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82回 李谪仙應诏答番書 高力士進讒議雅調
關燈
小
中
大
遠人,
畢獻方物,要皆畏威懷德,買靜求安。
高麗拒命,天讨再加,傳世九 百,一朝殘滅,豈非逆天衡大之明鑒欤!況爾小國,高麗附庸,比之 中朝,不過一郡,士馬刍糧,萬不及一。
若螳臂自雄,鵝癡不遜,天 兵一下,玉石俱焚,君如颉利之俘,國為高麗之續。
今朕體上天好 生之心,恕爾狂悖,急宜悔過,洗滌其心,勤修歲事,毋取羞辱于前, 翻悔誅戮于後,為同類者所笑。
爾所上書不遵天朝書法,蓋因爾邦 所居之地,遐荒僻陋,未睹中華文字,故朕茲答爾诏言,另賜副封, 即用爾國字體,想宜知悉,敬讀不怠。
李白宣讀诏書,聲音洪朗,番國使官俯首跽聽,不敢仰視,聽畢受诏辭朝。
賀知章送出都門,番使私問道:“學士何官,可使右相磨墨,太尉脫靴。
”賀知章道:“有相大臣、太尉近臣,不過是人間貴官。
那個李學士乃上界谪仙,偶來人世,贊助天朝,自當異數相待。
”番使咄嗟歎詫而别。
回至本國,見了國王,備述前言。
那可毒看了沼書及副封字大驚,與本國在朝諸臣商議:“天朝有神仙幫助,如何敵得他過?”遂寫了降表,遣使官入朝謝罪,情願按期朝貢,不敢複萌異志,此是後話。
正是: 幹戈不動運人服,一紙賢于十萬師。
且說玄宗敬愛李白,欲賜以金帛珍玩,又欲重加官職。
李白俱辭謝不受道:“臣一生但願逍遙閑散,供奉左右,如東方朔事漢之故事。
且願日得美酒痛飲足矣!”玄宗乃下诏光錄寺,日給與上方佳釀,不拘以職業,聽其到處遊覽,飲酒賦詩。
又時常召入内庭,賞花賜宴。
是時宮中最重大芍藥花,是揚州所貢。
即今之牡丹也,有大紅、深紫、淡黃、淺紅、通白,各色各種。
都植于興慶地東,沉香亭下。
時值清和之候,此花盛開,玄宗命内侍設宴于亭中,同楊貴妃賞玩。
楊貴妃看了花說道:“此花乃花中之王,正直為皇帝所賞。
”玄宗笑說道:“花雖好而不能言,不如妃子之為解語花也。
”正說笑間,隻見樂工李龜年,引着梨園中一班新選的一十六色子弟,各執樂器,前來承應。
叩拜畢,便待皇上同貴妃娘娘飲酒命下,奏樂唱曲。
玄宗道:“且住,今日對妃子賞名花,豈可複用舊樂耶!”即着李龜年:“将朕所乘玉花骢馬,速往宣召李白學士前來,作一番新同慶賞。
” 龜年奉旨飛走,連忙出宮,牽了玉花骢馬,自己也騎了馬,又同着幾個夥伴,一直走到翰林院衙門裡來,宣召李白學士。
隻見翰林院中人役回說道:“李學士已于今日早晨,微服出院,獨往長安市上酒肆裡吃酒去了。
”李龜年于是便叫院中當差人役,立刻拿了李白學士的冠袍玉帶像笏,一同尋至市中,四處找尋。
許多時候。
忽聽得前街一座酒樓上,有人高聲狂歌道: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為醒者傳。
當時李龜年聽了,說道:“這個高歌的,不是李學士麼?”遂下了馬,同衆人入酒肆,大踏步走上樓來了。
果見李白學士占着一副臨街座頭,桌上瓶中供着一枝兒繡球花。
獨自對花而酌,已吃得酩酊大醉,手中尚持杯不放。
龜年上前高聲說道:“奉聖旨立宣李學士至沉香亭見駕。
”衆酒客方知是李學士,又聽說有聖旨,都起身站過一邊。
李白全然不理,且放下手中杯,向龜年念一句陶淵明的詩來道:“我醉欲眠君且去。
”念罷,便瞑然欲睡。
龜年此時無可奈何,隻得忙叫跟随衆人,一齊上前,将李白學士簇擁下樓來,即扶攙上五花骢馬,衆人左護右持,龜年策馬後随。
到得五鳳樓前,有内侍傳旨,賜李白學士走馬入宮。
龜年叫把冠帶袍服,就馬上替他穿著了,衣襟上的鈕兒,也扣不及。
一霎時走過了興慶池,直至沉香亭,才扶下了馬,醉極不能朝拜。
玄宗命鋪紫氍毹毯子于亭畔,且教少卧一刻,親往看視,解禦袍覆其體。
見他口流涎沫,親以衣袖拭之。
楊貴妃道:“妾聞冷水沃面,可以解醒。
”乃命内侍取興慶地中之水,使念奴含而巽之。
李白方在睡夢中驚醒,略開雙目,見是禦駕,方掙紮起來,俯伏于地奏道:“臣該萬死。
”玄宗見他兩眼朦胧,尚未蘇醒,命左右内侍,扶起李白學士,賜坐亭前。
一面叫禦廚光祿庖人,将越國所貢鮮魚鮮,造三分醒酒湯來。
須臾,内侍又金碗盛魚羹湯進上來。
玄宗見湯氣太熱,手把牙筋調之良久,賜李白飲之。
