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歐陽安娜
關燈
小
中
大
一小片碎石海灘,荒無人煙。
深呼吸,空氣裡飄滿鹹魚的腌臜味。
漁村是層層疊疊的石頭瓦房,沿着海岸線和山坡蔓延,布滿寒冬的肅殺與陰森,像大海與墓地之間的荒村。
這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沒有電報,沒有信使,更沒有班輪,如果要去大陸或其他島嶼,隻能雇用一艘漁船。
父親還交給她一個任務,去探望兩個弟弟——安娜是他唯一的女兒,但不是唯一的孩子。
歐陽安娜撐着小陽傘,走過漁村坎坷的石子路,來到一間茅草屋前。
一個剛會走路的小男孩正在玩貝殼,屋裡走出個年輕姑娘,懷裡抱着吃奶的嬰兒。
就是她。
歐陽思聰留在老家的小情人,連小妾都算不上,也是島上最後的“海女”——下海潛水采集貝殼與海綿為生的姑娘。
達摩山習俗稍異于大陸,海女都是赤身裸體潛水,倒是跟日本相似。
恐怕也是暴露在大自然中的海女身體,讓人到中年的歐陽思聰動了心。
冬天水冷,海女無法下海潛水,更要在家奶孩子。
歐陽思聰每月派人給她送來銀圓、大米、衣服還有藥品,日子比其他島民好過多了。
海女記得男人的承諾——明年把母子三人接到上海,住進海上達摩山,享受榮華富貴。
“世上最廉價的就是男人的承諾。
” 歐陽安娜說出一句鴛鴦蝴蝶派小說裡的對白。
她摸了摸同父異母弟弟的腦袋,代表父親給了海女一袋子銀圓,就像給女傭賞賜似的。
其實,海女也隻比安娜大了三歲。
但她看到穿着西洋學生服的安娜,就自慚形穢地低頭,叫了聲“安娜小姐”。
“我忘了他們叫什麼名字?” “他叫歐陽樯橹。
”海女先指着地上的那個,又舉起懷裡吃奶的這個,“他叫歐陽連帆。
” “樯橹連帆——我爹真會起名字!”歐陽安娜看着圍困孤島的茫茫東海,“你們保重!” 離開漁村,她沿着崎岖山路行走,十二歲才離開海島,記憶還很清晰。
島上風大,長不了高大的植物,隻在背風處有野草與地衣。
海島北端,光秃秃的岩石荒山,遍布石頭墳墓。
走到半山腰,下面直接通往海底,背山面海的好風水。
她看到了媽媽的墓碑。
安娜掉了兩滴眼淚,獻上一束小花,給墳墓上加了幾塊石頭,便走向陡峭的山頂。
達摩山的最高點位于中部,海拔七百多米。
三年前,北洋政府交通部派人上島,在山頂造起一座巍峨的燈塔,為南來北往的輪船發送警告,不要誤入這片危險海域。
燈塔底下有座石頭大屋,遠看更像是堅固的要塞碉堡,狹窄的窗格給人以錯覺,裡面仿佛藏着大炮。
這是歐陽家族的祖屋,是她的爺爺在同治年間親手建造的。
安娜在島上度過無聊的兩天,每日給媽媽上墳,又到漁村看兩個弟弟,跟海女有一搭沒一搭談天。
她聽了好多海女潛水的故事,原來海面下還有那麼多秘密。
島民總共三五百人,都是歐陽思聰舊部。
獨自住在山頂,不必為安全擔憂。
這天黃昏,她站在歐陽家的石頭大屋前,俯瞰整座達摩山。
方圓幾十裡的大海,最近的幾座小島,也能遙遙望見,像浮在水面上的大海龜。
忽然,西面的晚霞裡,依稀跳出一團黑影。
她揉了揉眼睛,那像一隻碩大無朋的金翅鳥,卻看不到翅膀,倒是有個紡錘形的物體,那不是……飛艇? 她打開無人看守的燈塔小門,沿着旋轉樓梯爬到燈塔頂上,眯着雙眼注視那艘飛艇,辨認出氣囊上天圓地方的銅錢紋。
飛艇正向着達摩山而來,幾乎與山頂上的燈塔,她所在的高度處于同一水平線。
歐陽安娜張開雙臂,迎接飛艇吊艙裡的乘客,那個名字呼之欲出! 十分鐘後,飛艇來到達摩山上空,盤旋着尋找合适的懸停地點。
山頂的燈塔是障礙物,飛艇轉向另一側的山坡。
安娜奔下燈塔,撒丫子沖向飛艇方向。
當她氣喘籲籲地跑到山坡,飛艇吊艙放下一截軟梯。
