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五十六回 嶽招讨怒打襄陽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五十六回嶽招讨怒打襄陽
夢澤既平,扈、韓兩先鋒,合水陸兵,押定檻車,仍由漢江,欲返嶽州。
不料元常山王成吉思帖木兒,逃至襄陽,養精蓄銳,又以襄陽重鎮,控制三大團營,可以任意指揮,聞宋師讨平雲夢,跨江撫有數郡,老大不平,遂集三大統制、五都部署及諸将校議曰:“宋人往來湖湘,欺人太甚。
今以得勝之兵,直濟漢江,我兵可截江一戰,數郡不難定也。
”當時三統制:铫藩、劉-、脫虎脫。
五都部署:耿精忠、楊剛、李梁、李通,呼延廷钰。
皆曰:“宋師聲勢甚大,我兵恐非其敵。
即如阻險攔截,長江有千裡之遙,亦恐顧此失彼。
不如且俟之歸,所留将士,定然無幾,出其不意攻之,此兼弱攻昧之策也。
”常山王怒曰:“若待緩圖,則兩湖陷沒盡矣。
朝廷養汝輩,甯坐視敵兵,往來漢江,束手待斃耶?”楊剛、李梁齊聲曰:“非末将畏死怯戰。
以襄陽乃京湖重鎮,不可妄動,一被敵至,恐襄樊數千裡,自此無甯日矣。
”常山王大怒曰:“庸懦之夫,不足與謀,爾等自赴各鎮,緊護襄陽,待我親自引兵,截殺宋師。
”衆将校知其意不可回,皆日:“大王且親冒矢石,将等何敢畏死?”常山王始回嗔作喜,令三統制守襄陽,五都部署随軍出戰,各領兵一萬,至漢川等處阻住,不許宋師過江。
自率一軍,徑取漢陽。
時宋将陳同在漢陽,病已全愈,聞之大怒,方欲作露布罵之。
繼又聞引兵者,乃嶽州敗去之成吉思帖木兒,喜曰:“此易與爾統軍迎戰。
”常山王列開旗門,裨将出馬,不三合,被陳同刺死。
常山王大怒,援桴擊鼓,麾動大軍,以蹙宋師。
陳同兵少,亦恐有失,退馬壓定陣腳不動。
元兵沖突數次,俱被強弓勁弩射退,乃徐徐旋師入城。
是役也,宋兵毫無損傷,陳同自思:元兵若不大創,漢陽焉能保守?遂用遁甲遊都之法,以天耳聽之,主乙庚之日,應覆敵軍,吏神在子,賊神在午,明日庚子,主傷敵一員大将,乃伐陰木之枝,為六甲神符,符中書六甲名。
陳同至夜,乃披素服,仗劍再拜北鬥,不緻酒脯,焚香為祭,借用白茅,用五色彩為币,以所祈之事,北面禱祝,三奠而止,祭罷為六囊,各盛一符,不令人知。
次日臨陣,即以本句符囊,系于旗纛内,令裨将舉之。
果然,元兵望見,即駭走。
陳同遂與常山王交馬,十餘合,陳同暗發錦镖,如星飛電瞥,正中常山王脅下,血流如注,滾鞍下馬。
陳同正欲挺槍結果性命,元軍有裨将數人,舍命相殺,竟被救去。
元軍大敗,陳同督兵大殺一陣。
元軍立腳不住,拔寨而走。
宋師迫過漢川,見元兵去遠,唱凱而還。
常山王被創甚,引大軍,先回襄陽。
且說扈、韓兩先鋒,合兵欲由漢江,撥入石首,抵華容,聞元兵阻-口,不容過江,韓先鋒大怒曰:“巨寇擾亂十年,置之不理,乃阻我平賊之師也。
”扈先鋒急問為何處兵,左右曰:“乃襄陽兵也。
”扈先鋒笑曰:“成吉思,技止此耳。
” 韓先鋒問及夏侯傑防江一軍,則已為元将所敗,退保沔陽州去矣。
