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皆緣 随遇而安

關燈
釋氏随緣,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蓋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則萬緒紛起,随遇而安,則無入不得矣。

    随緣:佛家語,佛教以外界事物的來臨,使身心受其感觸叫緣,應緣而起的動作叫随緣,聽其自然不加勉強。

    素位:指本身應做的事,而不羨慕身外的事。例如《中庸》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世路茫茫:世路指人世間一切行動及經曆的情态。茫茫作遙遠渺茫解。

    佛家主張凡事都要順其自然發展,一切都不可勉強;儒家主張凡事都要按照本分去做,不可妄貪其他身外之事。這“随緣”和“素位”四個字是為人處事的秘訣,就像是渡過大海的浮囊。因為人生的路途是那麼遙遠渺茫,假如任何事情都要求盡善盡美,必然會引起許多憂愁煩惱;反之假如凡事都能安于現實環境,到處都會産生悠然自得的樂趣。

    佛家主張凡事都要随緣,人必須随着天定的因緣來處理事情。反之任憑自己的主觀努力一意孤行,不論怎樣也無法達成自己的意願。儒家所主張的“素位”,就是君子堅守本位而不妄貪其他權勢,要滿足自己所處的現實環境,這和佛家所說“萬事皆緣,随遇而安”是相通的。一個安于現實的人,能快樂度過一生;反之一個不滿于現實環境的人,整天牢騷滿腹憤世嫉俗,隻會害己而害人。這裡萬事随緣,随遇而安,應從積極意義來理解。從處事角度來看,凡事不可強求,有些事在現在條件下行不通,就有等待時機的必要,就需要安于現狀而不是心慌意亂。凡事強求而不遵循事物的基本規律就難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