十七歲的少年,從天而降。
深呼吸,空氣裡飄滿鹹魚的腌臜味。
漁村是層層疊疊的石頭瓦房,沿着海岸線和山坡蔓延,布滿寒冬的肅殺與陰森,像大海與墓地之間的荒村。
這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沒有電報,沒有信使,更沒有班輪,如果要去大陸或其他島嶼,隻能雇用一艘漁船。
父親還交給她一個任務,去探望兩個弟弟——安娜是他唯一的女兒,但不是唯一的孩子。
歐陽安娜撐着小陽傘,走過漁村坎坷的石子路,來到一間茅草屋前。
一個剛會走路的小男孩正在玩貝殼,屋裡走出個年輕姑娘,懷裡抱着吃奶的嬰兒。
就是她。
歐陽思聰留在老家的小情人,連小妾都算不上,也是島上最後的“海女”——下海潛水采集貝殼與海綿為生的姑娘。
達摩山習俗稍異于大陸,海女都是赤身裸體潛水,倒是跟日本相似。
恐怕也是暴露在大自然中的海女身體,讓人到中年的歐陽思聰動了心。
冬天水冷,海女無法下海潛水,更要在家奶孩子。
歐陽思聰每月派人給她送來銀圓、大米、衣服還有藥品,日子比其他島民好過多了。
海女記得男人的承諾——明年把母子三人接到上海,住進海上達摩山,享受榮華富貴。
“世上最廉價的就是男人的承諾。
” 歐陽安娜說出一句鴛鴦蝴蝶派小說裡的對白。
她摸了摸同父異母弟弟的腦袋,代表父親給了海女一袋子銀圓,就像給女傭賞賜似的。
其實,海女也隻比安娜大了三歲。
但她看到穿着西洋學生服的安娜,就自慚形穢地低頭,叫了聲“安娜小姐”。
“我忘了他們叫什麼名字?” “他叫歐陽樯橹。
”海女先指着地上的那個,又舉起懷裡吃奶的這個,“他叫歐陽連帆。
” “樯橹連帆——我爹真會起名字!”歐陽安娜看着圍困孤島的茫茫東海,“你們保重!” 離開漁村,她沿着崎岖山路行走,十二歲才離開海島,記憶還很清晰。
島上風大,長不了高大的植物,隻在背風處有野草與地衣。
海島北端,光秃秃的岩石荒山,遍布石頭墳墓。
走到半山腰,下面直接通往海底,背山面海的好風水。
她看到了媽媽的墓碑。
安娜掉了兩滴眼淚,獻上一束小花,給墳墓上加了幾塊石頭,便走向陡峭的山頂。
達摩山的最高點位于中部,海拔七百多米。
三年前,北洋政府交通部派人上島,在山頂造起一座巍峨的燈塔,為南來北往的輪船發送警告,不要誤入這片危險海域。
燈塔底下有座石頭大屋,遠看更像是堅固的要塞碉堡,狹窄的窗格給人以錯覺,裡面仿佛藏着大炮。
這是歐陽家族的祖屋,是她的爺爺在同治年間親手建造的。
安娜在島上度過無聊的兩天,每日給媽媽上墳,又到漁村看兩個弟弟,跟海女有一搭沒一搭談天。
她聽了好多海女潛水的故事,原來海面下還有那麼多秘密。
島民總共三五百人,都是歐陽思聰舊部。
獨自住在山頂,不必為安全擔憂。
這天黃昏,她站在歐陽家的石頭大屋前,俯瞰整座達摩山。
方圓幾十裡的大海,最近的幾座小島,也能遙遙望見,像浮在水面上的大海龜。
忽然,西面的晚霞裡,依稀跳出一團黑影。
她揉了揉眼睛,那像一隻碩大無朋的金翅鳥,卻看不到翅膀,倒是有個紡錘形的物體,那不是……飛艇? 她打開無人看守的燈塔小門,沿着旋轉樓梯爬到燈塔頂上,眯着雙眼注視那艘飛艇,辨認出氣囊上天圓地方的銅錢紋。
飛艇正向着達摩山而來,幾乎與山頂上的燈塔,她所在的高度處于同一水平線。
歐陽安娜張開雙臂,迎接飛艇吊艙裡的乘客,那個名字呼之欲出! 十分鐘後,飛艇來到達摩山上空,盤旋着尋找合适的懸停地點。
山頂的燈塔是障礙物,飛艇轉向另一側的山坡。
安娜奔下燈塔,撒丫子沖向飛艇方向。
當她氣喘籲籲地跑到山坡,飛艇吊艙放下一截軟梯。
十七歲的少年,從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