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48回 遺巧計一良友歸唐 破花容四夫人守志
關燈
小
中
大
路,然雖去亦屬吉兇相半;若要安穩立身,惟義臣公主之處。
他雖是遠方異國,那啟民可汗,還算誠樸忠厚,比不得我中國之人,心地奸險。
況臣又曉得他宗室衰微,惟彼一支強霸無嗣,前日曾同公主朝觐遠來,先帝曾與親厚一番;況王大夫又與他憐邦,到彼調護,殿下苦肯去,公主必然優禮相待,永安無虞。
隻此一方,可以保全,餘則老臣所不敢與聞矣。
”趙王與衆夫人點頭稱善。
沙夫人道:“老将軍金石之論,足見忠貞;但水遠山遙,不知怎樣個去法?”楊義臣道:“若殿下主意定了,臣觑便自有計較;但隻好殿下與沙夫人并王大夫與尊阃,聞得薛貴嫔弓馬熟娟,亦可去得;至四位夫人及舍甥女,恐有未便。
”四位夫人聽見,俱淚下道:“妾等姊妹五人,誓願同生同死,還求老将軍大力周全。
”楊義臣道:“不妨,請問四位夫人,果然肯念先帝之恩,甘心守節,還是待時審勢,以畢餘生?”秦夫人道:“老将軍說甚話來?莫認我姊妹四人是個庸愚婦人,試問老将軍肯屈身從賊否?若老将軍吝計不容,滔滔巨浪,妾等姊妹當問諸水濱,而投三閻大夫矣,有何難處?”楊義臣道:“不是老臣吝計,此刻何難一諾;但恐日遠月長,難過日子。
”狄夫人道:“老将軍莫謂忠臣義士,盡屬男子,認定巾帼中多是随波逐浪之人。
不必遠求,即今聞朱貴兒、袁寶兒與梁夫人等明義罵賊,相繼盡難,隋廷君臣良足稱羞;況我們繁華好景,蒙先帝深恩,已曾嘗過。
老将軍還慮我們有他念,若不明心迹何以見志?”忙向裙帶上取出佩刀來,向花容上左右亂劃,秦、李、夏三位夫人見狄夫人如此,亦各在腰間取出佩刀來動手。
慌得沙夫人、姜亭亭、薛冶兒、袁紫煙,忙上前一個個拿住時,花容上早已兩道刀痕,血流滿臉。
楊義臣忙出位向上拜下去道:“這是老臣失言失敬,不枉先帝鐘情一世矣,請四位夫人還宜自愛。
”趙王亦如飛出位,扯了楊義臣起來坐了。
楊義臣向四位夫人說道:“此間去一二裡,有個斷崖村,村上不過數十家,盡皆樸實小民。
有個女貞庵,一個老尼,即高開道之母,是滄州人,少年時夫亡守節。
那老尼見識不凡,慧眼知人,曉得其子作賊,必敗無成,故遷到南來,覓此庵以終餘年。
是個車馬罕見人迹不到之處。
若四位夫人在内焚修,可保半生安享。
至于日用盤費,老臣在一日,周全一日,無煩四位夫人費心。
”四位夫人齊聲道:‘有此善地,苟延殘喘足矣;但不知何日可去?”王義道:“須揀一個吉日,差人先去通知了,然後好動身。
”夏夫人道:“人事如此,揀甚吉日,求老将軍作速去通知為妙。
” 楊義臣叫童子取曆日過來看,恰好明日就是好日。
大衆用完了飯,衆夫人與趙王進内去了。
叫家童取出兩匹騾兒來,吩咐家中,把門關好,喚小童跟着,自同王義騎上騾兒,至斷崖村女貞庵,與老尼說知了來意。
老尼素知楊義臣是忠臣義士,又是庵中齋主,滿口應承,即同回來。
王義對妻子說了庵中房屋潔淨,景緻清幽,四位夫人,亦各歡喜。
袁紫煙對楊義臣說道:“母舅,甥女說與他們出了家罷,住在此無益于世。
”義臣道:“你且住着,我尚有商量。
”紫煙默然而退。
過了一宵,明日五鼓,楊義臣請秦、狄、夏、李四位夫人下船,沙夫人與趙王、薛冶兒、姜亭亭說道:“這一分散,而不知何日再會;或者天可憐見,還到中原來。
後日好認得所在,便于尋訪必要送去。
”楊義臣見說到情理上,不好堅阻,隻得讓他們送去,自己與袁紫煙、王義夫婦,亦各下船,送到庵中,老尼接了進去。
他手下還有兩個徒弟,一個叫貞定,一個叫貞靜,年俱十四五之間。
老尼向衆夫人等叙禮過,各各問了姓氏,叫小尼陪到各處禮佛随喜。
楊義臣将銀二十兩,送與老尼。
老尼對楊義臣道:“令甥女非是靜修之時,後邊還有奇逢。
”楊義臣道:“正是,我也不叫他住在此,今日奉陪夫人們來走走。
”老尼留衆人用了素齋。
到晚,沙夫人、薛冶兒、姜亭亭與四位夫人痛哭而别,趙王與沙夫人等歸到楊義臣家中。
義臣差楊芳打聽,有登萊海船到來,即送趙王與沙夫人薛冶兒、王義夫婦上船,到義成公主那邊去了。
