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80回 安祿山入宮見妃子 高力士沿街覓狀元
關燈
小
中
大
詞曰:
幸得君王帶笑看,莫偷安。
野心狼子也來看,漫拈酸。
俏 眼盈盈戀所愛,盡盤桓。
卻教說在别家歡,被他瞞。
調寄“太平時” 從來士子的窮通顯晦,關乎時命,不可以智力求。
即使命裡終須通顯,若還未遇其時,猶不免橫遭屈抑,此乃常理,不足為怪。
獨可怪那女子的貴賤品格,卻不關乎其所處之位。
盡有身為下賤的,倒能立志高潔。
那位居尊貴的,反做出無恥污辱之事。
即如唐朝武後、韋後、太平公主、安樂公主,這一班滢亂的婦女,攪得世界不清,已極可笑可恨。
誰想到玄宗時,卻又生出個楊貴妃來。
他身受天子寵眷,何等尊榮。
況那天子又極風流不俗,何等受用。
如何反看上了那塞外蠻奴安祿山,與之私通,濁亂宮闱,以緻後來釀禍不小,豈非怪事。
且說那安祿山,乃是營州夷種。
本姓康氏,初名阿落山,因其母再适安氏,遂冒姓安,改名祿山,為人奸猾,善揣人意。
後因部落破散,逃至幽州,投托節度使張守-麾下,守-愛之,以為養子,出入随侍。
一日守-洗足,祿山侍側,見守-左腳底有黑痣五個,因注視而笑。
守-道:“我這五黑痣,識者以為貴相,汝何笑也?”祿山道:“兒乃賤人,不意兩腳底都有黑痣七枚,今見恩相貴人腳下亦有黑痣,故不覺竊笑。
”守-聞言,便令脫足來看,果然兩腳底俱有七痣,狀如七星。
比自己腳上的更黑大,因大奇之,愈加親愛,屢借軍功薦引;直薦他做到平盧讨擊使。
時有東夷别部奚契丹,作亂犯邊,守-檄令安祿山,督兵征讨。
祿山自恃強勇,不依守-主略,率兵輕進,被奚契丹殺得大敗虧輸。
原來張守-軍令最嚴明,諸将有違令敗績者,必按軍法。
祿山既敗,便顧不得養子情分,一面上疏奏聞,一面将祿山題至軍前正法。
祿山臨刑,對着張守-大叫道:“大夫欲滅,奈何輕殺大将!”守-壯其言,即命緩刑,将他解送京師,候旨定奪。
祿山賄囑内侍們,于玄宗面前說方便。
當時朝臣多言祿山喪師失律,法所當誅,且其貌有反相,不可留為後患。
玄宗因先入内侍之言,竟不準朝臣所奏,降旨赦祿山之死,仍赴平盧原任,戴罪立功。
祿山本是極乖巧善媚,他向在平盧,凡有玄宗左右偶至平盧者,皆厚賂之。
于是玄宗耳中,常常聞得稱譽安祿山的言語,遂愈信其賢,屢加升擢,官至營州都督平盧節度使。
至天寶二年,召之入朝,留京侍駕。
祿山内藏奸狡,外貌假妝愚直。
玄宗信為真誠,寵遇日隆,得以非時谒見,宮苑嚴密之地,出入無禁。
一日,祿山覓得一隻最會人言的白鹦鹉,置之金絲籠中,欲獻與玄宗。
聞駕幸禦苑,因便攜之苑中來。
正遇玄宗同着太子在花叢中散步。
祿山望見,将鹦鹉籠兒挂在樹枝上,趨步向前朝拜,卻故意隻拜了玄宗,更不拜太子,玄宗道:“卿何不拜太子?”祿山假意奏說:“臣愚,不知太子是何等官爵,可使臣等就當至尊面前谒拜?”玄宗笑道:“太子乃儲君,豈論官爵,朕幹秋萬歲後,繼朕為君者,卿等何得不拜?”祿山道:“臣愚,向隻知皇上一人,臣等所當盡忠報效;卻不知更有太子,當一體敬事。
