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殘遊記 第七回 借箸代籌一縣策 納楹閑訪百城書
關燈
小
中
大
手照,送鐵老爺回去。
” 揭起門簾來,隻見天地一色,那雪已下的混混沌沌價白,覺得照的眼睛發脹似的。
那下的階雪已有了七八寸深,走不過去了。
隻有這上房到大門口的一條路,常有人來往,所以不住的掃。
那到廂房裡的一條路已看不出路影,同别處一樣的高了。
東造叫人趕忙鏟出一條路來,讓老殘回房。
推開門來,燈已滅了。
上房送下一個燭台,兩支紅燭,取火點起,再想寫信,那筆硯竟違抗萬分,不遵調度,隻好睡了。
到了次日,雪雖已止,寒氣卻更甚于前。
起來喊店家秤了五斤木炭,生了一個大火盆,又叫買了幾張桑皮紙,把那破窗戶糊了。
頃刻之間,房屋裡暖氣陽回,非昨日的氣象了。
遂把硯池烘化,将昨日未曾寫完的信,詳細寫完封好,又将緻劉仁甫的信亦寫畢,一總送到上房,交東造收了, 東造一面将緻姚雲翁的一函,加個馬封,送往驿站;一面将劉仁甫的一函,送人枕頭箱内。
廚房也開了飯來。
二人一同吃過,又複清談片時,隻見家人來報:“二老爺同師爺們都到了,住在西邊店裡呢。
洗完臉,就過來的。
” 停了一會,隻見門外來了一個不到四十歲模樣的人,尚未留須,穿了件舊甯綢二藍的大毛皮袍子,玄色長袖皮馬褂,蹬了一雙絨靴,已經被雪泥浸了幫子了,慌忙走進堂屋,先替乃兄作了個揖。
東造就說:“這就是舍弟,号子平。
”回過臉來說:“這是鐵補殘先生。
”甲子平走近一步,作了個揖,說聲:“久仰的很!”東造便問:“吃過飯了沒有?”子平說:“才到,洗了臉就過來的,吃飯不忙呢。
”東造說:“分付廚房裡做二老爺的飯,”子平道:“可以不必。
停一刻,還是同他們老夫子一塊吃罷。
”家人上來回說:“廚房裡已經分付,叫他們送一桌飯去,讓二老爺同師爺們吃呢。
”那時又有一個家人揭了門簾,拿了好幾個大紅全帖進來,老殘知道是師爺們來見東家的,就趁勢走了。
到了晚飯之後,申東造又将老殘請到上房裡,将那如何往桃花山訪劉仁甫的話對着子平詳細問了一遍。
子平又問:“從那裡去最近?”老殘道:“從此地去怎樣走法,我卻不知道。
昔年是從省城順黃河到平陰縣,出平陰縣向西南三十裡地,就到了山腳下了。
進山就不能坐車,最好帶個小驢子:到那平坦的地方,就騎驢;稍微危險些,就下來走兩步。
進山去有兩條大路。
西峪裡走進有十幾裡的光景,有座關帝廟。
那廟裡的道士與劉仁甫常相往來的。
你到廟裡打聽,就知道詳細了。
那山裡夫帝廟有兩處:集東一個,集西一個。
這是集西的一個關帝廟。
”申子平問得明白,遂各自歸房安歇去了。
次日早起,老殘出去雇了一輛騾車,将行李裝好,候申東造上衙門去禀辭,他就将前晚送來的那件狐裘,加了一封信,交給店家,說:“等申大老爺回店的時候,送上去。
此刻不必送去,恐有舛錯。
”店裡掌櫃的慌忙開了櫃房裡的木頭箱子,裝了進去,然後送老殘動身上車,徑往東昌府去了。
無非是風餐露宿,兩三日工夫已到了東昌城内,找了一家幹淨車店住下。
當晚安置停妥,次日早飯後便往街上尋覓書店。
尋了許久,始覓着一家小小書店,三間門面,半邊賣紙張筆墨,半邊賣書。
遂走到賣書這邊櫃台外坐下,問問此地行銷是些什麼書籍。
那掌櫃的道:“我們這東昌府,文風最著名的。
所管十縣地方,俗名叫做‘十美圖’,無一縣不是家家富足,戶戶弦歌。
所有這十縣用的書,皆是向小号來販。
小号店在這裡,後邊還有棧房,還有作坊。
許多書都是本店裡自雕闆,不用到外路去販買的。
你老貴姓,來此有何貴幹?”老殘道:“我姓鐵,來此訪個朋友的。
你這裡可有舊書嗎?”掌櫃的道:“有,有,有。
你老要什麼罷?我們這兒多着呢!”一面回過頭來指着書架子上白紙條兒數道:“你老瞧!這裡《崇辨堂墨選》、《目耕齋初二三集》。
再古的還有那《八銘塾鈔》呢。
這都是講正經學問的。
要是講雜學的,還有《古唐詩合解》、《唐詩三百首》。
