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十一卷 赴伯升茶肆遇仁宗
關燈
小
中
大
一寸舌為安國劍,五言詩作上天梯。
青雲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
話說大宋仁宗皇帝朝司,有一個秀士,姓趙,名旭,字伯升,乃是西川成都府人氏。
自幼習學文章,詩、書、禮、樂一覽下筆成文,乃是個飽學的秀才。
喜聞東京開選,一心要去應舉,特到堂中,禀知父母。
其父趙輪,字文寶;母親劉氏,都是世代詩禮之家。
見子要上京應舉,遂允其請。
趙旭擇曰束裝,其父贈詩一首。
詩雲:但見詩書頻入目,莫将花酒苦迷腸。
來年一月桃龍浪,奪取羅袍轉故鄉。
其母劉氏亦叮咛道:“願孩兒早奪魁名,不負男兒之志。
”趙旭拜别了二親,遂攜琴、劍、書箱,帶一仆人,徑望東京進發。
有親友一行人,送出南門之外。
趙旭口占一詞,名曰《江神子》。
詞曰: 旗亭誰唱渭城詩?兩相思,怯羅衣。
野渡舟橫,楊柳析殘枝。
怕見蒼山千萬裡,人去遠,草煙迷。
英蓉秋露洗服脂,斷風凄,晚霜微。
劍懸秋水,離别慘虹霓。
剩有青衫千點淚,何曰裡,滴休時。
趙旭詞畢,作别親友,起程而行。
于路饑餐渴飲,夜住曉行。
不則一日,來到東京。
遂入城中觀看景緻。
隻見樓台錦繡,人物繁華,正是龍虎風雲之地。
行到狀元坊,尋個客店安歇,守持試期。
入場赴選,一場文字己畢,回歸下處,專等黃榜。
趙旭心中暗喜:“我必然得中也。
”次日,安排早飯己罷。
店對過有座茶坊,與店中朋友同會茶之間,趙旭見案上有詩牌,遂取筆,去那粉壁上,寫下詞一首。
詞雲: 足蹑雲梯,手攀仙桂,姓名己在登科内。
馬前喝道狀元來,金鞍玉勒成行隊。
宴罷歸來,醉遊街市,此時方顯男兒志。
修書急報鳳樓人,這回好個風流婿。
寫畢,趙旭自心歡喜。
至晚各歸店中,不在話下。
當時仁宗皇帝早朝升殿,考試官閱卷己畢,齊到朝中。
仁宗皇帝問:“卿所取榜首,年例三名,今不知何處人氏?”試官便将一名文卷,呈上禦前。
仁宗親自觀覽。
看了第一卷,龍顔微笑,對試官道:“此卷作得極好!可惜中間有一字差錯。
”試官俯伏在地,拜問聖上:“未審何字差寫?”仁宗笑曰:“乃是個‘唯’字。
原來‘口’旁,如何卻寫‘麼’旁?”試官再拜叩首,奏曰:“此字旨可通用。
”仁宗問道:“此人姓甚名誰?何處人氏?”拆開彌封看時,乃是四川成都府人氏,姓趙,名旭,見今在狀元坊店内安歇。
仁宗着快行急宣。
那時趙旭在店内蒙宣,不敢久停,随使命直到朝中。
借得藍袍槐簡,引見禦前,叩首拜舞。
仁宗皇帝問道:“卿乃何處人氏?”趙旭叩頭奏道:“臣是四川成都府人氏,自幼習學文藝,特赴科場,幸瞻金厥。
”帝又問曰:“卿得何題目?作文字多少?内有幾字?”趙旭叩首,一一回奏,無有差錯。
仁宗見此人出語如同注水,暗喜稱奇,隻可惜一字差寫。
上曰:“卿卷内有一字差錯。
”趙旭驚惶俯伏,叩首拜問:“未審何字差寫?”仁宗雲:“乃是個‘唯’字。
