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14回 勇秦瓊舞锏服三軍 賢柳氏收金獲一報
關燈
小
中
大
箭,立于月台,候天邊飛鳥。
青天白日望得眼酸,并無鳥飛。
此時十萬雄兵,搖旗擂鼓的演躁,急切那有飛禽下來?羅公便道:“叫供給官取生牛肉二方,挂在大纛旗上。
”隻見血淋淋挂在虛空裡蕩着,把那山中叼雞的餓鷹,引了幾個來叼那牛肉。
正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公子在東轅門外,替叔寶道忙:“我這表兄,今日定要出醜。
諸般雀鳥好射,惟有鷹射不得。
塵不迷人眼,水不迷魚眼,草不迷鷹眼。
鷹有滾豆之睛。
鷹飛霄漢之上,山坡下草中豆滾,他還看見,你這箭射不下鷹來,言過其實,我父親就不肯重用你了。
可憐人也是英雄,千裡來奔,我助他一枝箭吧。
”撩開衣服,取出花梢小弩,把弦拽滿了,錦囊中取一枝軟翎竹箭,放在弩上,隐在懷中。
那些官将頭目十萬人馬,都看秦大叔射鷹,卻不知公子在轅門外發弩。
就是跟公子的四個掌家,也不知道;前邊兩個不消說是不知道了,後邊兩個在他面前,向西站立,夕陽時候,日光射目,用手搭涼棚,遮那日色,往上看叔寶射鳥。
公子弩硬箭又不響。
故此不知。
公子卻又不好把箭就放了去。
叔寶不射,他射下鷹來,算那一個的帳?可憐叔寶見鷹下來叼肉,剛要扯弓,那鷹又飛開去了。
衆人又催逼,叔寶沒奈何,隻扯滿弓弦,發一箭去。
弓弦響動,鷹先知覺。
看見箭來,鹞子翻身,用招疊翅把叔寶這枝箭裹在硬翎底下,卻不會傷得性命。
秦瓊心上着忙,隻見那鷹翩翩跹跹,裹着叔寶那一枝箭,落将下來。
五營口哨,大小官将頭目人等,一齊唱彩。
旁觀贊歎一齊起,當局精神百倍增。
連叔寶也不知這個鷹怎麼射下來的?公子急藏弩,摭掩袍服内,領四員家将上馬,先回帥府。
中軍官取鷹來獻上。
羅公自有為叔寶的私情,親自下帳替叔寶簪花挂紅。
動鼓樂迎回帥府。
吩咐其餘諸将,不必射箭,一概有賞,賞勞三軍。
羅公也自回府。
公子先回府内,此事不曾對老母說,恐表兄面上無顔。
羅公回到府中家宴上,對夫人道:“令侄雙锏絕輪,弓矢尤妙,隻是槍法欠了傳授。
”向秦瓊道:“府中有個射圃,賢侄可與汝表弟習學槍法。
”秦瓊道:“極感成就之恩。
”自此表兄弟二人,日在射回中走馬使槍。
羅公暇日自來指撥教導,叫他使獨門槍。
光陰茬再,因循半載有餘。
叔寶是個孝子,當初奉差潞州,隻道月餘便可回家,不意千态萬狀,逼出許多事來。
今已年半有餘,老母在山東不能回家侍養,難道在帥府就樂而忘返,把老母就置之度外?可憐他思母之心,無時不有。
隻因曉得一分道理,想道:“我若是幽州來探親,住的日久,說家母年邁,就好告辭。
我卻是問罪來的人,幸遇姑爺在此為官題拔,若要告辭,我又曉得這個老人家任性,肯放我去得滿心願?他若道:‘今日我老夫在此為官,你回去也罷了,若不是我老夫為官,你也回去麼?’那時歸又歸不成,又失了他的愛。
”這個話不是今日才想,自到幽州就籌算到今;卻與表弟厚了,時常央公子對姑母說,姑爺面前方便我回去罷。
