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 通簡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之無名。
”上曰:“兵貴神速,彼出城,則不可為矣。
”璋曰:“以臣之愚,可不煩兵,臣請往任之。
”曰:“若用衆幾何?”曰:“但得禦史三四人随行足矣。
然須奉敕以臣巡撫其地乃可。
”遂命學士草敕,即日起行。
黎明,直造王府。
周王驚愕,莫知所為,延之别室,問所以來者,曰:“人有告王謀叛,臣是以來!”王驚跪。
璋曰:“朝廷已命丘大帥将兵十萬将至,臣以王事未有迹,故來先谕。
事将若何?”王舉家環哭不已。
璋曰:“哭亦何益?願求所以釋上疑者。
”曰:“愚不知所出,唯公教之。
”璋曰:“能以王護衛為獻,無事矣。
”王從之,乃馳驿以聞。
上喜,璋乃出示曰:“護衛軍三日不徙者處斬!”不數日而散。
羅通以禦史按蜀,蜀王富甲諸國,出入僭用乘輿儀從。
通心欲檢制之。
一日,王過禦史台,公突使入收王所僭鹵簿,蜀王氣沮。
藩、臬俱來見問狀,且曰:“聞報王罪且不測,今且奈何?”通曰:“誠然,公等試思之。
”诘旦複來,通曰:“易耳,宜密語王,但謂黃屋、左纛故玄元皇帝廟中器,今複還之耳。
”玄元皇帝,玄宗幸蜀建祀老子者也。
從之,事乃得解,王亦自斂。
【譯文】 王璋是河南府(治所即今河南洛陽)人,明成祖永樂年間任右都禦史。
當時有人告發說開封的周王府将要圖謀不軌,皇上打算在周王未起事時就發兵讨伐,征求王璋的意見。
王璋說:“造反之事并沒有迹象,讨伐他師出無名。
”皇上說:“兵貴神速,等到周王的軍隊出了城,就不好辦了。
”王璋說:“以臣之愚見,可以不勞用兵,臣請求派往解決此事。
”皇上說:“你需要帶多少人?”王璋說:“隻用三四個禦史随行就足夠了。
可是得有聖旨,派臣為那裡的巡撫才可以。
”于是明成祖朱棣命令學士起草了敕文,當天就動身。
天剛黎明,王璋就徑直來到了周王府。
周王十分吃驚,不知道他來幹什麼,把他請到一間密室,問他前來的目的。
王璋說:“有人告發王爺造反,臣正為此而來!”周王吓得跪了下來。
王璋說:“朝廷已命丘大元帥帶十萬人馬,快要到了。
臣覺得所告發王爺之事未有實迹,所以先來告訴一聲。
此事該如何辦呢?”周王全家都圍着王璋痛哭不止。
王璋說:“哭有什麼用呢?請拿出個解除皇上疑慮的辦法來。
”周王說:“我愚笨得想不出好法子,隻盼着王公指教我。
”王璋說:“王爺如果能把護衛的部隊獻出來,就沒事了。
”周王聽從了王璋的建議,王璋派驿站飛馳報給皇上知道,皇上很高興。
王璋這才出示了朝廷任命他為巡撫的敕令,并說:“護衛軍中人員三天内不聽命轉移者,一律處斬!”沒幾天,周王府的護衛軍就遣散完了。
明景泰年間,羅通以左都禦史之銜巡按四川。
蜀王的财富超過其他藩王,出入都僭越使用皇帝的銮駕儀仗。
羅通心裡打算将此事約束一下。
一天,蜀王路過省府禦史衙門,羅通突然派人沒收蜀王所僭用的儀仗,蜀王感到氣急敗壞。
藩、臬兩司官員都來問情況,并且說:“聽說假若報告了蜀王這一罪過,後果将難以預料,現在該怎麼辦呢?”羅通說:“的确如此,大家試着想想辦法吧。
”第二天一早,他們又來了,羅通說:“這好解決。
可秘密告訴蜀王,隻說黃屋、左纛這些儀仗是過去玄元皇帝廟中的器具,現在是去歸還那裡的。
”玄元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中逃奔蜀地時追封給老子李聃的稱号。
蜀王聽從了他的話,此事才算得以解決,蜀王從此自己也收斂了許多。
吳履葉南岩 國初,吳履(字德基,蘭溪人。
)為南康丞。
民王瓊輝仇裡豪羅玉成,執其家人笞辱之。
玉成兄子玉汝不勝恚,集少年千餘人,圍瓊輝家,奪之歸,縛瓊輝,道笞之,瀕死,乃釋去。