再要高古點,還有《古文釋義》。
還有一部寶貝書呢,
” 揭起門簾來,隻見天地一色,那雪已下的混混沌沌價白,覺得照的眼睛發脹似的。
那下的階雪已有了七八寸深,走不過去了。
隻有這上房到大門口的一條路,常有人來往,所以不住的掃。
那到廂房裡的一條路已看不出路影,同别處一樣的高了。
東造叫人趕忙鏟出一條路來,讓老殘回房。
推開門來,燈已滅了。
上房送下一個燭台,兩支紅燭,取火點起,再想寫信,那筆硯竟違抗萬分,不遵調度,隻好睡了。
到了次日,雪雖已止,寒氣卻更甚于前。
起來喊店家秤了五斤木炭,生了一個大火盆,又叫買了幾張桑皮紙,把那破窗戶糊了。
頃刻之間,房屋裡暖氣陽回,非昨日的氣象了。
遂把硯池烘化,将昨日未曾寫完的信,詳細寫完封好,又将緻劉仁甫的信亦寫畢,一總送到上房,交東造收了, 東造一面将緻姚雲翁的一函,加個馬封,送往驿站;一面将劉仁甫的一函,送人枕頭箱内。
廚房也開了飯來。
二人一同吃過,又複清談片時,隻見家人來報:“二老爺同師爺們都到了,住在西邊店裡呢。
洗完臉,就過來的。
” 停了一會,隻見門外來了一個不到四十歲模樣的人,尚未留須,穿了件舊甯綢二藍的大毛皮袍子,玄色長袖皮馬褂,蹬了一雙絨靴,已經被雪泥浸了幫子了,慌忙走進堂屋,先替乃兄作了個揖。
東造就說:“這就是舍弟,号子平。
”回過臉來說:“這是鐵補殘先生。
”甲子平走近一步,作了個揖,說聲:“久仰的很!”東造便問:“吃過飯了沒有?”子平說:“才到,洗了臉就過來的,吃飯不忙呢。
”東造說:“分付廚房裡做二老爺的飯,”子平道:“可以不必。
停一刻,還是同他們老夫子一塊吃罷。
”家人上來回說:“廚房裡已經分付,叫他們送一桌飯去,讓二老爺同師爺們吃呢。
”那時又有一個家人揭了門簾,拿了好幾個大紅全帖進來,老殘知道是師爺們來見東家的,就趁勢走了。
到了晚飯之後,申東造又将老殘請到上房裡,将那如何往桃花山訪劉仁甫的話對着子平詳細問了一遍。
子平又問:“從那裡去最近?”老殘道:“從此地去怎樣走法,我卻不知道。
昔年是從省城順黃河到平陰縣,出平陰縣向西南三十裡地,就到了山腳下了。
進山就不能坐車,最好帶個小驢子:到那平坦的地方,就騎驢;稍微危險些,就下來走兩步。
進山去有兩條大路。
西峪裡走進有十幾裡的光景,有座關帝廟。
那廟裡的道士與劉仁甫常相往來的。
你到廟裡打聽,就知道詳細了。
那山裡夫帝廟有兩處:集東一個,集西一個。
這是集西的一個關帝廟。
”申子平問得明白,遂各自歸房安歇去了。
次日早起,老殘出去雇了一輛騾車,将行李裝好,候申東造上衙門去禀辭,他就将前晚送來的那件狐裘,加了一封信,交給店家,說:“等申大老爺回店的時候,送上去。
此刻不必送去,恐有舛錯。
”店裡掌櫃的慌忙開了櫃房裡的木頭箱子,裝了進去,然後送老殘動身上車,徑往東昌府去了。
無非是風餐露宿,兩三日工夫已到了東昌城内,找了一家幹淨車店住下。
當晚安置停妥,次日早飯後便往街上尋覓書店。
尋了許久,始覓着一家小小書店,三間門面,半邊賣紙張筆墨,半邊賣書。
遂走到賣書這邊櫃台外坐下,問問此地行銷是些什麼書籍。
那掌櫃的道:“我們這東昌府,文風最著名的。
所管十縣地方,俗名叫做‘十美圖’,無一縣不是家家富足,戶戶弦歌。
所有這十縣用的書,皆是向小号來販。
小号店在這裡,後邊還有棧房,還有作坊。
許多書都是本店裡自雕闆,不用到外路去販買的。
你老貴姓,來此有何貴幹?”老殘道:“我姓鐵,來此訪個朋友的。
你這裡可有舊書嗎?”掌櫃的道:“有,有,有。
你老要什麼罷?我們這兒多着呢!”一面回過頭來指着書架子上白紙條兒數道:“你老瞧!這裡《崇辨堂墨選》、《目耕齋初二三集》。
再古的還有那《八銘塾鈔》呢。
這都是講正經學問的。
要是講雜學的,還有《古唐詩合解》、《唐詩三百首》。
再要高古點,還有《古文釋義》。
還有一部寶貝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