軍行不一會,忽哨軍報:“江口水面,下五大寨,阻住我師,舟不可行。
”滿營将士,無不忿怒,皆欲決戰,奪險而過。
兩先鋒即令史進、狄勇、種世虎、馬晉臣四将出戰,各領戰船二十隻,未抵江口,早見元軍五寨,分布水面,旗幟耀目,劍戟如林,外列樓槽,勢若城郭;兩岸俱石壁孤懸,江口仄狹,勇不可施。
四将觀望良久,無所為計。
忽元寨中,旗、幡麾動,放出五六十号小船如飛而來。
船頭元将大呼曰:“宋人欲得過江,除非還我地土,複我州郡。
不然,此江不容渡也。
”史進聽得,怒目圓睜,奮勇當先。
不提防,弓弦響處,史進中箭落水。
元軍之來,其舟如飛,狄勇忙救起史進,種世虎、馬晉臣,引舟師抵敵。
讵料元軍發動神機铳,一時轟天震響,宋師中者皆死,四将大敗回舟。
元軍追迫甚急,卻得張懷亮、楊孝伯二将兵至,始殺退元軍。
四将回營請罪,兩先鋒皆言:“此非汝等之罪,以不知虛實故也。
” 次日,韓先鋒親往挑戰,督同衆将,身先士卒,力戰一會,元兵少卻。
忽風浪驟起,元兵所據,乃是上流,宋師戰船,進難退易。
元軍随放出二三十号艨艟巨艦,沖突而來。
宋師下流奮勇,如何抵敵?一時中箭被槍者,不計其數。
宋師又敗,将士帶傷而退。
韓先鋒回營,郁郁不樂。
相持數日,兩先鋒令人打探旱路,可有間道,抄出元軍後者?回報:“各處間道,俱有元兵把斷。
”扈先鋒忿然曰:“此江且不能渡,焉能回軍?”令:“選大船百餘号,編聯配搭,上用平闆鋪定,排鐵騎于上,外用小船數十隻。
”令:“水軍各備火箭,俟鐵騎沖突,與元軍交戰時,小船即飛進元寨,以火箭射其箬篷;各軍再多備引火之物,火焚水寨。
元軍必亂。
”衆将準備。
次日,扈先鋒自統鐵騎以戰艦突陣,元軍五将齊出,兩下在水面交鋒。
宋軍後
不料元常山王成吉思帖木兒,逃至襄陽,養精蓄銳,又以襄陽重鎮,控制三大團營,可以任意指揮,聞宋師讨平雲夢,跨江撫有數郡,老大不平,遂集三大統制、五都部署及諸将校議曰:“宋人往來湖湘,欺人太甚。
今以得勝之兵,直濟漢江,我兵可截江一戰,數郡不難定也。
”當時三統制:铫藩、劉-、脫虎脫。
五都部署:耿精忠、楊剛、李梁、李通,呼延廷钰。
皆曰:“宋師聲勢甚大,我兵恐非其敵。
即如阻險攔截,長江有千裡之遙,亦恐顧此失彼。
不如且俟之歸,所留将士,定然無幾,出其不意攻之,此兼弱攻昧之策也。
”常山王怒曰:“若待緩圖,則兩湖陷沒盡矣。
朝廷養汝輩,甯坐視敵兵,往來漢江,束手待斃耶?”楊剛、李梁齊聲曰:“非末将畏死怯戰。
以襄陽乃京湖重鎮,不可妄動,一被敵至,恐襄樊數千裡,自此無甯日矣。
”常山王大怒曰:“庸懦之夫,不足與謀,爾等自赴各鎮,緊護襄陽,待我親自引兵,截殺宋師。
”衆将校知其意不可回,皆日:“大王且親冒矢石,将等何敢畏死?”常山王始回嗔作喜,令三統制守襄陽,五都部署随軍出戰,各領兵一萬,至漢川等處阻住,不許宋師過江。
自率一軍,徑取漢陽。
時宋将陳同在漢陽,病已全愈,聞之大怒,方欲作露布罵之。
繼又聞引兵者,乃嶽州敗去之成吉思帖木兒,喜曰:“此易與爾統軍迎戰。
”常山王列開旗門,裨将出馬,不三合,被陳同刺死。
常山王大怒,援桴擊鼓,麾動大軍,以蹙宋師。