正是: 人世道逢多苦事,不過生離死别時—— 亦凡圖書館掃校
他雖是遠方異國,那啟民可汗,還算誠樸忠厚,比不得我中國之人,心地奸險。
況臣又曉得他宗室衰微,惟彼一支強霸無嗣,前日曾同公主朝觐遠來,先帝曾與親厚一番;況王大夫又與他憐邦,到彼調護,殿下苦肯去,公主必然優禮相待,永安無虞。
隻此一方,可以保全,餘則老臣所不敢與聞矣。
”趙王與衆夫人點頭稱善。
沙夫人道:“老将軍金石之論,足見忠貞;但水遠山遙,不知怎樣個去法?”楊義臣道:“若殿下主意定了,臣觑便自有計較;但隻好殿下與沙夫人并王大夫與尊阃,聞得薛貴嫔弓馬熟娟,亦可去得;至四位夫人及舍甥女,恐有未便。
”四位夫人聽見,俱淚下道:“妾等姊妹五人,誓願同生同死,還求老将軍大力周全。
”楊義臣道:“不妨,請問四位夫人,果然肯念先帝之恩,甘心守節,還是待時審勢,以畢餘生?”秦夫人道:“老将軍說甚話來?莫認我姊妹四人是個庸愚婦人,試問老将軍肯屈身從賊否?若老将軍吝計不容,滔滔巨浪,妾等姊妹當問諸水濱,而投三閻大夫矣,有何難處?”楊義臣道:“不是老臣吝計,此刻何難一諾;但恐日遠月長,難過日子。
”狄夫人道:“老将軍莫謂忠臣義士,盡屬男子,認定巾帼中多是随波逐浪之人。
不必遠求,即今聞朱貴兒、袁寶兒與梁夫人等明義罵賊,相繼盡難,隋廷君臣良足稱羞;況我們繁華好景,蒙先帝深恩,已曾嘗過。
老将軍還慮我們有他念,若不明心迹何以見志?”忙向裙帶上取出佩刀來,向花容上左右亂劃,秦、李、夏三位夫人見狄夫人如此,亦各在腰間取出佩刀來動手。
慌得沙夫人、姜亭亭、薛冶兒、袁紫煙,忙上前一個個拿住時,花容上早已兩道刀痕,血流滿臉。
楊義臣忙出位向上拜下去道:“這是老臣失言失敬,不枉先帝鐘情一世矣,請四位夫人還宜自愛。
”趙王亦如飛出位,扯了楊義臣起來坐了。
楊義臣向四位夫人說道:“此間去一二裡,有個斷崖村,村上不過數十家,盡皆樸實小民。
有個女貞庵,一個老尼,即高開道之母,是滄州人,少年時夫亡守節。
那老尼見識不凡,慧眼知人,曉得其子作賊,必敗無成,故遷到南來,覓此庵以終餘年。
是個車馬罕見人迹不到之處。
若四位夫人在内焚修,可保半生安享。
至于日用盤費,老臣在一日,周全一日,無煩四位夫人費心。
”四位夫人齊聲道:‘有此善地,苟延殘喘足矣;但不知何日可去?”王義道:“須揀一個吉日,差人先去通知了,然後好動身。
”夏夫人道:“人事如此,揀甚吉日,求老将軍作速去通知為妙。
” 楊義臣叫童子取曆日過來看,恰好明日就是好日。
大衆用完了飯,衆夫人與趙王進内去了。
叫家童取出兩匹騾兒來,吩咐家中,把門關好,喚小童跟着,自同王義騎上騾兒,至斷崖村女貞庵,與老尼說知了來意。
老尼素知楊義臣是忠臣義士,又是庵中齋主,滿口應承,即同回來。
王義對妻子說了庵中房屋潔淨,景緻清幽,四位夫人,亦各歡喜。
袁紫煙對楊義臣說道:“母舅,甥女說與他們出了家罷,住在此無益于世。
”義臣道:“你且住着,我尚有商量。
”紫煙默然而退。
過了一宵,明日五鼓,楊義臣請秦、狄、夏、李四位夫人下船,沙夫人與趙王、薛冶兒、姜亭亭說道:“這一分散,而不知何日再會;或者天可憐見,還到中原來。
後日好認得所在,便于尋訪必要送去。
”楊義臣見說到情理上,不好堅阻,隻得讓他們送去,自己與袁紫煙、王義夫婦,亦各下船,送到庵中,老尼接了進去。
他手下還有兩個徒弟,一個叫貞定,一個叫貞靜,年俱十四五之間。
老尼向衆夫人等叙禮過,各各問了姓氏,叫小尼陪到各處禮佛随喜。
楊義臣将銀二十兩,送與老尼。
老尼對楊義臣道:“令甥女非是靜修之時,後邊還有奇逢。
”楊義臣道:“正是,我也不叫他住在此,今日奉陪夫人們來走走。
”老尼留衆人用了素齋。
到晚,沙夫人、薛冶兒、姜亭亭與四位夫人痛哭而别,趙王與沙夫人等歸到楊義臣家中。
義臣差楊芳打聽,有登萊海船到來,即送趙王與沙夫人薛冶兒、王義夫婦上船,到義成公主那邊去了。
正是: 人世道逢多苦事,不過生離死别時——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