瓊輝兄弟五人庭訴,斷指出血,誓與羅俱死。
履念獄成當連千餘人,勢不便,乃召瓊輝,語之曰:“獨羅氏圍爾家那?”對曰:“千餘人。
”曰:“千餘人皆辱爾耶?”曰:“數人耳。
”曰:“汝憾數人,而累千餘人,可乎?且衆怒難犯,倘不顧死,盡殺爾家,雖盡捕伏法,亦何益于爾?”瓊輝悟,頓首唯命。
履乃捕笞者四人,于瓊輝前杖數十,流血至踵;命羅氏對瓊輝引罪拜之,事遂解。
(評注:此等和事老該做,以所全者大也。
) 葉公南岩刺蒲時,有群鬥者訴于州,一人流血被面,經重創,腦幾裂,命且盡。
公見之恻然,時家有刀瘡藥,公即起入内,自搗藥,令舁至幕廨,委一謹厚廨子及幕官,曰:“宜善視之,勿令傷風。
此人死,汝輩責也。
”其家人不令前。
乃略加審核,收仇家于獄而釋其餘。
一友人問其故,公曰:“凡人争鬥無好氣,此人不即救,死矣。
此人死,即償命一人,寡人之妻,孤人之子,又幹證連系,不止一人破家;此人愈,特一鬥毆罪耳。
且人情欲訟勝,雖于骨肉,亦甘心焉,吾所以不令其家人相近也。
”未幾,傷者平而訟遂息。
(評注:略加調停,遂保全數千人、數千家,豈非大智!) 【譯文】 國朝初年,吳履為南康丞。
縣民王瓊輝與同裡的富豪羅玉成結下冤仇,他抓住羅玉成家的人鞭打羞辱了一頓帶走。
羅玉成的哥哥羅玉汝和羅玉成的兒子等人不勝憤怒,集合了一千多名年輕人,圍住王瓊輝的家,把他們家的人搶回來,又把王瓊輝綁住,在半道上把他捶打了個半死,才把他放掉。
王瓊輝兄弟五人告到縣衙公堂,當堂砍斷手指,立下血誓,定要與羅家人同死。
吳履考慮到判此案會牽連一千多人,情勢多有不便,于是把王瓊輝召來,發話問道:“隻有羅家的人圍住了你家嗎?”王瓊輝答道:“有一千多人。
”他又問:“這一千多人都辱打了你嗎?”王瓊輝說:“隻有幾個人。
”吳履勸道:“你恨這幾個人而連累一千多人,這樣做好嗎?而且衆怒難犯,如果這一千多人不顧死活,把你全家都殺掉,即使把他們都逮捕法辦,又對你有什麼好處呢?”王瓊輝聽後醒悟過來,叩頭聽從吳履的判決。
吳履将杖打王瓊輝的四個人抓起來,當着王瓊輝的面打了幾十棍,鮮血一直流到腳後跟;又命令羅家人向王瓊輝陪罪下拜。
事情就這樣解決了。
葉南岩任蒲州知州時,有打群架的人到州裡告狀。
有一個人血流滿面,受重傷,腦袋幾乎打開花,快死了。
葉公見狀。
心裡艱難過,當時他家正好有刀瘡藥,葉公立即起身回後堂,親自搗藥,命令人把傷者擡到幕賓的一間房子裡,交給一個謹慎厚道的衙役和幕僚,對他們說:“你們要好好看護他,不要讓他得破傷風。
這個人死了,我要追究你們的責任。
”傷者的家屬也不讓進去看,于是将案情略加審問調查,将仇家兇手關到獄中,把其餘的人都放了。
葉公的一位朋友問他為何這樣處理,葉公說:“凡是與人争鬥的都懷着怨氣,此人若不及時搶救,就會死掉。
此人一死,就要有一人償命,使這些人的妻子成為寡婦,子女成為孤兒,又互相牽連,不止一個人破家。
這個人傷好了,就隻不過是一件鬥毆案件而已。
而且人之常情。
都想把官司打赢,即使犧牲了自己的至親骨肉也心甘情願。
因此,我不讓他的家屬靠近他。
”不久,受傷的人痊愈了,一場官司也平息了。
鞠真卿 鞠真卿守潤州。
民有牛毆者,本罪之外,别令先毆者出錢以與後應者。
小人靳财,兼以下憤輸錢于敵人。
其後終日紛争,相視無敢先下手者。
(評注:金壇王石屏都篥初任建甯令,谒府,府謂曰:“縣多‘騾夫’,難治,好為之!”王唯之,然不知“騾夫”何物,訊之,即吳下“打行天罡”之類,大家必畜數人,訟無曲直,挺鬥為勝,若小民直氣淩之矣。
王出示嚴禁,凡訟有相鬥,必恕被打者而加責打人者。
民間以打人為戒,騾夫無所用之,期月,此風遂息。
此亦鞠公之智也。
) 【譯文】 鞠真卿擔任潤州知州時,他規定州中民衆凡有鬥毆的人,除按鬥毆罪處罰外,另外還讓先動手的人出錢送給後還手的人。
