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03回 逞雄心李靖訴西嶽 造谶語張衡危李淵

關燈
被大雨淹沒的地方,有司申報上官,具本奏聞朝廷。

    隋主覽奏降旨,着所司設法治水,一面赈濟被災的百姓,因想:“我曾夢洪水為災,如今果然近京的地方,多有水患,我夢應矣!”自此倒釋了些疑心。

     仁壽元年六月,隋主第三子蜀王秀,因晉王廣為太子,心懷不平。

    太子恐其為患,暗囑楊素求其過端而谮之。

    隋主信了讒言,乃召秀還京,即命楊素推治。

    楊素誣其酷虐害民,奉旨廢為庶人,幽之于别宮。

    那不怕事的唐公李淵,又上本切谏。

    且諸将已廢太子勇及蜀王秀,俱降封小國,不可便斥為庶人。

    隋主雖不準奏,卻也不罪他。

    隻是愈為太子所忌,遂與張衡、宇文述等商議,問他:“有何妙計,除卻此人?我的東宮安穩。

    你們富貴可保。

    ”宇文述道:“太子若早說要處李淵,可把他嵌在兩個庶人黨中,少不得一個族滅。

    如今聖上久知他忠直,一時恐動搖他不得。

    ”張衡道:“這卻何難!主上素性猜嫌,嘗夢洪水淹沒都城,心中不悅。

    前日成阝公李渾之子洪兒,聖上疑他名應留谶,暗叫他自行殺害。

    今日下官學北齊祖(王廷)斛律光故事,布散謠言:渾淵都從水傍,能不動疑?恐難免破家殺身之害。

    ”太子點頭稱妙。

     謀奸險似蜮,暗裡欲飛沙。

    世亂忠貞厄,無端履禍芽。

     張衡出來暗布流言。

    起初是鄉村亂說,後來街市喧傳;先止是小兒胡言,漸至大人傳播,都道:“桃李子,有天下。

    ”又道是:“楊氏滅,李氏興。

    ”街坊上不知是那裡起的,巡捕官禁約不住,漸漸的傳入禁中。

    晉王故意啟奏道:“裡巷妖言不祥,乞行禁止。

    ”隋主聽了,甚是不悅。

    連李淵也擔了一身幹系,坐立不安。

    但隋主已是先有疑在心了,隻思量那李渾身上。

     其時,朝中有那誣陷人的小人、中郎将裴仁基上前道:“成阝公李渾,名應圖谶。

    近因陛下賜死其子,心懷怨恨,圖謀不軌。

    ”聖旨發将下來勘問,自有一班附和的人,可憐把成阝公李渾強做了謀逆,一門三十二口,盡付市曹。

     誠心修德可祈天,信谶滢刑總枉然。

     晉鸩牛金秦禦虜,山河誰解暗中遷。

     李淵卻因此略放了心。

    那張衡用計更狠,又賄賂一個隋主聽信的方士安伽陀,道李氏當為天子,勸隋主盡殺天下姓李的。

    虧得尚書右丞高-奏道:“這謠言有無關系的,有有關系的,有真的,有假的。

    無關系的,天将雨商羊起舞是了;有關系的,保弧箕服實亡周國是了。

    有真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來楚霸王杲亡了秦是了;有假的,高山不推自倒,明月不扶自上,祖(王廷)僞造害了斛律光,遂至亡國是了。

    更有信讒言的秦始皇,亡秦者胡,不知卻是胡亥。

    晉宣帝牛易馬,卻是小吏牛與琅阝琊王妃子私通生元帝。

    天道隐微,難以意測。

    且要挽回天意,隻在修德,不在用刑,反緻人心動搖。

    聖上有疑,将一應姓李的,不得在朝,不得管兵用事便了。

    ” 此時蒲山公子李密,位為千牛。

    隋主道他有反相,心也疑他。

    他卻與楊素交厚,楊素要保全李密,遂贊高-之言,暗令李密辭了官。

    其時在朝姓李的,多有乞歸田的,乞辭兵柄的。

    李淵也趁這個勢乞歸太原養病。

    聖旨準行,還令他為太原府通守,節制西京。

    這高-一疏,單救了李淵,也隻是個王者不死。

     猛虎方逃押,饑鷹得解縧。

    驚心辭鳳阙,匿迹向林臯。

     此時是仁壽元年七月了。

    太子聞得李淵辭任,對宇文述道:“張麻子這計極妙,隻是枉害了李渾,反替這厮保全身家回去。

    ”宇文述道:“太子苦饒得過這厮罷了;若放他不下,下官一計,定教殺卻李淵全家性命。

    ”太子笑道:“早有此計,卻不消費這許多心思。

    ”宇文述道:“這計隻是如今可行。

    ”因附太子耳邊說了幾句。

    太子拊掌道:“妙計!事成後将他女口囊蠹盡以賜卿。

    隻是他也是員戰将,未易剪除。

    ”宇文述道:“以下官之計,定不辱命;使不能盡結果他,也叫他吃此一吓,再不思量出來做官了。

    ”兩人定下計策,要害李淵。

    不知性命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