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 第五十四回 荀林父縱屬亡師孟侏儒托優悟主
關燈
小
中
大
将有禮,我不可犯也!”麾左右回車。
樂伯徐行而返。
有詩為證: 單車挑戰騁豪雄,車似雷轟馬似龍。
神箭将軍諸不怕?追軍縮首去如風。
晉将魏锜知鮑癸放走了樂伯,心中大怒曰:“楚來挑戰,晉國獨無一人敢出軍前,恐被楚人所笑也。
小将亦願以單車,探楚之強弱。
”趙旃曰:“小将願同魏将軍走遭。
”林父曰:“楚來求和,然後挑戰。
子若至楚軍,也将和議開談,方是答禮。
”魏锜答曰:“小将便去請和。
”趙旃先送魏锜登車,謂魏锜曰:“将軍報鸠居之使,我報樂伯,各任其事可也。
” 卻說上軍元帥士會,聞趙、魏二将讨差往楚,慌忙來見荀林父,欲止其得。
比到中軍,二将已去矣。
士會私謂林父曰:“魏锜、趙旃,自恃先世之功,不得重用,每懷怨望之心。
況血氣方剛,不知進退,此行必觸楚怒。
倘楚兵猝然乘我①,何以禦之?”時副将卻克亦來言:“楚意難測,不可不備。
”先谷大叫曰:“旦晚厮殺,何以備為!”荀林父不能決。
士會退謂卻克曰:“荀伯木偶耳!我等宜自為計。
”乃使卻克約會上軍大夫鞏朔、韓穿,各率本部兵,分作三處,伏于敖山之前。
中軍大夫趙嬰齊,亦慮晉師之敗,預遣人具舟于黃河之口。
話分兩頭。
再說魏锜一心忌荀林父為将,欲敗其名,在林父面前隻說請和,到楚軍中,竟自請戰而還。
楚将潘黨知蔡鸠居出使晉營,受了晉将辱罵,今日魏锜到此,正好報仇。
忙趨入中軍,魏锜已自出營去了,乃策馬追之。
魏锜行及大澤,見追将甚緊,方欲對敵,忽見澤中有麋六頭,因想起楚将戰麋之事,彎起弓來,也射倒一麋,使禦者獻于潘黨曰:“前承樂将軍賜鮮,敬以相報。
”潘黨笑曰:“彼欲我描舊樣耳!我若追之,顯得我楚人無禮。
”亦命禦者回車而返。
魏锜還營,詭說:“楚王不準講和,定要交鋒,決一勝負。
”荀林父問:“趙旃何在?”魏锜曰:“我先行,彼在後,未曾相值。
”林父曰:“楚既不準和,趙将軍必然吃虧。
”乃使荀罂率鈍車二十乘,步卒千五百人,往迎趙旃。
卻說趙旃夜至楚軍,布席于軍門之外,車中取酒,坐而飲之。
命随從二十餘人,效楚語,四下巡綽①,,得其軍号,混入營中。
有兵士覺其僞,盤诘之;其人拔刀傷兵士。
營中亂嚷起來,舉火搜賊,被獲一十餘人。
其餘逃出,見趙旃尚安坐席上,扶之起,登車,覓禦人,已沒于楚軍矣。
天色漸明;趙旃親自執辔鞭馬,馬餓不能馳。
楚莊王聞營中有賊遁去,自駕戎格,引兵追趕,其行甚速。
趙旃恐為所及,棄其車,奔入萬松林内,為楚将屈蕩所見,亦下車逐之。
趙旃将甲裳挂于小小松樹之上,輕身走脫。
屈蕩取甲裳并車馬,以獻莊王。
方欲回轅,望見單車風馳而至,視之,乃潘黨也。
黨指北向車塵,謂楚王曰:“晉師大至矣!”這車塵卻是荀林父遣佹車,迎接趙旃者。
潘黨遠遠望見,誤認以為大軍,未免輕事重報,吓得莊王面如土色。
忽聽得南方鼓角喧天,為首一員大臣,領著一隊車馬飛到。
這員大臣是誰?乃是令尹孫叔敖。