”玄宗回顧太子道:“此人樸誠乃爾。
”正說間,那鹦鹉在籠中便叫道:“安祿山快拜太子。
”祿山方才望着太子下拜,拜畢,即将鹦鹉攜至禦前。
玄宗道:“此鳥不但能言,且曉人意,卿從何處得來?”祿山扯個謊道:“臣前征奚契丹至北平郡,夢見先朝已故名臣李靖,向臣索食,臣因為不設祭。
當祭之時,此鳥忽從空飛至。
臣以為祥瑞,取而養之。
今已馴熟,方敢上獻。
”言未已,那鹦鹉又叫道:“且莫多言,貴妃娘娘駕到了。
” 祿山舉眼一望,隻見許多宮女簇擁着香車,冉冉而來。
到得将近,貴妃下車,宮人擁至玄宗前行禮。
太子也行禮罷,各就坐位。
祿山待欲退避,玄宗命且住着。
祿山便不避,望着貴妃拜了,拱立階下。
玄宗指着鹦鹉對貴妃說道:“此鳥最能人言,又知人意。
”因看着祿山道:“是那安祿山所進,可付宮中養之。
”貴妃道:“鹦鹉本能言之鳥,而白者不易得。
況又能曉人意,真佳禽也。
”即命宮女念奴收去養着。
因問:“此即安祿山耶,現為何官?”玄宗道:“此兒本塞外人,極其雄壯,向年歸附朝廷,官拜平盧節度。
朕受其忠直,留京随侍。
”因笑道:“他昔曾為張守-養子,今日侍朕,即如朕之養子耳。
”貴妃道:“誠如聖谕,此人真所謂可兒矣。
”玄宗笑道:“妃子以為可兒,便可撫之為兒。
”貴妃聞言,熟視祿山,笑而不答。
祿山聽了此言,即趨至階前,向着貴妃下拜道:“臣兒願母妃千歲。
”玄宗笑說道:“祿山,你的禮數差了,欲拜母先須拜父。
”祿山叩頭奏道:“臣本胡人,胡俗先母後父。
”玄宗顧視貴妃道
野心狼子也來看,漫拈酸。
俏 眼盈盈戀所愛,盡盤桓。
卻教說在别家歡,被他瞞。
調寄“太平時” 從來士子的窮通顯晦,關乎時命,不可以智力求。
即使命裡終須通顯,若還未遇其時,猶不免橫遭屈抑,此乃常理,不足為怪。
獨可怪那女子的貴賤品格,卻不關乎其所處之位。
盡有身為下賤的,倒能立志高潔。
那位居尊貴的,反做出無恥污辱之事。
即如唐朝武後、韋後、太平公主、安樂公主,這一班滢亂的婦女,攪得世界不清,已極可笑可恨。
誰想到玄宗時,卻又生出個楊貴妃來。
他身受天子寵眷,何等尊榮。
況那天子又極風流不俗,何等受用。
如何反看上了那塞外蠻奴安祿山,與之私通,濁亂宮闱,以緻後來釀禍不小,豈非怪事。
且說那安祿山,乃是營州夷種。
本姓康氏,初名阿落山,因其母再适安氏,遂冒姓安,改名祿山,為人奸猾,善揣人意。
後因部落破散,逃至幽州,投托節度使張守-麾下,守-愛之,以為養子,出入随侍。
一日守-洗足,祿山侍側,見守-左腳底有黑痣五個,因注視而笑。
守-道:“我這五黑痣,識者以為貴相,汝何笑也?”祿山道:“兒乃賤人,不意兩腳底都有黑痣七枚,今見恩相貴人腳下亦有黑痣,故不覺竊笑。
”守-聞言,便令脫足來看,果然兩腳底俱有七痣,狀如七星。
比自己腳上的更黑大,因大奇之,愈加親愛,屢借軍功薦引;直薦他做到平盧讨擊使。
時有東夷别部奚契丹,作亂犯邊,守-檄令安祿山,督兵征讨。
祿山自恃強勇,不依守-主略,率兵輕進,被奚契丹殺得大敗虧輸。