一般人都愛惜錢财,再說把錢送對方也氣不過。
從此以後,每天雖然仍有許多紛争發生,但雙方隻瞪着眼争吵,沒人敢先下手打人。
趙豫 趙豫為松江府太守,每見訟者非急事,則谕之曰:“明日來!”始皆笑之,故有“松江太守明日來”之謠。
不知訟者來,一時之忿,經宿氣平,或衆為譬解,因而息者多矣。
此之鈎钜緻人而自為名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評注:李若谷教一門人雲:“清勤和緩”。
門人曰:“清、勤、和,則既聞命矣,緩安可為也?”李公日:“天下甚事不自忙裡錯的?”“明日來”一語,不但自不錯,并欲救人之錯。
按是時周侍郎忱為巡撫,凡有經畫,必與趙豫議之,意亦取其詳審乎? 陸子靜九淵知荊門軍,嘗夜與僚屬坐,吏白老者訴甚急,呼問之,體戰言不可解,俾吏狀之,謂其子為群卒所殺。
陸判“翌日至”。
僚屬怪之,陸曰:“子安知不在?”淩晨追究,其子蓋無恙也。
此亦能緩之效,然唯能勤而後能緩,不然,則廢事耳。
) 【譯文】 明宣宗時,趙豫擔任松江府知府。
他一見到來告狀的告的不是緊要事,就對告狀的說:“明天再來吧!”起初人們對他這種說法都加以嘲笑,因此有“松江太守明日來”的民謠。
豈不知來告狀的人,往往是逞一時的氣惱,過了一夜氣平了,或者有衆人加以解勸,因而許多就停息不再告了,比起那些費盡心機緻人以罪而博取個人名聲的人來,其用心的善惡真不隻有天地之别啊! 褚國祥 武進進士褚國祥,為湖州添設貳守,寬平簡易,清守不淄。
北栅姚姓者,妻以久病亡,其父告婿毆死。
公準其詞,不發行。
下午,命駕北栅,衆役不知所之,突入姚姓家,妻尚未殓也,驗無毆死狀,呼告者薄責而釋之。
不費一錢而訟已了矣。
(評注:趙豫以緩,褚國詳以捷,其以安民為心一也。
) 【譯文】 江蘇武進進士褚國祥,擔任湖州特置州同知之職。
他為人寬厚平易簡樸,為政廉潔有躁守,不貪賄賂。
州内北栅有一個姓姚的,妻子因久病身亡,他的嶽父告他是将妻子毆打緻死。
褚公準了狀,但并不審訊。
當天下午,命随從跟他到北栅,衆衙役不知道褚公的用意,突然闖入姚家,姓姚的妻子還沒有殓棺,經屍檢沒有發現被毆打緻死的痕迹,把告狀的人叫來數落了一頓讓他走了。
沒有花費一個錢,一場官司處理好了。
程卓 休甯程從元卓守嘉興時,或僞為(亻卒)廳印缗與奸民為市,以充契券之用。
流布即廣,吏因事覺,視為奇貨,謂無真僞,當曆加追驗,(邊批:其言易入。
)則所得可裨郡計不少。
公曰:“此不過僞造者罪耳,若一一驗之,編民并擾。
(邊批:透頂光明。
)吾以安民為先,(邊批:要着。
)利非所急也。
”乃谕民有誤買者,許自陳,立與換印。
陳者畢至,一郡晏然。
【譯文】 南宋休甯人程卓字從元。
在他擔任嘉興太守時,有人僞造官府副職衙門的空白公文賣給不法之徒,用來做為契約證券使用。
這種東西流傳得很廣,書吏們辦公時發現了這件事,認為是重大問題,要不論真假,都一一追查驗看,這樣所罰沒的錢财可增加地方不少财政收入。
程公說:“這不過是僞造者的罪責而已,如果一一追查檢驗,本地百姓就一齊受到驚擾。
我認為還是安定民心更重要,增加收入的事倒在其次。
”于是向百姓宣布,凡有誤買假文書者,允許自己陳報,并立即給換蓋真的官印。
凡持假文書者聞訊都自動前來更換,全郡依舊十分平安。
張文懿公 宋初,令諸路州軍創“天慶觀”,别号“聖祖殿”。
張文懿公時為廣東路都漕,請曰:“臣所部皆窮困,乞以最上律院改充。
”诏許之。
仍照諸路委監司守臣,親擇堪為天慶寺院,改額為之,不得因而生事。
(評注:一轉移間,所造福于民多,所造福于國更多。
) 【譯文】 宋初大中祥符年間,朝廷诏令各路、州、軍,都要創建供奉趙氏遠祖趙玄朗的天慶觀,又稱“聖祖殿”。
