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揚州十日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全都震驚的看向沈不悔,隻有葉知秋和薛心柔先是一愣,然後也跟着沈不悔一樣重新望向那些屍骸,幾乎是同時說出四個字。
揚州十日! &ldquo難怪&hellip&hellip&rdquo葉九卿恍然大悟聲音低沉自言自語。
&ldquo會有這麼多屍骸。
&rdquo &ldquo你也知道?&rdquo我有些疑惑。
&ldquo揚州十日到底是什麼意思?&rdquo宮爵也很好奇。
&ldquo這是揚州自建城以來最黑暗的十天。
&rdquo 葉知秋望着那些堆積如山的屍骸告訴我們,揚州十日的全稱是揚州十日記,裡面記載了在揚州十日之内發生的事,葉知秋給我們提及書中原文。
&hellip&hellip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初四日,天始霁。
道路積屍既經積雨暴漲,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潰。
穢臭逼人,複經日炙,其氣愈甚。
前後左右,處處焚灼。
室中氤氲,結成如霧,腥聞百裡&hellip&hellip 我們面面相觑,即便不知道揚州十日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從葉知秋說出的字裡行間,我們也能體會到殺戮和血腥。
&ldquo這些屍骸就是揚州十日留下的?&rdquo宮爵震驚無比。
&ldquo姐,揚州十日的始末到底是什麼?&rdquo田雞追問。
沈不悔巨細無遺告訴我們,崇祯十七年五月,南明諸臣在南京擁立福王為帝,建立了南明宏光政權,這個政權班底是由各種勢力拼湊而成,馬士英把持朝政,壓制東林黨。
同時,面臨着清軍與李自成大順農民軍、張獻忠大西農民軍的威脅,内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史可法的戰略意圖是在加強防禦的基礎上向北進擊,以圖中原。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奏設四鎮,每鎮額兵三萬,東平伯劉澤清駐于淮北,興平伯高傑駐于泗水,廣昌伯劉良佐駐于臨淮,靖南侯黃得功駐于廬州,史可法督師屯駐揚州,居中調遣,此外甯南侯左良玉率軍十多萬駐防武昌。
&ldquo當時清兵在多铎的率領下,分兵亳州、徐州兩路,向南推進,勢如破竹,迅速占領了徐州等地,并乘勢下淮安,奪泗州渡淮河,揮軍向揚州進犯。
&rdquo沈不悔神情凝重,話語中透着幾分憤恨和遺憾。
&ldquo若是當時南明上下一心,雖不敢說驅逐清兵,但至少也不會釀出揚州後來慘絕人寰的悲劇。
&rdquo &ldquo大敵當前,不更應該同仇敵忾?&rdquo田雞問。
&ldquo當時南明四鎮擁兵自重,互相矛盾,皆欲搶占繁富的揚州,在清軍渡淮前,四鎮間已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争奪戰,高傑與南明睢州總兵許定國有隙,許定國計殺高傑後率所部降清,在揚州戰役開始前,四鎮中實力最雄厚的高傑便在自相殘殺中瓦解了。
&rdquo葉知秋在旁邊痛心疾首說。
關于這段曆史,知道最清楚的莫過于沈不悔,葉知秋因為精通文史也深有了解,就連薛心柔也知道的一清二楚,這場戰役幾乎加速了大清入主中原的過程。
薛心柔在國外時還特意研究過這段曆史,因此提及過往她如數家珍,接過葉知秋的話繼續往下說。
南明軍事主力之一,駐守武昌的左良玉,袒護受馬士英傾軋的東林黨,以清君側為名,舉兵讨伐馬士英,向南京進攻,李自成乘機占領武昌。
馬士英于密诏史可法督軍渡江入援,當清軍已進入河南、安徽,行将奪取揚州時刻,左良玉不僅未能保守武昌反而掣肘南京,在左良玉病死,其子夢庚續統大軍繼續進攻,迫使南京倉促宣布戒嚴和急征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三總鎮兵入衛。
導緻清軍攻取泗州渡淮,史可法退保揚州,告急求援時,二劉竟然借口入衛,徑自率軍南下。
置揚州危機于不顧的劉澤清并未入衛,反于降清,劉良佐亦于豫王多铎進入南京後降清,這兩鎮大軍亦未參加揚州戰役。
而黃得功奉命截擊左夢庚于,率所部兵駐蕪湖,根本來不及馳援揚州。
&ldquo清軍大軍壓境圍困揚州的時候,隻有史可法帶兵孤立無援堅守,後來城内總兵和監軍副使因為貪生怕死,連夜拔營降清,這對揚州城守來說,無異釜底抽薪。
&rdquo &ldquo南明布置在南京周圍重兵數十萬,經過一系列的自相殘殺後,紛紛降清,史可法實際上是少兵無援的情況下孤守揚州城。
&rdquo沈不悔點點頭說。
&ldquo後來呢,後來揚州發生了什麼?&rdquo我追問。
