古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從禅床上走下來,開了-子門放紅蓮進去。

    長老取一領破舊禅衣把與他,自己依舊上禅床上坐了。

     紅蓮走到禅床邊深深拜了十數拜,哭哭啼啼道:“肚疼死也。

    ”這長老并不采他,自己瞑目而坐。

    怎當紅蓮哽咽悲哀,将身靠在長老身邊,哀聲叫疼叫痛,就睡倒在長老身上,或坐在身邊,或立起叫喚不止。

    約莫也是三更,長老忍口不住,乃問紅蓮曰:“小娘子,你如何隻顧哭泣?那裡疼痛?”紅蓮告長老道:“妾丈夫在日,有此肚疼之病,我夫脫衣将妾摟于懷内,将熱肚皮貼着妾冷肚皮,便不疼了。

    不想今夜疼起來,又值寒冷,妾死必矣。

    怎地得長老肯救妾命,将熱肚皮貼在妾身上,便得痊可。

    若救得妾命,實乃再生之恩。

    ”長老見他苦告不過,隻得解開衲衣,抱那紅蓮在懷内。

    這紅蓮賺得長老肯時便慌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