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遂平妖傳 第十九回 文彥博偶遇諸葛遂 李魚羹獻計擒王則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立功獻策與圖謀,耍将妖賊盡平收;
皇王洪福千子歲,奸貪邪佞一齊休。
且說文招讨若沒有丞相福分之時,幾乎喪了性命。
霎時被風吹砂石亂打,落陣逃走,回頭看時,并沒一個人跟随,獨自騎着匹馬,好生慌張愁悶。
正似: 鳳落荒坡,盡脫渾身羽翼;龍居淺水,失卻颔下明珠。
蜀王春恨啼紅宋玉悲秋怨綠。
呂度亡所佩之刀,雷煥失豐城之劍。
好似蛟龍缺雲雨,猶如舟緝少波濤。
當日文招讨正行之間,隻見前面是山林樹木,不知是那裡去處。
勒馬轉過山嘴,見一條幡竿,又聽得鐘聲響,看時是一座寺院。
文招讨道:“到此無奈,隻得到寺裡尋人問條歸寨的路,又作區處。
”來到寺前,下馬入寺裡來,見一個行者,文招讨對行者道要見長老。
行者入方丈報與長老,長老出來,見文招讨戎衣甲馬,不是以下将士打扮,必然是個主将。
慌忙向前問訊,交行者牽了馬,請入方丈坐定。
長老情知道饑渴了,忙分付廚下辦齋,先交讨茶來吃。
茶罷,長老問道:“将軍高姓,因何到此?”文招讨道:“下官姓文名彥博。
”長老道:“莫非便是征西夏有功的文招讨麼?”文招讨道:“然也。
”長老道:”聞名久矣,今日山門多幸,得招讨到此。
如何無随從之人?”文招讨道:“貝州王則謀反,朝廷起十萬人馬,命下官為将,收伏此賊。
今早與賊對陣,不意大敗,逃難至此。
”長老見說,大驚道:“以招讨為将,又有十萬大兵,貝州乃一窪之地,能有多少人馬,如何卻輸與他?”文招讨道:“若論戰,敵必不能取勝于我,今貝州王則一班賊黨,皆會妖法。
但交戰之時,他陣内便放出神頭鬼臉、猛獸怪物來,軍馬見了,俱各驚走。
副招讨曹偉獻計,用豬羊二血,馬尿、大蒜、唧筒,赢得他一陣,賊兵數日不敢出城。
日前下官升帳,與諸将議攻城之策,不期妖人使邪法,将磨盤從空壓将下來,幸得多目神救了性命。
早間與賊兵見陣,不提防王則陣裡起一陣惡風,雷聲閃電,霹靂交加,飛砂走石,打得陣勢散亂,下官獨自迷路至此,望乞吾師指引歸路,到寨卻當重謝。
”長老聽說罷,離坐拍手大怒道:“當今乃堯舜之世,君聖臣賢。
此一等妖人辄敢惱亂朝廷,請招讨免憂,看貧僧與招讨出力,破其邪法,掃除逆黨。
”文招讨聞言,大喜道:“不敢拜問吾師高姓?”長老道:“貧僧複姓諸葛,名遂智。
”文招讨聽罷,歡喜道:“多目神曾寫七個字道:‘逢三遂,可破貝州。
’衆人曉夜參詳,全然不解其意。
今日天交遇着吾師,若吾師肯去,破得貝州,下官奏過朝廷,官賞功勞不小。
”長老道:“貧僧是空門中人,豈貪富貴爵賞。
但今清平世界,不可容此妖人,貧僧當效犬馬微勞,助招讨蕩平妖逆。
今晚請招讨寺中權宿一宵,明早五更同往大寨。
”文招讨卸了衣甲,吃了晚齋,和長老講論了半夜。
睡到五更起來,洗漱罷,吃些飯食,長老交行者,寺中有馬牽出來,和文招讨上了馬,帶三個行者,明點火把,離寺迤逦來到寨前。
衆将與軍士見了文招讨,不勝歡喜,迎接至中軍。
曹招讨等都來動問道:“主帥一夜不回,衆将皆憂慌無措,不知落陣走到那裡,緣何同這個和尚回來?”文招讨道:“昨日被王則使邪法,一陣惡風吹得我迷蹤失路,到一寺中,偶遇此聖僧,說能破邪法。
