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13回 張公謹仗義全朋友 秦叔寶帶罪見姑娘
關燈
小
中
大
“你既是我的内親,起來相見。
”公子在旁,見母親悲淚,也哭起來。
手下家将早已把刑具拿了,到大堂外面叫:“潞州解子,這刑具你拿了去。
秦大叔是老爺的内侄,老夫人是他的嫡親姑母,後堂認了親了,領批回不打緊,明日金押送出來與你。
”尉遲南兄弟二人,鼓掌大笑出府。
張公謹等衆朋友,都在外面等候;見尉遲兄弟笑出來,問道:“怎麼兩位喜容滿面?”尉遲南道:“列位放心,秦大哥原是有根本的人。
羅老爺就是他嫡親姑爺,老太太就是姑母,已認做一家了。
我們且到下處去飲酒賀喜。
” 去說羅公攜叔寶進宅門到内衙,吩咐公子道:“你可陪了表兄,到書房沐浴更衣,取我現成衣服與秦大哥換上。
”叔寶梳蓖整齊,洗去面上無名異;随即出來拜見姑爺、姑母,與公子也拜了四拜。
即便問表弟取柬帖二副,寫兩封書:一封書求羅公金押了批回,發将出來,付與童佩之,潞州謝雄信報喜音;一封書付尉遲兄弟,轉達謝張公謹三友。
此時後堂擺酒已是完備,羅公老夫婦上坐,叔寶與表弟列位左右。
酒行二巡,羅公開言:“賢侄,我看你一貌堂堂,必有兼人之勇。
令先君棄世太早,令堂又寡居異鄉,可曾習學些武藝?”叔寶道:“小侄會用雙锏。
”羅公道:“正是令先君遺下這兩銀金裝锏,可曾帶到幽州來?”叔寶道:“小侄在潞州為事,蔡刺史将這兩根金裝锏作為兇器,還有鞍馬行囊,盡皆貯庫。
”羅公道:“這不打緊,蔡刺史就是老夫的門生,容日差官去取就是。
隻是目今有句話,要與賢侄講:老夫鎮守幽州,有十餘萬雄兵,千員官将都是論功行賞,法不好施于親愛。
我如今要把賢侄補在标下為官,恐營伍員中有官将議論,使賢侄無顔。
老夫的意思,來日要往演武廳去,當面比試武藝,你果然弓馬熟娴,就補在标下為官,也使衆将箝口。
”叔寶躬身道:“若蒙姑父題拔,小侄終身遭際,恩同再造。
”羅公吩咐家将,傳兵符出去,曉谕中軍官,來日盡起幽州人馬出城,往教軍場躁演。
明早五更天,羅公就放炮開門,中軍簇擁,史大奈在大堂參谒,回打擂台事,補了旗牌。
一行将士都戎裝貫束,随羅公驷馬車擁出帥府。
十萬貔貅鎮北畿,鬥懸金印月同輝。
旗飄易水雲初起,槍簇燕台霜亂飛。
叔寶那時沒有金帶銀帶前程,也隻好像羅公本府的家将一般打扮:頭上金頂纏綜大帽,穿柔頭補服,銀面(革廷)帶,粉底皂靴,上馬跟羅公出東郭教軍場去了。
公子帶四員家将,随後也出帥府;奈守轅門的旗牌官攔住,叩頭哀求,不肯放公子出去。
原來是羅公将令:平昔吩咐手下的,公子雖十一歲,膂力過人,騎劣馬,扯硬弓,常領家将在郊外打圍。
羅公為官廉潔,恐公子膏粱之氣,踹踏百姓田苗,故戒下守門官不許放公子出帥府。
公子隻得命家将牽馬進府,回後堂老母跟前,拿出孩童的景像,啼哭起來,說要往演武廳去看表兄比試,守門官不肯放出。
老夫人因叔寶是自己面上的瓜葛,不知他武藝如何,要公子去看着,先回來說與他知道,開自己懷抱,喚四個掌家過來。
四人俱皆皓然白須,跟羅公從北齊到今,同榮辱,共休戚,都是金帶前程,稱為掌家。
老夫人道:“你四人還知事,可同公子往演武廳去看秦大叔比試。
說那守門官有攔阻之意,你說我叫公子去的,隻是瞞着老爺一人就是。
”四人道:“知道了。
”公子見母親吩咐,歡喜不勝。
忙向書房中收拾一張花哨的小弩,錦囊中帶幾十枝軟翎的竹箭,看表兄比試回家,就荒郊野外,射些飛禽走獸要子。
五人上馬,将出帥府,守門官依舊攔住。
掌家道:“老太太着公子去看秦大叔比試,隻瞞着老爺一時。
”守門官道:“求小爺速些回來,不要與老爺知道。
”公子大喝一聲:“不要多言!”五騎馬出轅門,來到東郭教軍場。
此時教場中已放炮升旗,五騎馬竟奔東轅門來,下馬瞧躁演。
那四個掌家,恐老爺帳上看見公子,着兩個在前,兩個在後,把公子夾在中間,東轅門來觀看。
