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全傳 第151回 到地府見罪人惡心不改 遇妖怪起淫心喪命傾生

關燈
好娶親。

    擇了一個好日子,先叫人給國清寺的方丈送信。

    李修緣本是當初國清寺許的跳牆的和尚,這天老員外同王全送李修緣上國清寺去跳牆,老員外叫家人備上三匹馬,把李修緣原就那身破僧衣帶上,衆家人也都騎馬跟随,剛一走出永甯村門口,和尚一施展驗法,他這匹馬就先跑了。

    和尚來到一座樹林子,翻身下馬,把文生公子的衣裳都脫了去,仍舊把自己僧衣穿好,用手一指,把馬拴在樹上,用影身法,把馬影起來。

    和尚剛要往前走,隻見那邊來了五六個窮和尚,說;“咱們快些走,晚了可就趕不上了。

    今天董員外的外甥女,劉百萬的女兒劉素素,齋僧布道,每人給二百錢,每人給一個饅頭。

    這位姑娘原本許配李節度之子李修緣,哪知李修緣由十八歲走了,不知去向,姑娘就住在舅舅家。

    董員外要給姑娘另找婆家,姑娘說:‘忠臣不侍二主,烈女不嫁二夫,至死不二。

    ’這位姑娘大才,咱們天台縣的紳補富戶,都惦記說這位姑娘,董員外也逼着,叫姑娘不必等李修緣,另給找婆家。

    姑娘沒法了,出了一個對子,說誰要對上,就把姑娘給誰。

    姑娘這是難人,所以咱們台州府的舉監生員都對不上,碰釘子碰多了。

    姑娘最好行善,咱們去領饅頭錢去。

    ”濟公聽見這片言語,知道這是未過門的妻子,濟公便趕過去說:“辛苦辛苦,咱們一同走。

    ”衆和尚一看,說:“你也是去領饅頭上董家莊麼?”濟公說:“可不是麼。

    ”說着話,眼前不遠,出了這樹林子,就是董家莊。

    一進村口,路北大門,門口高搭席棚,衆僧人來到門首一看,有管家放錢放饅頭。

    濟公說:“我們一共七個和尚,給七個饅頭,一吊四百錢,都交給我罷,我再分給他們。

    ’借家就拿了七個饅頭,都有一斤重一個,一吊四百錢,交給濟公。

    濟公拿着說:“饅頭你們自己拿着,錢到那邊慢慢分去。

    ”說着話,一瞧門内擺着一張桌子,上面有筆墨硯,押着一條對于,是十一個字,都有寶蓋。

    寫的是:“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和尚就問。

    “這條對于是幹什麼的?”管家說:“這是我們姑娘出的,我們員外說了,要有老頭給對上下聯,認一門幹親。

    要有借道給對上,我們員外給修廟,要是文生公子給對上,隻要年歲相當,情願把姑娘許配他。

    這個對子把我們本地念書人難住多了。

    ”濟公說:“我給你對個下聯行不行?”管家說:“你能有這個才學,能配上下聯,我們員外給你準修一座廟。

    ”和尚拿起筆來就寫,寫完了,管家拿進去,叫婆子交給姑娘。

    姑娘一看,連聲贊美,真乃奇文妙文絕文。

    本來這條對子是不好對,他這上聯十一字都用寶蓋,再說姑娘這條對子就說有終身之事。

    父母雙亡,在舅舅家住着,就算寄寓客家一般,牢守寒窗空寂寞,說的是自己孤身一人,獨坐香閨心中寂寞,何時是出頭之日。

    要得下聯,還得意思對。

    十一字,字也得一個樣。

    或是全是亂絞絲,或是三點水,或是口字旁,或是單力人,雙力人,或用言字旁,全得言字。

    濟公對的下聯,全是走之寫的,是:“遠避迷途,退還蓮遷返逍遙。

    ”這十一個字的意思是說:這位劉素素姑娘自落身以來,就是腦裡素,一點葷腥都不吃。

    他本是一位蓮花羅漢一轉,惜投了女服。

    今天濟公來對這對子,是暗渡他未過門的妻子。

    遠避迷途,言是人生在世上,如同大夢一場,仿佛在迷途之内,遠避迷途,即是要躲開迷途之意。

    退還蓮徑返逍遙,是不如出家倒逍遙自在。

    姑娘一看,連聲稱贊說:“快把這個人叫進來,我要見見。

    ”家人說:“是一個窮和尚。

    ”姑娘說:“無論是借是道,我要看。

    ”家人到外面找和尚,蹤迹不見。

    和尚拿着一用四百錢,施展驗法走了。

    這六個和尚一展眼,沒留神,見和尚沒了,這六個和尚緊緊就追。

    剛追出村已;’一瞧,濟公正坐在地下挑錢呢,自言自語說:“這個是小錢,這二百不夠數。

    ”這六個和尚一瞧,氣往上撞,大家過來圍上濟公就打。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