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海上皇陵(二)
關燈
小
中
大
國之君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檢,有哪一個是埋葬在海島上的?”
“有!”
秦北洋引着大家繞過五百人的軍陣,穿過下一個墓室門,隻見一塊赑屃馱着的石碑。
他指着碑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大聲說出三個字:“建文帝!” “建文帝?”葉克難忍不住觸摸石碑上的陰文,“就是明朝的第二位帝王,被叔叔朱棣奪去皇位的朱允炆?” 秦北洋指着碑文裡的“改元建文”這幾個字說:“不錯,建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長孫,皇太子朱标之子。
由于朱标早死,朱允炆在朱元璋死後,繼承了祖父的皇位,改元建文。
” 說到曆史,葉克難也是侃侃而談:“嗯,建文帝笃性儒學,身邊有方孝孺這樣的大儒,以上古聖賢之君的理想标準要求自己。
而他登基以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廢除朱元璋冊封在全國各地的藩王。
而其中最強大的一個藩王,就是占據了北平的燕王朱棣。
” “朱棣是建文帝的四叔,發動靖難之役,持續三年的南北大戰。
最終,叔叔戰勝了侄兒。
”秦北洋又指點碑文中段的“金川門之變”說,“你們看看,這裡說得很清楚,谷王朱穗、曹國公李景隆背叛了建文帝,打開南京的金川門投降。
” “《明史》記載,南京陷落當晚,皇宮大火,建文帝不知所終。
燕王朱棣繼承皇位,成為著名的永樂大帝,廟号明成祖。
這位大帝做了許多樁大事,比如從南京遷都北京,營造如今的紫禁城,五次親征蒙古,八十萬大軍征服越南,修纂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
” “鄭和下西洋,就是為尋訪建文帝斬草除根。
傳說建文帝當年逃出南京,流亡雲南或海外。
你看這座達摩山,處于東海的心髒,說不定鄭和來過。
” “你是說--建文帝遜位以後,逃亡到了達摩山上?” “碑文裡就是這麼說的!建文帝帶着五百忠臣,渡海逃亡于此。
某一年,數艘艨艟巨艦靠近達摩山,兵卒駕小舟登島搜捕。
幸好君臣躲入舍身崖下秘道,避過一劫。
碑文裡列出了五百個忠良之名,其中就有我們秦氏的墓匠族。
” 秦北洋指着碑文結尾處,三個楷書小字“秦孝忠”。
“墓匠族秦孝忠,以及五百忠臣,眼看複國無望,就在這座孤島上,為建文帝修建了一座皇陵。
” “是,墓道口開在舍身崖上無常庵内,是為掩人耳目。
也因建文帝逃亡後,厭倦紅塵,竟有遁世出家的念頭,喜歡‘舍身’‘無常’這些字眼。
秦孝忠發現舍身崖确是龍脈,點穴在地下岩石之中。
君臣在島上隐居二十年,直到建文帝龍馭賓天,埋入這座陵墓。
五百名忠臣決定效法方孝孺等殉節義士,穿上朝服或盔甲,組成在皇宮裡上朝的隊列,将自己禁閉在地宮,集體喝水銀中毒而亡,并用鐵條支撐身體,死而不倒,象征忠孝仁義,千秋不墜!” 葉克難卻連連搖頭:“就是剛才我們所見的五百文臣武将!猶如《史記》中的田橫五百死士,同樣是為君主而集體自殺于海島。
但隻可惜……愚忠啊!” 終于,羽田大樹忍不住插嘴道:“我隻知日本有忠臣藏--赤穗四十七義士,想不到中國還有大明五百忠烈!” “蕩氣回腸的愚忠!這五百人死得毫無意義,但留在達摩山上,也不過老死做個漁民。
若要潛回大陸,必被永樂大帝所殺,甚至引來兵禍,暴露建文帝的陵墓。
” “有道理,不如就此為君主陪葬,永遠把秘密留在地底。
”
他指着碑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大聲說出三個字:“建文帝!” “建文帝?”葉克難忍不住觸摸石碑上的陰文,“就是明朝的第二位帝王,被叔叔朱棣奪去皇位的朱允炆?” 秦北洋指着碑文裡的“改元建文”這幾個字說:“不錯,建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長孫,皇太子朱标之子。
由于朱标早死,朱允炆在朱元璋死後,繼承了祖父的皇位,改元建文。
” 說到曆史,葉克難也是侃侃而談:“嗯,建文帝笃性儒學,身邊有方孝孺這樣的大儒,以上古聖賢之君的理想标準要求自己。
而他登基以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廢除朱元璋冊封在全國各地的藩王。
而其中最強大的一個藩王,就是占據了北平的燕王朱棣。
” “朱棣是建文帝的四叔,發動靖難之役,持續三年的南北大戰。
最終,叔叔戰勝了侄兒。
”秦北洋又指點碑文中段的“金川門之變”說,“你們看看,這裡說得很清楚,谷王朱穗、曹國公李景隆背叛了建文帝,打開南京的金川門投降。
” “《明史》記載,南京陷落當晚,皇宮大火,建文帝不知所終。
燕王朱棣繼承皇位,成為著名的永樂大帝,廟号明成祖。
這位大帝做了許多樁大事,比如從南京遷都北京,營造如今的紫禁城,五次親征蒙古,八十萬大軍征服越南,修纂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
” “鄭和下西洋,就是為尋訪建文帝斬草除根。
傳說建文帝當年逃出南京,流亡雲南或海外。
你看這座達摩山,處于東海的心髒,說不定鄭和來過。
” “你是說--建文帝遜位以後,逃亡到了達摩山上?” “碑文裡就是這麼說的!建文帝帶着五百忠臣,渡海逃亡于此。
某一年,數艘艨艟巨艦靠近達摩山,兵卒駕小舟登島搜捕。
幸好君臣躲入舍身崖下秘道,避過一劫。
碑文裡列出了五百個忠良之名,其中就有我們秦氏的墓匠族。
” 秦北洋指着碑文結尾處,三個楷書小字“秦孝忠”。
“墓匠族秦孝忠,以及五百忠臣,眼看複國無望,就在這座孤島上,為建文帝修建了一座皇陵。
” “是,墓道口開在舍身崖上無常庵内,是為掩人耳目。
也因建文帝逃亡後,厭倦紅塵,竟有遁世出家的念頭,喜歡‘舍身’‘無常’這些字眼。
秦孝忠發現舍身崖确是龍脈,點穴在地下岩石之中。
君臣在島上隐居二十年,直到建文帝龍馭賓天,埋入這座陵墓。
五百名忠臣決定效法方孝孺等殉節義士,穿上朝服或盔甲,組成在皇宮裡上朝的隊列,将自己禁閉在地宮,集體喝水銀中毒而亡,并用鐵條支撐身體,死而不倒,象征忠孝仁義,千秋不墜!” 葉克難卻連連搖頭:“就是剛才我們所見的五百文臣武将!猶如《
但隻可惜……愚忠啊!” 終于,羽田大樹忍不住插嘴道:“我隻知日本有忠臣藏--赤穗四十七義士,想不到中國還有大明五百忠烈!” “蕩氣回腸的愚忠!這五百人死得毫無意義,但留在達摩山上,也不過老死做個漁民。
若要潛回大陸,必被永樂大帝所殺,甚至引來兵禍,暴露建文帝的陵墓。
” “有道理,不如就此為君主陪葬,永遠把秘密留在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