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37回 孫安祖走說窦建德 徐懋功初交秦叔寶

關燈
“兄住在這裡,不知其細;外邊不成個世界了。

    弟與兄别後,白燕至楚,自楚至齊,四方百姓,被朝廷弄得妻不見夫,父不見子,人離财散,怨恨入骨,巴不能夠為盜,苟延性命。

    自今各處都有人占據,也有散而複聚的,也有聚而複散的,總是見利忘義,酒色之徒;若得似二位兄長這樣智勇兼全的出來,倡義領衆,四方之人,自然聞風響應。

    ”建德見說,把眼隻顧着單雄信,總不則聲。

    雄信道:“宇宙甚廣,豪傑盡多,我們兩個,算得什麼?但天生此六尺之軀,自然要轟轟烈烈,做他一場,成與不成命也,所争者,乃各人出處遲速之間。

    ”孫安祖道:“若二位兄長皆救民于水火,出去謀為一番,弟現有千餘人,屯紮在高雞泊,專望駕臨動手。

    ”建德道:“準千人亦有限,隻是做得來便好;尚然弄得王不成王,寇不成寇,反不如不出去的高了。

    ”雄信道:“好山好水,原非你我意中結局,事之成敗,難以逆料,窦兄如欲行動,趁弟在家,未曾出門。

    ” 正說時,隻見一個家人,傳送朝報進來。

    雄信接來看了,拍案道:“真個昏君,這時候還要差官修葺萬裡長城,又要出師去征高麗,豈不是勞民動衆,自取滅亡。

    就是來總管能幹,大廈将傾,豈一木所能支哉!前日徐懋功來,我煩他捎書與秦大歌;今若來總管出征,怎肯放得他過,恐叔寶亦難樂守林泉了。

    ”安祖道:“古人說得好,雖有智慧,不如乘勢;今若不趁早出去,收拾人心,倘各投行伍散去,就費力了。

    ”建德道:“非是小弟深謀遠慮,一則承單二哥高情厚愛,不忍輕抛此地;二則小女在單二哥處打擾,頗有内顧萦心。

    ”雄信道:“窦大哥你這話說差了,大凡父子兄弟,為了名利,免不得分離幾時;何況朋友的聚散。

    至于今愛與小女,甚是相得,如同胞姊妹一般;況兄之女,即如弟之女也。

    兄可放心前去,倘出去成得個局面,來接取令愛未遲;若弟有甚變動,自然送令愛歸還兄處,方始放心。

    ”建德見說,不覺灑淚道:“若然,我父與女真生死而骨肉者也。

    ”主意已定,遂去收拾行裝,與女兒叮咛了幾句,同安祖痛飲了一夜。

    到了明日,雄信取出兩封盤纏:一封五十兩,送與建德;一封二十兩,贈與安祖。

    各自收了,謝别出門。

    正是: 丈夫肝膽懸如日,邂逅相逢自相悉。

     笑是當年輕薄徒,白首交情不堪結。

     如今再說秦叔寶,自遭麻叔謀罷斥回來,遷居齊州城外,終日栽花種竹,落得清閑。

    倏忽年餘。

    一日在籬門外大榆樹下,閑看野景,隻見一個少年,生得容貌魁偉,意氣軒昂,牽着一匹馬,戴着一頂遮陽笠,向叔寶問道:“此處有座秦家莊麼?”叔寶道:“兄長何人?因何事要到秦家莊去?”這少年道:“在下是為潞州單二哥捎書與齊州叔寶的,因在城外搜尋,都道移居在此,故來此處相訪。

    ”叔寶道:“兄若訪秦叔寶,隻小弟便是。

    ”叫家僮牽了馬,同到莊裡。

    這少年去了遮陽笠,整頓衣衫,叔寶也進裡邊,著了道袍,出來相見。

    少年送上書,叔寶接來拆覽,乃是單雄信,因久不與叔寶一面,曉得他睢陽斥職回來,故此作書問候。

    後說此人姓徐名世-,字懋功,是離狐人氏,近與雄信為八拜之交,因他到淮上訪親,托他寄此書。

    叔寶看了書道:“兄既是單二哥的契交,就與小弟一體的了。

    ”吩咐擺香燭,兩人也拜了,結為兄弟,誓同生死,留在莊上,置酒款待。

    豪傑遇豪傑,自然話得投機,頃刻間肝膽相向。

    叔寶心中甚喜,重新翻席,在一個小軒裡頭去,臨流細酌,笑談時務。

     話到酒酣,叔寶私慮徐懋功少年,交遊不多,識見不廣,因問道:“懋功兄,你自單雄信二哥外,也曾更見甚豪傑來?”懋功道:“小弟年紀雖小,但曠觀事勢,熟察人情。

    主上摧刃父兄,大納不正,即使修德行仁,還是個道取順守。

    如今好大喜功,既建東京宮阙,又開河道,土木之工,自長安直至餘杭,那一處不蚤擾遍了。

    隻看這些窮民,數千百裡來做工,動經年月,回去故園已荒,就要耕種,資費已竭,那得不聚集山谷,化為盜賊?況主上荒滢日甚:今日自東京幸江都,明日自江都幸東京,還要修築長城,巡行河北,車駕不停,轉輸供應,天下何堪?那幹奸臣,還要朝夕哄弄,每事逢君之惡,不出四五年,天下定然大亂,故此小弟也有意結納英豪,尋訪真主;隻是目中所見,如單二哥、王伯當,都是将帥之才;若說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恐還未能。

    其餘不少井底之蛙,未免不識真主,妄思割據,雖然乘亂,也能有為,首領還愁不保。

    但恨真主目中還未見聞。

    ”叔寶道:“兄曾見李玄邃麼?”懋功道:“也見來,他門第既高,識器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