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46回 殺翟讓李密負友 亂宮妃唐公起兵
關燈
小
中
大
報,說王世充領兵到洛北,魏公明日必要發兵,到那時二兄不要管他成敗,領了一支兵,竟投鄒縣去,那個來追你?”李如-道:“妙。
”郝孝德問杜如晦道:“兄此去将欲何往?”如晦道:“此刻歸寓,明日一早動身,即往景陽去矣!”孝德又問道:“尊寓下何處?”如晦道:“南門外徐涵晖家。
”孝德拱一拱手竟自去了。
杜如晦見孝德辭去,心中狐疑,與齊、李二人叮咛了幾句,也便辭别出門。
比及如晦到寓時,郝孝德随了兩個伴當,早先到了徐家店裡了。
杜如晦見郝孝德鞍馬行囊齊備,不勝怪異道:“兄何欲去之速?”郝孝德道:“魏公性多疑猜,遲則有變。
弟知帥府有旨,明日五鼓齊将,就要發兵了,此刻往頭裡走去為妥。
”大家在店用了夜膳,收拾上路,往晉陽進發。
行了幾日,來到朔州舞陽村地方,一個大村落裡。
時值仲冬,雪花飄飄,見樹影裡一個酒簾挑出。
郝孝德道:“克明兄,我們這裡吃三杯酒再走如何?”杜如晦道:“使得。
”到了店門首,兩人下馬進店坐定。
店家捧上酒肴。
吃了些面餅和火酒,耳邊隻聽得叮叮當當,敲捶聲響;兩人把牲口在那裡上料,轉過灣頭,隻見大樹下一個大鐵作坊,三四個人都在那裡熱烘烘打鐵。
樹底下一張桌子,擺着一盤牛肉,一盤炙鵝,一盤馍馍。
面南闆凳上,坐着一大漢,身長九尺,膀闊二停,滿部胡須,面如鐵色,目若朗星,威風凜凜,氣宇昂昂。
左右坐着兩個人,一人執着壺,一人捧着碗,滿滿的斟上,奉與大漢。
那大漢也不推辭,大咀大嚼,旁若無人。
一連吃了十來碗酒,忽掀髯大笑道:“人家借債,向富戶挪移,你二兄反要窮人索取;人家借債,是債主寫文券約,你二兄反要放主書帖契,豈不是怪事?”右手那人說道:“又不要兄一厘銀子,隻求一個帖子,便救了我的性命了。
”如飛又斟上酒來。
那大漢道:“既如此說,快取紙筆來,待我寫了再吃酒,省得吃醉了酒,寫得不好。
”二人見說,忙向胸前取出一幅紅箋來,一人進屋裡取筆硯,放在桌上。
右手那人,便磕下頭去。
那大漢道:“莫拜莫拜,待我寫就是。
”拿起筆來,便道:“叫我怎樣寫,快念出來!”那兩個道:“隻寫上尉遲恭支取庫銀五百兩正,大業十二年十一月二日票給。
”大漢題起筆來,如命直書完了,把筆擲桌上,又哈哈大笑,拿起酒來,一飲而盡,也不謝聲,竟踱進對門作坊裡去了。
又去收拾了杯盤,滿面欣喜,向東而行。
杜如晦趨近前舉手問道:“二兄長,方才那個大漢,是何等樣人,二兄這般敬他?”一個答道:“他姓尉遲名恭,字敬德,馬邑人氏。
他有二三千斤膂力,能使一根渾鐵單鞭,也曾讀過詩書,為了考試不第,見四方擾攘,不肯輕身出仕。
他祖上原是個鐵作坊,因閑住在家,開這作坊過活。
”杜如晦道:“剛才二兄求他帖兒,做什麼?”二人道:“這個話長,不便告訴,請别了。
”杜如晦見這一條好漢,尚無人用他,要想住在這個村裡,盤桓幾日,結識他薦于唐公。
無奈郝孝德催促上路,又見伴當牽着牲口來尋,隻得上馬,心中有一個尉遲恭罷了。
正是: 但識英雄面,相看念不忘。
如今卻說唐公李淵,自從觸忤隋主,虧得那女婿柴紹,不惜珍珠寶玩,結交了隋主一班佞臣,營求到太原來;隻求免禍,那有心圖天下。
