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四九回 楊欽暗獻地理圖 世忠計破藏金窟
關燈
小
中
大
盤山半路四下埋伏。
嶽元帥接書,亦命楊再興、徐慶、金彪三人,帶領人馬,埋伏青雲山下,不提。
再說那燕必達奉着楊枭之命,從後山抄小路來至湖口下船。
上了洞庭君山,進殿朝見楊幺已畢,将老大王的書送上。
楊幺看畢,十分着忙,遞與軍師屈原公觀看。
屈原公道:“主公朝内必有奸細!若不然,朝世忠何以得知藏金窟地方屯紮之處?且發兵去解了蛇盤山之圍再處。
”楊幺即命奇王鐘義同燕元帥領兵五千,速去救應。
奇王得令,點起人馬,同了燕必達渡過洞庭湖。
剛至湖口,恰遇着楊賓同着四個統制迎着。
兩邊相見,遂齊往大路火速前來。
行至青雲山下,忽聽得一聲炮響,兩邊伏兵齊出,馬上一員大将大叫:“我楊再興奉嶽元帥将令,特來拿你,快快下馬受縛!” 奇王也不及通名問姓,舉刀便砍。
再興搖槍接戰,不上十來合,攔腰一把,把奇王生擒過來,交與徐慶。
拍馬來捉楊賓。
楊賓見勢不好,不敢交鋒,回馬便走。
後邊轉過四員統制,高叫:“楊賓個心驚慌,我等在此,叫你好處去。
”四人一齊上前,把楊賓拿下。
再興舉眼看時,卻原來是趙雲、周青、吉青、梁興。
原來他四人奉看韓元帥軍令,假裝解軍,殺了假王橫,放了楊賓,投了藏金窟,今日得此大功。
當時楊再興将楊賓交與金彪,對徐慶、金彪道:“二位賢北,将二賊帶回城中繳令。
我去幫助韓元帥也!”二人領命,飛馬目回潭州而去。
這裡楊再興同着趙雲等四人,将五千喽羅追殺一陣,殺死大半,其餘盡皆降伏。
楊再興帶領三軍,徑至韓元帥營中。
趙雲、梁興等四人,飛馬來至蛇盤山叫關。
守山軍士見是四人,放上山來,見了楊枭道:“燕元帥果然已投往潭州城去。
今三大王同奇王領兵來揭韓營,約明放火為号,大王可即領兵下山,前後夾攻,擒拿韓世忠。
”言未畢,忽見喽羅來報:“山下火光沖天,喊殺不絕,想必是救兵到了。
”楊枭即命五公子同了左衛将軍管師彥、右衛将軍沈鐵肩,帶領三千喽羅下山接應。
三人領令下山,殺奔韓營。
行不到幾裡,四邊山坳裡金鼓齊鳴。
一聲炮響,牛臯等四将伏兵一齊殺出,将楊會等三人截住亂殺。
當有喽羅報上山去,楊枭道:“不好了,中了他伏兵之計了!”遂對護國丞相邬天美道:“賢卿好生保守山寨,且待孤家自去救應。
”随即點齊二十名護山太保,率領了二千名護山喽兵,上馬提刀,慌忙下山。
但聽得前面喊聲震地,正在混戰。
楊枭拍馬搖刀,殺入陣中助戰。
四将正在難分勝敗之際,忽聽得一聲喊,一騎馬沖入重圍,乃是楊再興,把槍挑開了楊枭的刀,生擒過馬,竟回潭州。
楊會拍馬欲待沖出,被牛臯一锏打下馬來,軍士用撓鈎搭去。
管師彥正在驚慌,鼓聲響處,韓二公子沖進陣來,手起一槍,将管師彥挑于馬下,亂馬一踏,踹為肉泥。
沈鐵肩正沒處逃命,被吉青一棒打碎腦蓋,死于馬下。
韓元帥催動人馬,直殺至蛇盤山下。
那山上有燕必顯手下衆家将,保了燕氏一門家小,放出燕必顯。