可知公子的性兒,他若不喜歡這個人,他在府中時刻難容他;與表兄英雄相聚,意氣符合,舍不得表兄去,就是父母要打發他,還要在中間阻撓,怎麼肯替他方便?不過随口說謊道:“前日晚間已對家母說,父親說隻在幾日打發兄長回去。
”沒處對問,不覺又因循幾個月日,隻管遷延過去。
直到仁壽三年八月間,一日羅公在書房中考較二人學問。
此時公子還不會梳洗,羅公忽然擡頭,見粉牆上題四句詩,羅公認得秦瓊的筆迹。
原來叔寶因思家念切,一日酒後,偶然寫這幾句于壁上。
羅公認是秦瓊心上所發,見了詩怫然不快。
這幾句怎麼道? 一日離家一日深,獨如孤鳥宿寒林。
縱然此地風光好,還有思鄉一片心。
羅公不等二子相見,轉進後堂。
老夫人迎着道:“老爺書房考較孩兒學問,怎麼匆匆進來?”羅公歎道:“他兒不自養,養煞是他兒。
”夫人道:“老爺何發此言?”羅公道:“夫人,自從令侄到幽州,老夫看待他,與吾兒一般,并無親疏。
我意思等待邊廷有事,着他出馬立功,表奏朝廷,封他一官半職,衣錦還鄉。
不想令侄卻不以老夫為恩,反以為怨。
适才到書房中去,壁上寫着四句,總是思鄉意思,這等反是老夫稽留他在此不是。
”夫人聞言,眼中落淚道:“先兄棄世太早,家嫂寡居異鄉,止有此子,出外多年,舉目無親。
老爺如今扶持,舍怪就是一品服還鄉,不如叫他歸家看母。
”羅公道:“夫人意思,也要令侄回去?”老夫人道:“老身懷此念久矣,不敢多言。
”羅公道:“不要傷感,今日就打發令侄回去。
”叫備餞行酒,傳令出去。
營中要一匹好馬,用長路的鞍鞒,進帥府公用。
羅公到自己書房,叫童兒前邊書房裡,與秦大叔講:“叫秦大叔把上年潞州貯庫物件,開個細帳來,我好修書。
”那時蔡建德還複任在潞州,正好打發秦瓊,到彼處自去取罷。
童兒到書房中道:“大叔,老爺的意思,打發
青天白日望得眼酸,并無鳥飛。
此時十萬雄兵,搖旗擂鼓的演躁,急切那有飛禽下來?羅公便道:“叫供給官取生牛肉二方,挂在大纛旗上。
”隻見血淋淋挂在虛空裡蕩着,把那山中叼雞的餓鷹,引了幾個來叼那牛肉。
正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公子在東轅門外,替叔寶道忙:“我這表兄,今日定要出醜。
諸般雀鳥好射,惟有鷹射不得。
塵不迷人眼,水不迷魚眼,草不迷鷹眼。
鷹有滾豆之睛。
鷹飛霄漢之上,山坡下草中豆滾,他還看見,你這箭射不下鷹來,言過其實,我父親就不肯重用你了。
可憐人也是英雄,千裡來奔,我助他一枝箭吧。
”撩開衣服,取出花梢小弩,把弦拽滿了,錦囊中取一枝軟翎竹箭,放在弩上,隐在懷中。
那些官将頭目十萬人馬,都看秦大叔射鷹,卻不知公子在轅門外發弩。
就是跟公子的四個掌家,也不知道;前邊兩個不消說是不知道了,後邊兩個在他面前,向西站立,夕陽時候,日光射目,用手搭涼棚,遮那日色,往上看叔寶射鳥。
公子弩硬箭又不響。
故此不知。
公子卻又不好把箭就放了去。
叔寶不射,他射下鷹來,算那一個的帳?可憐叔寶見鷹下來叼肉,剛要扯弓,那鷹又飛開去了。
衆人又催逼,叔寶沒奈何,隻扯滿弓弦,發一箭去。
弓弦響動,鷹先知覺。
看見箭來,鹞子翻身,用招疊翅把叔寶這枝箭裹在硬翎底下,卻不會傷得性命。
秦瓊心上着忙,隻見那鷹翩翩跹跹,裹着叔寶那一枝箭,落将下來。
五營口哨,大小官将頭目人等,一齊唱彩。
旁觀贊歎一齊起,當局精神百倍增。
