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遂平妖傳 第十三回 永兒賣泥燭誘工則 聖姑姑教王則謀反
關燈
小
中
大
煩惱:“走了這和尚,恐怕大尹見罪,我們這一行人都要受苦!”免不得回開封府報知大尹。
龍圖聞報,即時升廳。
監斬官帶着一行人請罪。
此時龍圖明知道妖人出現,朝廷要動刀兵,不肯交人胡亂吃官事,發放一行人自去。
星夜寫表申奏朝廷,交就小時還好治理,若日久妖人聚得多對,恐難剿捕。
朝廷降下聖旨,遍行諸路鄉村巡檢,可用心緝訪剿捕。
文書行到河北貝州,州衙前懸挂榜文,那個去處總是熱鬧。
有一個婦人帶着孝,手内提個籃兒,在州衙前走來走去五七遭。
這婦人若還生得不好時,也沒有跟着看;他不十分打扮,大有顔色。
到處有這般閑漢,問道:“姐姐!我見你走來走去有五七遭,為着甚事?”婦人道:“實不相瞞哥哥說,媳婦因殁了丈夫,無可度日,有一件本事要賣二五伯錢,把來做盤纏。
”那人又問道:“姐姐!你有甚本事得賣?”婦人道:“無甚空地,賣不得,若有個空地才好賣。
“那人與他趕起了吹的撲的道:“這裡好,也曾有人在這裡打野火兒過。
在這裡做好。
”那婦人盤膝在地上坐了,看的人一來看見這婦人生得好,二來見婦人打野火兒的,便有二三十人圍住着,都道:“不知他賣甚麼?”隻見婦人去籃裡取出一隻碗來,看着一夥人道:“衆位在上!媳婦不是路岐,也不會賣藥打卦,囚殁了丈夫,無計奈何,隻得自出來賺三二十文錢使。
那個哥哥替找将碗去讨碗水來?”有個小厮道:“我替你去讨!”不多時,讨将一碗水來。
看的人道:“不知他賣甚東西,讨水何用?”婦人揭起籃兒,明晃晃拿出一把刀來。
看的人道:“莫不這婦人會行法?”隻見婦人把刀尖去地上掘些土起來,搜得松松地,傾下半碗水在土内,用水和成一塊。
籃内取幾條竹棒兒出來,捏一塊泥,把一條竹棒兒捏成一枝臘燭安在地上。
又捏一塊泥,再把一條竹棒兒捏成一枝臘燭。
霎時間做了十來枝,都安在地上。
看的人相挨相擠,冷笑道:“沒來由!我們倒吃這婦人家耍了。
引了這半日,又沒甚花巧;烈烈缺缺的捏這幾枝泥脂燭,要他何用!”有的人道:“你們且閉嘴!看他必有個道理。
”隻見婦人将剩的半碗水洗了手,揩幹淨了,看着一夥人道:“媳婦因無了丈夫,無可度口,不敢貪多,隻要賣三文錢一枝,這裡十枝,要賣三十文足錢。
每一枝燭,就上燈前點起,直點到天明。
”看的人都笑道:“這姐姐把我貝州人取笑!泥做的臘燭,方才做的兀自未幹,如何點得着?分明是取笑人!”沒個人來買。
婦人見沒人來買,又道:“你貝州人好不信事,隻道媳婦脫空騙你三文錢!那個哥哥替我取些火來?”有一個沒安死屍處專一幫閑的沈待诏,替他去茶坊裡讨些火種,把與婦人。
那歸人去籃兒内取出一片硫黃發燭兒,在火上淬着,去泥臘燭上從頭點着。
一夥看的人都喝采道:“好妙劇術!一枝濕的泥臘燭便點得着,又隻要得三文錢一支,那裡不使了三文錢!”有好事的取三文錢把與婦人,婦人收了錢,拿一枝過來,吹滅了遞與買的。
霎時間十枝燭都賣了。
婦人擡起身來,收拾了刀和碗入籃内,與衆人道個萬福,便去了。