莊王心下稍安,問:“相國何以知晉軍之至,而來救寡人?”孫叔敖對曰:“臣不知也。
但恐君王輕進,誤入晉軍,臣先來救駕,随後三軍俱至矣。
”莊王北向再看時,見塵頭不高,曰:“非大軍也。
”孫叔敖對曰:“《兵法》有雲:‘甯可我迫人,莫使人迫我。
’諸将既已到齊,吾王可傳令,隻顧殺向前去。
若挫其中軍,餘二軍皆不能存紮矣。
” 莊王果然傳令:使公子嬰齊同副将蔡鸠居,以左軍攻晉上軍;公子側同副将工尹齊,以右軍攻晉下軍;自引中軍兩廣之衆,直搗荀林父大營。
莊王親自援桴擊鼓。
衆軍一齊擂鼓,鼓聲如雷。
車馳馬驟,步卒随著車馬,飛奔前行。
晉軍全沒準備。
荀林父聞鼓聲,才欲探聽,楚軍漫山遍野,已布滿于營外,真是出其不意了。
林父倉忙無計,傳令并力混戰。
楚兵人人耀武,個個揚威,分明似海嘯山崩,天摧地塌。
晉兵如久夢乍回,大醉方醒,還不知東西南北。
“沒心人遇有心人”,怎生抵敵得過?一時魚奔鳥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亂殺一回。
殺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荀罂乘着辀車,迎不着趙旃,卻撞著楚将熊負羁,兩下交鋒。
楚兵大至,寡不敵衆,步卒奔散,荀罂所乘左骖,中箭先倒,遂為熊負羁所擒。
再說晉将逢伯,引其二子逢甯、逢蓋,共載一小車,正在逃奔。
恰好趙旃脫身走到,兩趾俱裂,看見前面有乘車者,大叫:“車中何人?望乞挈帶!”逢伯認得是趙旃聲音,吩咐二子:“速
樂伯徐行而返。
有詩為證: 單車挑戰騁豪雄,車似雷轟馬似龍。
神箭将軍諸不怕?追軍縮首去如風。
晉将魏锜知鮑癸放走了樂伯,心中大怒曰:“楚來挑戰,晉國獨無一人敢出軍前,恐被楚人所笑也。
小将亦願以單車,探楚之強弱。
”趙旃曰:“小将願同魏将軍走遭。
”林父曰:“楚來求和,然後挑戰。
子若至楚軍,也将和議開談,方是答禮。
”魏锜答曰:“小将便去請和。
”趙旃先送魏锜登車,謂魏锜曰:“将軍報鸠居之使,我報樂伯,各任其事可也。
” 卻說上軍元帥士會,聞趙、魏二将讨差往楚,慌忙來見荀林父,欲止其得。
比到中軍,二将已去矣。
士會私謂林父曰:“魏锜、趙旃,自恃先世之功,不得重用,每懷怨望之心。
況血氣方剛,不知進退,此行必觸楚怒。
倘楚兵猝然乘我①,何以禦之?”時副将卻克亦來言:“楚意難測,不可不備。
”先谷大叫曰:“旦晚厮殺,何以備為!”荀林父不能決。
士會退謂卻克曰:“荀伯木偶耳!我等宜自為計。
”乃使卻克約會上軍大夫鞏朔、韓穿,各率本部兵,分作三處,伏于敖山之前。
中軍大夫趙嬰齊,亦慮晉師之敗,預遣人具舟于黃河之口。
話分兩頭。
再說魏锜一心忌荀林父為将,欲敗其名,在林父面前隻說請和,到楚軍中,竟自請戰而還。
楚将潘黨知蔡鸠居出使晉營,受了晉将辱罵,今日魏锜到此,正好報仇。
忙趨入中軍,魏锜已自出營去了,乃策馬追之。
魏锜行及大澤,見追将甚緊,方欲對敵,忽見澤中有麋六頭,因想起楚将戰麋之事,彎起弓來,也射倒一麋,使禦者獻于潘黨曰:“前承樂将軍賜鮮,敬以相報。
