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殘遊記 第四回 宮保愛才求賢若渴 太尊治盜疾惡如仇
關燈
小
中
大
李二公,又親自到廂房裡來道謝,一替一句,又奉承了半日。
姓李的道:“老兄可以捐個同知,今年随捐一個過班,明年春間大案,又是一個過班,秋天引見,就可得濟東泰武臨道。
失署後補,是意中事。
”姓張的道:“李兄是天津的首富,如老兄可以照應他得兩個保舉,這捐宮之費,李兄可以拿出奉借。
等老兄得了優差,再還不遲。
”老殘道:“承兩位過愛,兄弟總算有造化的了。
隻是目下尚無出山之志,将來如要出山,再為奉懇。
”兩人又力勸了一回,各自回房安寝。
老殘心裡想道:“本想再為盤桓兩夭,看這光景,恐無謂的糾纏,要越逼越緊了。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當夜遂寫了一封書,托高紹殷代謝莊宮保的厚誼。
天夫明,即将店帳算清楚,雇了一輛二把手的小車,就出城去了。
出濟南府西門,北行十八裡,有個鎮市,名叫雒口。
當初黃河未并大清河的時候,凡城裡的七十二泉泉水,皆從此地入河,本是個極繁盛的所在。
自從黃河并了,雖仍有貨船來往,究竟不過十分之一二,差得遠了。
老殘到了雒口,雇了一隻小船,講明逆流送到曹州府屬董家口下船,先付了兩吊錢,船家買點柴米。
卻好本日是東南風,挂起帆來,“呼呼”的去了。
走到太陽将要落山,已到了齊河縣城,抛錨住下。
第二日住在平陰,第三日住在壽張,第四日便到了董家口,仍在船上住了一夜。
天明開發船錢,将行李搬在董家口一個店裡住下。
這董家口,本是曹州府到大名府的一條大道,故很有幾家車店。
這家店就叫個董二房老店。
掌櫃的姓董,有六十多歲,人都叫他老董。
隻有一個夥計,名叫王三。
老殘住在店内,本該雇車就往曹州府去,因想沿路打聽那玉賢的政績,故緩緩起行,以便察訪。
這日有辰牌時候,店裡住客,連那起身極退的,也都走了。
店夥打掃房屋,掌櫃的帳已寫完,在門口閑坐。
老殘也在門口長凳上坐下,向老董說道:“聽說你們這府裡的大人,辦盜案好的很,究竟是個甚麼情形?”那老董歎口氣道:“玉大人官卻是個清官,辦案也實在盡力,隻是手太辣些,初起還辦着幾個強盜,後來強盜摸着他的脾氣,這玉大人倒反做了強盜的兵器了。
” 老殘道:“這話怎麼講呢?”老董道:“在我們此地西南角上,有個村莊,叫于家屯。
這于家屯也有二百多戶人家。
那莊上有個财主,叫于朝棟,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二子都娶了媳婦,養了兩個孫子。
女兒也出了閣。
這家人家,過的日子很為安逸。
不料禍事臨門,去年秋間,被強盜搶了一次。
其實也不過搶去些衣服首飾,所值不過幾百吊錢。
這家就報了案,經這三大人極力的嚴拿,居然也拿住了兩個為從的強盜夥計,追出來的贓物不過幾件布衣服。
那強盜頭腦早已不知跑到那裡去了。
“誰知因這一拿,強盜結了冤仇。
到了今年春天,那強盜竟在府城裡面搶了一家子。
玉大人雷厲風行的,幾天也沒有拿着一個人。
過了幾天,又搶了一家子。
搶過之後,大明大白的放火。
你想,玉大人可能依呢?自然調起馬隊,追下來了。
“那強盜搶過之後,打着火把出城,手裡拿着洋槍,誰敢上前攔阻。
出了東門,望北走了十幾裡地,火把就滅了。
玉大人調了馬隊,走到街上,地保、更夫就将這情形詳細禀報。
當時放馬追出了城,遠遠還看見強盜的火把。
追了二三十裡,看見前面又有火光,帶着兩三聲槍響。
玉大人聽了,怎能不氣呢?仗着膽子本來大,他手下又有二三十匹馬,都帶着洋槍,還怕什麼呢。
一直的追去,不是火光,便是槍聲。
到了天快明時,眼看離追上不遠了,那時也到了這于家屯了。
過了于家屯再往前追,槍也沒有,火也沒有。
“玉大人心裡一想,說道:‘不必往前追,這強盜一定在這村莊上了。
’當時勒回了馬頭,到了莊上,在大街當中有個關帝廟下了馬。
分付手下的馬隊,派了八個人,東南西北,一面兩匹馬把住,不許一個人出去;将地保、鄉約等人叫起。
這時天已大明了。
這玉大人自己帶着馬隊上的人,步行從南頭到北頭,挨家去搜。
搜了半天,一些形迹沒有。
又從東望西搜去,剛剛搜到這于朝棟家,搜出三枝土槍,又有幾把刀,十幾根竿子。
“玉大人大怒,說強盜一定在他家了。
坐在廳上,叫地保來問:‘這是甚麼人家?’地保回道:‘這家姓于。
老頭子叫于朝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于學詩,二兒子叫于學禮,都是捐的監生。