文懿公張士遜當時任廣東路都漕,他向朝廷請示道:“微臣所負責的各地區都很窮困,請求以當地最好的寺院改建為天慶觀。
”朝廷下诏批準了。
于是他仍照會各路委派當地監司官員,親自選擇可以改為天慶寺院的的地方,将匾額改換而實行,不得借此生事擾亂百姓。
張永 張永授蕪湖令,蕪當孔道,使客廚傳日不暇給,民坐困憊。
章聖梓宮南(礻府),所過都邑設绮纨帳殿,供器冶金為之。
又閹宦厚索賂遺,一不當意,辄辱官司,官司莫敢誰何。
永于瀕江佛寺,垩其棟宇代帳殿,飾供器箔金以代冶,省費不赀,而調度有方,卒無歡呶于境上者。
【譯文】 明嘉靖年間,張永任蕪湖縣令。
蕪湖地處交通要道,每天忙着對過往使者客人的招待,給當地百姓造成很大的負擔。
章聖皇太後的棺材運往南方葬于興獻王墓時,所路過的各城邑都用绮羅絲綢裝飾了殿堂,供奉使用的器皿都是金制的。
送行的太監們又重重地索取賄賂禮品,一有不滿意之處,就要羞辱當地官府,當地官府也無敢奈何。
張永在臨江邊的一座佛寺中,将殿堂都用白灰粉刷了一遍,所擺設的供器也是用箔金代替金子制品,省去不少費用,而調度安排得很周到,從始至終路過縣境之中,沒有人挑毛病大吵大鬧。
範希陽 範希陽為南昌太守。
先是府官自王都院作勢以來,跪拜俱在級下蓬外,風雨不問。
希陽欲複舊制,乃于陳都院初上任時,各官俱聚門将見,希陽且進且顧曰:“諸君今日随我行禮。
”進至堂下,競入蓬内行禮,各官俱随而前,舊制遂複。
希陽退至門外,與衆宮作禮為别,更不言及前事而散。
(評注:忍辱居士曰:使希陽于聚門将見時與衆參謀,諸人固有和之者,亦必有中沮而稱不可者,又必有色沮而不敢前者,如何肯俱随而前?俱随而前者,見希陽之前而已不覺也。
又使希陽于出門後慶此禮之得複,諸人必有議其自誇者,更有媒-于各上司者,即撫院聞之,有不快者,如何竟複而上人不知?不知者,希陽行之于卒然,而後人又循之為舊例也。
嗟乎!事雖小也,吾固知其人為強毅有識者哉!) 【譯文】 明朝範湛,字希陽,曾任南昌府知府。
起先的府中官員自江西省王巡撫愛擺威風以來,見巡撫時,行跪拜禮都在台階下卷棚外,不論刮風下雨都是這樣。
範湛想恢複舊制度,于是在新任的陳巡撫剛上任時,趁府中的官員們都聚在巡撫門前将要進去拜見時,範湛一邊往裡走一邊回頭對衆官員說:“諸君今天随着我行禮。
”來到大堂前,徑直走到卷棚内行禮,其他官員也都随着走上前來,于是恢複了舊時的拜見制度。
拜見畢,範湛退到大門外,與衆官員行禮告别,對先前的事一句話也沒說就走散了。
牛弘 奇章公牛弘有弟弼,好酒而酗,嘗醉,射殺弘駕車牛。
弘還宅,事迎謂曰:“叔射殺牛!”弘直答曰:“可作脯。
” (評注:冷然一語,掃卻婦人将來多少唇舌!睦輪者當以為法。
) 【譯文】 隋朝奇章郡公牛弘有個弟弟叫牛弼,愛喝酒而且常常酒後鬧事。
有一次他喝醉後,将牛弘駕車的牛射死了。
牛弘回到家,他老婆迎上去告他說:“小叔子把牛射死了!”牛弘直截答道:“那就做成牛肉幹吧!” 明鎬 明鎬為龍圖閣直學士,知并州時,邊任多纨绔子弟。
鎬乃取尤不識者杖之,疲軟者皆自解去,遂奏擇習事者守堡砦。
軍行,娼婦多從者,鎬欲驅逐,惡傷士卒心。
會有忿争殺娼婦者,吏執以白,鎬曰:“彼來軍中何邪?”縱去不治。
娼聞皆走散。
(評注:不傷士卒心,而令彼自散,以此馭衆,何施不可,甯獨一事乎?) 【譯文】 北宋仁宗時,明鎬為龍圖閣直學士,任并州(治所即今山西太原)知州。
當時,邊境部隊的軍官中有許多是纨绔子弟。
明鎬挑那些最不知書明禮者給以杖責處罰,那些軟弱無能者都各自解職而去,于是奏請批準選擇其中那些熟悉軍事的人守衛堡砦。
軍隊行動時,有不少妓女随行,明鎬想把她們攆走,又恐怕刺傷士兵的情緒。
正好碰上軍中有人因忿争把妓女殺死了,吏員把殺人者抓來向明鎬報告。
