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十三俠 第065回 焦大鵬獨救蘇州城 徐鳴臯三探甯王府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焦大鵬劍術将成,有魔道幾回來試他,心絕不動。
忽聽耳邊有人大笑,正是師父玄貞子。
焦大鵬看自己的身子原是在舞鶴亭中,當下向師父拜問方才之事。
玄貞子道:“此所謂富貴功名、貪嗔癡愛,都是人生的魔障,若将此等事纏繞于心,不能看破,劍術就不得成了。
可喜你心絕不動念,此刻功已圓滿,明日可到徐鳴臯師侄處,助傀儡生老師破餘七妖法。
他妖法已到九十九日上,不宜再遲。
”焦大鵬道:“師父自然同去。
”玄貞子道:“餘七命不該絕,傀儡生隻能破其法,不能傷其命。
待約束他的死期到了,我去誅他不遲,今且暫緩。
”焦大鵬點頭領訓。
不多時天已明了,叩别師父,離了西山,禦風而行。
過了大江,将近南昌府城,下面望去,隻見兩個披發頭陀從城裡出來。
焦大鵬料他是甯王打發出來的,且看他作何勾當,跟在他後面,聽他一路說話。
一個帶銀箍的道:“三師弟,我知你在少林寺動身,已在四弟之後,到是我二人先來投甯王,不想他遲了好幾日方到。
”一個帶銅箍的道:“二師兄原來不知。
我盤問四師弟,他在襄陽府城中得了一個美婦,不但容貌十分豔麗,且枕席上的工夫極好。
四師弟帶他來,寄在村中。
昨日天尚未明,他說去帶了來同到蘇州,不知何以至今尚未轉來,我與你去尋他。
”那帶銀箍的又道:“原來如此。
我們到蘇州去助甯王成了功勞,那蘇州美女甚多,多取幾個受用,有何不可?”那帶銅箍的又道:“李軍師果然是妙計。
我弟兄三人到蘇州做了内應,等無敵大将軍帶兵到來,破了蘇州城,救出知府,叫那知府選城中美女來供奉,豈不甚妙。
” 原來蘇州知府張弼被俞謙拿了,下在獄中,寫了一封書信密投甯王。
甯王接到了,請軍師李自然商議,忽有兩人來投見,一個是銀頭陀,一個是銅頭陀。
甯王叫他進見,一個頭帶銀箍,一個頭帶銅箍,兩個都是披發齊眉,虬須豹眼,相貌兇惡。
二人說出來意道:“貧僧兄弟五人,大兄、五弟都為徐鳴臯所害,與他冤仇不小。
特來投千歲帳下,願效犬馬之勞。
還有師弟錫頭陀,不日就到。
”李自然道:“既然如此,貧道有一妙策。
千歲就叫他三人先到蘇州,做了内應。
再叫邺天慶帶一千人馬,假扮各種生意人,暗藏兵器,到蘇州城一并殺入,俞謙可擒,張弼可救,蘇州城唾手可得了。
”甯王大喜,便對銀頭陀、銅頭陀說道:“等你師弟到了,三人同到蘇州,照軍師妙計行事。
功成之後,孤自有重謝。
”當下二人住在城中。
過了幾日,錫頭陀來了,見過甯王,三人一同行事。
錫頭陀對銅頭陀說道:“三師兄,請二師兄城中再住一夜,我今夜要到村中取了美人來,明日同往蘇州。
”錫頭陀便将美人來曆告知銅頭陀。
銅頭陀依他,與銀頭陀在城中等了一日,竟不見他轉來。
次日二人出城,來到村中尋錫頭陀。
不料一路言語被焦大鵬聽見了,想道:“這厮竟是甯王黨羽。
他用詭計襲取蘇州,我若不救,不但俞謙性命難保,并且蘇州百姓被他擄殺奸滢,不堪設想了。
”于是立在二人前面,攔住去路,大喝道:“賊頭陀,你敢助了叛逆,行施詭計,方才我聽得明白了,快快納命!”銀頭陀、銅頭陀大怒,各舉戒刀,當頭砍來,焦大鵬拔劍相迎。
若論頭陀本領,都與焦大鵬相等,兩個殺一個,焦大鵬本是敵不住的。
隻見焦大鵬口吐白光一道,忽的兩顆帶箍的頭同墜于地。
焦大鵬用劍法将兩段屍身消化,提了兩顆頭,飛入城中,掼在甯王殿上。
