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蓮夢 第十回 老猿索書消勇略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程景道寫完禀帖,送與老者。
老人收了,飄然而去。
你道那老人是誰?原來就是以前授天書的自猿。
他正要到柳林,不期遇着景道,有此一番事。
那景道到此時,把馬匹槍刀俱抛擲林裡,大踏步而去。
走了一日一夜,到了泰山,訪問白雲洞,果然有個隐士,結草作庵在那裡。
景道走到門前,把門輕叩,便有一個童子出來問道:“是誰?”景道道:“訪道閑人,求見尊師,乞煩引進。
”童子開門,便領進去。
隻見那隐士蓬頭赤腳,仰卧石榻上,見了景道,便說:“你是何人?滿身血腥之氣,好象殺過許多人的,不要觸壞我的丹爐,快去快去。
”景道不答,拜了兩拜,呈上老人書劄。
隐士細細看了道:“既是他引薦,也罷。
你可速往外邊澗水裡,把你衣服洗幹淨了,好來見我。
”景道承命,即走向澗邊。
但見澗水細微,手捧不起,隻得沿了那條澗,慢慢尋下去。
走了二三裡路,果有一泓清水。
景道把衣服盡數丢在水中。
正待洗濯,擡起頭來,忽看見無數惡鬼走來、也有二手一腳的,也有三頭六臂的,也有兩角猙獰的,也有滿身污血的,内中有幾個指着景道說道:“這個人是殺我們的,正好與他讨命。
”景道看了,全然不怕。
又有一個鬼拿了石塊打來,景道也不睬。
隻顧洗淨衣服。
停了一會,衆鬼道:“我們且去,明日與他計較。
”就都散了。
景道洗了兩件,還有一件小衣,看那澗水渾濁,再往下邊尋水。
望見一個女人走來,十分美豔。
那女人道:“客官在澗裡洗衣不幹淨,我們離此不遠,何不到舍下燒鍋熱水好洗。
”景道說:“我是修道的人,不勞你來纏擾。
”女人道:“這個呆漢,我好意幫襯你,怎麼不知好歹。
也罷,我有一包東西送你,”便将一個包放在景道面前,覺得一陣異香。
景道頭也不擡,淨了衣,回身便走。
女人拾了包,大罵而去。
景道回至庵中,看那隐士,還睡在石榻上,說道:“景道,你倒有些道氣。
凡世人七情中,惟有愛、懼二者最易動心。
你方才所遇,毫不動念,可喜可喜。
”景道自想:“方才之事,必是他試我的,真是個活神仙。
”便說道:“景道願終身拜老師,為弟子。
”隐士點頭道:“好好。
你去屋後,樹下有些石子,拾幾個來煮我吃。
”景道暗思:“石子如何煮得熟?我且依他。
”走去拾了一二升,把水煮起來。
不多時鍋裡香噴噴的。
景道拿木瓢盛了,送與隐士吃後,自己也吃些,果然好吃。
自此後,一心奉侍。
又改一個道号,叫“胡景安”,取景慕庵中隐士之意。
每日不是采藥,便是尋山果,快活不提。
卻說柳林大師失了寶鏡,郁郁不樂。
又探知景道全軍覆沒。
急差李光祖出林,王好賢又退去了,追趕不及,反失了景道,愈添憂悶。
想目下氣運不佳,不如差人護送香雪小姐先歸河南,尋着王昌年,交付與他。
就叫宋純學取那昌年夫婦同到柳林來,了卻心願。
營内有了李光祖、崔世勳兩将,外面雖不成事,也好守住柳林,圖個終身快活,算計已定,便來對香雪道:“小姐久留敞營,我心不安,意欲送歸尊府,好與昌年結親。
但我有一段隐情,今日若不說明,恐怕小姐疑惑。
”香雪道:“有何隐情,乞說明白。
”從李道:“昌年人才絕世,不獨小姐思慕,我的心上也是這樣,故此着宋純學與他納監,今幸功名成就。
小姐此番歸去,永結連理,但不知我這段情意如何消釋。
”香雪道:“妾夫婦困厄漂零,皆賴大師恩庇。
以後或是接大師回去,或是再到柳林,惟願妾與昌年一同奉事大師,終身聚合。
”從李道:“若得如此,極好的事。
你成過了親,即到這裡來。
”從李說罷,喚出李光祖,分付要送小姐歸河南。
光祖道:“昌年憶念小姐,時刻不忘。
若送小姐回去,他兩個恩深情重,一對夫妻,朝歡暮樂,怎肯再進柳林。
大師不可把小姐放去,留他在此,做個奇貨可居,然後寄信昌年,叫他到柳林來,方可結親。
小将料昌年不得不從,這是長久之策。
”從李道:“你的話也說得是。
”遂不遣發小姐回去。
忽見外營小卒進來傳報,說:“外面有一個白須老者,要見大師,小的恐怕又如前日妖狐變化而來,不與他傳報,他說:‘你進去對你大師說說,我是湧蓮庵裡來的,他就曉得。
’小的以此進來報知。
”從李聽得“湧蓮庵”三字,吃了一驚,急忙走出。
見那老人,兩邊行了禮,就請進裡頭坐定,便分付整備素飯。
老人道:“蓮岸,你一向平安?老夫自從别後,不覺幾年頭矣。
”大師道:“感謝老師,别來許久,因軍務碌碌,未遑候問,有罪有罪。
近日真如老師道力弘深,想法顔甚好,弟子疏失香壇,心甚不安。
今日何幸,得老師光降敞地。