明鎬說:“她們來軍營中幹什麼呢?”将殺妓女的人放掉不予處治。
妓女們聽說都趕緊走散了。
”上曰:“兵貴神速,彼出城,則不可為矣。
”璋曰:“以臣之愚,可不煩兵,臣請往任之。
”曰:“若用衆幾何?”曰:“但得禦史三四人随行足矣。
然須奉敕以臣巡撫其地乃可。
”遂命學士草敕,即日起行。
黎明,直造王府。
周王驚愕,莫知所為,延之别室,問所以來者,曰:“人有告王謀叛,臣是以來!”王驚跪。
璋曰:“朝廷已命丘大帥将兵十萬将至,臣以王事未有迹,故來先谕。
事将若何?”王舉家環哭不已。
璋曰:“哭亦何益?願求所以釋上疑者。
”曰:“愚不知所出,唯公教之。
”璋曰:“能以王護衛為獻,無事矣。
”王從之,乃馳驿以聞。
上喜,璋乃出示曰:“護衛軍三日不徙者處斬!”不數日而散。
羅通以禦史按蜀,蜀王富甲諸國,出入僭用乘輿儀從。
通心欲檢制之。
一日,王過禦史台,公突使入收王所僭鹵簿,蜀王氣沮。
藩、臬俱來見問狀,且曰:“聞報王罪且不測,今且奈何?”通曰:“誠然,公等試思之。
”诘旦複來,通曰:“易耳,宜密語王,但謂黃屋、左纛故玄元皇帝廟中器,今複還之耳。
”玄元皇帝,玄宗幸蜀建祀老子者也。
從之,事乃得解,王亦自斂。
【譯文】 王璋是河南府(治所即今河南洛陽)人,明成祖永樂年間任右都禦史。
當時有人告發說開封的周王府将要圖謀不軌,皇上打算在周王未起事時就發兵讨伐,征求王璋的意見。
王璋說:“造反之事并沒有迹象,讨伐他師出無名。
”皇上說:“兵貴神速,等到周王的軍隊出了城,就不好辦了。
”王璋說:“以臣之愚見,可以不勞用兵,臣請求派往解決此事。
”皇上說:“你需要帶多少人?”王璋說:“隻用三四個禦史随行就足夠了。
可是得有聖旨,派臣為那裡的巡撫才可以。
”于是明成祖朱棣命令學士起草了敕文,當天就動身。
天剛黎明,王璋就徑直來到了周王府。
周王十分吃驚,不知道他來幹什麼,把他請到一間密室,問他前來的目的。
王璋說:“有人告發王爺造反,臣正為此而來!”周王吓得跪了下來。
王璋說:“朝廷已命丘大元帥帶十萬人馬,快要到了。
臣覺得所告發王爺之事未有實迹,所以先來告訴一聲。
此事該如何辦呢?”周王全家都圍着王璋痛哭不止。
王璋說:“哭有什麼用呢?請拿出個解除皇上疑慮的辦法來。
”周王說:“我愚笨得想不出好法子,隻盼着王公指教我。
”王璋說:“王爺如果能把護衛的部隊獻出來,就沒事了。
”周王聽從了王璋的建議,王璋派驿站飛馳報給皇上知道,皇上很高興。
王璋這才出示了朝廷任命他為巡撫的敕令,并說:“護衛軍中人員三天内不聽命轉移者,一律處斬!”沒幾天,周王府的護衛軍就遣散完了。
明景泰年間,羅通以左都禦史之銜巡按四川。
蜀王的财富超過其他藩王,出入都僭越使用皇帝的銮駕儀仗。
羅通心裡打算将此事約束一下。
一天,蜀王路過省府禦史衙門,羅通突然派人沒收蜀王所僭用的儀仗,蜀王感到氣急敗壞。
藩、臬兩司官員都來問情況,并且說:“聽說假若報告了蜀王這一罪過,後果将難以預料,現在該怎麼辦呢?”羅通說:“的确如此,大家試着想想辦法吧。
”第二天一早,他們又來了,羅通說:“這好解決。
可秘密告訴蜀王,隻說黃屋、左纛這些儀仗是過去玄元皇帝廟中的器具,現在是去歸還那裡的。
”玄元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中逃奔蜀地時追封給老子李聃的稱号。
蜀王聽從了他的話,此事才算得以解決,蜀王從此自己也收斂了許多。
吳履葉南岩 國初,吳履(字德基,蘭溪人。
)為南康丞。
民王瓊輝仇裡豪羅玉成,執其家人笞辱之。
玉成兄子玉汝不勝恚,集少年千餘人,圍瓊輝家,奪之歸,縛瓊輝,道笞之,瀕死,乃釋去。
瓊輝兄弟五人庭訴,斷指出血,誓與羅俱死。
履念獄成當連千餘人,勢不便,乃召瓊輝,語之曰:“獨羅氏圍爾家那?”對曰:“千餘人。