到明日,婦人又來空地上來,人都簇着了看。
婦人道:“昨日生受賣得三十文錢,過了一日。
今日又來相惱。
”衆人道:“真個作怪!昨日三文錢買了一枝泥臘燭,卻好點了一夜。
比點燈又明亮,倒省了十文錢油!”婦人在場子上讨些水,掘些泥,又做十枝泥臘燭,衆人道:“不須點了。
”都争着買了去。
婦人又賣得三十文錢,自收拾去了。
已後逐日來賣,做不落手便有人買去了。
每日隻賣十枝。
賣了半個月,鬧動了貝州一州人,都說道:“有一個婦人在州衙前賣泥臘燭,且是耐點,又明亮。
” 當日這婦人正攤場,做得一半,州衙裡走出一個人來,衆人看時,卻是個有請有分的人,姓王名則,見做本衙排軍。
是日五更入衙畫卯,幹辦完了執事出來,見州衙前一夥人圍昔了看。
王則掂起腳來望一望,見一個着孝的婦人坐在地上。
仔細看那婦人時,但見: 身穿缡索,腰系孝裙。
不施脂粉,自然體态妖娆;懶染鉛華,生定天姿秀麗。
雲鬟半整,有沉魚落雁之容;星眼含情,有閉月羞花之貌。
恰似嫦娥離月殿,渾如織女下瑤池。
王則便問跟随的人道:“這婦人在此做甚的?”跟随人道:“告都排,這婦人在此賣泥臘燭。
”王則道:“我日逐在官府忙,也聽得說多日了,道是一個婦人賣泥臘燭。
我那一般當官執事的人說,他曾買來點,且是明亮。
我便是要問,怎地喚做泥臘燭?”跟随人道:“說起來且是驚人。
那婦人在地上掘起泥來,把水和了,捏在竹棒上,似臘燭一般,淬着燈便着。
從上燈時點起,直點到天明。
”王則聽了,心裡思忖道:“卻也作怪!我從來好些劇法術,這一件卻又驚人。
”乃挨身入人叢中,看那婦人都做完了,把水洗了手,道:“我這臘燭賣三文錢一枝。
”人人都争搶要買,王則道
龍圖聞報,即時升廳。
監斬官帶着一行人請罪。
此時龍圖明知道妖人出現,朝廷要動刀兵,不肯交人胡亂吃官事,發放一行人自去。
星夜寫表申奏朝廷,交就小時還好治理,若日久妖人聚得多對,恐難剿捕。
朝廷降下聖旨,遍行諸路鄉村巡檢,可用心緝訪剿捕。
文書行到河北貝州,州衙前懸挂榜文,那個去處總是熱鬧。
有一個婦人帶着孝,手内提個籃兒,在州衙前走來走去五七遭。
這婦人若還生得不好時,也沒有跟着看;他不十分打扮,大有顔色。
到處有這般閑漢,問道:“姐姐!我見你走來走去有五七遭,為着甚事?”婦人道:“實不相瞞哥哥說,媳婦因殁了丈夫,無可度日,有一件本事要賣二五伯錢,把來做盤纏。
”那人又問道:“姐姐!你有甚本事得賣?”婦人道:“無甚空地,賣不得,若有個空地才好賣。
“那人與他趕起了吹的撲的道:“這裡好,也曾有人在這裡打野火兒過。
在這裡做好。
”那婦人盤膝在地上坐了,看的人一來看見這婦人生得好,二來見婦人打野火兒的,便有二三十人圍住着,都道:“不知他賣甚麼?”隻見婦人去籃裡取出一隻碗來,看着一夥人道:“衆位在上!媳婦不是路岐,也不會賣藥打卦,囚殁了丈夫,無計奈何,隻得自出來賺三二十文錢使。
那個哥哥替找将碗去讨碗水來?”有個小厮道:“我替你去讨!”不多時,讨将一碗水來。
看的人道:“不知他賣甚東西,讨水何用?”婦人揭起籃兒,明晃晃拿出一把刀來。
看的人道:“莫不這婦人會行法?”隻見婦人把刀尖去地上掘些土起來,搜得松松地,傾下半碗水在土内,用水和成一塊。
