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44回 甯夫人路途脫陷 羅士信黑夜報仇

關燈
詩曰: 萬古知心隻老天,英雄堪歎亦堪憐。

     如公少緩須臾死,此虜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塵空偃月,堂堂遺像在淩煙。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鷗夷理釣船。

     這詩是元時葉靖逸所作,說宋嶽忠武王他的一片精忠,為丞相秦桧忌疾,雖有韓世忠、何鑄、趙士褒一幹人救他,救不得,卒至身死,以至金人猖獗,無人可制,徒為後人憐惜;若是當日有憐才大臣,曲加保護,留得嶽少保,金人可平。

    故此國家要将相調和,不要妒忌,使他得戮力王事,不然逼迫之極,這人不惟不肯為國家定亂,還要生亂。

    如今再說張須陀,擢升本郡通守;齊州郡丞,選了一個山西平陽縣,姓周名至,前來到任。

    一日周郡丞坐堂,有兵部差官投下文書,是拘題秦叔寶家眷的。

    周郡丞便差了幾個差役,金下一張牌去拘題。

    差役直至鷹揚府中,先見羅士信,呈上紙牌。

    士信道:“我哥哥苦争力戰,才得一個些小前程,怎說他是個逆黨?這樣可惡,還不走!”差人道:“是老爺吩咐,小人怎敢違抗;就是本主周爺,也不敢造次,實在兵部部文,又是宇文爺題過本,奉旨拘拿的。

    老爺還要三思。

    ”士信睜着眼道:“叫你去就是了,再講激了老爺性,一人三十大闆。

    ”公人見他發怒,隻得走了,回覆周郡丞。

    郡丞沒法,忙叫打轎,往見羅士信。

    士信出來作了揖,郡丞曉得士信少年粗魯,隻得先賠上許多不是道:“适才造次得罪,秦都尉雖分文武,也是同官,怎敢不徇一毫體面;奈是部文,奉了聖旨,把一個逆黨為名,題目極大,便是差官守催,小弟便擔當不住,想這事也是庇護不來的,特來請教。

    ”士信道:“下官與秦都尉,是異姓兄弟,他臨行把母妻托與我,我豈有令他出來受人淩辱之理?這也要大人方便。

    ”周郡丞道:“小弟豈有不方便之理,但部文難回。

    ”士信道:“事無大小,隻要大人有擔當。

    就要去,也要關會我那秦都尉,沒有個不拿本人先拿家屬之理。

    ”周郡丞道:“小弟到來,也隻為同官面情;莫若重賄差官,安頓了他,先回一角文書去,道秦瓊母親妻子,俱已到官,因抱重病,未便起行,待稍痊可,即同差官押解赴京。

    這等緩住了,然後一同去京中打關節,可以兩全無害。

    ” 羅士信是個少年極谙事的,道:“我兄弟從來不要人的錢,那得有錢與人?憑着我在,要他妻子出官,斷不能夠。

    ”郡丞見說不入,隻得回衙。

    當不過差官日夕催逼,郡丞沒奈何,與衆書吏計議。

    内中有個老猾書吏道:“奉旨拿人,是斷難回覆的;如今羅士信部下,又有兵馬,用強去奪他,也拿不得,除非先算計了羅士信,何愁秦瓊家屬拿不來;況且羅士信與秦瓊同居,自就異姓兄弟,也是他家屬,一發解了他去,永無後患。

    ”郡丞道:“他猛如虎豹,怎拿得住?路上恐有疏虞,怎麼處?”老猾書吏道:“老爺又多慮了,隻要拿羅士信并他妻母,當堂起解,交與差官,路上縱有所失,是差官與别地方幹系了。

    ”郡丞點頭道:“隻是如何拿他?”那書吏向郡丞耳邊,說了幾句;郡丞大喜,就差那書吏去請羅士信,隻說要商量一角回文。

    羅士信道:“我不管,你家老爺自去回。

    ”那書吏道:“自然周爺出名去回,但周爺道不知此去回得住,回不得住,得羅爺經一經眼,也知周爺不是為人謀而不忠。

    ”羅士信道:“你這個書吏到會講話,你姓什麼?”那書吏道:“書辦姓計名成,就住在老爺弄後院子弄裡。

    ” 羅士信信認為實,便跨上馬到來。

    周郡丞欣然接見道:“同僚情分,沒的不為調停的理,隻怕事大難回,所以躊躇延捱。

    如今拚着一官,為二位豪傑,事寬即圓,支得他去,再可商量。

    ”士信道:“全仗大人主張。

    ”計書吏拿過回文來看,說是:秦瓊母妻患病,現今羁候,俟痊起解因由。

    羅士信道:“我是鹵夫,不懂移文事體,隻要回得倒便是。

    ”周郡丞故意指說:“内中有兩字不妥。

    ”叫書吏别寫用印,耽延半日,日已過午,叫請差官與了回文,周郡丞又與他銀子十兩,說是羅爺送的,差官領了。

    周郡丞就留羅士信午飯,士信再三推辭。

    周郡丞道:“羅将軍笑我窮官,留不得一飯麼?”延至後堂,擺兩桌飯,賓主坐了,開懷暢飲。

    羅士信也吃了幾杯,坐不到半個時辰,覺得天旋地轉,頭暈眼花,伏倒幾上。

    周郡丞已埋伏隸卒,将羅士信捆了,出堂來對他手下道:“羅士信與秦瓊通同叛逆,奉旨拿解,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