”曰:“千餘人皆辱爾耶?”曰:“數人耳。
”曰:“汝憾數人,而累千餘人,可乎?且衆怒難犯,倘不顧死,盡殺爾家,雖盡捕伏法,亦何益于爾?”瓊輝悟,頓首唯命。
履乃捕笞者四人,于瓊輝前杖數十,流血至踵;命羅氏對瓊輝引罪拜之,事遂解。
(評注:此等和事老該做,以所全者大也。
) 葉公南岩刺蒲時,有群鬥者訴于州,一人流血被面,經重創,腦幾裂,命且盡。
公見之恻然,時家有刀瘡藥,公即起入内,自搗藥,令舁至幕廨,委一謹厚廨子及幕官,曰:“宜善視之,勿令傷風。
此人死,汝輩責也。
”其家人不令前。
乃略加審核,收仇家于獄而釋其餘。
一友人問其故,公曰:“凡人争鬥無好氣,此人不即救,死矣。
此人死,即償命一人,寡人之妻,孤人之子,又幹證連系,不止一人破家;此人愈,特一鬥毆罪耳。
且人情欲訟勝,雖于骨肉,亦甘心焉,吾所以不令其家人相近也。
”未幾,傷者平而訟遂息。
(評注:略加調停,遂保全數千人、數千家,豈非大智!) 【譯文】 國朝初年,吳履為南康丞。
縣民王瓊輝與同裡的富豪羅玉成結下冤仇,他抓住羅玉成家的人鞭打羞辱了一頓帶走。
羅玉成的哥哥羅玉汝和羅玉成的兒子等人不勝憤怒,集合了一千多名年輕人,圍住王瓊輝的家,把他們家的人搶回來,又把王瓊輝綁住,在半道上把他捶打了個半死,才把他放掉。
王瓊輝兄弟五人告到縣衙公堂,當堂砍斷手指,立下血誓,定要與羅家人同死。
吳履考慮到判此案會牽連一千多人,情勢多有不便,于是把王瓊輝召來,發話問道:“隻有羅家的人圍住了你家嗎?”王瓊輝答道:“有一千多人。
”他又問:“這一千多人都辱打了你嗎?”王瓊輝說:“隻有幾個人。
”吳履勸道:“你恨這幾個人而連累一千多人,這樣做好嗎?而且衆怒難犯,如果這一千多人不顧死活,把你全家都殺掉,即使把他們都逮捕法辦,又對你有什麼好處呢?”王瓊輝聽後醒悟過來,叩頭聽從吳履的判決。
吳履将杖打王瓊輝的四個人抓起來,當着王瓊輝的面打了幾十棍,鮮血一直流到腳後跟;又命令羅家人向王瓊輝陪罪下拜。
事情就這樣解決了。
葉南岩任蒲州知州時,有打群架的人到州裡告狀。
有一個人血流滿面,受重傷,腦袋幾乎打開花,快死了。
葉公見狀。
心裡艱難過,當時他家正好有刀瘡藥,葉公立即起身回後堂,親自搗藥,命令人把傷者擡到幕賓的一間房子裡,交給一個謹慎厚道的衙役和幕僚,對他們說:“你們要好好看護他,不要讓他得破傷風。
這個人死了,我要追究你們的責任。
”傷者的家屬也不讓進去看,于是将案情略加審問調查,将仇家兇手關到獄中,把其餘的人都放了。
葉公的一位朋友問他為何這樣處理,葉公說:“凡是與人争鬥的都懷着怨氣,此人若不及時搶救,就會死掉。
此人一死,就要有一人償命,使這些人的妻子成為寡婦,子女成為孤兒,又互相牽連,不止一個人破家。
這個人傷好了,就隻不過是一件鬥毆案件而已。
而且人之常情。
都想把官司打赢,即使犧牲了自己的至親骨肉也心甘情願。
因此,我不讓他的家屬靠近他。
”不久,受傷的人痊愈了,一場官司也平息了。
鞠真卿 鞠真卿守潤州。
民有牛毆者,本罪之外,别令先毆者出錢以與後應者。
小人靳财,兼以下憤輸錢于敵人。
其後終日紛争,相視無敢先下手者。
(評注:金壇王石屏都篥初任建甯令,谒府,府謂曰:“縣多‘騾夫’,難治,好為之!”王唯之,然不知“騾夫”何物,訊之,即吳下“打行天罡”之類,大家必畜數人,訟無曲直,挺鬥為勝,若小民直氣淩之矣。
王出示嚴禁,凡訟有相鬥,必恕被打者而加責打人者。
民間以打人為戒,騾夫無所用之,期月,此風遂息。
此亦鞠公之智也。
) 【譯文】 鞠真卿擔任潤州知州時,他規定州中民衆凡有鬥毆的人,除按鬥毆罪處罰外,另外還讓先動手的人出錢送給後還手的人。
一般人都愛惜錢财,再說把錢送對方也氣不過。
從此以後,每天雖然仍有許多紛争發生,但雙方隻瞪着眼争吵,沒人敢先下手打人。
