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全傳 第134回 白水湖丢失烈火劍 密松林初試迷路旗
關燈
小
中
大
鬧人,跑的跑,躲的躲,知府在看台上也下來了。
眼瞧着這法台上的大和尚,跑到那窮和尚的僧袍底下蹲着去,知府心中納悶。
這個時節一個電閃,跟着一個雷,這霹雷老打不着。
濟公一按靈光,說:“好東西,真是作怪。
假濟颠你出來,我用用你。
”假濟颠說:“聖僧,我不敢出去,怕雷霹。
”和尚說:“不要緊,把我的帽子給你戴上。
此時湖裡的妖精,給雷震迷了。
他頭上頂着一塊髒布,乃婦人所用污穢之物,雷不能霹他。
你到湖裡去把髒布搶過來,雷就把他擊了。
”假濟颠這才戴上濟公的僧帽,夠奔湖岸,滋溜跳下湖去。
知府翻上來了。
大衆一看,這個妖精,其形是龍腦袋,兩隻眼沒了,有兩條腿,長有三十餘文,一身淨鱗。
這宗東西名叫鳄魚,乃是龍種。
這鳄魚天底下地上頭,隻有一個,夠五百裡地長,這是個小的。
這種東西最利害無比,龍之性最滢,比如龍要污了牛,下出子來,名曰特龍,污了馬,下出駒來名曰龍駒,龍污了驢。
下出子名曰春龍,污了羊,生子名曰猖龍,污了豬,生子名曰債龍,要污了野雞,下了蛋,入地一年走一尺,四十年起蚊,它一出來,能使山崩地裂,四周帶起四十丈水來,乃是龍王爺的反叛。
這個鳄魚,天下大患,今天被雷擊了,雨也住了。
知府知道是窮和尚的法術,請的雷,這才下了看台,過來給濟公行禮,說:“聖僧佛法無邊,弟子深為感念,請聖僧到衙門一叙。
”和尚說:“太守大人,你把這鳄魚叫人擡回去。
他那兩隻眼,是兩顆避水珠,在内腎囊裡,取出來,乃是無價之寶。
他周身骨頭節裡都是珠子,他那兩隻爪,是真鍬塊。
大人你得這個魚,取出珠子來,勝似敵國之富。
”知府一聽,喜樂非常,吩咐把方才那假濟颠騎的馬,給聖僧備過來。
手下人答應,旁邊胡秀章趕過來,說:“聖僧你老人家上衙門去,我要回家了,在家中候着你老人家。
”和尚點頭,雷鳴、陳亮、孫道全過來,随着濟公左右。
和尚上了馬,同知府并馬而行,剛走到紹興府東門,忽然濟公騎的這匹馬一叫,連蹿帶跳,往北就跑。
知府趕緊吩咐人快截馬。
大衆官人都嚷截,但是誰也沒截住。
和尚的馬,一直往北跑下去了。
雷鳴、陳亮、孫道全随後追趕,和尚這匹馬奔走如飛,跑下有二十多裡來。
和尚說:“好東西,真跟我玩笑。
”正往前走着,眼前樹林子一聲:“阿彌陀佛,師父别走,弟子給你老人家送帽子來了。
”濟公一看,正是假濟颠。
書中交代:這個假濟颠怎麼一段緣故呢?隻因紹興府正南有一座會稽山,山下住着一個打柴的,姓李名雲。
這個人乃是飽學,時運不佳,家中貧寒,不能念書。
家有老母,李雲事母至孝,就指着打柴度日。
一天打兩擔柴,一擔柴餘米,一擔柴自己燒。
這天拿着扁擔闆斧,到山上去打柴,剛走到山口,就見那裡有一條大蟒,有好幾十丈長,兩隻眼似兩盞燈,張着血盆似的大嘴。
李雲吓得魂不附體,把扁擔、闆斧都丢了。
跑回家去,吓得戰戰兢兢。
他母親就問:“兒呀,怎麼了?”李雲說;“吓死我了,我拿着扁擔、闆斧剛要上山去打柴,剛走到山口,看見一條大蟒,真有水缸粗細,有好幾十丈長,兩隻眼像兩盞燈,張着大嘴要吃我,吓的我把扁擔、闆斧都掠了,趕緊跑回來。
”老太太一聽,說:“扁擔闆斧倒是小事,隻是我兒有命,可以養贍為娘。
”次日李雲還得去打柴,家中又并無餘糧,無親眼街坊又借了一根扁擔,一把斧子,夠奔會稽山。
剛來到山口一看,大蟒尚未走,吓得李雲又把扁擔斧子捺了,又跑回去。
老太太一看,見李雲吓的顔色更變,又問:“李雲為何驚慌?”李雲說:“大蟒還在那裡。
”老太太說:“可别去了。
”又過了一天。
次日家中顆粒俱無,不去就得餓着,李雲想:“我把人家擔繩等件也都捺在那裡,怎麼賠人家?”這樣一想,不顧命了,當時由家中出來,夠奔山口,撿扁擔打柴。
