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拙進 道以拙成

關燈
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間雞鳴,何等淳龐。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鴉,工巧中便覺有衰飒氣象矣。

    淳龐:淳是樸厚,龐作充實解。

    寒潭:指深冷寂靜的潭水,有深冷和寂靜的雙重意義。

    不論寫文章或做學問都要用質拙的方法才有進步,尤其是修養品德必須抱着樸實的态度才有成就,可見“拙”字含有無窮奧義,恰如桃花源中的狗叫、阡陌間的雞鳴,這該是一種多麼淳樸充實的風俗。至于寒潭中所映出的月影、以及古樹上所落的烏鴉,表面看來充滿詩情畫意,然而實際上卻顯示出蕭瑟凄涼的景象。

    孔子說,質實多于文采,就難免粗陋;文采多于質實,就難免虛浮;文采和質實配合得恰到好處,才可以稱作君子。所以一個人要廣泛地學習,提高學習的文化水平和語言修養,又要用一定的道德行為規範來約束自己。

    孔子主張“文質彬彬”,彬彬就是斑斑,兩方面摻雜配合,就像色彩斑斓的圖畫,既有生趣、一精一明,又有真氣、厚道,這樣的人才可一愛一。

    老子認為,人類痛苦和紛争的病根就在于乖一巧過了頭,剛強過了分,假如大家立身處世都樸實、厚拙、柔一弱、不争,人們必定生活幸福多了。如果說逞能好勝、強自出頭在老子的時代所在皆是,那麼在現代人身上那就更刻骨銘心了;如果說老子這些思想在當時是對症下藥,那麼它在現代就是被人們熟視無睹的“祖傳秘方”。

    現代人們教育自己的孩子,總希望他聰明、機巧、剛強、好勝和富于競争力,誰要是教他的孩子笨拙、柔一弱、退讓、不争,那準被人看成是個十足的笨蛋,或者是神經出了一毛一病的家夥。想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出人頭地、鶴立雞群幾乎是所有現代人的奮鬥目标,它是一個人在競争中成功的标志,因而也成了現代人工作學習的動力,也成了人一精一神苦悶的根源。“聰明反被聰明誤”,“煩惱皆因強出頭”。

    臨濟的斷喝、德山的棒子是禅門機用的典型代表,臨濟和尚、德山和尚都被尊為英雄式的祖宗,然而禅機不僅指棒喝,也有像趙州和尚那樣用三寸不爛之舌使衆人信服的口一唇禅。曾經有一僧問首山和尚:“臨濟大師喝,德山大師棒,到底是想表明什麼呢?”首山和尚答道:“你先試試看。”僧便喝了一聲:“睜眼瞎子!”僧接着又喝了一聲。首山和尚大怒道:“這個瞎驢,亂喝什麼?”僧作禮欲走。首山抓住便打,并且說道:“喝也好一棒也好,隻有真正的禅師應用起來才有妙用。”喝是指大聲呵斥,但并不僅限于指發聲斷喝,一喝能把真正的僧師的悟境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也有人光學着喝,卻不知道喝的作用和意義。有一小和尚想練習與師父對禅,便去請教師兄,師兄告訴他:“當我問和尚‘正當恁麼時作麼生’時,師父就‘嗬——!’地喝了我一聲。”小和尚暗記在心裡,隻是這個‘恁麼’太難記,小和尚記來記去便把它記成生馍馍了。有一天他上法堂對禅時,徑直站在師父面前大聲地說:“生馍馍怎麼弄好?”師傅笑着說:“烤也行,蒸也行。”小和尚尖聲怪氣地“嗬”了一聲。師傅立即問他:“怎麼啦?嗆住了嗎?”滿堂衆僧皆開心地大笑。黃泉和尚那裡也傳出一則趣事,有一次一僧對他說:“久聞黃泉師父大名,請問我手中的是麥餅還是米粑?”黃泉道:“是麥是米,嘗一下不就知了嗎?”這時這位僧人就來了一聲“嗬——!”“怎麼啦?噎住了嗎?噎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