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一百回 明太祖應運和陽

關燈
第一百回明太祖應運和陽 元順帝聞張土誠聲勢甚大,命太師脫脫,引大軍擊之。

    脫脫善用兵,先平定芝麻李,威望已著,一至高郵,連戰皆捷,分兵收複六合等處,截其路徑,士誠大窘。

    會中書右丞相哈麻與脫脫有隙,諷監察禦史袁實本,劾奏脫脫出師三月無功,傾國家之财,以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為己随。

    帝即下诏奪爵,安置淮安,哈麻尋矯诏遣人鸩之。

    脫脫既卒,張土誠勢複猖撅,進據姑蘇,稱吳王。

    既又詐降于元,元主封為太尉。

    方谷珍、陳友定聞之,互相效尤。

    元主又以方谷珍為浙江行省左丞相,陳友定為福建行省平章事。

    是時劉福通,建都于汴梁,迎其主韓林兒居之;明玉珍起劍閣,亦自稱帝,國号大夏,改元元統。

     此外更有何虎真、關先生、毛貴、劉益、田豐、王仕誠等分據山東。

    廣南、大同、遼陽、益都各處,惟天完将倪文俊,始建都于漢陽。

    徐壽輝正位,封倪文俊為平章。

    時陳友諒尚在廣南,聞之即歸,有元行省左丞何真,引兵突入翔龍府據之,仍名為廣州。

    正值吳王張士誠降元,每歲運糧十萬餘石至燕京,帝遣使臣,赍龍衣、禦酒賜之,使臣至中途,遇陳友諒殺而奪之,得禦酒龍衣,以奉其主徐壽輝。

    壽輝平章倪文俊專恣,欲弑壽輝未果,懼罪奔黃州。

    陳友諒故與文俊有隙,及歸,因襲而殺之,并其軍,自稱平章。

    随又攻陷信州,改都江州,稱漢王。

     與其将張定邊、楊政、熊天瑞、陳英傑等謀迎徐壽輝至,尋弑之。

    遂稱帝,國号曰“漢”。

    改元“天義”。

    當時竊據群雄惟吳王張士誠最富,漢王陳友諒最強。

    然皆攻城掠地,争戰無虛日,兵亂歲饑,民不聊生,并無有安天下救生民之志者。

     惟大明太祖高皇帝,此時避兵濠城,侶義起師,收納賢士,欲定天下。

    太祖姓朱,名元璋,先世家于沛,後徙句容,再徙泗州。

    父世珍,始徙濠城鐘離村,生于朱家巷。

    母陳氏夢一黃冠者,授丸藥吞之,及誕,白氣貫空,異香滿室,數有光起,比長,姿貌雄傑,志意廓然。

    年十七,父母相繼卒。

    葬親無棺,謀瘗鳳皇山谷,中道梗絕,忽雷電晦冥,大雨如注。

    少避之,明日往視土裂,則屍已陷入矣。

    田主劉繼祖即以其地與之。

    至是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

    兵亂,乃取伽藍杯-,蔔避難守舊,皆不從;既蔔倡義,卓然倡立,計遂決。

    西至汝颍,夜陷麻湖,遇群兒呼迎聖駕,叱之不見。

    有瘋道者周颠,見之辄曰:“告天平。

    ”又曰:“你打破一桶,再做一桶。

    ”又常夢西醜有朱台,數羽士以彩绛衣衣之。

    元順帝至正十二年,始從郭子興于濠州。

    子興奇其貌,留為親兵,戰辄勝。

    次年收得裡中兵七百餘人,子興遂署之為鎮撫,乃與徐達、湯和等,略定遠,下滁州,得李善長與語,大悅,用掌書記。

    次年又下和陽,時郭子興已卒。

    劉福通立韓林兒于亳州,欲檄朱元璋為副元帥,不受。

    此時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