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6回 拚百口郭令公報恩 複兩京廣平王奏績

關燈
郭子儀、李光弼等所部之軍,俱屬統率。

     時李光弼駐防太原,其麾下精兵俱調往朔方,在太原者僅萬人。

    賊将史思明等共引兵十餘萬人來攻城,諸将皆議修城以待之。

    光弼道:“太原城周四十裡,修之非易,賊垂至與興役,是未見敵而先自困也。

    ”乃令士卒于城外鑿濠以自固,掘坑塹數千,及賊攻城于外,光弼即令以坑塹中掘出的泥土,增壘于内,為守禦。

    賊圍攻月餘,無隙可乘。

    光弼訪得錢冶内有鑄錢的傭工兄弟三人,善穿地道,以重賞購之,使率其夥伴,掘地道以俟賊。

    有賊将于城下仰面侮罵城上人。

    光弼即遣人從地道拽其足而入,縛至城上轎之,自此賊行動必低頭視地。

    光弼又作大炮,飛巨石,每一發必擊死幾十人,賊乃退營于數十步外。

    光弼遣使詐稱城中糧盡,與賊相約刻期出降。

    史思明信以為真,不複為備。

    光弼暗使人穿地道,直至賊營,支之以木。

    至期使二千餘人,走馬出城,恰像要去投降的一般。

    賊方瞻望喜躍,忽然營中地陷,壓死者無數,賊衆驚亂,官軍鼓噪而出,斬殺萬計。

    史思明乃引衆紛紛遁去。

    光弼上表奏捷。

    廣平王正以太原要地被圍,欲遣兵往救,因得捷報而止。

    郭于仆以河東居兩京之間,得河東而後兩京可圖。

    時賊将崔乾-守河東,郭子儀密使人入河東,與唐宮陷于賊中者,約為内應,内外夾攻。

    崔乾-不能抵敵,棄城而逃,子議引兵追擊,斬殺其衆,乾-僅以身免。

    河東遂平。

    正是: 從來郭李稱名将,戰守今朝各奏功。

     肅宗以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正謀恢複兩京,忽聞報永玉磷反于江陵,僭稱帝号。

    原來永王-出鎮江陵,自恃富強,驕蹇不恭。

    及聞肅宗即位靈武,乃與部将屬官等共私議,以為太子既遽自稱尊,我亦可據有江表,獨帝一方。

    正在謀議起事,肅宗惡其驕蹇,沼使罷鎮還蜀,永王竟不奉诏,至是舉兵反,自稱皇帝。

    思欲招緻有名之士,以為民望。

    聞知李白退居廬山,距江陵不遠,遣使征之。

    李白辭不應赴。

    永王使人伺其出遊,要之于路,劫取至江陵。

    欲授以官,李白決意不受。

    永王不能屈其志,但隻羁縻住他,不放還山。

    肅宗聞永王作亂,一面表奏上皇,一面造淮南節度高适、副使李成式,共引兵征讨。

    時内監李輔國陰附宮中,張良娣專權用事。

    那降賊的内監邊令誠,因為賊所忌,乃自賊中逃至行在,依托李輔國圖複進用。

    李泌上言道:“令誠以宦官蒙上皇委任,外掌兵權,内掌宮禁,而賊至即降,且以宮門鎖鑰付賊,如此叛逆,罪不容誅!”肅宗遂命将邊令誠斬首,為降賊者示警。

    于是李輔國奏稱:“原任翰林學士李白,現為逆藩永王磷謀主,宜诏刑官注名叛黨,俟事平日,按律治罪。

    ” 你道李輔國為何忽有此奏?隻因李白當初在朝時,放浪詩酒,品緻高尚,全不把這些宦官看在眼裡,所以此輩都不喜他。

    今輔國乘機劾奏,一來是私怨,二來迎合朝廷顯誅叛黨之意,三來怪李泌奏斬了邊令誠。

    他今劾奏李白,見得那文人名士,受過上皇寵愛的,也不免從逆,莫隻說宦官不好。

    當日肅宗準其奏,傳旨法司。

    卻早驚動了郭子儀,他想:“昔年李白救我性命,大恩未報,今日豈容坐視?”遂連夜草成表章,次日即伏阙上表。

    其表略雲: 臣伏睹原任詞臣李白,昔蒙上皇知遇之恩,将不次擢用,乃竟 辭榮遁隐,高卧廬山,斯其為人可知。

    今不幸為逆藩所逼,臣問其 始而卻聘,繼乃被劫,僞命屢加,堅意不受,身雖羁困,志不少降;而 議者辄以叛人謀主日之,則亦過矣。

    臣請以百口保其無他。

    白故 有恩于臣,然臣非敢以私恩為由遊說也。

    事平之後,當有衆目共見 者可為援證。

    倘不如臣所言,臣與百口甘伏國法。

     肅宗覽表,命法司存案,待事平日察明定奪。

    後來永王磷兵敗自盡,該地方有司拘系從逆之人,候旨處決,李白亦被系于浔陽獄中。

    朝廷因郭子儀曾為保救,特遣官查勘。

    回奏李白系被逼脅,與從逆者不同,罪宜減等。

    有旨李白長流夜郎,其餘從逆者,盡行誅戮。

    至乾元年間,诏赦天下,李白乃得放歸,行至當塗縣界,于舟中對月飲酒大醉,欲捉取水中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