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10回 東嶽廟英雄染疴 二賢莊知己談心

關燈
賢莊。

    自此魏玄成、秦叔寶、單雄信三人,都成了知己。

     到書房,雄信替叔寶沐浴更衣,設重衤因疊褥,雄信與叔寶同榻而睡,将言語開闊他的胸襟,病體十分痊妥。

    日日有養胃的東西供給叔寶,還邀魏玄成來與他盤桓,正賽過父子家人。

    正是: 莫戀異鄉生處好,受恩深處便為家。

     隻是山東叔寶的老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朝夕懸望,眼都望花了。

    又常聞得官府要拿他家屬,又不知生死存亡,求簽問蔔,越望越不回來,憂出一場大病,卧在床上,起身不動。

    正是: 心随千裡遠,病逐一愁來。

     還虧得叔寶平日善于交幾個通家的厚友,曉得叔寶在外日久,老母有病,衆人約會齊了,饋送些甘供之費,又兼省問秦老伯母。

    秦母道:“通家子侄,都來相看,這也難得,都請進内房中來。

    ”坐到榻前,共是四人:西門外異姓同居,今開鞭仗行的賈潤甫;齊州城裡與叔寶同當差的三人,唐萬仞、連明,同差出去的樊建威。

    秦母坐于床上,叔寶的娘子張氏,立在卧榻之後,以幔帳遮體。

    秦母見兒子這一班朋友,都坐在床前,觀景傷情,不覺滾下淚來道:“列位賢侄,不棄老朽,特來看我,足見厚情。

    但不知我兒秦瓊如何下落?一去不回,好教我肝腸都斷。

    ”賈潤甫等對道:“大哥一去不回,真好奇怪。

    老伯母且放心,吉人天相,料無十分大慮,不争早晚多應到家。

    ”秦母埋怨樊建威道:“我兒六月裡與你同差出門,燒腳步紙起身,你便九月裡回來了。

    如今隆冬天氣,吾見音信全無,多應不在人世了。

    ”媳婦聽得婆婆一句話兒,幼婦不敢高聲,在帷帳中啾啾唧唧,也啼哭起來。

    衆人異口同聲,都埋怨樊建威道:“樊建威,你幹的甚私事?常言道:‘同行無疏伴。

    ’一齊出門,難道不知秦大哥路上為何耽擱,端的幾時就該回來,如今為何還不到家,老伯母止生得大哥一人,久不回家,舉目無親,叫他怎不牽挂?”樊建威道:“諸兄在上,老伯母與秦大嫂埋怨小弟,不敢分辯。

    諸兄是做豪傑的人,豈不知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六月裡山東趕到長安,兵部衙門挂号守批回,就耽誤了兩個月。

    到八月十五,才領了批。

    秦大哥到臨潼山,适遇唐國公遇了強盜,正在厮殺之際,大哥抱不平起來,救了唐公,出得關外,匆匆的分了行李,他往潞州,我往澤州。

    不想盤纏銀子,總放在我的箱内,及至分路之後,方才曉得,途中也用盡了。

    如今等不得他回來,也補送在此。

    ”把一包銀子放在榻前。

    秦母道:“我有四兩銀子,叫他買潞綢的,想必他也拿來盤纏了。

    ”樊建威道:“我到津州的時節,馬刺史又往太原恭賀唐公李爺去了。

    兩個犯人養在下處,卻又柴荒米貴。

    及至官回投文領批,盤費俱無了。

    ”秦母道:“這都是你的事,你此後可曉得吾兒的消息呢?”樊建威道:“若算起路程日子,唐公李爺到太原時,秦大哥已該到潞州了。

    那時蔡刺史還不會出門,是斷乎先投過文了。

    我曉得秦大哥是個躁性的人,難道為了批回,耽誤在潞州不成?我若是有盤費,也枉道到潞州尋他,讨個的信。

    因沒了盤費,徑自回來,那裡曉得秦大哥還不到家?”衆友道:“這個也難怪你,隻是如今你卻辭不得勞苦,還往潞州找尋叔寶兄回來,才是道理。

    ”樊建威道:“老伯母不必煩惱,寫一封書起來,待小侄拿了到潞州去,找尋大哥回來便了。

    ” 秦母命丫環取文房四寶,呵開凍筆,寫幾個字封将起來,把樊建威補還的解軍銀子,一同付與樊建威道:“這銀子你原拿去盤費,尋他回來卻不是好!”樊建威道:“小侄自盤纏去,見了大哥,也就盤纏他回來了,何必要動他前日的銀子?”秦母道:“你還是拿去,隻覺兩便。

    ”衆人道:“如今隻要急尋大哥回來,你便多帶些盤纏去也好,不如從了老伯母之命。

    ”樊建威道:“如此,小侄就此告别,去尋大哥了。

    ”秦母道:“還勞你卻是不當。

    ”衆人将送來的銀錢,都安在秦母榻前,各散去訖。

    樊建威回家,收拾包裡行囊,離了齊州,竟奔河東潞州一路,來尋叔寶。

    不知可尋得着否,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