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十三俠 第075回 知府盡忠參戎死節 将軍建議元帥分兵

關燈


     忠魂到此猶遺恨,誤失孤城屬逆藩。

     話說——襲了鞏昌,便率同衆将入城,大排筵宴,犒賞三軍。

    次日又盤查倉庫,追拿華雲龍、郝忠的家小。

    所幸畢知府與郝參将二家眷屬,早已逃出城去,不為——所獲——犒軍三日,又與李智誠議道:“孤聞甯遠、西和兩縣,為鞏昌根本之地,錢糧雜稅,以該縣為最富。

    若得此兩縣,鞏昌便固若金湯。

    孤意分兵兩枝,以左天成攻取西和,吳方傑攻取甯遠。

    此二城一下,其餘會甯、伏羌、安定、通渭、岷州,皆不戰可得矣。

    軍師之意以為如何?”李智誠道:“主公卓識,正合參謀鄙意,可急分兵取之。

    ”——當即命左天成帶領兵馬三千,往攻西和;吳方傑帶領兵馬三千,往攻甯遠。

    左天成、吳方傑當下領兵,分頭而去,暫且不表。

     再說楊一清大兵這日行至半途,忽有探馬報道:“現在——圍困鞏昌府,甚是危急。

    鞏昌府知府已堅守半月,城中人心惶惶,若再救兵不到,鞏昌就支持不住了。

    ”楊一清聞報,一面饬探趕緊再探,一面饬令先鋒徐鳴臯趱趕前行。

     走了一日,又見探子飛馬前來,高聲報道:“探得鞏昌府被圍甚急,不過日内即不能守了。

    ”說罷,飛身上馬而去。

    過了一日,又見探馬報來說:“鞏昌府已被——用誘敵之計暗暗襲取了,鞏昌知府畢雲龍、參将郝忠俱已盡節。

    現在——已盤踞鞏昌,後又分兵往攻甯遠、西和兩縣去了。

    ”說罷,仍自飛馬而去。

     楊一清聞報好生着急,便與張永及諸将議道:“現在鞏昌已失,甯遠、西和又分兵往攻,若此兩縣再為過賊所得,其勢更覺浩大。

    本帥之意,拟一面分兵進救甯遠、西和,一面自統大軍直取鞏昌,使逆賊不能兼顧,或者西和、甯遠兩縣可保,而鞏昌亦易于克複。

    不知諸位意下如何?”徐慶道;“元帥之計,妙是妙極了,末将以為與其分兵進救甯遠、西和,不若分兵間道進取安化。

    彼處是——根本之地,所有資财家屬盡在彼處。

    聞安化遊擊仇钺本無心思背叛,以迫于勢,不得已,故暫随之。

    現在——攻取各府州縣,仇铖并未随征,推其意名為鎮守安化、實則待兵援救,一俟大兵前去,他必開城獻納。

    今元帥若急分兵進取安化,隻要安化一複,——必以為根本既失,大勢已去,那時——可擒,鞏昌可複,及已失之各府州縣,也可不戰而複得矣。

    不知元帥意下如何?” 楊一清聞言,甚覺有理,當下說道:“徐将軍之言甚合吾意。

    但安化之行,誰可任為己任?”徐慶道:“末将不才,願當此任。

    ”楊一清大喜,即刻撥兵三千,以羅季芳副之,便令徐慶去攻安化。

    徐慶得令,即便挑了三千人馬,随同羅季芳間道趱趕前進。

    楊一清又飛令徐鳴臯改道進援甯遠。

    此時一枝梅運糧已到,即命一枝梅帶兵三千,随同王能進援西和,一枝梅也就領兵即刻前進。

    楊一清便自統大兵,率領狄洪道、李武、包行恭、楊小舫暨偏裨牙将等人,再望鞏昌進發,暫且不表。

     再說甯遠縣知縣郭汝曾,這日聞報鞏昌府已經失守,在城各官俱已盡難,他便與城守營守備趙爾銳議道:“叛王——勢甚猖獗,鞏昌既失,他必分兵來取甯遠。

    在将軍之意,戰守之策,當以何策為先?”趙守備道:“以愚意萬不可戰。

    今逆王其勢方張,又以戰勝之兵,來攻此縣,若與交戰,勢必難敵。

    不若一面死守,一面飛表入告,請速發救兵來援。

    況甯遠一城錢糧甚富,以糧草而論,雖周年可守也。

    未識尊意若何?”郭知縣聞言,大喜道;“高論甚合鄙意。

    ”二人正在談論,忽見探馬進來報道:“叛王——今又派令參将左天成,帶領三千人馬,來攻甯遠,離城不遠了。

    ”郭知縣聞言,即刻與趙守備商議守城之策。

    欲知甯遠果守得住否,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