’玉大人立刻叫把這于家父子三個帶上來。
你想,一個鄉下人,見了府裡
姓李的道:“老兄可以捐個同知,今年随捐一個過班,明年春間大案,又是一個過班,秋天引見,就可得濟東泰武臨道。
失署後補,是意中事。
”姓張的道:“李兄是天津的首富,如老兄可以照應他得兩個保舉,這捐宮之費,李兄可以拿出奉借。
等老兄得了優差,再還不遲。
”老殘道:“承兩位過愛,兄弟總算有造化的了。
隻是目下尚無出山之志,将來如要出山,再為奉懇。
”兩人又力勸了一回,各自回房安寝。
老殘心裡想道:“本想再為盤桓兩夭,看這光景,恐無謂的糾纏,要越逼越緊了。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當夜遂寫了一封書,托高紹殷代謝莊宮保的厚誼。
天夫明,即将店帳算清楚,雇了一輛二把手的小車,就出城去了。
出濟南府西門,北行十八裡,有個鎮市,名叫雒口。
當初黃河未并大清河的時候,凡城裡的七十二泉泉水,皆從此地入河,本是個極繁盛的所在。
自從黃河并了,雖仍有貨船來往,究竟不過十分之一二,差得遠了。
老殘到了雒口,雇了一隻小船,講明逆流送到曹州府屬董家口下船,先付了兩吊錢,船家買點柴米。
卻好本日是東南風,挂起帆來,“呼呼”的去了。
走到太陽将要落山,已到了齊河縣城,抛錨住下。
第二日住在平陰,第三日住在壽張,第四日便到了董家口,仍在船上住了一夜。
天明開發船錢,将行李搬在董家口一個店裡住下。
這董家口,本是曹州府到大名府的一條大道,故很有幾家車店。
這家店就叫個董二房老店。
掌櫃的姓董,有六十多歲,人都叫他老董。
隻有一個夥計,名叫王三。
老殘住在店内,本該雇車就往曹州府去,因想沿路打聽那玉賢的政績,故緩緩起行,以便察訪。
這日有辰牌時候,店裡住客,連那起身極退的,也都走了。
店夥打掃房屋,掌櫃的帳已寫完,在門口閑坐。
老殘也在門口長凳上坐下,向老董說道:“聽說你們這府裡的大人,辦盜案好的很,究竟是個甚麼情形?”那老董歎口氣道:“玉大人官卻是個清官,辦案也實在盡力,隻是手太辣些,初起還辦着幾個強盜,後來強盜摸着他的脾氣,這玉大人倒反做了強盜的兵器了。
” 老殘道:“這話怎麼講呢?”老董道:“在我們此地西南角上,有個村莊,叫于家屯。
這于家屯也有二百多戶人家。
那莊上有個财主,叫于朝棟,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二子都娶了媳婦,養了兩個孫子。
女兒也出了閣。
這家人家,過的日子很為安逸。
不料禍事臨門,去年秋間,被強盜搶了一次。
其實也不過搶去些衣服首飾,所值不過幾百吊錢。
這家就報了案,經這三大人極力的嚴拿,居然也拿住了兩個為從的強盜夥計,追出來的贓物不過幾件布衣服。
那強盜頭腦早已不知跑到那裡去了。
“誰知因這一拿,強盜結了冤仇。
到了今年春天,那強盜竟在府城裡面搶了一家子。
玉大人雷厲風行的,幾天也沒有拿着一個人。
過了幾天,又搶了一家子。
搶過之後,大明大白的放火。
你想,玉大人可能依呢?自然調起馬隊,追下來了。
“那強盜搶過之後,打着火把出城,手裡拿着洋槍,誰敢上前攔阻。
出了東門,望北走了十幾裡地,火把就滅了。
玉大人調了馬隊,走到街上,地保、更夫就将這情形詳細禀報。
當時放馬追出了城,遠遠還看見強盜的火把。
追了二三十裡,看見前面又有火光,帶着兩三聲槍響。
玉大人聽了,怎能不氣呢?仗着膽子本來大,他手下又有二三十匹馬,都帶着洋槍,還怕什麼呢。
一直的追去,不是火光,便是槍聲。
到了天快明時,眼看離追上不遠了,那時也到了這于家屯了。
過了于家屯再往前追,槍也沒有,火也沒有。
“玉大人心裡一想,說道:‘不必往前追,這強盜一定在這村莊上了。
’當時勒回了馬頭,到了莊上,在大街當中有個關帝廟下了馬。
分付手下的馬隊,派了八個人,東南西北,一面兩匹馬把住,不許一個人出去;将地保、鄉約等人叫起。
這時天已大明了。
這玉大人自己帶着馬隊上的人,步行從南頭到北頭,挨家去搜。
搜了半天,一些形迹沒有。
又從東望西搜去,剛剛搜到這于朝棟家,搜出三枝土槍,又有幾把刀,十幾根竿子。
“玉大人大怒,說強盜一定在他家了。
坐在廳上,叫地保來問:‘這是甚麼人家?’地保回道:‘這家姓于。
老頭子叫于朝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于學詩,二兒子叫于學禮,都是捐的監生。
’玉大人立刻叫把這于家父子三個帶上來。
你想,一個鄉下人,見了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