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關燈
背手為雲覆手雨,紛紛輕灣何須數?君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昔時,齊國有管仲,字夷吾;鮑叔,字宣子,再個自幼時以貧賤結交。

    後來鮑叔先在齊桓公門下信用顯達,舉薦管仲為首相,位在己上。

    兩人同心輔政,始終如一。

    管仲曾有幾句言語道:“吾嘗一戰一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

    吾嘗一仕一見逐,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也。

    吾嘗與鮑叔談論,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有利不利也。

    吾嘗與鮑叔為賈,分利多,鮑叔不以為貪,知我貧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所以古今說知心結交,必曰:“管鮑”。

    今日說兩個朋友,偶然相見,結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萬古。

     春秋時,楚元王崇懦重道,招賢納士。

    天下之人聞其風而歸者,不可勝計。

    西羌積石山,有一賢士,姓左,雙名伯桃,勒亡父母,勉力攻書,養成濟世之才,學就安民之業。

    年近四旬,因中國諸侯互相吞并,行仁政者少,恃強霸者多,未嘗出仕。

    後聞得楚元王慕仁好義,遍求賢土,乃攜書一囊,辭别鄉中鄰友,徑奔楚國而來。

    迤俪來到雍地,時值隆冬,風雨交作。

    有一篇《西江月》詞,單道冬天雨景: 習習悲風割面,蒙蒙細雨侵衣。

    催冰釀雪逞寒威,不比他時和氣。

    山色不明常暗,日光偶露還微。

    天涯遊子盡思歸,路上行人應悔。

     左伯桃冒雨蕩風,行了一日,衣裳都沾濕了。

    看看天色昏黃,走向村間,欲覓一宵宿處。

    遠遠望見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燈光,徑奔那個去處。

    見矮矮籬笆,圍着一間草屋,乃推開籬障,輕叩柴門。

    中有一人,啟戶而出。

    左伯桃立在檐下,慌忙施禮曰:“小生西羌人氏,姓左,雙名伯桃。

    欲往楚國,不期中途遇雨。

    無覓旅邸之處。

    求借一宵,來早便行,未知尊意肯容否?”那人聞言,慌忙答禮,邀入屋内。

    伯桃視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積書卷,别無他物。

    伯桃已知亦是懦人,便欲下拜。

    那人雲:“且未可講禮,容取火烘幹衣服,卻當會話。

    ”當夜燒竹為火,伯桃烘衣。

    那人炊辦酒食,以供伯桃,意甚勤厚。

    伯桃乃問姓名。

    其人曰:“小生姓羊,雙名角哀,幼亡父母,獨居于此。

    乎生酷愛讀書,農業盡廢。

    今幸遇賢土遠來,但恨家寒,乏物為款,伏乞恕罪。

    ”伯桃曰:“陰雨之中,得蒙遮蔽,事兼一飲一食,感佩何忘!”當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話胸中學問,終夕不寐。

     比及天曉,淋雨不止。

    角哀留伯桃在家,盡其所有相持,結為昆仲。

    伯桃年長角哀五歲,角哀拜伯桃為兄。

    一位一日,雨止道幹。

    伯桃曰:“賢弟有王位之才,抱經綸之志,不圖竹帛,甘老林泉,深為可惜。

    ”角哀曰:“非不欲仕,親未得其便耳。

    ”伯桃曰:“今楚王虛心求士,賢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角哀曰:“願從兄長之命。

    ”遂收拾些小路費糧米,棄其茅屋,二人同望南方而進 行不兩曰,又值陰雨,羁身旅店中,盤赉罄盡,止有行糧一包,二人輪換負之,冒雨而走。

    其雨末止,風又大作,變為一天大雪,怎見得?你看: 風添雪冷,雪趁風威。

    紛紛柳絮狂飄,片片鵝毛亂葬。

    團空攪陣,不分南北西東;遮地漫天,變盡青黃赤黑。

    探梅詩窖多清趣,路上行人欲斷魂。

     二人行過歧陽,道經粱山路,問及樵夫,旨說:“從此去百餘裡,并無人煙,盡是荒山曠野,狼虎成群,隻好休去。

    ”伯桃與角哀曰:“賢弟心下如何?”角哀曰:“自古道生育命。

    既然到此,隻顧前進,休生退悔。

    ”又行了一日,夜宿古墓中,衣服單薄,寒風透骨。

     次日,雪越下得緊,山中仿佛盈尺。

    伯桃受凍不過,曰:“我思此去百餘裡,絕無人家;行糧不敷,衣單食缺。

    若一人獨往,可到楚國;二人懼去,縱然不凍死,亦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