彼時李白吃下,頓覺心神為之清爽,即叩頭謝恩說道:“臣過貪杯囗,遂緻潦倒不醒,陛下此時不罪
高麗拒命,天讨再加,傳世九 百,一朝殘滅,豈非逆天衡大之明鑒欤!況爾小國,高麗附庸,比之 中朝,不過一郡,士馬刍糧,萬不及一。
若螳臂自雄,鵝癡不遜,天 兵一下,玉石俱焚,君如颉利之俘,國為高麗之續。
今朕體上天好 生之心,恕爾狂悖,急宜悔過,洗滌其心,勤修歲事,毋取羞辱于前, 翻悔誅戮于後,為同類者所笑。
爾所上書不遵天朝書法,蓋因爾邦 所居之地,遐荒僻陋,未睹中華文字,故朕茲答爾诏言,另賜副封, 即用爾國字體,想宜知悉,敬讀不怠。
李白宣讀诏書,聲音洪朗,番國使官俯首跽聽,不敢仰視,聽畢受诏辭朝。
賀知章送出都門,番使私問道:“學士何官,可使右相磨墨,太尉脫靴。
”賀知章道:“有相大臣、太尉近臣,不過是人間貴官。
那個李學士乃上界谪仙,偶來人世,贊助天朝,自當異數相待。
”番使咄嗟歎詫而别。
回至本國,見了國王,備述前言。
那可毒看了沼書及副封字大驚,與本國在朝諸臣商議:“天朝有神仙幫助,如何敵得他過?”遂寫了降表,遣使官入朝謝罪,情願按期朝貢,不敢複萌異志,此是後話。
正是: 幹戈不動運人服,一紙賢于十萬師。
且說玄宗敬愛李白,欲賜以金帛珍玩,又欲重加官職。
李白俱辭謝不受道:“臣一生但願逍遙閑散,供奉左右,如東方朔事漢之故事。
且願日得美酒痛飲足矣!”玄宗乃下诏光錄寺,日給與上方佳釀,不拘以職業,聽其到處遊覽,飲酒賦詩。
又時常召入内庭,賞花賜宴。
是時宮中最重大芍藥花,是揚州所貢。
即今之牡丹也,有大紅、深紫、淡黃、淺紅、通白,各色各種。
都植于興慶地東,沉香亭下。
時值清和之候,此花盛開,玄宗命内侍設宴于亭中,同楊貴妃賞玩。
楊貴妃看了花說道:“此花乃花中之王,正直為皇帝所賞。
”玄宗笑說道:“花雖好而不能言,不如妃子之為解語花也。
”正說笑間,隻見樂工李龜年,引着梨園中一班新選的一十六色子弟,各執樂器,前來承應。
叩拜畢,便待皇上同貴妃娘娘飲酒命下,奏樂唱曲。
玄宗道:“且住,今日對妃子賞名花,豈可複用舊樂耶!”即着李龜年:“将朕所乘玉花骢馬,速往宣召李白學士前來,作一番新同慶賞。
” 龜年奉旨飛走,連忙出宮,牽了玉花骢馬,自己也騎了馬,又同着幾個夥伴,一直走到翰林院衙門裡來,宣召李白學士。
隻見翰林院中人役回說道:“李學士已于今日早晨,微服出院,獨往長安市上酒肆裡吃酒去了。
”李龜年于是便叫院中當差人役,立刻拿了李白學士的冠袍玉帶像笏,一同尋至市中,四處找尋。
許多時候。
忽聽得前街一座酒樓上,有人高聲狂歌道: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為醒者傳。
當時李龜年聽了,說道:“這個高歌的,不是李學士麼?”遂下了馬,同衆人入酒肆,大踏步走上樓來了。
果見李白學士占着一副臨街座頭,桌上瓶中供着一枝兒繡球花。
獨自對花而酌,已吃得酩酊大醉,手中尚持杯不放。
龜年上前高聲說道:“奉聖旨立宣李學士至沉香亭見駕。
”衆酒客方知是李學士,又聽說有聖旨,都起身站過一邊。
李白全然不理,且放下手中杯,向龜年念一句陶淵明的詩來道:“我醉欲眠君且去。
”念罷,便瞑然欲睡。
龜年此時無可奈何,隻得忙叫跟随衆人,一齊上前,将李白學士簇擁下樓來,即扶攙上五花骢馬,衆人左護右持,龜年策馬後随。
到得五鳳樓前,有内侍傳旨,賜李白學士走馬入宮。
龜年叫把冠帶袍服,就馬上替他穿著了,衣襟上的鈕兒,也扣不及。
一霎時走過了興慶池,直至沉香亭,才扶下了馬,醉極不能朝拜。
玄宗命鋪紫氍毹毯子于亭畔,且教少卧一刻,親往看視,解禦袍覆其體。
見他口流涎沫,親以衣袖拭之。
楊貴妃道:“妾聞冷水沃面,可以解醒。
”乃命内侍取興慶地中之水,使念奴含而巽之。
李白方在睡夢中驚醒,略開雙目,見是禦駕,方掙紮起來,俯伏于地奏道:“臣該萬死。
”玄宗見他兩眼朦胧,尚未蘇醒,命左右内侍,扶起李白學士,賜坐亭前。
一面叫禦廚光祿庖人,将越國所貢鮮魚鮮,造三分醒酒湯來。
須臾,内侍又金碗盛魚羹湯進上來。
玄宗見湯氣太熱,手把牙筋調之良久,賜李白飲之。
彼時李白吃下,頓覺心神為之清爽,即叩頭謝恩說道:“臣過貪杯囗,遂緻潦倒不醒,陛下此時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