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十三俠 第070回 約後會玄貞子回山 傳聖旨張太監遇盜

關燈
道:“賢任,你有所不知,甯王既已謀反,倒要他速反為妙。

    速則禍小,遲則禍大。

    我思得一計,叫徐鳴臯等十二英雄暫離趙王莊,使他出兵直犯江南,南昌府空虛,然後王師遏其前,義兵攻其後,逆藩可擒矣。

    我拜本進京,保舉十二英雄,請萬歲召見一番,以賞其功,以堅其志,使他專心為國家出力,有何不可?”于是連夜寫好本章。

    次日叫王介生同了拜本差官,速速進京,到京中在通政司衙門遞了本章。

     正德皇帝看了俞謙本章,正要下旨,隻見右都禦史楊一清奏道;“今有安化王——舉兵造反,殺死甘肅巡撫,甚是猖厥,萬歲宜速下旨,發兵前往征讨,以救甘肅百姓。

    ”正德皇帝道:“既有此事,朕拜卿為三邊總制之職,提十萬天兵,前往讨賊。

    即日召取趙王莊徐鳴臯等十二英雄前來,交與卿帶去出征效力,卿等以為如何?”隻見兵部侍郎王守仁出班奏道:“那十二英雄,臣見過幾個,都是可用之才。

    徐鳴臯更加忠心義膽,果然當世英雄。

    臣敢保舉,萬歲召見不妨。

    ”正德皇帝道:“既是王卿保舉,朕即日下旨召取前來,交楊卿帶去立功。

    ”随即下旨一道,叫東廠太監張永帶十二副官诰,封十二人為十二指揮之職,即日到趙王莊去。

     張永奉了萬歲旨意,曉行夜宿來到江酉。

    這日到趙王莊前,正見一衆英雄都在莊前,聽說聖旨下來,大家跪接,請張太監到莊中。

    趙員外在正廳上排了香案,大衆跪在下面,聽張太監宣讀聖旨道: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朕聞赳赳武夫,公侯腹心;桓桓析父,王之爪士。

    咨爾徐鶴、羅德、焦大鵬、徐慶、慕容貞、狄洪道、楊濂、周仿、包行恭、徐壽、王能、李武等十有二人,勇猛可嘉,忠心不二,即授指揮之職,速行前來,随右都禦史巨楊一清出征叛王。

    立功之日,懋膺重賞,膚有厚望焉。

     當下衆人聽了聖旨,個個歡喜,向十二英雄道賀。

    隻有焦大鵬俯伏在地,說道:“要請老公公代我在萬歲前叩辭,臣已脫凡胎,如野鶴閑雲,久無功名之念了。

    ”張太監道:“這卻不能,十二指揮怎好缺了一個?”徐慶道:“我兄弟伍天熊在九龍山落草,亦是可用之才,我去招來為國家出力。

    ”徐鳴臯道:“這是大妙,我等十二兄弟,隻有伍兄弟不在面前。

    若同為官職,豈不是好極了。

    焦大哥已成大道,我等不當以兄弟之禮相待,當奉為老師。

    這不過心中之意,口卻不改,仍叫大哥。

    大哥不願功名,不可相強,請老公公在萬歲面前代辭,可否以伍天熊代其官職?我等召見時候,亦要奏明。

    ”于是定了行止。

    張永留宿一宵,款待恭敬。

     次日,徐鳴臯、羅季芳、徐慶、一枝梅、狄洪道、楊小舫、周湘帆、包行恭、徐壽、王能、李武十一人,同了張永,動身進京。

    趙員外等相送出莊,依依不舍。

    徐鳴臯叫他小心防守趙王莊,又叫馬金标小心防守馬家莊,“若有大事,我等兄弟仍可幫助。

    ”又與焦大鵬執手而别,焦大鵬自同孫大娘、王鳳姑回家去了不提。

     且說徐鳴臯等離了趙王莊,同了張永一路行來,到鄱陽湖有官船迎接。

    張永對徐鳴臯道:“我有個表弟陸松年,在湖東面陸家灣。

    他有個兒子,是我的幹兒,久不見了。

    今日不遠,我坐小船去看他,衆位英雄先下大船,暫停一夜,我明日就回。

    ”于是帶一個小太監,一個小箱,箱中有一千兩銀子,還有一副蔭襲官诰,帶去送幹兒的。

    叫了一個小小兒的瓜皮艇,二人上了小艇,劃艇子的一路劃去。

     不知不覺,天已晚了,隻見轉灣抹角都是小港,一望樹木無際,兩岸都是荒僻所在,心中驚疑,向劃船的道;“聞說陸家灣離大船泊處不過十五裡,怎的還未到?”那劃船的把劃鍬一放,走裡面來,笑道:“今日路已三十裡了,怎說十五裡?此地離陸家灣遠了。

    你既到此地,卻要聽我老爺制度。

    ”在坐闆下底摸出一把闆刀來,張太監吓得魂不附體。

    未知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