籃内取幾條竹棒兒出來,捏一塊泥,把一條竹棒兒捏成一枝臘燭安在地上。
又捏一塊泥,再把一條竹棒兒捏成一枝臘燭。
霎時間做了十來枝,都安在地上。
看的人相挨相擠,冷笑道:“沒來由!我們倒吃這婦人家耍了。
引了這半日,又沒甚花巧;烈烈缺缺的捏這幾枝泥脂燭,要他何用!”有的人道:“你們且閉嘴!看他必有個道理。
”隻見婦人将剩的半碗水洗了手,揩幹淨了,看着一夥人道:“媳婦因無了丈夫,無可度口,不敢貪多,隻要賣三文錢一枝,這裡十枝,要賣三十文足錢。
每一枝燭,就上燈前點起,直點到天明。
”看的人都笑道:“這姐姐把我貝州人取笑!泥做的臘燭,方才做的兀自未幹,如何點得着?分明是取笑人!”沒個人來買。
婦人見沒人來買,又道:“你貝州人好不信事,隻道媳婦脫空騙你三文錢!那個哥哥替我取些火來?”有一個沒安死屍處專一幫閑的沈待诏,替他去茶坊裡讨些火種,把與婦人。
那歸人去籃兒内取出一片硫黃發燭兒,在火上淬着,去泥臘燭上從頭點着。
一夥看的人都喝采道:“好妙劇術!一枝濕的泥臘燭便點得着,又隻要得三文錢一支,那裡不使了三文錢!”有好事的取三文錢把與婦人,婦人收了錢,拿一枝過來,吹滅了遞與買的。
霎時間十枝燭都賣了。
婦人擡起身來,收拾了刀和碗入籃内,與衆人道個萬福,便去了。
到明日,婦人又來空地上來,人都簇着了看。
婦人道:“昨日生受賣得三十文錢,過了一日。
今日又來相惱。
”衆人道:“真個作怪!昨日三文錢買了一枝泥臘燭,卻好點了一夜。
比點燈又明亮,倒省了十文錢油!”婦人在場子上讨些水,掘些泥,又做十枝泥臘燭,衆人道:“不須點了。
”都争着買了去。
婦人又賣得三十文錢,自收拾去了。
已後逐日來賣,做不落手便有人買去了。
每日隻賣十枝。
賣了半個月,鬧動了貝州一州人,都說道:“有一個婦人在州衙前賣泥臘燭,且是耐點,又明亮。
” 當日這婦人正攤場,做得一半,州衙裡走出一個人來,衆人看時,卻是個有請有分的人,姓王名則,見做本衙排軍。
是日五更入衙畫卯,幹辦完了執事出來,見州衙前一夥人圍昔了看。
王則掂起腳來望一望,見一個着孝的婦人坐在地上。
仔細看那婦人時,但見: 身穿缡索,腰系孝裙。
不施脂粉,自然體态妖娆;懶染鉛華,生定天姿秀麗。
雲鬟半整,有沉魚落雁之容;星眼含情,有閉月羞花之貌。
恰似嫦娥離月殿,渾如織女下瑤池。
王則便問跟随的人道:“這婦人在此做甚的?”跟随人道:“告都排,這婦人在此賣泥臘燭。
”王則道:“我日逐在官府忙,也聽得說多日了,道是一個婦人賣泥臘燭。
我那一般當官執事的人說,他曾買來點,且是明亮。
我便是要問,怎地喚做泥臘燭?”跟随人道:“說起來且是驚人。
那婦人在地上掘起泥來,把水和了,捏在竹棒上,似臘燭一般,淬着燈便着。
從上燈時點起,直點到天明。
”王則聽了,心裡思忖道:“卻也作怪!我從來好些劇法術,這一件卻又驚人。
”乃挨身入人叢中,看那婦人都做完了,把水洗了手,道:“我這臘燭賣三文錢一枝。
”人人都争搶要買,王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