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95回 李樂工吹笛遇仙翁 王供奉聽棋谒神女

關燈
衆人方相顧錯愕,早有内監與侍衛等人,策着馬來尋問。

    原來那時玄宗常為微行。

    這一日改換衣裝,出城閑玩,因偶與衆少年相遇。

    次日,命高力士訪知,那敬酒的少年是王積薪,特召入見,厚有賞賜,且雲:“諸少年自矜家世,真乞兒相,汝獨大雅可喜。

    ”因命送翰林院讀書,後知其善養,遂令為棄棋供奉。

    正是: 不因杯酒力,安得侍君王? 王積薪有此遭遇,日侍至尊;及安祿山作亂,車駕西幸之時,多官随行。

    積薪帶着一個老仆,随衆奔走。

    奈蜀道險隘,每當止宿時,旅店多被貴官占住,積薪隻得随路于民家借宿。

    一日迂道大寬,轉沿山溪而行,不覺走入一荒村。

    時已薄暮,那村中隻有一家人家,茅舍三間,柴扉半掩。

    積薪主仆扣扉求宿。

    内裡走出一個老婆婆來,說道:“此間隻老身與一個媳婦兒住着,本不該留外客在此。

    但舍此更無宿處,客官可權就廊檐下宿一宵罷!”積薪謝道:“隻此足矣!”婆婆取些茶湯與幾個面餅來供客,叫了安置,關了柴門,自進去了。

    積薪聽得他姑媳二人各處一室,各自阖戶而寝。

    積薪主仆卧于廊下,老仆先已睡着,積薪轉輾未寐。

    忽聞那婆婆叫應了媳婦說道:“良宵無以消遣,我和你對弈一局如何?”媳婦應道:“既如此甚妙。

    ”積薪驚異道:“鄉村婦女,如何知弈?且二人東西各宿,如何對弈?”便爬起來從門縫裡張看,内邊黑洞洞,已皆滅燭矣,乃附耳門扉細聽之。

    聞得婆婆道:“饒你先起。

    ”媳婦道:“我于東五南九置子矣!”停了半晌,婆婆道:“我于東五南十二置子起矣!”又停了半晌,媳婦道:“我于西八南十置子矣!”又停了半晌,婆婆道:“我于西九南十四置子矣!”每置一子,必良久思索,夜至四更,共下三十六子,積薪一一密記。

    忽聞婆婆笑道:“媳婦你輸了,我止勝你九枰耳!”媳婦道:“我錯算了一著,固宜敗北。

    ”自此寂然。

    天明啟扉,積薪整衣人見,看那婆婆鬓發斑斑,豐采奕奕,絕不似鄉村老媪。

    積薪請見其媳,婆婆即呼媳婦兒出來相見,你道那媳婦怎生模樣? 雖是村家裝束,自然光彩動人。

    舉止安閑,不啻閨中之秀;豐 姿潇灑,亦如林下之風。

    若遇楚襄王,定疑神女;即非藍橋驿,宛似 雲英。

     積薪相見過,即叩問弈理。

    婆婆道:“我姑媳無以遣此良宵,偶爾對局,豈堪聞于尊客?”積薪再三請教,婆婆道:“弈雖小數,其中自有妙理。

    尊官既好此,必善于此,今可率己意布局置子,使老身觀之,或當進一言相商。

    ”乃取棋局置子出來,積薪盡平生之長布置,未及四五十子,隻見那媳婦微微含笑,對婆婆說道:“此客可教以人間常勢。

    ”婆婆遂指示攻守殺奪,救應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然皆平時思慮所不及。

    積薪更欲請益,婆婆笑道:“隻此已無敵于人間矣!大駕已前行,客官可速往。

    ”積薪稱謝而别。

    行不十數步,回頭看時,茅舍柴扉,都已不見。

    方知是遇了仙人,不勝歎詫。

    正是: 弈通太極陰陽理,妙訣從來原不多。

    好向人間稱莫敵,笑他空 爛手中柯。

     積薪自此弈藝絕輪。

    當日上皇因高力士言及,特召積薪面詢其事。

    積薪把上項事奏聞,黃幡綽在旁,聽了插诨道:“弈稱手談,那家媽媽媳婦,卻又口著,真是異事。

    ”上皇笑道:“常人之弈,以手為口,必須目視;不若仙人之棄,以口為手,不須用目也。

    ”積薪道:“臣常布置其姑媳對弈之勢,雖罄竭心思,推算其所言九秤勝負之說,終不可得。

    ”上皇道:“此必非人間常勢,存此以待後之識者可耳。

    ”高力士道:“積薪昔年飲酒,曾得遇聖人,今日弈棋又遇仙人,何其多佳遇也。

    ”上皇道:“李幕所遇吹笛仙翁,積薪所遇弈棋姑媳,總是仙人,但未知是何仙。

    此時若張果,葉法善、羅公遠輩有一人在此,必知其來曆矣!”正閑談間,肅宗遣使來奏言,永王磷謀反,稱帝于江南。

    上皇大怒,命速遣将讨之。

    不一日,有中使啖廷瑤,赍奉肅宗告捷表文,奏稱廣平王與郭子儀屢勝賊兵,又得回纥助戰,已恢複西京。

    今即移兵東向,将并恢複東京矣。

    上皇大喜。

    正是: 且喜耳聞好消息,會須眼看捷旌旗。

     未知如何複兩京,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