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十三俠 第080回 仇遊擊暗地說前情 楊元帥督兵攻逆賊

關燈
話說仇钺虛砍一斧,拍馬落荒而走,徐慶在後緊緊追來,大叫:“逆賊體走!”仇钺那裡答應,沒命的催馬前奔。

    看看追下有二十餘裡,前面有座高山,山下有座古廟,仇钺到了那裡,四面一看,見無人行走,即跳下馬,高聲望後喊道:“徐将軍體很窮追,某有話奉禀。

    ”徐慶聞言,也就跳下馬來,走到仇钺面前,将手一拱說道:“有何見教,某當洗耳恭聽。

    ”仇钺道:“此廟無人,頗堪說話,某等且到裡面叙談便了。

    ”徐慶答應。

     當下二人将馬牽入廟内一旁拴好,二人重新見禮已畢,席地坐下。

    仇钺首先說道:“某方才有犯虎威,出言不遜,尚乞原諒。

    ”徐慶道:“彼此彼此。

    ”仇钺道:“将軍以某為真助反王謀叛耶?”徐慶道:“将軍忠義素著,某亦聞名久矣。

    今者如此,豈迫于勢不得已,姑為牽就,以待将來,不識将軍之心是否如此耶?”仇钺道:“将軍之言,是真得某之本心矣。

    某所以姑為牽就者,欲待其時,以報恩于主上也。

    某自高、曾以至今日,世受國恩,雖粉骨碎身,不足報朝廷于萬一。

    豈以安化王謀叛,某便忍心害理,不顧朝廷累代之恩,但思目前富貴,某雖不才,斷不忍而處此。

    而況此等富貴,名不正,言不順,即使官居極品,獨不怕萬世遺臭,為人唾罵?某又何忍忘厥本來,緻祖宗飲恨于黃泉,某留罵名于萬世乎?某當叛王謀逆之時,即拟拚着一死,上報國恩。

    然一再思維,與其徒死于國家無益,不如忍辱苟活,或可報恩于國主耳。

    區區之心,實本于此。

    今将軍雄師直抵,某不難壺漿簟食以迎王師。

    第叛王耳目甚多,若疾遽為之,恐畫虎不成,反受其害。

    故仍不得不暫為隐忍,以待叛王其勢之衰。

    區區之心,想将軍亦可曲諒。

    為今之計,叛王現據鞏昌,楊元帥大兵已直達彼處。

    某昨聞甯遠、西和已經克複。

    叛王雖現據鞏昌,不久當亦為楊元帥所破。

    即使負隅死守,叛王知某部下尚有兵數千,必來召調,那時某陽為奉調,陰實進攻,蠢爾叛王,當于彼處擒之。

    那時将軍可一面急急分兵來取安化,此城可唾手而得矣。

    不識将軍以為然否?若以某為不謬,則某固大幸,亦國家之大幸。

    倘不以為然,或以某為虛謊之辭,搪塞之語,某請明心迹于将軍之前,使将軍知某非偷生之輩、畏死之人也。

    ”說罷,即将所佩寶劍掣出,便欲自刎。

    徐慶趕着止道:“将軍忠義,神人共鑒,頃蒙見教,亦皆金石之言,幸勿輕生,某當遵命便了。

    ”仇钺聽說,便收回佩劍,複向徐慶說道:“既蒙洞鑒,銘感難忘。

    某還有一言,願呈尊聽,幸将軍俯而納之。

    将軍此回可詐稱受傷不出,一面急遣心腹,星夜前赴楊元帥大營,将某所呈各節賽禀元帥,仍請元帥檄調将軍回赴鞏昌,并力進攻逆賊。

    叛王一至危急,勢必前來調取,那時某當賠助将軍成功便了。

    ”徐慶大喜。

     二人說畢,出了廟門,飛身上馬。

    徐慶故作受傷之狀,在前狂奔,仇钺在後緊緊追趕。

    徐慶走到離營不遠,在馬上大叫道:“俺誤中過賊利斧,大敗而回,速來救我!”各官一聞此言,蜂擁上前,将徐慶救回本營去了。

    仇钺也就回城,兩邊也就各自罷兵。

    次日,仇钺出城索戰,徐慶吩咐堅守營門,不許出戰,須俟創傷稍愈,再與交鋒。

    仇钺一連攻打了幾日,隻是攻打不下,也就各自按兵不動。

    徐慶自那日回營,詐稱受傷不出,卻急急暗差心腹,寫了書信,星夜馳往鞏昌,将仇钺所言各節禀告元帥,暫且不表。

     再說楊元帥統率大兵,離鞏昌府三十裡下寨。

    安營已畢,即命楊小舫帶領三千人馬,前去城下挑戰——正在城中與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