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十三俠 第061回 朱宸濠傳檄江南 玄貞子投書海外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甯王宸濠與軍師李自然議定,擇于三月初三日興兵,卻還有一個月時候。
各處調來軍馬,陸續已到,不下二十餘萬,囤積糧饷,準備軍裝,十分忙碌。
那副軍師餘半仙,祭煉招魂就戮大法,已到九十日上了,這些柳樹刻成的木人,手足都灣動起來,再過十舊,好将趙王莊、劉家莊兩處一萬多人的魂靈殺盡。
這一日甯王親自躁演,大會軍士,有軍師李自然獻計道:“二莊中聚集的劍客俠士,都是俞謙一黨,全仗餘軍師妙法斬草除根。
出兵的時候,便好一意向前,沒有後顧之憂了。
還有一件要緊的事。
黃天保前日收禁天牢,機關已破,朝中楊一清、王守仁等輩,必請昏君旨意,叫各省發兵來戰。
千歲要先下手為強,寫一道檄文傳谕江南等處,說皇帝荒滢無道,千歲是先帝愛子,宜登龍位。
從前漢朝七國興兵,以誅晁錯為名,千歲亦依此法,要斬除朝中楊一清、王守仁一班奸黨。
各處地方官員,有許多是向來順從千歲的,叫他預先準備,協助兵饷。
其餘見了檄文來歸附的,定然不少。
然後邱将軍率領衆将,統帶雄兵,先取蘇州、南京兩處,殺了巡撫俞謙、侍郎王華。
那南京應天府是太祖洪武皇帝創立根基之地,能将此地先取,再興大兵直取北京,便勢如破竹了。
” 甯王聽了大喜道:“此計大妙。
孤家若登龍位,李軍師是開國元勳,當為首相;餘軍師仙法成功,當封國師;餘軍師令妹保護王宮,仙法無邊,當封副國師;無敵大将軍邺天慶,當為天下兵馬都元帥。
衆将立功,都有重賞,現在悉聽軍師調度,不可有違。
但檄文要寫得好,何人能寫?”李自然道:“貧道保舉一人能寫檄文,是謀士趙子美,綽号小張良。
”甯王道:“軍師保舉的不差。
此人前在蘇州,為扯倒擂台、打死嚴虎一案,孤要查抄徐鶴家屬,他說使不得,果應其言。
頗有見識,就叫他寫檄文。
”趙子美答應,依了二人之意,一揮而就,呈上甯王。
甯王接在手中,仔細看道: 為傳檄事:本藩乃先皇帝第八子也,蒙先皇太後愛憐,衣帶遺诏,入承大統。
讵意正德違诏自立,日肆荒滢,生民塗炭。
天下者,高皇帝之天下也,建文昏弱,成祖有靖難之兵;正統失位,景帝有監國之典。
今朝廷無道,過于建文,懼再見正統失位之禍;本藩威德,同符成祖,敢追修景帝監國之儀。
愛統雄師,以清君側,謀臣如雨,猛将如雲,凡爾官司有守土之職者,直速望風景附,佐集大勳,裂土封侯,愁膺爵賞。
毋觀望徘徊,緻幹天讨。
須至檄者。
甯王看完大喜,便發抄手抄了許多,傳到江南各處府縣。
有蘇州府張弼、揚州府王文錦、甯國府溫仁、太平縣房明圖等,皆是甯王黨羽,接到檄文,預作準備。
别處也有俱怕甯王勢大望風歸附的,也有忠心竭力保守城池的。
蘇州巡撫俞謙見了檄文,勃然大怒,請幕友大家商議道:“逆藩竟如此明目張膽的做了,我卻不可怠慢。
蘇州府張弼是他心腹,若不先行拿下,要做内應。
”即差家人傳見蘇州府。
不多時,家人進來通報,卻是鎮江府到省禀見。
俞謙叫快進見。
莫大守進來禀道:“門生來見老師,隻為宸濠傳檄江南,顯為不軌,未識老師如何防備,敢求明示。
”俞謙道:“我先拿下張弼,除了内應,蘇州城他可無慮了。
一面寫告急本章,請皇上下旨,拜帥出兵,直搗江西。
隻怕他先發制人,你守這鎮江府沖要之地,須要格外小心。
一面通信南京王侍郎,聯絡聲勢,互相犄角。
”莫太守道:“老師所見極是。
門生尚有一策,逆藩倘出兵直撲南京,江西南昌府必然空虛,聽見徐鳴臯等義俠都在趙王莊,隻要通信叫他乘虛而入,破其巢袕,逆藩可擒矣。
”俞謙笑道:“賢契所見亦是。
但逆藩謀士極多,豈不知時腋之患?他敢大膽出兵,不顧其後,内中必有緣故。
待我着人探聽,奸作計較。
”問何人到趙王莊去,隻見座中一書生應道:“小侄願往。
”原來此人是王守仁之侄,名叫介生,向在幕中。
當下對俞謙說道:“小侄前在河南遇難,幸得俠士焦大鵬救出性命。
今聽見他戰死趙王莊,小侄要去哭奠一場,順便探聽消息。
”俞謙歡喜,即将書信盤川交付王介生,即日動身去了。