原來張守-軍令最嚴明,諸将有違令敗績者,必按軍法。
祿山既敗,便顧不得養子情分,一面上疏奏聞,一面将祿山題至軍前正法。
祿山臨刑,對着張守-大叫道:“大夫欲滅,奈何輕殺大将!”守-壯其言,即命緩刑,将他解送京師,候旨定奪。
祿山賄囑内侍們,于玄宗面前說方便。
當時朝臣多言祿山喪師失律,法所當誅,且其貌有反相,不可留為後患。
玄宗因先入内侍之言,竟不準朝臣所奏,降旨赦祿山之死,仍赴平盧原任,戴罪立功。
祿山本是極乖巧善媚,他向在平盧,凡有玄宗左右偶至平盧者,皆厚賂之。
于是玄宗耳中,常常聞得稱譽安祿山的言語,遂愈信其賢,屢加升擢,官至營州都督平盧節度使。
至天寶二年,召之入朝,留京侍駕。
祿山内藏奸狡,外貌假妝愚直。
玄宗信為真誠,寵遇日隆,得以非時谒見,宮苑嚴密之地,出入無禁。
一日,祿山覓得一隻最會人言的白鹦鹉,置之金絲籠中,欲獻與玄宗。
聞駕幸禦苑,因便攜之苑中來。
正遇玄宗同着太子在花叢中散步。
祿山望見,将鹦鹉籠兒挂在樹枝上,趨步向前朝拜,卻故意隻拜了玄宗,更不拜太子,玄宗道:“卿何不拜太子?”祿山假意奏說:“臣愚,不知太子是何等官爵,可使臣等就當至尊面前谒拜?”玄宗笑道:“太子乃儲君,豈論官爵,朕幹秋萬歲後,繼朕為君者,卿等何得不拜?”祿山道:“臣愚,向隻知皇上一人,臣等所當盡忠報效;卻不知更有太子,當一體敬事。
”玄宗回顧太子道:“此人樸誠乃爾。
”正說間,那鹦鹉在籠中便叫道:“安祿山快拜太子。
”祿山方才望着太子下拜,拜畢,即将鹦鹉攜至禦前。
玄宗道:“此鳥不但能言,且曉人意,卿從何處得來?”祿山扯個謊道:“臣前征奚契丹至北平郡,夢見先朝已故名臣李靖,向臣索食,臣因為不設祭。
當祭之時,此鳥忽從空飛至。
臣以為祥瑞,取而養之。
今已馴熟,方敢上獻。
”言未已,那鹦鹉又叫道:“且莫多言,貴妃娘娘駕到了。
” 祿山舉眼一望,隻見許多宮女簇擁着香車,冉冉而來。
到得将近,貴妃下車,宮人擁至玄宗前行禮。
太子也行禮罷,各就坐位。
祿山待欲退避,玄宗命且住着。
祿山便不避,望着貴妃拜了,拱立階下。
玄宗指着鹦鹉對貴妃說道:“此鳥最能人言,又知人意。
”因看着祿山道:“是那安祿山所進,可付宮中養之。
”貴妃道:“鹦鹉本能言之鳥,而白者不易得。
況又能曉人意,真佳禽也。
”即命宮女念奴收去養着。
因問:“此即安祿山耶,現為何官?”玄宗道:“此兒本塞外人,極其雄壯,向年歸附朝廷,官拜平盧節度。
朕受其忠直,留京随侍。
”因笑道:“他昔曾為張守-養子,今日侍朕,即如朕之養子耳。
”貴妃道:“誠如聖谕,此人真所謂可兒矣。
”玄宗笑道:“妃子以為可兒,便可撫之為兒。
”貴妃聞言,熟視祿山,笑而不答。
祿山聽了此言,即趨至階前,向着貴妃下拜道:“臣兒願母妃千歲。
”玄宗笑說道:“祿山,你的禮數差了,欲拜母先須拜父。
”祿山叩頭奏道:“臣本胡人,胡俗先母後父。
”玄宗顧視貴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