連叔寶也不知這個鷹怎麼射下來的?公子急藏弩,摭掩袍服内,領四員家将上馬,先回帥府。
中軍官取鷹來獻上。
羅公自有為叔寶的私情,親自下帳替叔寶簪花挂紅。
動鼓樂迎回帥府。
吩咐其餘諸将,不必射箭,一概有賞,賞勞三軍。
羅公也自回府。
公子先回府内,此事不曾對老母說,恐表兄面上無顔。
羅公回到府中家宴上,對夫人道:“令侄雙锏絕輪,弓矢尤妙,隻是槍法欠了傳授。
”向秦瓊道:“府中有個射圃,賢侄可與汝表弟習學槍法。
”秦瓊道:“極感成就之恩。
”自此表兄弟二人,日在射回中走馬使槍。
羅公暇日自來指撥教導,叫他使獨門槍。
光陰茬再,因循半載有餘。
叔寶是個孝子,當初奉差潞州,隻道月餘便可回家,不意千态萬狀,逼出許多事來。
今已年半有餘,老母在山東不能回家侍養,難道在帥府就樂而忘返,把老母就置之度外?可憐他思母之心,無時不有。
隻因曉得一分道理,想道:“我若是幽州來探親,住的日久,說家母年邁,就好告辭。
我卻是問罪來的人,幸遇姑爺在此為官題拔,若要告辭,我又曉得這個老人家任性,肯放我去得滿心願?他若道:‘今日我老夫在此為官,你回去也罷了,若不是我老夫為官,你也回去麼?’那時歸又歸不成,又失了他的愛。
”這個話不是今日才想,自到幽州就籌算到今;卻與表弟厚了,時常央公子對姑母說,姑爺面前方便我回去罷。
可知公子的性兒,他若不喜歡這個人,他在府中時刻難容他;與表兄英雄相聚,意氣符合,舍不得表兄去,就是父母要打發他,還要在中間阻撓,怎麼肯替他方便?不過随口說謊道:“前日晚間已對家母說,父親說隻在幾日打發兄長回去。
”沒處對問,不覺又因循幾個月日,隻管遷延過去。
直到仁壽三年八月間,一日羅公在書房中考較二人學問。
此時公子還不會梳洗,羅公忽然擡頭,見粉牆上題四句詩,羅公認得秦瓊的筆迹。
原來叔寶因思家念切,一日酒後,偶然寫這幾句于壁上。
羅公認是秦瓊心上所發,見了詩怫然不快。
這幾句怎麼道? 一日離家一日深,獨如孤鳥宿寒林。
縱然此地風光好,還有思鄉一片心。
羅公不等二子相見,轉進後堂。
老夫人迎着道:“老爺書房考較孩兒學問,怎麼匆匆進來?”羅公歎道:“他兒不自養,養煞是他兒。
”夫人道:“老爺何發此言?”羅公道:“夫人,自從令侄到幽州,老夫看待他,與吾兒一般,并無親疏。
我意思等待邊廷有事,着他出馬立功,表奏朝廷,封他一官半職,衣錦還鄉。
不想令侄卻不以老夫為恩,反以為怨。
适才到書房中去,壁上寫着四句,總是思鄉意思,這等反是老夫稽留他在此不是。
”夫人聞言,眼中落淚道:“先兄棄世太早,家嫂寡居異鄉,止有此子,出外多年,舉目無親。
老爺如今扶持,舍怪就是一品服還鄉,不如叫他歸家看母。
”羅公道:“夫人意思,也要令侄回去?”老夫人道:“老身懷此念久矣,不敢多言。
”羅公道:“不要傷感,今日就打發令侄回去。
”叫備餞行酒,傳令出去。
營中要一匹好馬,用長路的鞍鞒,進帥府公用。
羅公到自己書房,叫童兒前邊書房裡,與秦大叔講:“叫秦大叔把上年潞州貯庫物件,開個細帳來,我好修書。
”那時蔡建德還複任在潞州,正好打發秦瓊,到彼處自去取罷。
童兒到書房中道:“大叔,老爺的意思,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