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

關燈
第七十九回黃金河大破元兵 寇節度既下太平所屬二縣一十六州,留兵命史良璧留兵鎮守太平。

    忽報南陵失陷,三将退保橫州,急引兵由田州來取南甯,中途聞狄樞密攻打昆侖,與元将相持未決,遂謂衆将曰:“狄樞密既打昆侖,南甯不難複矣。

    ”回兵由象州進攻柳州府。

     時象州乃團練使勃勃秃兒鎮守,有兵三千。

    聞宋師至,領兵出城,至象台山下迎敵。

    斛律統制率廖雲、王彥二将出馬,列為三陣:左廖雲,按山川向背為地陣;右王彥,按偏伍彌縫為人陣;己居中,按星宿孤虛為天陣,互為照應。

    勃勃秃兒望見,将人馬屯作七隊,按兩曜五星,作七陣圖以敵之。

    兩下交鋒,互有殺傷,各鳴金收軍。

    是夜勃勃秃兒來偷宋營,斛律統制偶有疏虞,被元軍大殺一陣而去,宋師頗有損傷。

    寇節度切責統制,将論其罪,斛律亢宗請攻下象州自效,寇節度許之。

    斛律統制曰:“勃勃今夜必防我兵劫寨,虛其中軍,伏兵多四散遠處,不如将機就計。

    廖雲引一軍鼓噪而前,虛作劫營之狀,入而複出,仍舊伏于寨外;王彥引一軍邀伏兵之後,令勃勃營中自相混戰。

    直至天明,二将合兵,以逸待勞,直突其營。

    吾引大軍邀截歸路,欲取象州,在此一舉。

    ”二将然之。

     且說勃勃秃兒得勝而歸,謂将士曰:“宋将失利,今夜必乘吾虛,不可不防。

    ”令伏兵大寨左右,靜以待之。

    三更後,宋師果然擂鼓喊殺,直突營門。

    勃勃喜曰:“中吾計矣!”發動伏兵,一齊殺入營中,死戰不休,直至天曉。

    何曾有一宋兵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言未已,忽寨外一聲鼓響,宋師大至,慌忙迎敵,而元兵混戰一夜,業已困乏,廖雲、王彥雙馬連環,勃勃秃兒不敢戀戰,拔營而走,不數裡一聲炮響,斛律統制一軍擋住,勃勃着驚,拍馬落荒而走,元兵大敗。

    宋師追至城下,元兵争先入城,一時不及,宋師已奪門而入,斛律統制遂拔象州,降其餘衆,遂免于罪。

     勃勃秃兒聞象州已失,引殘兵望柳州而去。

    寇節度遂進兵柳州,時總管索虎通領敗兵已回,守禦皆備。

    自引兵至羅城縣南,靠定麒麟山下一大寨,兩軍尚未對壘。

    蒯參政又令周鸠、羊雷等戰将十餘員,率大軍五萬,前來協戰柳州。

    索虎通命靠定西山下寨。

    寇節度見元兵日增,細審四沖之雲氣,防有伏兵,又下令秣馬厲士,每宿于營數裡外,伏勁勇之土,多列鼙鼓,有警,即擊鼓為号。

    敵擊衛兵,則中營出輕兵援之;敵擊中營,則四面夾攻之;又于陣中數出奇兵,利則進,否則退。

    每當臨戰時,必設奇兵,分左右翼,自陣後擊之,或伏深山茂草中,不施旗鼓,唯以強弩、劍盾、戈铤,藏隐于身。

    伺戰後,先出強弩射之;或佯敗誘追,伏動則撲之,皆可以取勝。

    又見元将兩軍,約十萬衆,犄角下寨,宋師僅四萬餘衆,乃相地勢,用握奇下營法以敵之。

     其法外壘一軍,須一萬二千五百人,以十人為火,一千二百五十火,幕數如之。

    幕長一丈六尺,合十人守地一尺六寸,以三為奇。

    以三千七百五十人為奇數,餘八千七百五十人,分為八陣。

    陣有一千九百九十七分五株,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

     八陣積足守地一萬四千尺。

    卒城二千三百一十二步,餘二尺,積步卒六裡,餘一百七十三步二尺,以壘四面乘之。

    一面得一地裡,餘二百二十步,壘内得地十四頃十七畝,餘一百九十步四尺六寸六分,以為外壘。

    天陣居乾為天門,地陣居坤為地門,風陣居間為風門,雲陣居坎為雲門,飛龍陣居震為飛龍門,虎翼陣居兌為虎翼門,鳥翔陣居離為鳥翔門,蛇盤陣居艮為蛇盤門。

    天地風雲為四正,龍虎鳥蛇為四奇,乾坤艮異為闊門,離坎兌震為開門。

    有牙旗遊隊,列左右,偏将軍居壘門,禁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