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十七卷 單符郎全州佳偶
關燈
小
中
大
——門開戰倚天,周公桔構尚依然。
休言道德無關鎖,一閉乾坤八百年。
這首詩,單說西京是帝王之都,左成臯,右渑池,前伊朗,後大河;真個形勢無雙,繁華第一;宋朝九代建都于此。
今日說一樁故事,乃是西京人氏,一個是邢知縣,一個是單推官。
他兩個都枉孝感坊下,并門而居。
兩家宅眷,又是嫡親妹妹,姨丈相稱,所以往來甚密。
雖為各姓,無異一家。
先前,兩家末做官時節,妹妹同時懷孕,私下相約道:“若生下一男一女,當為婚姻。
”後來單家生男,小名符郎,邢家生女,小名春娘。
妹妹各對丈夫說通了,從此親家往來,非止一日。
符郎和春娘幼時常在一處遊戲,兩家都稱他為小夫婦。
以後漸漸長成,符郎改名飛英,字騰實,進館讀書;春娘深居繡閣。
各不相見。
其時宋徽宗宣和七年,春三月,邢公選了鄧州順陽縣知縣,單公選了揚州府推官,各要挈家上任。
相約任滿之曰,歸家成親。
單推官帶了夫人和兒子符郎,自往揚州去做官,不題。
卻說邢知縣到了鄧州順陽縣,未及半載,值金鞑子分道入寇。
金将斡離不攻破了順陽,邢知縣一門遇害。
春娘年十二歲,為亂兵所掠,轉賣在全州樂戶楊家,得錢十七幹而去。
春娘從小讀過經書及唐詩幹首,頗通文墨,尤善應對。
鸨母愛之如寶,改名楊玉,教以樂器及歌舞,無不精絕。
正是:三千粉黛輸顔色,十二朱樓讓舞歌。
隻是一件,他終是宦家出身,舉止端詳。
每詣公庭侍宴,呈藝畢,諸妓調笑虐浪,無所不至。
楊玉嘿然獨立,不妄言笑,有良人風度。
為這個上,前後官府,莫不愛之重之。
話分兩頭。
卻說單推官在任三年,時金虜陷了汗京,徽宗、欽宗兩朝天子,都被他擄去。
虧殺呂好問說下了僞帝張邦昌,迎康王嗣統。
康王渡江而南,即位于應天府,是為高宗。
高宗懼怕金虜,不敢還西京,乃駕幸揚州。
單推官率民兵護駕有功,累遷郎官之職,又随駕至杭州。
高宗愛杭州風景,駐跸建都,改為臨安府。
有詩為證: 山外青山樓外摟,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卻把杭州作汗州。
話說西北一路地方,被金虜殘害,百姓從高東南渡者,不計其數,皆散處吳下。
聞臨安建都,多有搬到杭州入籍安插。
單公時在戶部,閱看戶籍冊子,見有一“邢祥”名字,乃西京人。
自思:“邢知縣名偵,此人名樣,敢是同行兄弟?自從遊宦以後,邢家全無音耗相通,正在懸念。
”乃道人密訪上,果邢知縣之弟,号為“四承務”者。
急忙請來相見,問其消息。
四承務答道:“自鄧州破後,傳聞家兄舉家受禍,未知的否。
”因流淚不止,單公亦揪然不樂。
念兒子年齒己長,意欲别國親事;猶恐傳言未的,媳婦尚在,且持幹戈甯息,再行探聽。
從此單公與四承務仍認做親戚,往來不絕 再說高宗皇帝初即位,改元建炎;過了四年,又改元紹興。
此時紹興元年,朝廷追叙南渡之功,單飛英受父蔭,得授全州司戶。
謝恩過了,擇曰拜别父母起程,往全州到任。
時年十八歲,一州官屬,隻有單司戶年少,且是儀容俊秀,見者無不稱羨。
上任之曰,州守設公堂酒會飲,大集聲妓。
原來宋朝有這個規矩:凡在籍娼戶,謂之官妓;官府有公私筵宴,聽憑點名,喚來鄖應。