我想正應多目神之言。
”乃去曹招讨耳邊低低說道:“這個和尚叫做諸葛遂智。
”曹招讨大喜,屏退左右,問和尚道:“吾師有何神術,能破妖邪?”長老道:“貧僧曾遇異人傳授五雷天心正法,凡遇金剛禅、左道一應邪術,貧僧見了,念動真言,即能反邪從正。
招讨如不信,來日對陣便見分曉。
”當日文招讨留和尚與行者在中軍,即修戰書一封,交軍士去貝州投下,約在來日交戰。
王則見了,批回戰書,打發軍士自回。
乃對衆妖人商議道:“前日一陣,被我殺得大敗而走,今日尚敢又來勒戰,必須再用前日之法,直殺到界分,交他十萬人馬不留一個!”話休煩絮,兩邊各自整點人馬,隻等來日厮殺。
次日,王則領軍馬出貝州城,排一個陣勢,兩陣對沖,旗鼓相望。
門旗影裡,又見王則披發跣足仗劍,牽着白馬在前,口中念念有詞,把劍尖刺着白馬,噙口血水,隻一噴,隻見王則陣上惡風急起,砂石雨雹,看看來到文招讨陣前。
諸葛遂智在軍中見了,搖動鈴杵,口念真言,把鈴杵一指,可霎作怪!那陣惡風砂石雨雹。
轉風望王則陣裡打将入來!王則見風勢不好,慌忙招軍馬急急轉身,文招讨鞭稍一指,大小三軍一齊掩殺過去,王則人亡馬倒,折其大半,趕落城濠死者不計其數。
王則急急收拾些少敗殘人馬,奔入貝州,拽起吊橋,關上城門,緊守不出。
卻說文招讨三軍殺到城下,割人頭耳鼻,奪金鼓旗幡,文招讨令鳴金收軍,離貝州城下不遠下寨。
文招讨請諸葛遂智上坐,躬身謝道:“這一陣皆吾師之力也。
若如此,賊兵指日可破。
”諸葛遂智道:“貧僧以止破邪,無往不利。
若是有貧僧在陣中,何懼王則一行妖法之人!”文招讨聞言甚喜,道:“王則今日輸了一陣,越守得城子緊了。
”傳下将令,交軍士并力攻城。
隻見貝州烏雲黑霧罩了城子,虛空中現出神頭鬼臉、毒蛇猛獸,軍土都打不得城,反傷了許多人馬,打了
且說文招讨若沒有丞相福分之時,幾乎喪了性命。
霎時被風吹砂石亂打,落陣逃走,回頭看時,并沒一個人跟随,獨自騎着匹馬,好生慌張愁悶。
正似: 鳳落荒坡,盡脫渾身羽翼;龍居淺水,失卻颔下明珠。
蜀王春恨啼紅宋玉悲秋怨綠。
呂度亡所佩之刀,雷煥失豐城之劍。
好似蛟龍缺雲雨,猶如舟緝少波濤。
當日文招讨正行之間,隻見前面是山林樹木,不知是那裡去處。
勒馬轉過山嘴,見一條幡竿,又聽得鐘聲響,看時是一座寺院。
文招讨道:“到此無奈,隻得到寺裡尋人問條歸寨的路,又作區處。
”來到寺前,下馬入寺裡來,見一個行者,文招讨對行者道要見長老。
行者入方丈報與長老,長老出來,見文招讨戎衣甲馬,不是以下将士打扮,必然是個主将。
慌忙向前問訊,交行者牽了馬,請入方丈坐定。
長老情知道饑渴了,忙分付廚下辦齋,先交讨茶來吃。
茶罷,長老問道:“将軍高姓,因何到此?”文招讨道:“下官姓文名彥博。
”長老道:“莫非便是征西夏有功的文招讨麼?”文招讨道:“然也。
”長老道:”聞名久矣,今日山門多幸,得招讨到此。
如何無随從之人?”文招讨道:“貝州王則謀反,朝廷起十萬人馬,命下官為将,收伏此賊。
今早與賊對陣,不意大敗,逃難至此。
”長老見說,大驚道:“以招讨為将,又有十萬大兵,貝州乃一窪之地,能有多少人馬,如何卻輸與他?”文招讨道:“若論戰,敵必不能取勝于我,今貝州王則一班賊黨,皆會妖法。
但交戰之時,他陣内便放出神頭鬼臉、猛獸怪物來,軍馬見了,俱各驚走。
