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
關燈
小
中
大
其衆,重賞朱-、朱昶,衆軍俱有犒賞,出榜安民。
又召父老而谕之曰:“胡元禦宇,殘酷備至。
天變疊興,水旱不時,幹戈四起,以緻爾等橫遭流離死亡之慘。
吾今率兵,先奠閩廣,光複宗社,以閩廣昔年遭塗炭尤甚也。
”閩中,乃昔年朱子講道之鄉,百姓深明大義,事定尚當輕徭薄賦,以蘇民困,兵行處秋毫無犯,各安生理,勿緻震恐。
”邵武百姓,鼓舞大悅。
皆曰:“今後複為宋民矣。
”涪陵駐師邵武,以控要地。
張懷亮、史進、查士珩三将領兵三千,取汀州。
劉瑛、馬遇樂、拓跋琳三将領兵三千,取澗州。
先得者便為首功。
衆将去訖。
卻說汀州,乃瓯閩奧區,倚山為城,背負嶺表,轄八縣,而當三面,有雲棧天梯,地極險阻。
守将乃中尉蠻子沙,以地險可恃,不修武備,警報置之不理。
宋兵入境,過蓮峰山,張懷亮喜形于色。
史進曰:“将軍未見敵而喜何也?”張懷亮曰:“此山東傍蓮城,峭壁攢峰,連互數十裡,乃天險也。
此處無兵把守,汀州已入吾掌中矣。
”查士珩曰:“前去尚有鶴鳴、雞籠二山,連控隘道,不可不慮。
”張懷亮曰:“蓮峰之險且不守,況二山乎?”果然兵行處,如人無人之境,耕夫皆荷鋤而觀。
師至荷囊嶺,離城不遠,令人哨探回報。
隗府尹鈎考錢糧甚急,中尉蠻子沙日在醉鄉,全無準備。
張懷亮大喜曰:“我兵遠來,人馬勞頓,倚山為營,以防不虞。
來日當一鼓下之。
”三将皆久練沙場,當夜自然小心。
夜半後忽陰雲四合,狂風暴雨驟至,風雨中若萬馬奔騰之狀。
三将大驚,急起看時,見山前一派霞光,五色燦爛,光耀奪目。
少頃,見一黃衣人,高丈餘,舉手向三将言曰:“汀州可惜!”一時雲霞飛舞,風雨頓息,黃衣人亦忽然不見。
三将大疑曰:“豈汀州未可取乎?”次日急尋土人問之。
土人曰:“此處地名獅子岩,乃定光佛駐錫所在。
山上建有梵宮,香火最勝。
近因隗太守為中尉祈福,每來梵宮,大作功德,故近來香火尤倍于昔。
”三将問曰:“隗太守官聲何如?”土人曰:“趨承上官,刻薄小民,其他小人不敢言。
”三将命賞賜土人去訖。
張懷亮大悟曰:“所言汀州可惜者,乃汀州百姓可惜也。
某三人當于神前立誓,城下時不妄殺一人。
惟貪殘官吏,罪在不赦。
”史進、查士珩深善之。
三将随至梵宮,果見佛像,與夜來黃衣人無異。
暗暗禱告,拜畢回營。
下令曰:“此去城下時,若有妄殺一人者,不問兵将,立當枭首。
”三軍肅然。
師至城下,蠻子沙猶踞胡床,擁侍妾,吹竹彈絲,轅門尚聞鼓樂之聲。
太守府中,亦在内衙施-楚,敲比錢糧,谄附中尉,助桀為惡。
汀人恨入骨髓、聞宋師大至,争開城門。
宋師一擁而入,府尹隗廉為亂軍所殺。
蠹役胥吏,平日作城狐社鼠者,俱為汀民殺而食之。
蠻子沙擁數員健将,奪門望福州而走,軍士阻攔不住,飛報府中,被史進追斬之。
兵不血刃,遂下汀州。
三将撫輯軍民,父老稱慶,衆官皆降。
惟長汀縣韋蔚文閉戶掩泣,誓不投降,坐以待死。
諸将請殺之,張懷亮不許曰:“某等所以神前立誓者,正為此人耳。
”親造其門,曉以大義,再三安慰。
韋縣令感其意誠,乃降。
張懷亮即請韋蔚文權攝府事。
查士珩領兵鎮守,遂回兵邵武報捷。
涪陵重賞諸将,随命劉-鎮守汀州,換回查士珩總制杉關,以朱呂、朱昶副之。
二将欣然去訖。
忽報吉安府長孫太守,遣葛縣令來邵武納降。
涪陵忙令請入。
葛天民進見起居禮畢,将降書圖籍呈上。
涪陵覽罷,安慰備至。
随有皇甫-、侯長孺各叙契闊。
涪陵因問長孫太守公子一事,葛天民曰:“如意逃去,今尚未歸。
梁氏念子,奄奄待斃。
太守近來,方寸已亂,事無大小,皆天民處決。
因思吉安乃江右第一富饒之郡,又形勝名區,早不納款,定為他人竊據。
異日殿下,又多一番争戰矣。
不如此時,遣使鎮撫,以便專意南征。
”涪陵極口稱謝曰:“贊成故宋之業者,皆先生之賜也。
”設宴款待,甚是浃惬。
次日因命皇甫-、馬遇陽随天民至吉安,撫慰軍民去訖。
且說漳州控引番禺,亦是要地。
守臣乃囊瓦後身,出桑哥門下,姓盧,名世華。
兄名世榮,為工部侍郎。
掊克聚斂,得幸世祖。
世華以出入桑哥之門,拜後将軍轉運使,兼知漳州府事。
逐日會計出入,鈎考錢糧,汰減軍饷,刻薄吏胥。
