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體之念 天體所現
關燈
小
中
大
心體便是天體,一念之喜,景星慶雲;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隻要随起随滅,廓然無礙,便與太虛同體。
心體:在中國哲學中,除了具體的形骸外,所有一精一神、靈一性一、智慧、思考、感情、意志等都被視為心一抽一象活動的一部分。因此心體可解釋為人類一精一神本原。
天體:天空中星辰的總稱,可解釋成天心或宇宙一精一神的本原。
景星:代表祥瑞的星名。
慶雲:又名卿雲或景雲,象征祥瑞的雲層。據《漢書·禮樂志》:“甘露降,慶雲出。”
甘露:祥瑞的象征,據《瑞應圖》:“甘露,美露也,神靈之一精一,仁瑞之澤,其凝如脂,其甘如饴。”
廊然:廣大。
太虛:泛稱天地。
人類一精一神本原就是宇宙一精一神的本原,也就是人的靈一性一跟大自然現象是一緻的。人在一念之間的喜悅,就如同自然界有景星慶雲的祥瑞之氣;人在一念之間的憤怒,就如同自然界有雷電風雨的暴戾之氣;人在一念之間的慈悲,就如同大自然界有和風甘霖的生生之氣;人在一念之間的冷酷,就如同自然界有烈日秋霜的肅殺之氣。人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天有風霜雨露的變化,有哪些能少了?不過随大自然的變化随時興起随時幻滅,對于生生不息的廣大宇宙毫無阻礙,人的修養假如也能達到這種境界,就可以和天地同心同體了。
古人主張天人合一,以為大自然變化和人一體内部變化是相對應的。而孔子則借自然之物而喻人生之理。一次,孔子伫立岸邊,遠望東流而去的江水,對身邊的弟子說,君子見到大水,一定要觀看。子貢問:為什麼呢?孔子解釋道:水,它普育萬物,卻不為自己的目的,仿佛有高尚的道德一樣。水,向下而流,迂回曲折而又有規律,仿佛大義凜然一樣。水流洶湧沒有盡頭,仿佛堅持根本的原則一樣。如果決開堤岸,水就會奔騰流瀉,好像回響應聲而起,它奔赴百丈深淵而無所畏懼,好像十分勇敢。用水注入儀器來衡量地平面,必定是平的,就好像執法如繩一樣。水盛滿了,不必用刮平鬥斛的工具去刮,就好像天生是正直的一樣。它纖弱細小無微不至,好像明察一切一樣。萬物經過水的沖洗,必然新鮮潔淨,好像它善于教化一樣。
下面是《莊子·知北遊》中記叙的舜向丞請教時的對話:舜向丞請教說:“道可以獲得而據有嗎?”丞說:“你的身一體都不是你所據有的,你怎麼能獲得大道并占有呢?”舜說:“我的身一體不是由我所有,那誰會擁有我的身一體呢?”丞說:“這是天地把形體托給了你;降生人世并非你所據有,這是天地給予的和順之氣凝積而成,一性一命也不是你所據有,這也是天地把和順之氣凝聚于你;即使是你的子孫也不是你所據有,這是天地所給予你的蛻變之形。所以,行走不知去哪裡,居處不知持守什麼,飲食不知什麼滋味;行走、居處和飲食都不過是天地之間氣的運動,又怎麼可以獲得并據有呢?”
莊子在這裡借舜和丞的口,指出生命和子孫均不屬于自身,一切都是自然之氣的凝積和變化。主張“人法自然”,這樣才能胸襟開闊。
心體:在中國哲學中,除了具體的形骸外,所有一精一神、靈一性一、智慧、思考、感情、意志等都被視為心一抽一象活動的一部分。因此心體可解釋為人類一精一神本原。
天體:天空中星辰的總稱,可解釋成天心或宇宙一精一神的本原。
景星:代表祥瑞的星名。
慶雲:又名卿雲或景雲,象征祥瑞的雲層。據《
甘露:祥瑞的象征,據《瑞應圖》:“甘露,美露也,神靈之一精一,仁瑞之澤,其凝如脂,其甘如饴。”
廊然:廣大。
太虛:泛稱天地。
人類一精一神本原就是宇宙一精一神的本原,也就是人的靈一性一跟大自然現象是一緻的。人在一念之間的喜悅,就如同自然界有景星慶雲的祥瑞之氣;人在一念之間的憤怒,就如同自然界有雷電風雨的暴戾之氣;人在一念之間的慈悲,就如同大自然界有和風甘霖的生生之氣;人在一念之間的冷酷,就如同自然界有烈日秋霜的肅殺之氣。人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天有風霜雨露的變化,有哪些能少了?不過随大自然的變化随時興起随時幻滅,對于生生不息的廣大宇宙毫無阻礙,人的修養假如也能達到這種境界,就可以和天地同心同體了。
古人主張天人合一,以為大自然變化和人一體内部變化是相對應的。而孔子則借自然之物而喻人生之理。一次,孔子伫立岸邊,遠望東流而去的江水,對身邊的弟子說,君子見到大水,一定要觀看。子貢問:為什麼呢?孔子解釋道:水,它普育萬物,卻不為自己的目的,仿佛有高尚的道德一樣。水,向下而流,迂回曲折而又有規律,仿佛大義凜然一樣。水流洶湧沒有盡頭,仿佛堅持根本的原則一樣。如果決開堤岸,水就會奔騰流瀉,好像回響應聲而起,它奔赴百丈深淵而無所畏懼,好像十分勇敢。用水注入儀器來衡量地平面,必定是平的,就好像執法如繩一樣。水盛滿了,不必用刮平鬥斛的工具去刮,就好像天生是正直的一樣。它纖弱細小無微不至,好像明察一切一樣。萬物經過水的沖洗,必然新鮮潔淨,好像它善于教化一樣。
下面是《
莊子在這裡借舜和丞的口,指出生命和子孫均不屬于自身,一切都是自然之氣的凝積和變化。主張“人法自然”,這樣才能胸襟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