&ldquo清軍自歸德分路南下,豫王多铎率所部于十三日取泗州,十四日渡淮,十九日圍揚州,揚州守城兵将雖進行頑強抵抗,但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并未經過殘酷的争奪戰。
&rdquo葉知秋聲音越說越小:&ldquo僅僅一天時間不到,清軍便占
揚州十日! &ldquo難怪&hellip&hellip&rdquo葉九卿恍然大悟聲音低沉自言自語。
&ldquo會有這麼多屍骸。
&rdquo &ldquo你也知道?&rdquo我有些疑惑。
&ldquo揚州十日到底是什麼意思?&rdquo宮爵也很好奇。
&ldquo這是揚州自建城以來最黑暗的十天。
&rdquo 葉知秋望着那些堆積如山的屍骸告訴我們,揚州十日的全稱是揚州十日記,裡面記載了在揚州十日之内發生的事,葉知秋給我們提及書中原文。
&hellip&hellip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初四日,天始霁。
道路積屍既經積雨暴漲,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潰。
穢臭逼人,複經日炙,其氣愈甚。
前後左右,處處焚灼。
室中氤氲,結成如霧,腥聞百裡&hellip&hellip 我們面面相觑,即便不知道揚州十日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從葉知秋說出的字裡行間,我們也能體會到殺戮和血腥。
&ldquo這些屍骸就是揚州十日留下的?&rdquo宮爵震驚無比。
&ldquo姐,揚州十日的始末到底是什麼?&rdquo田雞追問。
沈不悔巨細無遺告訴我們,崇祯十七年五月,南明諸臣在南京擁立福王為帝,建立了南明宏光政權,這個政權班底是由各種勢力拼湊而成,馬士英把持朝政,壓制東林黨。
同時,面臨着清軍與李自成大順農民軍、張獻忠大西農民軍的威脅,内閣大學士兼兵部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奏設四鎮,每鎮額兵三萬,東平伯劉澤清駐于淮北,興平伯高傑駐于泗水,廣昌伯劉良佐駐于臨淮,靖南侯黃得功駐于廬州,史可法督師屯駐揚州,居中調遣,此外甯南侯左良玉率軍十多萬駐防武昌。
&ldquo當時清兵在多铎的率領下,分兵亳州、徐州兩路,向南推進,勢如破竹,迅速占領了徐州等地,并乘勢下淮安,奪泗州渡淮河,揮軍向揚州進犯。
&rdquo沈不悔神情凝重,話語中透着幾分憤恨和遺憾。
&ldquo若是當時南明上下一心,雖不敢說驅逐清兵,但至少也不會釀出揚州後來慘絕人寰的悲劇。
&rdquo &ldquo大敵當前,不更應該同仇敵忾?&rdquo田雞問。
&ldquo當時南明四鎮擁兵自重,互相矛盾,皆欲搶占繁富的揚州,在清軍渡淮前,四鎮間已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争奪戰,高傑與南明睢州總兵許定國有隙,許定國計殺高傑後率所部降清,在揚州戰役開始前,四鎮中實力最雄厚的高傑便在自相殘殺中瓦解了。
&rdquo葉知秋在旁邊痛心疾首說。
關于這段曆史,知道最清楚的莫過于沈不悔,葉知秋因為精通文史也深有了解,就連薛心柔也知道的一清二楚,這場戰役幾乎加速了大清入主中原的過程。
薛心柔在國外時還特意研究過這段曆史,因此提及過往她如數家珍,接過葉知秋的話繼續往下說。
南明軍事主力之一,駐守武昌的左良玉,袒護受馬士英傾軋的東林黨,以清君側為名,舉兵讨伐馬士英,向南京進攻,李自成乘機占領武昌。
馬士英于密诏史可法督軍渡江入援,當清軍已進入河南、安徽,行将奪取揚州時刻,左良玉不僅未能保守武昌反而掣肘南京,在左良玉病死,其子夢庚續統大軍繼續進攻,迫使南京倉促宣布戒嚴和急征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三總鎮兵入衛。
導緻清軍攻取泗州渡淮,史可法退保揚州,告急求援時,二劉竟然借口入衛,徑自率軍南下。
置揚州危機于不顧的劉澤清并未入衛,反于降清,劉良佐亦于豫王多铎進入南京後降清,這兩鎮大軍亦未參加揚州戰役。
而黃得功奉命截擊左夢庚于,率所部兵駐蕪湖,根本來不及馳援揚州。
&ldquo清軍大軍壓境圍困揚州的時候,隻有史可法帶兵孤立無援堅守,後來城内總兵和監軍副使因為貪生怕死,連夜拔營降清,這對揚州城守來說,無異釜底抽薪。
&rdquo &ldquo南明布置在南京周圍重兵數十萬,經過一系列的自相殘殺後,紛紛降清,史可法實際上是少兵無援的情況下孤守揚州城。
&rdquo沈不悔點點頭說。
&ldquo後來呢,後來揚州發生了什麼?&rdquo我追問。
&ldquo清軍自歸德分路南下,豫王多铎率所部于十三日取泗州,十四日渡淮,十九日圍揚州,揚州守城兵将雖進行頑強抵抗,但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并未經過殘酷的争奪戰。
&rdquo葉知秋聲音越說越小:&ldquo僅僅一天時間不到,清軍便占