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之善 觀物之妙
關燈
小
中
大
善讀書者,要讀到手舞足蹈處,方不落筌蹄;善觀物者,要觀到心融神洽時,方不泥迹象。
手舞足蹈:比喻領會書中樂趣、一精一髓。
筌蹄:局限窠臼,筌是捕魚的竹器,蹄是捉兔子的器一具。語出《莊子·外物》篇:“筌
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心融神洽:指人的一精一神與物體融合為一體,心領神會,達到忘我的境界。
泥:拘泥。
一個真正懂得讀書的人,要能讀到心領神會理解書中的樂趣、一精一髓,才不會陷入隻背誦文章詞句,而受語言的拘泥,局限于窠臼之中,不去求知求真;一個真正擅長觀察事物的人,必須把全部一精一神都注入到事物當中跟事物結合成一體,才不緻于隻能被事物的表面形迹所迷惑而不明白真相。
古代有個著名的吝啬鬼,名叫王戎。王戎非常有錢,但吝啬無比。一次他侄兒結婚,他隻送了一件單衣。過了不久,他又把這件單衣要了回來。還有一次,他女兒出嫁,他借了幾萬錢給女兒。女兒每次回來,王戎便沒有好臉色,直到女兒把錢還了,王戎才高興起來。王戎這個守财奴,隻知道積累錢财的樂趣,不知道享受錢财的樂趣。他是錢财的主人,反而被錢财所支配,淪為錢财的奴隸,這不是可笑而又可悲的事情嗎?王戎是錢财的奴隸,有些人是知識的奴隸,他們博覽群書,學富五年,論經一環一套,講道一闆一眼,可是,一到實踐中,就四處碰壁,頭破血流。伯樂以相馬聞名于世,他根據自己切身一體驗,寫了一本《相馬經》。他兒子看過此書,樂不可支,以為自己也會相馬了。于是,出門尋馬,結果他相回來的是一隻大蛤蟆。伯樂哭笑不得,問他怎麼相的。他兒子說:你的《相馬經》不是說,駿馬的特征是“隆柔蛞口,蹄如累鞠”嗎?
手舞足蹈:比喻領會書中樂趣、一精一髓。
筌蹄:局限窠臼,筌是捕魚的竹器,蹄是捉兔子的器一具。語出《
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心融神洽:指人的一精一神與物體融合為一體,心領神會,達到忘我的境界。
泥:拘泥。
一個真正懂得讀書的人,要能讀到心領神會理解書中的樂趣、一精一髓,才不會陷入隻背誦文章詞句,而受語言的拘泥,局限于窠臼之中,不去求知求真;一個真正擅長觀察事物的人,必須把全部一精一神都注入到事物當中跟事物結合成一體,才不緻于隻能被事物的表面形迹所迷惑而不明白真相。
古代有個著名的吝啬鬼,名叫王戎。王戎非常有錢,但吝啬無比。一次他侄兒結婚,他隻送了一件單衣。過了不久,他又把這件單衣要了回來。還有一次,他女兒出嫁,他借了幾萬錢給女兒。女兒每次回來,王戎便沒有好臉色,直到女兒把錢還了,王戎才高興起來。王戎這個守财奴,隻知道積累錢财的樂趣,不知道享受錢财的樂趣。他是錢财的主人,反而被錢财所支配,淪為錢财的奴隸,這不是可笑而又可悲的事情嗎?王戎是錢财的奴隸,有些人是知識的奴隸,他們博覽群書,學富五年,論經一環一套,講道一闆一眼,可是,一到實踐中,就四處碰壁,頭破血流。伯樂以相馬聞名于世,他根據自己切身一體驗,寫了一本《相馬經》。他兒子看過此書,樂不可支,以為自己也會相馬了。于是,出門尋馬,結果他相回來的是一隻大蛤蟆。伯樂哭笑不得,問他怎麼相的。他兒子說:你的《相馬經》不是說,駿馬的特征是“隆柔蛞口,蹄如累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