凡受節制官校,靡不被其裁抑。
武備廢弛,防守無人。
又召父老而谕之曰:“胡元禦宇,殘酷備至。
天變疊興,水旱不時,幹戈四起,以緻爾等橫遭流離死亡之慘。
吾今率兵,先奠閩廣,光複宗社,以閩廣昔年遭塗炭尤甚也。
”閩中,乃昔年朱子講道之鄉,百姓深明大義,事定尚當輕徭薄賦,以蘇民困,兵行處秋毫無犯,各安生理,勿緻震恐。
”邵武百姓,鼓舞大悅。
皆曰:“今後複為宋民矣。
”涪陵駐師邵武,以控要地。
張懷亮、史進、查士珩三将領兵三千,取汀州。
劉瑛、馬遇樂、拓跋琳三将領兵三千,取澗州。
先得者便為首功。
衆将去訖。
卻說汀州,乃瓯閩奧區,倚山為城,背負嶺表,轄八縣,而當三面,有雲棧天梯,地極險阻。
守将乃中尉蠻子沙,以地險可恃,不修武備,警報置之不理。
宋兵入境,過蓮峰山,張懷亮喜形于色。
史進曰:“将軍未見敵而喜何也?”張懷亮曰:“此山東傍蓮城,峭壁攢峰,連互數十裡,乃天險也。
此處無兵把守,汀州已入吾掌中矣。
”查士珩曰:“前去尚有鶴鳴、雞籠二山,連控隘道,不可不慮。
”張懷亮曰:“蓮峰之險且不守,況二山乎?”果然兵行處,如人無人之境,耕夫皆荷鋤而觀。
師至荷囊嶺,離城不遠,令人哨探回報。
隗府尹鈎考錢糧甚急,中尉蠻子沙日在醉鄉,全無準備。
張懷亮大喜曰:“我兵遠來,人馬勞頓,倚山為營,以防不虞。
來日當一鼓下之。
”三将皆久練沙場,當夜自然小心。
夜半後忽陰雲四合,狂風暴雨驟至,風雨中若萬馬奔騰之狀。
三将大驚,急起看時,見山前一派霞光,五色燦爛,光耀奪目。
少頃,見一黃衣人,高丈餘,舉手向三将言曰:“汀州可惜!”一時雲霞飛舞,風雨頓息,黃衣人亦忽然不見。
三将大疑曰:“豈汀州未可取乎?”次日急尋土人問之。
土人曰:“此處地名獅子岩,乃定光佛駐錫所在。
山上建有梵宮,香火最勝。
近因隗太守為中尉祈福,每來梵宮,大作功德,故近來香火尤倍于昔。
”三将問曰:“隗太守官聲何如?”土人曰:“趨承上官,刻薄小民,其他小人不敢言。
”三将命賞賜土人去訖。
張懷亮大悟曰:“所言汀州可惜者,乃汀州百姓可惜也。
某三人當于神前立誓,城下時不妄殺一人。
惟貪殘官吏,罪在不赦。
”史進、查士珩深善之。
三将随至梵宮,果見佛像,與夜來黃衣人無異。
暗暗禱告,拜畢回營。
下令曰:“此去城下時,若有妄殺一人者,不問兵将,立當枭首。
”三軍肅然。
師至城下,蠻子沙猶踞胡床,擁侍妾,吹竹彈絲,轅門尚聞鼓樂之聲。
太守府中,亦在内衙施-楚,敲比錢糧,谄附中尉,助桀為惡。
汀人恨入骨髓、聞宋師大至,争開城門。
宋師一擁而入,府尹隗廉為亂軍所殺。
蠹役胥吏,平日作城狐社鼠者,俱為汀民殺而食之。
蠻子沙擁數員健将,奪門望福州而走,軍士阻攔不住,飛報府中,被史進追斬之。
兵不血刃,遂下汀州。
三将撫輯軍民,父老稱慶,衆官皆降。
惟長汀縣韋蔚文閉戶掩泣,誓不投降,坐以待死。
諸将請殺之,張懷亮不許曰:“某等所以神前立誓者,正為此人耳。
”親造其門,曉以大義,再三安慰。
韋縣令感其意誠,乃降。
張懷亮即請韋蔚文權攝府事。
查士珩領兵鎮守,遂回兵邵武報捷。
涪陵重賞諸将,随命劉-鎮守汀州,換回查士珩總制杉關,以朱呂、朱昶副之。
二将欣然去訖。
忽報吉安府長孫太守,遣葛縣令來邵武納降。
涪陵忙令請入。
葛天民進見起居禮畢,将降書圖籍呈上。
涪陵覽罷,安慰備至。
随有皇甫-、侯長孺各叙契闊。
涪陵因問長孫太守公子一事,葛天民曰:“如意逃去,今尚未歸。
梁氏念子,奄奄待斃。
太守近來,方寸已亂,事無大小,皆天民處決。
因思吉安乃江右第一富饒之郡,又形勝名區,早不納款,定為他人竊據。
異日殿下,又多一番争戰矣。
不如此時,遣使鎮撫,以便專意南征。
”涪陵極口稱謝曰:“贊成故宋之業者,皆先生之賜也。
”設宴款待,甚是浃惬。
次日因命皇甫-、馬遇陽随天民至吉安,撫慰軍民去訖。
且說漳州控引番禺,亦是要地。
守臣乃囊瓦後身,出桑哥門下,姓盧,名世華。
兄名世榮,為工部侍郎。
掊克聚斂,得幸世祖。
世華以出入桑哥之門,拜後将軍轉運使,兼知漳州府事。
逐日會計出入,鈎考錢糧,汰減軍饷,刻薄吏胥。
凡受節制官校,靡不被其裁抑。
武備廢弛,防守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