燕必顯諒難逃脫,正在遲疑,那四将叫聲:“燕将軍,你令弟現在潭州,今楊枭已被擒,何不投順宋朝,以保令弟之命?”燕必顯道:“事已至此,索性拿了楊氏一門,好去獻功。
”遂同了四将一齊動手,将楊氏一門良賤百餘口盡皆拿下,獻了蛇盤山寨。
韓元帥同衆将上山收拾金帛糧草,裝載車上。
把楊枭家口盡上囚車,放火燒了山寨,拔寨回兵。
将糧草賊犯解至潭州,到嶽元帥營中交納。
韓元帥進營與嶽元帥相見,各把前後事一叙,各皆歡喜。
嶽爺傳令,将楊枭一門一百餘口盡皆綁下。
燕必顯前既被擒不降,直至勢促方獻山寨,非出本心,一并斬首。
将人頭裝在桶内,差兵護送解上臨安報捷。
韓元帥即便辭了嶽爺,仍往水口水寨,不表。
且說探子報上洞庭山,說是燕必顯獻了蛇盤山,一門家口盡被宋将拿去潭州,斬道号令,解往臨安去了。
楊幺聽了,放聲大哭,文武衆臣,亦各悲傷。
就命合山挂孝遙祭。
又吩咐衆軍:“二大王楊凡現病在府中,恐他聞知此信病體加重,不許走漏消息。
”一面與軍師商議發兵,與嶽飛決戰,與父母、兄弟報仇。
屈原公道:“我軍初敗,心尚未定。
且調齊各處人馬,然後直搗潭州,與他決戰不遲。
”楊幺準奏,遂傳旨各處去調齊人馬,不表。
且說嶽爺的差官将人頭解至臨安,進上本章。
高宗大喜,傳旨将首級交刑部号令都城。
再命戶部頒發糧草彩緞,工部發出禦酒三百壇,着禮部加封,差出内臣田思忠,解往潭州嶽爺軍前,犒賞三軍。
不料内臣發這三百壇禦酒,到禮部秦尚書衙門内加封,險些兒使那些: 沖鋒士卒,幾作含冤之鬼;陷陣将軍,反為枉死之魂。
畢竟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嶽元帥接書,亦命楊再興、徐慶、金彪三人,帶領人馬,埋伏青雲山下,不提。
再說那燕必達奉着楊枭之命,從後山抄小路來至湖口下船。
上了洞庭君山,進殿朝見楊幺已畢,将老大王的書送上。
楊幺看畢,十分着忙,遞與軍師屈原公觀看。
屈原公道:“主公朝内必有奸細!若不然,朝世忠何以得知藏金窟地方屯紮之處?且發兵去解了蛇盤山之圍再處。
”楊幺即命奇王鐘義同燕元帥領兵五千,速去救應。
奇王得令,點起人馬,同了燕必達渡過洞庭湖。
剛至湖口,恰遇着楊賓同着四個統制迎着。
兩邊相見,遂齊往大路火速前來。
行至青雲山下,忽聽得一聲炮響,兩邊伏兵齊出,馬上一員大将大叫:“我楊再興奉嶽元帥将令,特來拿你,快快下馬受縛!” 奇王也不及通名問姓,舉刀便砍。
再興搖槍接戰,不上十來合,攔腰一把,把奇王生擒過來,交與徐慶。
拍馬來捉楊賓。
楊賓見勢不好,不敢交鋒,回馬便走。
後邊轉過四員統制,高叫:“楊賓個心驚慌,我等在此,叫你好處去。
”四人一齊上前,把楊賓拿下。
再興舉眼看時,卻原來是趙雲、周青、吉青、梁興。
原來他四人奉看韓元帥軍令,假裝解軍,殺了假王橫,放了楊賓,投了藏金窟,今日得此大功。
當時楊再興将楊賓交與金彪,對徐慶、金彪道:“二位賢北,将二賊帶回城中繳令。
我去幫助韓元帥也!”二人領命,飛馬目回潭州而去。
這裡楊再興同着趙雲等四人,将五千喽羅追殺一陣,殺死大半,其餘盡皆降伏。