不知李雲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眼瞧着這法台上的大和尚,跑到那窮和尚的僧袍底下蹲着去,知府心中納悶。
這個時節一個電閃,跟着一個雷,這霹雷老打不着。
濟公一按靈光,說:“好東西,真是作怪。
假濟颠你出來,我用用你。
”假濟颠說:“聖僧,我不敢出去,怕雷霹。
”和尚說:“不要緊,把我的帽子給你戴上。
此時湖裡的妖精,給雷震迷了。
他頭上頂着一塊髒布,乃婦人所用污穢之物,雷不能霹他。
你到湖裡去把髒布搶過來,雷就把他擊了。
”假濟颠這才戴上濟公的僧帽,夠奔湖岸,滋溜跳下湖去。
知府翻上來了。
大衆一看,這個妖精,其形是龍腦袋,兩隻眼沒了,有兩條腿,長有三十餘文,一身淨鱗。
這宗東西名叫鳄魚,乃是龍種。
這鳄魚天底下地上頭,隻有一個,夠五百裡地長,這是個小的。
這種東西最利害無比,龍之性最滢,比如龍要污了牛,下出子來,名曰特龍,污了馬,下出駒來名曰龍駒,龍污了驢。
下出子名曰春龍,污了羊,生子名曰猖龍,污了豬,生子名曰債龍,要污了野雞,下了蛋,入地一年走一尺,四十年起蚊,它一出來,能使山崩地裂,四周帶起四十丈水來,乃是龍王爺的反叛。
這個鳄魚,天下大患,今天被雷擊了,雨也住了。
知府知道是窮和尚的法術,請的雷,這才下了看台,過來給濟公行禮,說:“聖僧佛法無邊,弟子深為感念,請聖僧到衙門一叙。
”和尚說:“太守大人,你把這鳄魚叫人擡回去。
他那兩隻眼,是兩顆避水珠,在内腎囊裡,取出來,乃是無價之寶。
他周身骨頭節裡都是珠子,他那兩隻爪,是真鍬塊。
大人你得這個魚,取出珠子來,勝似敵國之富。
”知府一聽,喜樂非常,吩咐把方才那假濟颠騎的馬,給聖僧備過來。
手下人答應,旁邊胡秀章趕過來,說:“聖僧你老人家上衙門去,我要回家了,在家中候着你老人家。
”和尚點頭,雷鳴、陳亮、孫道全過來,随着濟公左右。
和尚上了馬,同知府并馬而行,剛走到紹興府東門,忽然濟公騎的這匹馬一叫,連蹿帶跳,往北就跑。
知府趕緊吩咐人快截馬。
大衆官人都嚷截,但是誰也沒截住。
和尚的馬,一直往北跑下去了。
雷鳴、陳亮、孫道全随後追趕,和尚這匹馬奔走如飛,跑下有二十多裡來。
和尚說:“好東西,真跟我玩笑。
”正往前走着,眼前樹林子一聲:“阿彌陀佛,師父别走,弟子給你老人家送帽子來了。
”濟公一看,正是假濟颠。
書中交代:這個假濟颠怎麼一段緣故呢?隻因紹興府正南有一座會稽山,山下住着一個打柴的,姓李名雲。
這個人乃是飽學,時運不佳,家中貧寒,不能念書。
家有老母,李雲事母至孝,就指着打柴度日。
一天打兩擔柴,一擔柴餘米,一擔柴自己燒。
這天拿着扁擔闆斧,到山上去打柴,剛走到山口,就見那裡有一條大蟒,有好幾十丈長,兩隻眼似兩盞燈,張着血盆似的大嘴。
李雲吓得魂不附體,把扁擔、闆斧都丢了。
跑回家去,吓得戰戰兢兢。
他母親就問:“兒呀,怎麼了?”李雲說;“吓死我了,我拿着扁擔、闆斧剛要上山去打柴,剛走到山口,看見一條大蟒,真有水缸粗細,有好幾十丈長,兩隻眼像兩盞燈,張着大嘴要吃我,吓的我把扁擔、闆斧都掠了,趕緊跑回來。
”老太太一聽,說:“扁擔闆斧倒是小事,隻是我兒有命,可以養贍為娘。
”次日李雲還得去打柴,家中又并無餘糧,無親眼街坊又借了一根扁擔,一把斧子,夠奔會稽山。
剛來到山口一看,大蟒尚未走,吓得李雲又把扁擔斧子捺了,又跑回去。
老太太一看,見李雲吓的顔色更變,又問:“李雲為何驚慌?”李雲說:“大蟒還在那裡。
”老太太說:“可别去了。
”又過了一天。
次日家中顆粒俱無,不去就得餓着,李雲想:“我把人家擔繩等件也都捺在那裡,怎麼賠人家?”這樣一想,不顧命了,當時由家中出來,夠奔山口,撿扁擔打柴。
不知李雲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