莫太守亦告辭動身。
忽見家人進來回禀:“蘇州府托病不來!”俞謙聽了眉頭一皺,想了一想,向太守耳邊
各處調來軍馬,陸續已到,不下二十餘萬,囤積糧饷,準備軍裝,十分忙碌。
那副軍師餘半仙,祭煉招魂就戮大法,已到九十日上了,這些柳樹刻成的木人,手足都灣動起來,再過十舊,好将趙王莊、劉家莊兩處一萬多人的魂靈殺盡。
這一日甯王親自躁演,大會軍士,有軍師李自然獻計道:“二莊中聚集的劍客俠士,都是俞謙一黨,全仗餘軍師妙法斬草除根。
出兵的時候,便好一意向前,沒有後顧之憂了。
還有一件要緊的事。
黃天保前日收禁天牢,機關已破,朝中楊一清、王守仁等輩,必請昏君旨意,叫各省發兵來戰。
千歲要先下手為強,寫一道檄文傳谕江南等處,說皇帝荒滢無道,千歲是先帝愛子,宜登龍位。
從前漢朝七國興兵,以誅晁錯為名,千歲亦依此法,要斬除朝中楊一清、王守仁一班奸黨。
各處地方官員,有許多是向來順從千歲的,叫他預先準備,協助兵饷。
其餘見了檄文來歸附的,定然不少。
然後邱将軍率領衆将,統帶雄兵,先取蘇州、南京兩處,殺了巡撫俞謙、侍郎王華。
那南京應天府是太祖洪武皇帝創立根基之地,能将此地先取,再興大兵直取北京,便勢如破竹了。
” 甯王聽了大喜道:“此計大妙。
孤家若登龍位,李軍師是開國元勳,當為首相;餘軍師仙法成功,當封國師;餘軍師令妹保護王宮,仙法無邊,當封副國師;無敵大将軍邺天慶,當為天下兵馬都元帥。
衆将立功,都有重賞,現在悉聽軍師調度,不可有違。
但檄文要寫得好,何人能寫?”李自然道:“貧道保舉一人能寫檄文,是謀士趙子美,綽号小張良。
”甯王道:“軍師保舉的不差。
此人前在蘇州,為扯倒擂台、打死嚴虎一案,孤要查抄徐鶴家屬,他說使不得,果應其言。
頗有見識,就叫他寫檄文。
”趙子美答應,依了二人之意,一揮而就,呈上甯王。
甯王接在手中,仔細看道: 為傳檄事:本藩乃先皇帝第八子也,蒙先皇太後愛憐,衣帶遺诏,入承大統。
讵意正德違诏自立,日肆荒滢,生民塗炭。
天下者,高皇帝之天下也,建文昏弱,成祖有靖難之兵;正統失位,景帝有監國之典。
今朝廷無道,過于建文,懼再見正統失位之禍;本藩威德,同符成祖,敢追修景帝監國之儀。
愛統雄師,以清君側,謀臣如雨,猛将如雲,凡爾官司有守土之職者,直速望風景附,佐集大勳,裂土封侯,愁膺爵賞。
毋觀望徘徊,緻幹天讨。
須至檄者。
甯王看完大喜,便發抄手抄了許多,傳到江南各處府縣。
有蘇州府張弼、揚州府王文錦、甯國府溫仁、太平縣房明圖等,皆是甯王黨羽,接到檄文,預作準備。
别處也有俱怕甯王勢大望風歸附的,也有忠心竭力保守城池的。
蘇州巡撫俞謙見了檄文,勃然大怒,請幕友大家商議道:“逆藩竟如此明目張膽的做了,我卻不可怠慢。
蘇州府張弼是他心腹,若不先行拿下,要做内應。
”即差家人傳見蘇州府。
不多時,家人進來通報,卻是鎮江府到省禀見。
俞謙叫快進見。
莫大守進來禀道:“門生來見老師,隻為宸濠傳檄江南,顯為不軌,未識老師如何防備,敢求明示。
”俞謙道:“我先拿下張弼,除了内應,蘇州城他可無慮了。
一面寫告急本章,請皇上下旨,拜帥出兵,直搗江西。
隻怕他先發制人,你守這鎮江府沖要之地,須要格外小心。
一面通信南京王侍郎,聯絡聲勢,互相犄角。
”莫太守道:“老師所見極是。
門生尚有一策,逆藩倘出兵直撲南京,江西南昌府必然空虛,聽見徐鳴臯等義俠都在趙王莊,隻要通信叫他乘虛而入,破其巢袕,逆藩可擒矣。
”俞謙笑道:“賢契所見亦是。
但逆藩謀士極多,豈不知時腋之患?他敢大膽出兵,不顧其後,内中必有緣故。
待我着人探聽,奸作計較。
”問何人到趙王莊去,隻見座中一書生應道:“小侄願往。
”原來此人是王守仁之侄,名叫介生,向在幕中。
當下對俞謙說道:“小侄前在河南遇難,幸得俠士焦大鵬救出性命。
今聽見他戰死趙王莊,小侄要去哭奠一場,順便探聽消息。
”俞謙歡喜,即将書信盤川交付王介生,即日動身去了。
莫太守亦告辭動身。
忽見家人進來回禀:“蘇州府托病不來!”俞謙聽了眉頭一皺,想了一想,向太守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