他有四個兒子:長的叫做建成,是個尋常公子,鮮衣駿馬,耽酒漁色;三子玄霸,早卒;四子元吉,極是機謀狡猾,卻也不似霸王之才;隻有次于世民,是在永福寺生下的,年四歲時,有書生見而異之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至弱冠,必能濟世安民。
”言畢而去。
唐公懼其語洩,使人欲追殺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為神,采其語,名曰世民。
自小聰明天縱,識量異人。
将門之子,兵書武藝,自是常事;更喜的是書史,好的是結交。
公子家不難揮金如土,他隻是将來結客,輕财好士之名,遠近共聞。
最相與的一個是武功人氏,姓劉名文靜,現為晉陽令。
此人飽有智謀,才兼文武。
又有池陽劉弘基,妻族長孫順德,都是武勇絕輪,不似如今纨襪之子,見天下荒荒,是真主之資,私自以漢高自命。
會李密反,劉文靜因坐李密姻屬,系太原獄,世民私入獄中視之。
文靜喜,以言挑之道:“今天下大亂,非湯武高光之才,不能定也。
”世民道:“安知其無人,但不識人耳。
我來看汝者,非比兒女子之情,以念道相革,欲與君計議大事耳。
”文靜道:“今隋主巡幸江淮,兵填河洛,李密圍東者,盜賊蜉結,大連州縣,小阻山澤,殆以萬數。
當此之際,有真主驅而用之,投機構會,振臂一呼,四海不難定矣。
今太原百姓皆避盜入于城内,文靜為令數年,熟識豪傑之士,一旦收集,可得數十萬人;加以尊公所掌之兵,複加數萬,一令之下,誰不願從?以此乘虛入關,号令天下,及過半載,帝業成矣!”世民笑道:“君言正合我意。
”乃陰部署客賓,訓練士卒,伺便即舉。
過月餘,文靜得脫于獄。
世民将發,恐父不從,與文靜計議。
文靜道:“尊公素與晉陽宮監裴寂相厚,無言不
”郝孝德問杜如晦道:“兄此去将欲何往?”如晦道:“此刻歸寓,明日一早動身,即往景陽去矣!”孝德又問道:“尊寓下何處?”如晦道:“南門外徐涵晖家。
”孝德拱一拱手竟自去了。
杜如晦見孝德辭去,心中狐疑,與齊、李二人叮咛了幾句,也便辭别出門。
比及如晦到寓時,郝孝德随了兩個伴當,早先到了徐家店裡了。
杜如晦見郝孝德鞍馬行囊齊備,不勝怪異道:“兄何欲去之速?”郝孝德道:“魏公性多疑猜,遲則有變。
弟知帥府有旨,明日五鼓齊将,就要發兵了,此刻往頭裡走去為妥。
”大家在店用了夜膳,收拾上路,往晉陽進發。
行了幾日,來到朔州舞陽村地方,一個大村落裡。
時值仲冬,雪花飄飄,見樹影裡一個酒簾挑出。
郝孝德道:“克明兄,我們這裡吃三杯酒再走如何?”杜如晦道:“使得。
”到了店門首,兩人下馬進店坐定。
店家捧上酒肴。
吃了些面餅和火酒,耳邊隻聽得叮叮當當,敲捶聲響;兩人把牲口在那裡上料,轉過灣頭,隻見大樹下一個大鐵作坊,三四個人都在那裡熱烘烘打鐵。
樹底下一張桌子,擺着一盤牛肉,一盤炙鵝,一盤馍馍。
面南闆凳上,坐着一大漢,身長九尺,膀闊二停,滿部胡須,面如鐵色,目若朗星,威風凜凜,氣宇昂昂。
左右坐着兩個人,一人執着壺,一人捧着碗,滿滿的斟上,奉與大漢。
那大漢也不推辭,大咀大嚼,旁若無人。
一連吃了十來碗酒,忽掀髯大笑道:“人家借債,向富戶挪移,你二兄反要窮人索取;人家借債,是債主寫文券約,你二兄反要放主書帖契,豈不是怪事?”右手那人說道:“又不要兄一厘銀子,隻求一個帖子,便救了我的性命了。