甯王見了,大驚失色,連忙問軍師:“這是何故?”李自然道:“想必是遇着劍客了。
如今邺将軍
忽聽耳邊有人大笑,正是師父玄貞子。
焦大鵬看自己的身子原是在舞鶴亭中,當下向師父拜問方才之事。
玄貞子道:“此所謂富貴功名、貪嗔癡愛,都是人生的魔障,若将此等事纏繞于心,不能看破,劍術就不得成了。
可喜你心絕不動念,此刻功已圓滿,明日可到徐鳴臯師侄處,助傀儡生老師破餘七妖法。
他妖法已到九十九日上,不宜再遲。
”焦大鵬道:“師父自然同去。
”玄貞子道:“餘七命不該絕,傀儡生隻能破其法,不能傷其命。
待約束他的死期到了,我去誅他不遲,今且暫緩。
”焦大鵬點頭領訓。
不多時天已明了,叩别師父,離了西山,禦風而行。
過了大江,将近南昌府城,下面望去,隻見兩個披發頭陀從城裡出來。
焦大鵬料他是甯王打發出來的,且看他作何勾當,跟在他後面,聽他一路說話。
一個帶銀箍的道:“三師弟,我知你在少林寺動身,已在四弟之後,到是我二人先來投甯王,不想他遲了好幾日方到。
”一個帶銅箍的道:“二師兄原來不知。
我盤問四師弟,他在襄陽府城中得了一個美婦,不但容貌十分豔麗,且枕席上的工夫極好。
四師弟帶他來,寄在村中。
昨日天尚未明,他說去帶了來同到蘇州,不知何以至今尚未轉來,我與你去尋他。
”那帶銀箍的又道:“原來如此。
我們到蘇州去助甯王成了功勞,那蘇州美女甚多,多取幾個受用,有何不可?”那帶銅箍的又道:“李軍師果然是妙計。
我弟兄三人到蘇州做了内應,等無敵大将軍帶兵到來,破了蘇州城,救出知府,叫那知府選城中美女來供奉,豈不甚妙。
” 原來蘇州知府張弼被俞謙拿了,下在獄中,寫了一封書信密投甯王。
甯王接到了,請軍師李自然商議,忽有兩人來投見,一個是銀頭陀,一個是銅頭陀。
甯王叫他進見,一個頭帶銀箍,一個頭帶銅箍,兩個都是披發齊眉,虬須豹眼,相貌兇惡。
二人說出來意道:“貧僧兄弟五人,大兄、五弟都為徐鳴臯所害,與他冤仇不小。
特來投千歲帳下,願效犬馬之勞。
還有師弟錫頭陀,不日就到。
”李自然道:“既然如此,貧道有一妙策。
千歲就叫他三人先到蘇州,做了内應。
再叫邺天慶帶一千人馬,假扮各種生意人,暗藏兵器,到蘇州城一并殺入,俞謙可擒,張弼可救,蘇州城唾手可得了。
”甯王大喜,便對銀頭陀、銅頭陀說道:“等你師弟到了,三人同到蘇州,照軍師妙計行事。
功成之後,孤自有重謝。
”當下二人住在城中。
過了幾日,錫頭陀來了,見過甯王,三人一同行事。
錫頭陀對銅頭陀說道:“三師兄,請二師兄城中再住一夜,我今夜要到村中取了美人來,明日同往蘇州。
”錫頭陀便将美人來曆告知銅頭陀。
銅頭陀依他,與銀頭陀在城中等了一日,竟不見他轉來。
次日二人出城,來到村中尋錫頭陀。
不料一路言語被焦大鵬聽見了,想道:“這厮竟是甯王黨羽。
他用詭計襲取蘇州,我若不救,不但俞謙性命難保,并且蘇州百姓被他擄殺奸滢,不堪設想了。
”于是立在二人前面,攔住去路,大喝道:“賊頭陀,你敢助了叛逆,行施詭計,方才我聽得明白了,快快納命!”銀頭陀、銅頭陀大怒,各舉戒刀,當頭砍來,焦大鵬拔劍相迎。
若論頭陀本領,都與焦大鵬相等,兩個殺一個,焦大鵬本是敵不住的。
隻見焦大鵬口吐白光一道,忽的兩顆帶箍的頭同墜于地。
焦大鵬用劍法将兩段屍身消化,提了兩顆頭,飛入城中,掼在甯王殿上。
甯王見了,大驚失色,連忙問軍師:“這是何故?”李自然道:“想必是遇着劍客了。
如今邺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