陳同兵少,亦恐有失,退馬壓定陣腳不動。
元兵沖突數次,俱被強弓勁弩射退,乃徐徐旋師入城。
是役也,宋兵毫無損傷,陳同自思:元兵若不大創,漢陽焉能保守?遂用遁甲遊都之法,以天耳聽之,主乙庚之日,應覆敵軍,吏神在子,賊神在午,明日庚子,主傷敵一員大将,乃伐陰木之枝,為六甲神符,符中書六甲名。
陳同至夜,乃披素服,仗劍再拜北鬥,不緻酒脯,焚香為祭,借用白茅,用五色彩為币,以所祈之事,北面禱祝,三奠而止,祭罷為六囊,各盛一符,不令人知。
次日臨陣,即以本句符囊,系于旗纛内,令裨将舉之。
果然,元兵望見,即駭走。
陳同遂與常山王交馬,十餘合,陳同暗發錦镖,如星飛電瞥,正中常山王脅下,血流如注,滾鞍下馬。
陳同正欲挺槍結果性命,元軍有裨将數人,舍命相殺,竟被救去。
元軍大敗,陳同督兵大殺一陣。
元軍立腳不住,拔寨而走。
宋師迫過漢川,見元兵去遠,唱凱而還。
常山王被創甚,引大軍,先回襄陽。
且說扈、韓兩先鋒,合兵欲由漢江,撥入石首,抵華容,聞元兵阻-口,不容過江,韓先鋒大怒曰:“巨寇擾亂十年,置之不理,乃阻我平賊之師也。
”扈先鋒急問為何處兵,左右曰:“乃襄陽兵也。
”扈先鋒笑曰:“成吉思,技止此耳。
” 韓先鋒問及夏侯傑防江一軍,則已為元将所敗,退保沔陽州去矣。
軍行不一會,忽哨軍報:“江口水面,下五大寨,阻住我師,舟不可行。
”滿營将士,無不忿怒,皆欲決戰,奪險而過。
兩先鋒即令史進、狄勇、種世虎、馬晉臣四将出戰,各領戰船二十隻,未抵江口,早見元軍五寨,分布水面,旗幟耀目,劍戟如林,外列樓槽,勢若城郭;兩岸俱石壁孤懸,江口仄狹,勇不可施。
四将觀望良久,無所為計。
忽元寨中,旗、幡麾動,放出五六十号小船如飛而來。
船頭元将大呼曰:“宋人欲得過江,除非還我地土,複我州郡。
不然,此江不容渡也。
”史進聽得,怒目圓睜,奮勇當先。
不提防,弓弦響處,史進中箭落水。
元軍之來,其舟如飛,狄勇忙救起史進,種世虎、馬晉臣,引舟師抵敵。
讵料元軍發動神機铳,一時轟天震響,宋師中者皆死,四将大敗回舟。
元軍追迫甚急,卻得張懷亮、楊孝伯二将兵至,始殺退元軍。
四将回營請罪,兩先鋒皆言:“此非汝等之罪,以不知虛實故也。
” 次日,韓先鋒親往挑戰,督同衆将,身先士卒,力戰一會,元兵少卻。
忽風浪驟起,元兵所據,乃是上流,宋師戰船,進難退易。
元軍随放出二三十号艨艟巨艦,沖突而來。
宋師下流奮勇,如何抵敵?一時中箭被槍者,不計其數。
宋師又敗,将士帶傷而退。
韓先鋒回營,郁郁不樂。
相持數日,兩先鋒令人打探旱路,可有間道,抄出元軍後者?回報:“各處間道,俱有元兵把斷。
”扈先鋒忿然曰:“此江且不能渡,焉能回軍?”令:“選大船百餘号,編聯配搭,上用平闆鋪定,排鐵騎于上,外用小船數十隻。
”令:“水軍各備火箭,俟鐵騎沖突,與元軍交戰時,小船即飛進元寨,以火箭射其箬篷;各軍再多備引火之物,火焚水寨。
元軍必亂。
”衆将準備。
次日,扈先鋒自統鐵騎以戰艦突陣,元軍五将齊出,兩下在水面交鋒。
宋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