”老人道:“老夫今日此來,因奉真如法谕,邀你歸山。
此地不可久居,萬匆留戀。
”大師猛聽
老人收了,飄然而去。
你道那老人是誰?原來就是以前授天書的自猿。
他正要到柳林,不期遇着景道,有此一番事。
那景道到此時,把馬匹槍刀俱抛擲林裡,大踏步而去。
走了一日一夜,到了泰山,訪問白雲洞,果然有個隐士,結草作庵在那裡。
景道走到門前,把門輕叩,便有一個童子出來問道:“是誰?”景道道:“訪道閑人,求見尊師,乞煩引進。
”童子開門,便領進去。
隻見那隐士蓬頭赤腳,仰卧石榻上,見了景道,便說:“你是何人?滿身血腥之氣,好象殺過許多人的,不要觸壞我的丹爐,快去快去。
”景道不答,拜了兩拜,呈上老人書劄。
隐士細細看了道:“既是他引薦,也罷。
你可速往外邊澗水裡,把你衣服洗幹淨了,好來見我。
”景道承命,即走向澗邊。
但見澗水細微,手捧不起,隻得沿了那條澗,慢慢尋下去。
走了二三裡路,果有一泓清水。
景道把衣服盡數丢在水中。
正待洗濯,擡起頭來,忽看見無數惡鬼走來、也有二手一腳的,也有三頭六臂的,也有兩角猙獰的,也有滿身污血的,内中有幾個指着景道說道:“這個人是殺我們的,正好與他讨命。
”景道看了,全然不怕。
又有一個鬼拿了石塊打來,景道也不睬。
隻顧洗淨衣服。
停了一會,衆鬼道:“我們且去,明日與他計較。
”就都散了。
景道洗了兩件,還有一件小衣,看那澗水渾濁,再往下邊尋水。
望見一個女人走來,十分美豔。
那女人道:“客官在澗裡洗衣不幹淨,我們離此不遠,何不到舍下燒鍋熱水好洗。
”景道說:“我是修道的人,不勞你來纏擾。
”女人道:“這個呆漢,我好意幫襯你,怎麼不知好歹。
也罷,我有一包東西送你,”便将一個包放在景道面前,覺得一陣異香。
景道頭也不擡,淨了衣,回身便走。
女人拾了包,大罵而去。
景道回至庵中,看那隐士,還睡在石榻上,說道:“景道,你倒有些道氣。
凡世人七情中,惟有愛、懼二者最易動心。
你方才所遇,毫不動念,可喜可喜。
”景道自想:“方才之事,必是他試我的,真是個活神仙。
”便說道:“景道願終身拜老師,為弟子。
”隐士點頭道:“好好。
你去屋後,樹下有些石子,拾幾個來煮我吃。
”景道暗思:“石子如何煮得熟?我且依他。
”走去拾了一二升,把水煮起來。
不多時鍋裡香噴噴的。
景道拿木瓢盛了,送與隐士吃後,自己也吃些,果然好吃。
自此後,一心奉侍。
又改一個道号,叫“胡景安”,取景慕庵中隐士之意。
每日不是采藥,便是尋山果,快活不提。
卻說柳林大師失了寶鏡,郁郁不樂。
又探知景道全軍覆沒。
急差李光祖出林,王好賢又退去了,追趕不及,反失了景道,愈添憂悶。
想目下氣運不佳,不如差人護送香雪小姐先歸河南,尋着王昌年,交付與他。
就叫宋純學取那昌年夫婦同到柳林來,了卻心願。
營内有了李光祖、崔世勳兩将,外面雖不成事,也好守住柳林,圖個終身快活,算計已定,便來對香雪道:“小姐久留敞營,我心不安,意欲送歸尊府,好與昌年結親。
但我有一段隐情,今日若不說明,恐怕小姐疑惑。
”香雪道:“有何隐情,乞說明白。
”從李道:“昌年人才絕世,不獨小姐思慕,我的心上也是這樣,故此着宋純學與他納監,今幸功名成就。
小姐此番歸去,永結連理,但不知我這段情意如何消釋。
”香雪道:“妾夫婦困厄漂零,皆賴大師恩庇。
以後或是接大師回去,或是再到柳林,惟願妾與昌年一同奉事大師,終身聚合。
”從李道:“若得如此,極好的事。
你成過了親,即到這裡來。
”從李說罷,喚出李光祖,分付要送小姐歸河南。
光祖道:“昌年憶念小姐,時刻不忘。
若送小姐回去,他兩個恩深情重,一對夫妻,朝歡暮樂,怎肯再進柳林。
大師不可把小姐放去,留他在此,做個奇貨可居,然後寄信昌年,叫他到柳林來,方可結親。
小将料昌年不得不從,這是長久之策。
”從李道:“你的話也說得是。
”遂不遣發小姐回去。
忽見外營小卒進來傳報,說:“外面有一個白須老者,要見大師,小的恐怕又如前日妖狐變化而來,不與他傳報,他說:‘你進去對你大師說說,我是湧蓮庵裡來的,他就曉得。
’小的以此進來報知。
”從李聽得“湧蓮庵”三字,吃了一驚,急忙走出。
見那老人,兩邊行了禮,就請進裡頭坐定,便分付整備素飯。
老人道:“蓮岸,你一向平安?老夫自從别後,不覺幾年頭矣。
”大師道:“感謝老師,别來許久,因軍務碌碌,未遑候問,有罪有罪。
近日真如老師道力弘深,想法顔甚好,弟子疏失香壇,心甚不安。
今日何幸,得老師光降敞地。
”老人道:“老夫今日此來,因奉真如法谕,邀你歸山。
此地不可久居,萬匆留戀。
”大師猛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