趙豫 趙豫為松江府太守,每見訟者非急事,則谕之曰:“明日來!”始皆笑之,故有“松江太守明日來”之謠。
不知訟者來,一時之忿,經宿氣平,或衆為譬解,因而息者多矣。
此之鈎钜緻人而自為名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評注:李若谷教一門人雲:“清勤和緩”。
門人曰:“清、勤、和,則既聞命矣,緩安可為也?”李公日:“天下甚事不自忙裡錯的?”“明日來”一語,不但自不錯,并欲救人之錯。
按是時周侍郎忱為巡撫,凡有經畫,必與趙豫議之,意亦取其詳審乎? 陸子靜九淵知荊門軍,嘗夜與僚屬坐,吏白老者訴甚急,呼問之,體戰言不可解,俾吏狀之,謂其子為群卒所殺。
陸判“翌日至”。
僚屬怪之,陸曰:“子安知不在?”淩晨追究,其子蓋無恙也。
此亦能緩之效,然唯能勤而後能緩,不然,則廢事耳。
) 【譯文】 明宣宗時,趙豫擔任松江府知府。
他一見到來告狀的告的不是緊要事,就對告狀的說:“明天再來吧!”起初人們對他這種說法都加以嘲笑,因此有“松江太守明日來”的民謠。
豈不知來告狀的人,往往是逞一時的氣惱,過了一夜氣平了,或者有衆人加以解勸,因而許多就停息不再告了,比起那些費盡心機緻人以罪而博取個人名聲的人來,其用心的善惡真不隻有天地之别啊! 褚國祥 武進進士褚國祥,為湖州添設貳守,寬平簡易,清守不淄。
北栅姚姓者,妻以久病亡,其父告婿毆死。
公準其詞,不發行。
下午,命駕北栅,衆役不知所之,突入姚姓家,妻尚未殓也,驗無毆死狀,呼告者薄責而釋之。
不費一錢而訟已了矣。
(評注:趙豫以緩,褚國詳以捷,其以安民為心一也。
) 【譯文】 江蘇武進進士褚國祥,擔任湖州特置州同知之職。
他為人寬厚平易簡樸,為政廉潔有躁守,不貪賄賂。
州内北栅有一個姓姚的,妻子因久病身亡,他的嶽父告他是将妻子毆打緻死。
褚公準了狀,但并不審訊。
當天下午,命随從跟他到北栅,衆衙役不知道褚公的用意,突然闖入姚家,姓姚的妻子還沒有殓棺,經屍檢沒有發現被毆打緻死的痕迹,把告狀的人叫來數落了一頓讓他走了。
沒有花費一個錢,一場官司處理好了。
程卓 休甯程從元卓守嘉興時,或僞為(亻卒)廳印缗與奸民為市,以充契券之用。
流布即廣,吏因事覺,視為奇貨,謂無真僞,當曆加追驗,(邊批:其言易入。
)則所得可裨郡計不少。
公曰:“此不過僞造者罪耳,若一一驗之,編民并擾。
(邊批:透頂光明。
)吾以安民為先,(邊批:要着。
)利非所急也。
”乃谕民有誤買者,許自陳,立與換印。
陳者畢至,一郡晏然。
【譯文】 南宋休甯人程卓字從元。
在他擔任嘉興太守時,有人僞造官府副職衙門的空白公文賣給不法之徒,用來做為契約證券使用。
這種東西流傳得很廣,書吏們辦公時發現了這件事,認為是重大問題,要不論真假,都一一追查驗看,這樣所罰沒的錢财可增加地方不少财政收入。
程公說:“這不過是僞造者的罪責而已,如果一一追查檢驗,本地百姓就一齊受到驚擾。
我認為還是安定民心更重要,增加收入的事倒在其次。
”于是向百姓宣布,凡有誤買假文書者,允許自己陳報,并立即給換蓋真的官印。
凡持假文書者聞訊都自動前來更換,全郡依舊十分平安。
張文懿公 宋初,令諸路州軍創“天慶觀”,别号“聖祖殿”。
張文懿公時為廣東路都漕,請曰:“臣所部皆窮困,乞以最上律院改充。
”诏許之。
仍照諸路委監司守臣,親擇堪為天慶寺院,改額為之,不得因而生事。
(評注:一轉移間,所造福于民多,所造福于國更多。
) 【譯文】 宋初大中祥符年間,朝廷诏令各路、州、軍,都要創建供奉趙氏遠祖趙玄朗的天慶觀,又稱“聖祖殿”。
文懿公張士遜當時任廣東路都漕,他向朝廷請示道:“微臣所負責的各地區都很窮困,請求以當地最好的寺院改建為天慶觀。
”朝廷下诏批準了。