這一日,楊玉也在數内。
單司戶于衆妓中,隻看得他上眼,大有眷愛之意。
詩曰: 曾紹紅繩到處随,佳人才子兩相宜。
風流的是張京兆,何日臨窗試畫眉? 司理姓鄭,名安,榮陽舊族,也是個少年才子。
一見單司戶,便意氣相投,看他顧盼楊玉,己知其意。
一日,鄭司理去拜單司戶,問道:“足下清年名族,為何單車赴仕,不攜宅眷?”單司戶答道:“實不相瞞,幼時曾定下妻室,因遭虜亂,存亡未蔔,至今中饋尚虛。
”司理笑道:“離索之感,人孰無之?此司歌妓楊玉,頗饒雅緻,且作望梅止渴,何如?”司戶初時遜謝不敢,被司理言之再三,說到相知的分際,司戶隐瞞不得,隻得吐露心腹。
司理道:“既才子有意佳人,仆當為曲成之耳。
”自此每遇宴會,司戶見了楊玉,反覺有些避嫌,不敢注目;然心中思慕愈甚。
司理有心要玉成其事,但懼怕太守嚴毅,做不得手腳。
如此二年。
舊太守任滿升去,新太守姓陳,為人忠厚至誠,且與鄭司理是同鄉故舊。
所以鄭司理屢次在太守面前,稱薦單司戶之才品,太守十分敬重。
一日,鄭司理置酒,專請單司戶到私衙清話,隻點楊玉一名抵候。
這一日,比公裡筵宴不同,隻有賓主二人,單司戶才得飽看楊玉,果然美麗!有詞名《憶秦娥》,詞雲: 香馥馥,樽前有個人如玉。
人如玉,翠翹金風,内家妝柬。
嬌羞慣把眉兒蹙,客人隻唱傷心曲。
傷心曲,一聲聲是怨紅愁綠。
鄭司理開言道:“今日之會,并無他窖,勿拘禮法。
當開懷暢飲,務取盡歡。
”遂斟巨觥來勸單司戶,楊玉清歌情酒。
酒至半酣,單司戶看着楊玉,神魂飄蕩,不能自持;假裝醉态不飲。
鄭司理己知其意,便道:“且請到書齋散步,再容奉勸。
”那書齋是司理自家看書的所在,擺設着書、畫
休言道德無關鎖,一閉乾坤八百年。
這首詩,單說西京是帝王之都,左成臯,右渑池,前伊朗,後大河;真個形勢無雙,繁華第一;宋朝九代建都于此。
今日說一樁故事,乃是西京人氏,一個是邢知縣,一個是單推官。
他兩個都枉孝感坊下,并門而居。
兩家宅眷,又是嫡親妹妹,姨丈相稱,所以往來甚密。
雖為各姓,無異一家。
先前,兩家末做官時節,妹妹同時懷孕,私下相約道:“若生下一男一女,當為婚姻。
”後來單家生男,小名符郎,邢家生女,小名春娘。
妹妹各對丈夫說通了,從此親家往來,非止一日。
符郎和春娘幼時常在一處遊戲,兩家都稱他為小夫婦。
以後漸漸長成,符郎改名飛英,字騰實,進館讀書;春娘深居繡閣。
各不相見。
其時宋徽宗宣和七年,春三月,邢公選了鄧州順陽縣知縣,單公選了揚州府推官,各要挈家上任。
相約任滿之曰,歸家成親。
單推官帶了夫人和兒子符郎,自往揚州去做官,不題。
卻說邢知縣到了鄧州順陽縣,未及半載,值金鞑子分道入寇。
金将斡離不攻破了順陽,邢知縣一門遇害。
春娘年十二歲,為亂兵所掠,轉賣在全州樂戶楊家,得錢十七幹而去。
春娘從小讀過經書及唐詩幹首,頗通文墨,尤善應對。
鸨母愛之如寶,改名楊玉,教以樂器及歌舞,無不精絕。
正是:三千粉黛輸顔色,十二朱樓讓舞歌。
隻是一件,他終是宦家出身,舉止端詳。
每詣公庭侍宴,呈藝畢,諸妓調笑虐浪,無所不至。
楊玉嘿然獨立,不妄言笑,有良人風度。
為這個上,前後官府,莫不愛之重之。
話分兩頭。
卻說單推官在任三年,時金虜陷了汗京,徽宗、欽宗兩朝天子,都被他擄去。