本是個‘口’旁,卿如何卻寫作‘麼’旁?”趙旭叩頭回奏道:“此字旨可通用。
”仁宗不悅,就禦案上取文房四寶,寫下八個字,遞與趙旭日:“卿家着想,寫着‘箪單、去吉、吳矣、呂台。
,卿言通用,與朕拆來。
”趙旭看了半晌,無言抵對。
仁宗曰:“卿可暫退讀書。
”趙旭羞傀出朝,回歸店中,悶悶不己。
衆朋友來問道:“公必然得意!”趙旭被問,言說此事,衆皆大驚。
遂乃邀至茶坊,啜茶解悶。
趙旭蓦然見壁上前日之辭,嗟籲不己,再把文房四寶,作詞一首。
雲: 詞羽翼将成,功名欲遂,姓名己稱男兒意。
東君為報牡丹芳,瓊林錫與他人醉。
‘唯’字曾差,功名落地,天公誤我乎生存。
問歸來,回首望家鄉,水遠山遙,一千餘裡。
持得出了金榜,着人看時,果然無趙旭之名。
籲嗟涕泣,流落東京,羞歸故裡。
“再持一年,必不負我。
”在下處悶悶不悅,浸題四句于壁上。
詩曰: 宋玉徒悲,江淹是恨,韓愈投荒,蘇秦守困。
趙旭寫罷,在店中悶倦無聊,又作詞一首,名《院溪沙》,道: 秋氣天寒萬葉飄,蛩聲唧唧夜無聊,夕陽人影卧乎橋。
菊近秋來都爛缦,從他霜後更蕭條,夜來風雨似今朝。
思憶家鄉,功名不就,展轉不寐,起來獨坐,又作《小重山》詞一首,道: 獨坐清燈夜不眠,寸腸千萬縷,兩相牽。
鴛鴦秋雨傍池蓮,分飛苦,紅淚晚風前。
回首雁翩翩,寫來思畜去,遠如天。
安排心事持明年,愁難持,淚滴滿青氈。
自此流落東京。
至秋夜,仆人不肯守持,私奔回家去。
趙旭孤身旅鄖,又無盤纏,每曰上街與人作文寫字。
争親身上衣衫藍縷,着一領黃草布衫,被西風一吹,趙旭心中苦悶,作詞一首,詞名《鹧鸪天》,道: 黃
青雲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
話說大宋仁宗皇帝朝司,有一個秀士,姓趙,名旭,字伯升,乃是西川成都府人氏。
自幼習學文章,詩、書、禮、樂一覽下筆成文,乃是個飽學的秀才。
喜聞東京開選,一心要去應舉,特到堂中,禀知父母。
其父趙輪,字文寶;母親劉氏,都是世代詩禮之家。
見子要上京應舉,遂允其請。
趙旭擇曰束裝,其父贈詩一首。
詩雲:但見詩書頻入目,莫将花酒苦迷腸。
來年一月桃龍浪,奪取羅袍轉故鄉。
其母劉氏亦叮咛道:“願孩兒早奪魁名,不負男兒之志。
”趙旭拜别了二親,遂攜琴、劍、書箱,帶一仆人,徑望東京進發。
有親友一行人,送出南門之外。
趙旭口占一詞,名曰《江神子》。
詞曰: 旗亭誰唱渭城詩?兩相思,怯羅衣。
野渡舟橫,楊柳析殘枝。
怕見蒼山千萬裡,人去遠,草煙迷。
英蓉秋露洗服脂,斷風凄,晚霜微。
劍懸秋水,離别慘虹霓。
剩有青衫千點淚,何曰裡,滴休時。
趙旭詞畢,作别親友,起程而行。
于路饑餐渴飲,夜住曉行。
不則一日,來到東京。
遂入城中觀看景緻。
隻見樓台錦繡,人物繁華,正是龍虎風雲之地。
行到狀元坊,尋個客店安歇,守持試期。
入場赴選,一場文字己畢,回歸下處,專等黃榜。
趙旭心中暗喜:“我必然得中也。
”次日,安排早飯己罷。
店對過有座茶坊,與店中朋友同會茶之間,趙旭見案上有詩牌,遂取筆,去那粉壁上,寫下詞一首。