于是他仍照會各路委派當地監司官員,親自選擇可以改為天慶寺院的的地方,将匾額改換而實行,不得借此生事擾亂百姓。
張永 張永授蕪湖令,蕪當孔道,使客廚傳日不暇給,民坐困憊。
章聖梓宮南(礻府),所過都邑設绮纨帳殿,供器冶金為之。
又閹宦厚索賂遺,一不當意,辄辱官司,官司莫敢誰何。
永于瀕江佛寺,垩其棟宇代帳殿,飾供器箔金以代冶,省費不赀,而調度有方,卒無歡呶于境上者。
【譯文】 明嘉靖年間,張永任蕪湖縣令。
蕪湖地處交通要道,每天忙着對過往使者客人的招待,給當地百姓造成很大的負擔。
章聖皇太後的棺材運往南方葬于興獻王墓時,所路過的各城邑都用绮羅絲綢裝飾了殿堂,供奉使用的器皿都是金制的。
送行的太監們又重重地索取賄賂禮品,一有不滿意之處,就要羞辱當地官府,當地官府也無敢奈何。
張永在臨江邊的一座佛寺中,将殿堂都用白灰粉刷了一遍,所擺設的供器也是用箔金代替金子制品,省去不少費用,而調度安排得很周到,從始至終路過縣境之中,沒有人挑毛病大吵大鬧。
範希陽 範希陽為南昌太守。
先是府官自王都院作勢以來,跪拜俱在級下蓬外,風雨不問。
希陽欲複舊制,乃于陳都院初上任時,各官俱聚門将見,希陽且進且顧曰:“諸君今日随我行禮。
”進至堂下,競入蓬内行禮,各官俱随而前,舊制遂複。
希陽退至門外,與衆宮作禮為别,更不言及前事而散。
(評注:忍辱居士曰:使希陽于聚門将見時與衆參謀,諸人固有和之者,亦必有中沮而稱不可者,又必有色沮而不敢前者,如何肯俱随而前?俱随而前者,見希陽之前而已不覺也。
又使希陽于出門後慶此禮之得複,諸人必有議其自誇者,更有媒-于各上司者,即撫院聞之,有不快者,如何竟複而上人不知?不知者,希陽行之于卒然,而後人又循之為舊例也。
嗟乎!事雖小也,吾固知其人為強毅有識者哉!) 【譯文】 明朝範湛,字希陽,曾任南昌府知府。
起先的府中官員自江西省王巡撫愛擺威風以來,見巡撫時,行跪拜禮都在台階下卷棚外,不論刮風下雨都是這樣。
範湛想恢複舊制度,于是在新任的陳巡撫剛上任時,趁府中的官員們都聚在巡撫門前将要進去拜見時,範湛一邊往裡走一邊回頭對衆官員說:“諸君今天随着我行禮。
”來到大堂前,徑直走到卷棚内行禮,其他官員也都随着走上前來,于是恢複了舊時的拜見制度。
拜見畢,範湛退到大門外,與衆官員行禮告别,對先前的事一句話也沒說就走散了。
牛弘 奇章公牛弘有弟弼,好酒而酗,嘗醉,射殺弘駕車牛。
弘還宅,事迎謂曰:“叔射殺牛!”弘直答曰:“可作脯。
” (評注:冷然一語,掃卻婦人将來多少唇舌!睦輪者當以為法。
) 【譯文】 隋朝奇章郡公牛弘有個弟弟叫牛弼,愛喝酒而且常常酒後鬧事。
有一次他喝醉後,将牛弘駕車的牛射死了。
牛弘回到家,他老婆迎上去告他說:“小叔子把牛射死了!”牛弘直截答道:“那就做成牛肉幹吧!” 明鎬 明鎬為龍圖閣直學士,知并州時,邊任多纨绔子弟。
鎬乃取尤不識者杖之,疲軟者皆自解去,遂奏擇習事者守堡砦。
軍行,娼婦多從者,鎬欲驅逐,惡傷士卒心。
會有忿争殺娼婦者,吏執以白,鎬曰:“彼來軍中何邪?”縱去不治。
娼聞皆走散。
(評注:不傷士卒心,而令彼自散,以此馭衆,何施不可,甯獨一事乎?) 【譯文】 北宋仁宗時,明鎬為龍圖閣直學士,任并州(治所即今山西太原)知州。
當時,邊境部隊的軍官中有許多是纨绔子弟。
明鎬挑那些最不知書明禮者給以杖責處罰,那些軟弱無能者都各自解職而去,于是奏請批準選擇其中那些熟悉軍事的人守衛堡砦。
軍隊行動時,有不少妓女随行,明鎬想把她們攆走,又恐怕刺傷士兵的情緒。
正好碰上軍中有人因忿争把妓女殺死了,吏員把殺人者抓來向明鎬報告。
明鎬說:“她們來軍營中幹什麼呢?”将殺妓女的人放掉不予處治。
妓女們聽說都趕緊走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