”潘黨笑曰:“彼欲我描舊樣耳!我若追之,顯得我楚人無禮。
”亦命禦者回車而返。
魏锜還營,詭說:“楚王不準講和,定要交鋒,決一勝負。
”荀林父問:“趙旃何在?”魏锜曰:“我先行,彼在後,未曾相值。
”林父曰:“楚既不準和,趙将軍必然吃虧。
”乃使荀罂率鈍車二十乘,步卒千五百人,往迎趙旃。
卻說趙旃夜至楚軍,布席于軍門之外,車中取酒,坐而飲之。
命随從二十餘人,效楚語,四下巡綽①,,得其軍号,混入營中。
有兵士覺其僞,盤诘之;其人拔刀傷兵士。
營中亂嚷起來,舉火搜賊,被獲一十餘人。
其餘逃出,見趙旃尚安坐席上,扶之起,登車,覓禦人,已沒于楚軍矣。
天色漸明;趙旃親自執辔鞭馬,馬餓不能馳。
楚莊王聞營中有賊遁去,自駕戎格,引兵追趕,其行甚速。
趙旃恐為所及,棄其車,奔入萬松林内,為楚将屈蕩所見,亦下車逐之。
趙旃将甲裳挂于小小松樹之上,輕身走脫。
屈蕩取甲裳并車馬,以獻莊王。
方欲回轅,望見單車風馳而至,視之,乃潘黨也。
黨指北向車塵,謂楚王曰:“晉師大至矣!”這車塵卻是荀林父遣佹車,迎接趙旃者。
潘黨遠遠望見,誤認以為大軍,未免輕事重報,吓得莊王面如土色。
忽聽得南方鼓角喧天,為首一員大臣,領著一隊車馬飛到。
這員大臣是誰?乃是令尹孫叔敖。
莊王心下稍安,問:“相國何以知晉軍之至,而來救寡人?”孫叔敖對曰:“臣不知也。
但恐君王輕進,誤入晉軍,臣先來救駕,随後三軍俱至矣。
”莊王北向再看時,見塵頭不高,曰:“非大軍也。
”孫叔敖對曰:“《兵法》有雲:‘甯可我迫人,莫使人迫我。
’諸将既已到齊,吾王可傳令,隻顧殺向前去。
若挫其中軍,餘二軍皆不能存紮矣。
” 莊王果然傳令:使公子嬰齊同副将蔡鸠居,以左軍攻晉上軍;公子側同副将工尹齊,以右軍攻晉下軍;自引中軍兩廣之衆,直搗荀林父大營。
莊王親自援桴擊鼓。
衆軍一齊擂鼓,鼓聲如雷。
車馳馬驟,步卒随著車馬,飛奔前行。
晉軍全沒準備。
荀林父聞鼓聲,才欲探聽,楚軍漫山遍野,已布滿于營外,真是出其不意了。
林父倉忙無計,傳令并力混戰。
楚兵人人耀武,個個揚威,分明似海嘯山崩,天摧地塌。
晉兵如久夢乍回,大醉方醒,還不知東西南北。
“沒心人遇有心人”,怎生抵敵得過?一時魚奔鳥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亂殺一回。
殺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荀罂乘着辀車,迎不着趙旃,卻撞著楚将熊負羁,兩下交鋒。
楚兵大至,寡不敵衆,步卒奔散,荀罂所乘左骖,中箭先倒,遂為熊負羁所擒。
再說晉将逢伯,引其二子逢甯、逢蓋,共載一小車,正在逃奔。
恰好趙旃脫身走到,兩趾俱裂,看見前面有乘車者,大叫:“車中何人?望乞挈帶!”逢伯認得是趙旃聲音,吩咐二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