”如飛又斟上酒來。
那大漢道:“既如此說,快取紙筆來,待我寫了再吃酒,省得吃醉了酒,寫得不好。
”二人見說,忙向胸前取出一幅紅箋來,一人進屋裡取筆硯,放在桌上。
右手那人,便磕下頭去。
那大漢道:“莫拜莫拜,待我寫就是。
”拿起筆來,便道:“叫我怎樣寫,快念出來!”那兩個道:“隻寫上尉遲恭支取庫銀五百兩正,大業十二年十一月二日票給。
”大漢題起筆來,如命直書完了,把筆擲桌上,又哈哈大笑,拿起酒來,一飲而盡,也不謝聲,竟踱進對門作坊裡去了。
又去收拾了杯盤,滿面欣喜,向東而行。
杜如晦趨近前舉手問道:“二兄長,方才那個大漢,是何等樣人,二兄這般敬他?”一個答道:“他姓尉遲名恭,字敬德,馬邑人氏。
他有二三千斤膂力,能使一根渾鐵單鞭,也曾讀過詩書,為了考試不第,見四方擾攘,不肯輕身出仕。
他祖上原是個鐵作坊,因閑住在家,開這作坊過活。
”杜如晦道:“剛才二兄求他帖兒,做什麼?”二人道:“這個話長,不便告訴,請别了。
”杜如晦見這一條好漢,尚無人用他,要想住在這個村裡,盤桓幾日,結識他薦于唐公。
無奈郝孝德催促上路,又見伴當牽着牲口來尋,隻得上馬,心中有一個尉遲恭罷了。
正是: 但識英雄面,相看念不忘。
如今卻說唐公李淵,自從觸忤隋主,虧得那女婿柴紹,不惜珍珠寶玩,結交了隋主一班佞臣,營求到太原來;隻求免禍,那有心圖天下。
他有四個兒子:長的叫做建成,是個尋常公子,鮮衣駿馬,耽酒漁色;三子玄霸,早卒;四子元吉,極是機謀狡猾,卻也不似霸王之才;隻有次于世民,是在永福寺生下的,年四歲時,有書生見而異之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至弱冠,必能濟世安民。
”言畢而去。
唐公懼其語洩,使人欲追殺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為神,采其語,名曰世民。
自小聰明天縱,識量異人。
将門之子,兵書武藝,自是常事;更喜的是書史,好的是結交。
公子家不難揮金如土,他隻是将來結客,輕财好士之名,遠近共聞。
最相與的一個是武功人氏,姓劉名文靜,現為晉陽令。
此人飽有智謀,才兼文武。
又有池陽劉弘基,妻族長孫順德,都是武勇絕輪,不似如今纨襪之子,見天下荒荒,是真主之資,私自以漢高自命。
會李密反,劉文靜因坐李密姻屬,系太原獄,世民私入獄中視之。
文靜喜,以言挑之道:“今天下大亂,非湯武高光之才,不能定也。
”世民道:“安知其無人,但不識人耳。
我來看汝者,非比兒女子之情,以念道相革,欲與君計議大事耳。
”文靜道:“今隋主巡幸江淮,兵填河洛,李密圍東者,盜賊蜉結,大連州縣,小阻山澤,殆以萬數。
當此之際,有真主驅而用之,投機構會,振臂一呼,四海不難定矣。
今太原百姓皆避盜入于城内,文靜為令數年,熟識豪傑之士,一旦收集,可得數十萬人;加以尊公所掌之兵,複加數萬,一令之下,誰不願從?以此乘虛入關,号令天下,及過半載,帝業成矣!”世民笑道:“君言正合我意。
”乃陰部署客賓,訓練士卒,伺便即舉。
過月餘,文靜得脫于獄。
世民将發,恐父不從,與文靜計議。
文靜道:“尊公素與晉陽宮監裴寂相厚,無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