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谙世味 會盡人情

關燈
飽谙世味,一任覆雨翻雲,總慵開眼;會盡人情,随教呼牛喚馬,隻是點頭。

    谙:熟悉。

    慵:懶惰。

    呼牛喚馬:形容毀譽随人,語出《莊子·天道》篇:“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為脫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苟有其實,人與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

    一個飽經人世風霜的人,任憑人情冷暖世态炎涼的反複變化,都懶得再睜開眼睛去過問其中的是非;一個看透了人情世故的人,對于世間的一切毀謗贊譽都無動于衷,不論人們随意對他呼牛喚馬一般的吆喝,都會若無其事點點頭。

    在《莊子·天道》中曾說了這樣一則關于老子的故事。一天一個叫士成绮的人見到老子而問道:“聽說先生是個聖人,我便不辭路途遙遠而來,一心希望能見到你,走了上百天,腳掌上結了厚厚的老繭不敢停下來休息休息。如今我觀察先生,竟不像是個聖人。老鼠洞裡掏出的泥土中有許多剩餘的食物,看輕并随意抛棄這些物品,不能算合乎仁的要求;粟帛飲食享用不盡,而聚斂财物卻沒有限度。”老子好像沒有聽見似的不做回答。

    第二天士成绮再次見到老子,說:“昨日我言語刺傷了你,今天我已有所悟而且改變了先前的嫌隙,這是什麼原因呢?”老子說:“巧智神聖的人,我自以為早已脫離了這種人的行列。過去你叫我牛我就稱作牛,叫我馬就稱作馬。假如存在那樣的外形,人們給他相應的稱呼卻不願接受,将會第二次受到禍殃。我順應外物總是自然而然,我并不是因為要順應而有所順應。”

    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禅家向來崇尚寬容忍耐的一精一神。

    有個農家女孩無緣無故地懷孕,在父母的苦一逼一十追問下,女孩竟指白隐禅師為其子之父。農夫和家婦怒不可遏,找白隐理論,白隐聽完了對方的辱罵,隻說了一句話:“就是這樣嗎?”嬰兒降生後即送給了白隐。白隐雖名譽掃地,但并不介意,一味細心照顧孩子。不久,此事真相大白,原來孩子的真正父親是一個市井之徒。女孩的父母上門向白隐禅師賠禮道歉,稱贊他真是一位善良的人。白隐在交回孩子時仍然輕輕說道:“就是這樣嗎?”

    白隐禅師的胸懷多麼坦蕩,他的涵養足令毀謗者自慚形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