虧殺呂好問說下了僞帝張邦昌,迎康王嗣統。
康王渡江而南,即位于應天府,是為高宗。
高宗懼怕金虜,不敢還西京,乃駕幸揚州。
單推官率民兵護駕有功,累遷郎官之職,又随駕至杭州。
高宗愛杭州風景,駐跸建都,改為臨安府。
有詩為證: 山外青山樓外摟,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卻把杭州作汗州。
話說西北一路地方,被金虜殘害,百姓從高東南渡者,不計其數,皆散處吳下。
聞臨安建都,多有搬到杭州入籍安插。
單公時在戶部,閱看戶籍冊子,見有一“邢祥”名字,乃西京人。
自思:“邢知縣名偵,此人名樣,敢是同行兄弟?自從遊宦以後,邢家全無音耗相通,正在懸念。
”乃道人密訪上,果邢知縣之弟,号為“四承務”者。
急忙請來相見,問其消息。
四承務答道:“自鄧州破後,傳聞家兄舉家受禍,未知的否。
”因流淚不止,單公亦揪然不樂。
念兒子年齒己長,意欲别國親事;猶恐傳言未的,媳婦尚在,且持幹戈甯息,再行探聽。
從此單公與四承務仍認做親戚,往來不絕 再說高宗皇帝初即位,改元建炎;過了四年,又改元紹興。
此時紹興元年,朝廷追叙南渡之功,單飛英受父蔭,得授全州司戶。
謝恩過了,擇曰拜别父母起程,往全州到任。
時年十八歲,一州官屬,隻有單司戶年少,且是儀容俊秀,見者無不稱羨。
上任之曰,州守設公堂酒會飲,大集聲妓。
原來宋朝有這個規矩:凡在籍娼戶,謂之官妓;官府有公私筵宴,聽憑點名,喚來鄖應。
這一日,楊玉也在數内。
單司戶于衆妓中,隻看得他上眼,大有眷愛之意。
詩曰: 曾紹紅繩到處随,佳人才子兩相宜。
風流的是張京兆,何日臨窗試畫眉? 司理姓鄭,名安,榮陽舊族,也是個少年才子。
一見單司戶,便意氣相投,看他顧盼楊玉,己知其意。
一日,鄭司理去拜單司戶,問道:“足下清年名族,為何單車赴仕,不攜宅眷?”單司戶答道:“實不相瞞,幼時曾定下妻室,因遭虜亂,存亡未蔔,至今中饋尚虛。
”司理笑道:“離索之感,人孰無之?此司歌妓楊玉,頗饒雅緻,且作望梅止渴,何如?”司戶初時遜謝不敢,被司理言之再三,說到相知的分際,司戶隐瞞不得,隻得吐露心腹。
司理道:“既才子有意佳人,仆當為曲成之耳。
”自此每遇宴會,司戶見了楊玉,反覺有些避嫌,不敢注目;然心中思慕愈甚。
司理有心要玉成其事,但懼怕太守嚴毅,做不得手腳。
如此二年。
舊太守任滿升去,新太守姓陳,為人忠厚至誠,且與鄭司理是同鄉故舊。
所以鄭司理屢次在太守面前,稱薦單司戶之才品,太守十分敬重。
一日,鄭司理置酒,專請單司戶到私衙清話,隻點楊玉一名抵候。
這一日,比公裡筵宴不同,隻有賓主二人,單司戶才得飽看楊玉,果然美麗!有詞名《憶秦娥》,詞雲: 香馥馥,樽前有個人如玉。
人如玉,翠翹金風,内家妝柬。
嬌羞慣把眉兒蹙,客人隻唱傷心曲。
傷心曲,一聲聲是怨紅愁綠。
鄭司理開言道:“今日之會,并無他窖,勿拘禮法。
當開懷暢飲,務取盡歡。
”遂斟巨觥來勸單司戶,楊玉清歌情酒。
酒至半酣,單司戶看着楊玉,神魂飄蕩,不能自持;假裝醉态不飲。
鄭司理己知其意,便道:“且請到書齋散步,再容奉勸。
”那書齋是司理自家看書的所在,擺設着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