副招讨曹偉獻計,用豬羊二血,馬尿、大蒜、唧筒,赢得他一陣,賊兵數日不敢出城。
日前下官升帳,與諸将議攻城之策,不期妖人使邪法,将磨盤從空壓将下來,幸得多目神救了性命。
早間與賊兵見陣,不提防王則陣裡起一陣惡風,雷聲閃電,霹靂交加,飛砂走石,打得陣勢散亂,下官獨自迷路至此,望乞吾師指引歸路,到寨卻當重謝。
”長老聽說罷,離坐拍手大怒道:“當今乃堯舜之世,君聖臣賢。
此一等妖人辄敢惱亂朝廷,請招讨免憂,看貧僧與招讨出力,破其邪法,掃除逆黨。
”文招讨聞言,大喜道:“不敢拜問吾師高姓?”長老道:“貧僧複姓諸葛,名遂智。
”文招讨聽罷,歡喜道:“多目神曾寫七個字道:‘逢三遂,可破貝州。
’衆人曉夜參詳,全然不解其意。
今日天交遇着吾師,若吾師肯去,破得貝州,下官奏過朝廷,官賞功勞不小。
”長老道:“貧僧是空門中人,豈貪富貴爵賞。
但今清平世界,不可容此妖人,貧僧當效犬馬微勞,助招讨蕩平妖逆。
今晚請招讨寺中權宿一宵,明早五更同往大寨。
”文招讨卸了衣甲,吃了晚齋,和長老講論了半夜。
睡到五更起來,洗漱罷,吃些飯食,長老交行者,寺中有馬牽出來,和文招讨上了馬,帶三個行者,明點火把,離寺迤逦來到寨前。
衆将與軍士見了文招讨,不勝歡喜,迎接至中軍。
曹招讨等都來動問道:“主帥一夜不回,衆将皆憂慌無措,不知落陣走到那裡,緣何同這個和尚回來?”文招讨道:“昨日被王則使邪法,一陣惡風吹得我迷蹤失路,到一寺中,偶遇此聖僧,說能破邪法。
我想正應多目神之言。
”乃去曹招讨耳邊低低說道:“這個和尚叫做諸葛遂智。
”曹招讨大喜,屏退左右,問和尚道:“吾師有何神術,能破妖邪?”長老道:“貧僧曾遇異人傳授五雷天心正法,凡遇金剛禅、左道一應邪術,貧僧見了,念動真言,即能反邪從正。
招讨如不信,來日對陣便見分曉。
”當日文招讨留和尚與行者在中軍,即修戰書一封,交軍士去貝州投下,約在來日交戰。
王則見了,批回戰書,打發軍士自回。
乃對衆妖人商議道:“前日一陣,被我殺得大敗而走,今日尚敢又來勒戰,必須再用前日之法,直殺到界分,交他十萬人馬不留一個!”話休煩絮,兩邊各自整點人馬,隻等來日厮殺。
次日,王則領軍馬出貝州城,排一個陣勢,兩陣對沖,旗鼓相望。
門旗影裡,又見王則披發跣足仗劍,牽着白馬在前,口中念念有詞,把劍尖刺着白馬,噙口血水,隻一噴,隻見王則陣上惡風急起,砂石雨雹,看看來到文招讨陣前。
諸葛遂智在軍中見了,搖動鈴杵,口念真言,把鈴杵一指,可霎作怪!那陣惡風砂石雨雹。
轉風望王則陣裡打将入來!王則見風勢不好,慌忙招軍馬急急轉身,文招讨鞭稍一指,大小三軍一齊掩殺過去,王則人亡馬倒,折其大半,趕落城濠死者不計其數。
王則急急收拾些少敗殘人馬,奔入貝州,拽起吊橋,關上城門,緊守不出。
卻說文招讨三軍殺到城下,割人頭耳鼻,奪金鼓旗幡,文招讨令鳴金收軍,離貝州城下不遠下寨。
文招讨請諸葛遂智上坐,躬身謝道:“這一陣皆吾師之力也。
若如此,賊兵指日可破。
”諸葛遂智道:“貧僧以止破邪,無往不利。
若是有貧僧在陣中,何懼王則一行妖法之人!”文招讨聞言甚喜,道:“王則今日輸了一陣,越守得城子緊了。
”傳下将令,交軍士并力攻城。
隻見貝州烏雲黑霧罩了城子,虛空中現出神頭鬼臉、毒蛇猛獸,軍土都打不得城,反傷了許多人馬,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