詞雲: 足蹑雲梯,手攀仙桂,姓名己在登科内。
馬前喝道狀元來,金鞍玉勒成行隊。
宴罷歸來,醉遊街市,此時方顯男兒志。
修書急報鳳樓人,這回好個風流婿。
寫畢,趙旭自心歡喜。
至晚各歸店中,不在話下。
當時仁宗皇帝早朝升殿,考試官閱卷己畢,齊到朝中。
仁宗皇帝問:“卿所取榜首,年例三名,今不知何處人氏?”試官便将一名文卷,呈上禦前。
仁宗親自觀覽。
看了第一卷,龍顔微笑,對試官道:“此卷作得極好!可惜中間有一字差錯。
”試官俯伏在地,拜問聖上:“未審何字差寫?”仁宗笑曰:“乃是個‘唯’字。
原來‘口’旁,如何卻寫‘麼’旁?”試官再拜叩首,奏曰:“此字旨可通用。
”仁宗問道:“此人姓甚名誰?何處人氏?”拆開彌封看時,乃是四川成都府人氏,姓趙,名旭,見今在狀元坊店内安歇。
仁宗着快行急宣。
那時趙旭在店内蒙宣,不敢久停,随使命直到朝中。
借得藍袍槐簡,引見禦前,叩首拜舞。
仁宗皇帝問道:“卿乃何處人氏?”趙旭叩頭奏道:“臣是四川成都府人氏,自幼習學文藝,特赴科場,幸瞻金厥。
”帝又問曰:“卿得何題目?作文字多少?内有幾字?”趙旭叩首,一一回奏,無有差錯。
仁宗見此人出語如同注水,暗喜稱奇,隻可惜一字差寫。
上曰:“卿卷内有一字差錯。
”趙旭驚惶俯伏,叩首拜問:“未審何字差寫?”仁宗雲:“乃是個‘唯’字。
本是個‘口’旁,卿如何卻寫作‘麼’旁?”趙旭叩頭回奏道:“此字旨可通用。
”仁宗不悅,就禦案上取文房四寶,寫下八個字,遞與趙旭日:“卿家着想,寫着‘箪單、去吉、吳矣、呂台。
,卿言通用,與朕拆來。
”趙旭看了半晌,無言抵對。
仁宗曰:“卿可暫退讀書。
”趙旭羞傀出朝,回歸店中,悶悶不己。
衆朋友來問道:“公必然得意!”趙旭被問,言說此事,衆皆大驚。
遂乃邀至茶坊,啜茶解悶。
趙旭蓦然見壁上前日之辭,嗟籲不己,再把文房四寶,作詞一首。
雲: 詞羽翼将成,功名欲遂,姓名己稱男兒意。
東君為報牡丹芳,瓊林錫與他人醉。
‘唯’字曾差,功名落地,天公誤我乎生存。
問歸來,回首望家鄉,水遠山遙,一千餘裡。
持得出了金榜,着人看時,果然無趙旭之名。
籲嗟涕泣,流落東京,羞歸故裡。
“再持一年,必不負我。
”在下處悶悶不悅,浸題四句于壁上。
詩曰: 宋玉徒悲,江淹是恨,韓愈投荒,蘇秦守困。
趙旭寫罷,在店中悶倦無聊,又作詞一首,名《院溪沙》,道: 秋氣天寒萬葉飄,蛩聲唧唧夜無聊,夕陽人影卧乎橋。
菊近秋來都爛缦,從他霜後更蕭條,夜來風雨似今朝。
思憶家鄉,功名不就,展轉不寐,起來獨坐,又作《小重山》詞一首,道: 獨坐清燈夜不眠,寸腸千萬縷,兩相牽。
鴛鴦秋雨傍池蓮,分飛苦,紅淚晚風前。
回首雁翩翩,寫來思畜去,遠如天。
安排心事持明年,愁難持,淚滴滿青氈。
自此流落東京。
至秋夜,仆人不肯守持,私奔回家去。
趙旭孤身旅鄖,又無盤纏,每曰上街與人作文寫字。
争親身上衣衫藍縷,着一領黃草布衫,被西風一吹,趙旭心中苦悶,作詞一首,詞名《鹧鸪天》,道: 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