畢竟不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
”公子在旁,見母親悲淚,也哭起來。
手下家将早已把刑具拿了,到大堂外面叫:“潞州解子,這刑具你拿了去。
秦大叔是老爺的内侄,老夫人是他的嫡親姑母,後堂認了親了,領批回不打緊,明日金押送出來與你。
”尉遲南兄弟二人,鼓掌大笑出府。
張公謹等衆朋友,都在外面等候;見尉遲兄弟笑出來,問道:“怎麼兩位喜容滿面?”尉遲南道:“列位放心,秦大哥原是有根本的人。
羅老爺就是他嫡親姑爺,老太太就是姑母,已認做一家了。
我們且到下處去飲酒賀喜。
” 去說羅公攜叔寶進宅門到内衙,吩咐公子道:“你可陪了表兄,到書房沐浴更衣,取我現成衣服與秦大哥換上。
”叔寶梳蓖整齊,洗去面上無名異;随即出來拜見姑爺、姑母,與公子也拜了四拜。
即便問表弟取柬帖二副,寫兩封書:一封書求羅公金押了批回,發将出來,付與童佩之,潞州謝雄信報喜音;一封書付尉遲兄弟,轉達謝張公謹三友。
此時後堂擺酒已是完備,羅公老夫婦上坐,叔寶與表弟列位左右。
酒行二巡,羅公開言:“賢侄,我看你一貌堂堂,必有兼人之勇。
令先君棄世太早,令堂又寡居異鄉,可曾習學些武藝?”叔寶道:“小侄會用雙锏。
”羅公道:“正是令先君遺下這兩銀金裝锏,可曾帶到幽州來?”叔寶道:“小侄在潞州為事,蔡刺史将這兩根金裝锏作為兇器,還有鞍馬行囊,盡皆貯庫。
”羅公道:“這不打緊,蔡刺史就是老夫的門生,容日差官去取就是。
隻是目今有句話,要與賢侄講:老夫鎮守幽州,有十餘萬雄兵,千員官将都是論功行賞,法不好施于親愛。
我如今要把賢侄補在标下為官,恐營伍員中有官将議論,使賢侄無顔。
老夫的意思,來日要往演武廳去,當面比試武藝,你果然弓馬熟娴,就補在标下為官,也使衆将箝口。
”叔寶躬身道:“若蒙姑父題拔,小侄終身遭際,恩同再造。
”羅公吩咐家将,傳兵符出去,曉谕中軍官,來日盡起幽州人馬出城,往教軍場躁演。
明早五更天,羅公就放炮開門,中軍簇擁,史大奈在大堂參谒,回打擂台事,補了旗牌。
一行将士都戎裝貫束,随羅公驷馬車擁出帥府。
十萬貔貅鎮北畿,鬥懸金印月同輝。
旗飄易水雲初起,槍簇燕台霜亂飛。
叔寶那時沒有金帶銀帶前程,也隻好像羅公本府的家将一般打扮:頭上金頂纏綜大帽,穿柔頭補服,銀面(革廷)帶,粉底皂靴,上馬跟羅公出東郭教軍場去了。
公子帶四員家将,随後也出帥府;奈守轅門的旗牌官攔住,叩頭哀求,不肯放公子出去。
原來是羅公将令:平昔吩咐手下的,公子雖十一歲,膂力過人,騎劣馬,扯硬弓,常領家将在郊外打圍。
羅公為官廉潔,恐公子膏粱之氣,踹踏百姓田苗,故戒下守門官不許放公子出帥府。
公子隻得命家将牽馬進府,回後堂老母跟前,拿出孩童的景像,啼哭起來,說要往演武廳去看表兄比試,守門官不肯放出。
老夫人因叔寶是自己面上的瓜葛,不知他武藝如何,要公子去看着,先回來說與他知道,開自己懷抱,喚四個掌家過來。
四人俱皆皓然白須,跟羅公從北齊到今,同榮辱,共休戚,都是金帶前程,稱為掌家。
老夫人道:“你四人還知事,可同公子往演武廳去看秦大叔比試。
說那守門官有攔阻之意,你說我叫公子去的,隻是瞞着老爺一人就是。
”四人道:“知道了。
”公子見母親吩咐,歡喜不勝。
忙向書房中收拾一張花哨的小弩,錦囊中帶幾十枝軟翎的竹箭,看表兄比試回家,就荒郊野外,射些飛禽走獸要子。
五人上馬,将出帥府,守門官依舊攔住。
掌家道:“老太太着公子去看秦大叔比試,隻瞞着老爺一時。
”守門官道:“求小爺速些回來,不要與老爺知道。
”公子大喝一聲:“不要多言!”五騎馬出轅門,來到東郭教軍場。
此時教場中已放炮升旗,五騎馬竟奔東轅門來,下馬瞧躁演。
那四個掌家,恐老爺帳上看見公子,着兩個在前,兩個在後,把公子夾在中間,東轅門來觀看。
畢竟不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