楊再興帶領三軍,徑至韓元帥營中。
趙雲、梁興等四人,飛馬來至蛇盤山叫關。
守山軍士見是四人,放上山來,見了楊枭道:“燕元帥果然已投往潭州城去。
今三大王同奇王領兵來揭韓營,約明放火為号,大王可即領兵下山,前後夾攻,擒拿韓世忠。
”言未畢,忽見喽羅來報:“山下火光沖天,喊殺不絕,想必是救兵到了。
”楊枭即命五公子同了左衛将軍管師彥、右衛将軍沈鐵肩,帶領三千喽羅下山接應。
三人領令下山,殺奔韓營。
行不到幾裡,四邊山坳裡金鼓齊鳴。
一聲炮響,牛臯等四将伏兵一齊殺出,将楊會等三人截住亂殺。
當有喽羅報上山去,楊枭道:“不好了,中了他伏兵之計了!”遂對護國丞相邬天美道:“賢卿好生保守山寨,且待孤家自去救應。
”随即點齊二十名護山太保,率領了二千名護山喽兵,上馬提刀,慌忙下山。
但聽得前面喊聲震地,正在混戰。
楊枭拍馬搖刀,殺入陣中助戰。
四将正在難分勝敗之際,忽聽得一聲喊,一騎馬沖入重圍,乃是楊再興,把槍挑開了楊枭的刀,生擒過馬,竟回潭州。
楊會拍馬欲待沖出,被牛臯一锏打下馬來,軍士用撓鈎搭去。
管師彥正在驚慌,鼓聲響處,韓二公子沖進陣來,手起一槍,将管師彥挑于馬下,亂馬一踏,踹為肉泥。
沈鐵肩正沒處逃命,被吉青一棒打碎腦蓋,死于馬下。
韓元帥催動人馬,直殺至蛇盤山下。
那山上有燕必顯手下衆家将,保了燕氏一門家小,放出燕必顯。
燕必顯諒難逃脫,正在遲疑,那四将叫聲:“燕将軍,你令弟現在潭州,今楊枭已被擒,何不投順宋朝,以保令弟之命?”燕必顯道:“事已至此,索性拿了楊氏一門,好去獻功。
”遂同了四将一齊動手,将楊氏一門良賤百餘口盡皆拿下,獻了蛇盤山寨。
韓元帥同衆将上山收拾金帛糧草,裝載車上。
把楊枭家口盡上囚車,放火燒了山寨,拔寨回兵。
将糧草賊犯解至潭州,到嶽元帥營中交納。
韓元帥進營與嶽元帥相見,各把前後事一叙,各皆歡喜。
嶽爺傳令,将楊枭一門一百餘口盡皆綁下。
燕必顯前既被擒不降,直至勢促方獻山寨,非出本心,一并斬首。
将人頭裝在桶内,差兵護送解上臨安報捷。
韓元帥即便辭了嶽爺,仍往水口水寨,不表。
且說探子報上洞庭山,說是燕必顯獻了蛇盤山,一門家口盡被宋将拿去潭州,斬道号令,解往臨安去了。
楊幺聽了,放聲大哭,文武衆臣,亦各悲傷。
就命合山挂孝遙祭。
又吩咐衆軍:“二大王楊凡現病在府中,恐他聞知此信病體加重,不許走漏消息。
”一面與軍師商議發兵,與嶽飛決戰,與父母、兄弟報仇。
屈原公道:“我軍初敗,心尚未定。
且調齊各處人馬,然後直搗潭州,與他決戰不遲。
”楊幺準奏,遂傳旨各處去調齊人馬,不表。
且說嶽爺的差官将人頭解至臨安,進上本章。
高宗大喜,傳旨将首級交刑部号令都城。
再命戶部頒發糧草彩緞,工部發出禦酒三百壇,着禮部加封,差出内臣田思忠,解往潭州嶽爺軍前,犒賞三軍。
不料内臣發這三百壇禦酒,到禮部秦尚書衙門内加封,險些兒使那些: 沖鋒士卒,幾作含冤之鬼;陷陣将軍,反為枉死之魂。
畢竟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